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风趣语言》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感受文章风趣的语言。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 突破点 解答示例
抓住文章中 风趣语言特殊的表达方式来体会。 1.抓住双关句。利用词的多 义或同音,言在此而意在彼。 《童年的发现》 一文中“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 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 话一语双关,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也是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
2.抓住比喻句。充满画面感的比喻有时候能够达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手指》一文中“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里 把无名指和小指比喻成“花瓣”,贴切又风趣。
3.抓住比拟句。把事物赋予人的感情,通过人格化的表达,使读者感到有趣。 《手指》一文中赋予手指人的感情,展示了五个鲜明的 手指形象,让我们想到生活中吃苦耐劳的人、工作复 杂的人、养尊处优的人、样子可爱却能力薄弱的人……
4.抓住借题发挥之处。借用别人的话题进行发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杨氏之子》 一文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和杨氏 之子借“姓氏”做文章,你来我往,风趣幽默,巧妙至极。
5.抓住戏谑的人物称呼和自嘲、自谦、打趣的语言品味语言的风趣。 《手指》 一文中“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而已。”作者用打趣的语言,幽默风趣地体现 出小指的用处极小。
6.曲解。在对话中利用词语的多义、谐音等,故意歪曲对方话语的本义而回答。 《杨氏之子》一文中,孔君平利用词语的多义,故意把 “杨梅”的“杨”,说成是“姓杨”的“杨”,跟杨氏之 子开玩笑,很幽默、风趣。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文中画“__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语言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我体会到作 者……(幽默风趣/可爱又不失严谨等)的语 言特点。
作者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具体地介绍了 什么内容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具体地介绍 了……,我从中感受到了 ……
【精选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
1.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作答。
(一)
北宋有个郭祥正,因为诗人梅圣俞在赠他的诗中说过“采石月下闻谪仙”,他就自以为是谪仙(李白)之后的名人了。
有一回,郭祥正路过钱塘(杭州),知道苏东坡在这里任钱塘太守,便拿出一首诗给苏东坡看。他刚要递过去,又缩回手来,说:“我来读给苏公听吧!”说完,他就自己先朗诵起来。他很会读诗,抑扬顿挫,声震左右。
朗诵完了,他问苏东坡:“你看,我这首诗能达到几分水平?”
苏东坡说:“可以达到十分。”
对这么高的评价,郭祥正又惊又喜,忙问:“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
苏东坡回答:“七分读诗,三分写诗,加起来,岂不十分?”
(二)
一次,某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一场晚会,在中途报幕完毕下台阶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从台阶上摔了下来,虽然摔得不是很重,但场面却很尴尬。只见,她站起来后,稳定了一下略显紧张的情绪,轻捋秀发,微微一笑说:“ 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大家瞧他们吧 ”这一机智的话语,既解除了尴尬,又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1)读短文(一),请填空。
苏东坡给郭祥正的这首诗的评分是 三分 。苏东坡采用这种方式来回答,说明了 郭祥正的诗写的不怎么样。
(2)读短文(二),请回答。
为了化解尴尬,这位主持人会怎样说呢?请以主持人的口吻把她要说的话写下来。
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大家瞧他们吧。
(3)请你以“论说话幽默风趣的重要性”为题,写一段话来谈谈你的认识。
幽默在生活中真的是太重要了,可以打开初识之际的陌生局面,破解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让人们在激烈的辩论当中巧言获胜,在幽默的气氛中换的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在纷繁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消除逆境态势,幽默牵引你的转危为安。幽默激发创造的力量,调剂平凡的生活,幽默让美好无处不在。善用幽默口才,实现尽善尽美的生存。
【分析】(一)记叙了郭祥正路过钱塘,知道苏东坡在这里任钱塘太守,便拿出一首诗给苏东坡看,并让苏东坡评价自己的诗,苏东坡委婉地回答了他。(二)记叙了某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一场晚会,在中途报幕完毕下台阶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她机智的话语,既解除了尴尬,又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七分读诗,三分写诗,加起来,岂不十分”分析,苏东坡给郭祥正的这首诗的评分是三分苏东坡采用这种方式来回答,说明了郭祥正的诗写的不怎么样,只能委婉地回答他。
(2)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这一机智的话语,既解除了尴尬,又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分析,可以幽默地回答自己从台阶上摔了下来的原因。
(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幽默在生活中真的是太重要了,它可以打开初识之际的陌生局面,破解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让人们在激烈的辩论当中巧言获胜,在幽默的气氛中换的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在纷繁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幽默是语言的最高境界。幽默的重要无处不在,幽默可以活跃交往的气氛,最大化你的人格魅力。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消除逆境态势,幽默牵引你的转危为安。政治家的幽默,缓和处事的交涉氛围。化阴郁于笑谈,幽默是身心保健医生。满足心理诉求,幽默激发创造的力量,调剂平凡的生活,幽默让美好无处不在。善用幽默口才,实现尽善尽美的生存。
故答案为:
(1)三分 郭祥正的诗写的不怎么样;
(2)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大家瞧他们吧;
(3)幽默在生活中真的是太重要了,可以打开初识之际的陌生局面,破解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让人们在激烈的辩论当中巧言获胜,在幽默的气氛中换的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在纷繁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消除逆境态势,幽默牵引你的转危为安。幽默激发创造的力量,调剂平凡的生活,幽默让美好无处不在。善用幽默口才,实现尽善尽美的生存。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延伸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①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橡皮筋。
②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的约寸把长的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地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一丈长的绳子。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③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捡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捡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捡铜子儿,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④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⑤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⑥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有改动)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切 (qiē qiè) qiē
便 宜(pián biàn) pián
踢毽 (jiān jiàn) jiàn 子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 跳绳 和 踢毽子 ;如果你想知道跳绳有哪些玩法,可以阅读第 ③ 自然段;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做毽子,可以阅读第 ⑤ 自然段。
②作者在写跳绳时,写了小时候最喜欢用 竹笔管 穿的跳绳;写踢毽子时,写了 做毽子 和踢毽子时念的儿歌。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横线。(画一处即可)
【分析】本文作者介绍了童年时跳绳和踢毽子的玩法,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解答】(1)考查对字音的选择。“切”做“紧急,实在”之意时读音是“qiè”,如:急切、切记。“切”当动词用时,读音是“qiē”,文中作动词,读音是“qiē”。“便”当价钱低的意思时读音是“pián”,当“方便合适”之意时读音是“biàn”,文中读音应是“pián”。“毽”的读音是“jiàn”。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跳绳和踢毽子;短文第③自然段写了跳绳有哪些玩法,第⑤自然段写了怎样做毽子。作者在写跳绳时,写了小时候最喜欢用竹笔管穿的跳绳;写踢毽子时,写了做毽子和踢毽子时念的儿歌。
(3)(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可知,作者写跳绳的玩法时,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捡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捡铜子儿。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如: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故答案为:
(1)qiē pián jiàn;
(2)①跳绳 踢毽子 ③⑤;
②竹笔管 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捡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捡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3.课外阅读。
五官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有五官。五官长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姿态。
耳朵有瘦有肥,瘦耳朵精干,肥耳朵有福。但无论肥瘦,都必须“耳听八方”。如果没有耳朵,我们将面临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眉毛的样子有很多种,有秀眉、慈眉、柳叶眉、八字眉等。眉毛默默地为眼睛遮风挡雨。如果没有眉毛的挺身而出,我们的眼睛就会受到很多伤害。
眼睛有的炯炯有神,有的美眸善睐,有的顾盼生姿。无论大小美丑,眼睛天天让我们“眼观六路”,看见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如果没有眼睛的“眼见为实”,我们将坠入无知的黑暗。
鼻子有挺拔的,有扁平的。鼻子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工作,吐故纳新,维持生命。如果没有鼻子,我们将无法呼吸,我们的生命也将无法延续。
口有大有小。无论大小,口都能让我们摄取食物,并让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享用美味离不开口,口若悬河离不开口。如果没有口,我们就不能吃也不能说了。
耳、眉、眼、鼻、口各有特点,各具姿态。它们对于我们同样重要。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延续生命、认识世界。所以,请珍爱我们的五官吧!
(1)短文是按照 总﹣﹣分﹣﹣总 的结构来安排文章段落的。
(2)五官各有什么作用?请在文中分别找出四字词语来概括。
耳( 耳听八方 ) 眉( 遮风挡雨 ) 眼( 眼观六路 )
鼻( 吐故纳新 ) 口( 口若悬河 )
(3)文章的第2至6自然段的段末都有一句“如果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假设出没有耳、眉、眼、鼻、口的可怕后果,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4)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五官的每一部分都是同样重要的,都需要我们去珍爱。
【分析】本文记叙了五官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的姿态。告诉我们五官各个都很重要,我们要爱护它们。
【解答】(1)考查了文章的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总结性地告诉读者五官有不同的姿态。中间几个段落分别介绍了不同五官的特点和姿态。所以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考查了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从“都必须“耳听八方”、为眼睛遮风挡雨、让我们“眼观六路”、吐故纳新、口若悬河离不开口”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文章句子的理解。每个段落最后都假设了一下没有这个器官会有怎样的后果,所以说这样写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4)考查了对文章启示的理解。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本文的启示。
故答案为:
(1)总﹣﹣分﹣﹣总
(2)耳听八方 遮风挡雨 眼观六路 吐故纳新 口若悬河
(3)这样写假设出没有耳、眉、眼、鼻、口的可怕后果,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4)我体会到了五官的每一部分都是同样重要的,都需要我们去珍爱。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段中提出的问题。
4.课外阅读。
五官
在我看来,人的五官并无美丑贵贱之分。他们居于人的头上,享受着至尊之位,控制着四肢的正常工作。
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但是,他有诸多的生存风险。厕所、下水道中弥漫着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食物变质了需要他来鉴定。天灾人祸常常会殃及到他,就说最常见的感冒吧,感冒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遭殃的无非就是鼻子自己罢了。
嘴巴居于鼻子之下,这绝对不是一个最佳位置,但他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我认为,嘴巴天生就不是一个享福的命,从“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八个字里就能体会出嘴巴的无奈。
在人的面孔中最重要的还属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能通过他看到外面的美好世界,别人可以通过他感悟我们的心灵。
耳朵能让人聆听智者的教诲,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品行。同时,耳朵也是五官中唯一被爱美的女士选中佩戴饰品的场所。我猜最让耳朵烦心的事情还是 两只耳朵明明是双胞胎,却永远也无法团聚。
五官中被我排在末尾的就是眉毛小弟了,他看似无用,其实用处可大着呢!天上下雨的时候,为眼睛遮风挡雨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眉毛的身上,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眼睛的保护伞,他的重要性就体现于此。
对于五官,我绝无偏爱,因为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他们中的任何一员,正如《手指》一文所述的那样,五官 只有 团结一致, 才 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创造最美好的未来!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五官”指的是 眉、眼、耳、鼻、口 。短文还缺少对哪个五官的介绍?请想一想,再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3)每个五官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读完短文后,我知道鼻子的优点是 位置得天独厚 ,缺点是 有诸多生存风险 ;嘴巴的优点是能 尝遍天下美食 ,缺点是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4)《五官》和《手指》都告诉了我们 团结力量大 这个道理。
【分析】本文是一篇简单的说明文,文中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了五官各自的作用,五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
【解答】(1)考查了对关联词的理解。结合句子之间的故选理解,“团结一致”和“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是条件关系,因此可用“只有……才……”连接。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官”指的是“眉、眼、耳、鼻、口”,联系上下文补充句子,想象合理即可,例:我猜最让耳朵烦心的事情还是两只耳朵明明是双胞胎,却永远也无法团聚。
(3)考查了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但是,他有诸多的生存风险。厕所、下水道中弥漫着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食物变质了需要他来鉴定。天灾人祸常常会殃及到他,就说最常见的感冒吧,感冒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遭殃的无非就是鼻子自己罢了”可知,鼻子的优点是位置得天独厚,缺点是有诸多生存风险。从“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我认为,嘴巴天生就不是一个享福的命,从‘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八个字里就能体会出嘴巴的无奈”可知答案。
(4)考查了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对于五官,我绝无偏爱,因为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他们中的任何一员,正如《手指》一文所述的那样,五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可知,《五官》和《手指》都告诉了我们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
故答案为:
(1)只有 才;
(2)眉、眼、耳、鼻、口 两只耳朵明明是双胞胎,却永远也无法团聚。
(3)位置得天独厚 有诸多生存风险 尝遍天下美食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4)团结力量大。
【点评】阅读时首先应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判断说明对象,可先看题目,如果从题目中看不出说明对象,就要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5.阅读短文,答题。
五官争功
晚上,脑袋准备填写全国笑星申报表。
“脑袋,我可告诉你,你只要当上头号笑星,就应该给我记头功。我有一天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了。”忽然,鼻子大声嚷起来。
眼睛一听,也跟着嚷起来:“脑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你的聪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体现出来。请问,没我眼睛,你能学文化、学知识吗?没我眼睛,你能看到这大千世界吗……嗯?”
“我耳朵就可有可无吗?从小长到大,听报告,听讲课,听音乐,听什么离开过我这耳朵?你喜欢眼睛,给他戴上变色镜,让他臭美去呀!你给鼻子、嘴戴上口罩。你给我耳朵买过什么呀?不买没关系,可是你不该把口罩带、眼镜腿儿,全勒我耳朵上。”耳朵越说越伤心。
“哪有为自己争功的?即使真正有功的,也不争功。你看我什么时候争过?脑袋,我常常听观众夸你,说你口齿伶俐,说你吐字清楚,说你嘴皮子利索……”嘴娓娓动听地说开了。
“脑袋,你偏心眼儿。弄点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橘子汽水儿、奶油冰棍儿,你全塞他嘴里头!”
“行啦!再好吃的东西,我嘴没沾着边儿呢,味儿先让鼻子闻跑啦!再说你们谁闹个病,喝点苦水,吃个药片,不全塞我嘴里头啦?”
“眼睛,你不错啦!他们家的大彩电就是给你买的,我们谁看得见哪?”
“还有你耳朵,他们家那几千块钱买的音响,就是你的,我们谁听得着啊?”
“最可气的就是你鼻子,你站最中间,让我们全在边上围着你转,凭什么呀!”
“嘴,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谁的责任?”
“耳朵麻木不仁,对坏人坏事不闻不问。”
“还偏听偏信,把正确意见当做耳边风。”
“社会上的红眼病就是眼睛传染的。”
一时间,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唾沫横飞,吵得昏天黑地。
“脑袋,你为什么把我这嘴放在最下边?我得长在你脑瓜顶上!”
“我鼻子不能跟他们在一块儿,我得站在最高峰。”
“脑袋,我高瞻远瞩,请求上调。”
“我耳朵必须长在你脑瓜顶上。”
“那我不成了兔爷啦!”脑袋苦笑起来。
天亮了,申报表一个字也没填上。
(1)“问题”在词典里的解释有:①要求解答的题目。②麻烦;不顺利的事。③不符合要求的。下面语句中的“问题”各是什么意思?
A.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点问题。 ②
B.我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了。 ②
C.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 ①
(2)从短文中找出用来赞扬和指责嘴的四字词语。
①赞扬的: 口齿伶俐 娓娓动听
②指责的: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3)短文中可以用来批评耳朵的四字词语是: 麻木不仁 不闻不问 偏听偏信 。
【分析】文章主要写了脑袋准备填写全国笑星申报表,鼻子、眼睛、耳朵、嘴巴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天亮了,全国笑星申报表上一个字也没填上。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①阅读句子“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点问题”可知,这句话中“问题”的意思是麻烦;不顺利的事。故选②。②阅读句子“我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可知,这句话中“问题”的意思是麻烦;不顺利的事。故选②。③阅读句子“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可知,这句话中“问题”的意思是要求解答的题目。故选①。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阅读句子“脑袋,我常常听观众夸你,说你口齿伶俐”“嘴娓娓动听地说开了”可知,赞扬嘴的四字词语是:口齿伶俐、娓娓动听。阅读句子“嘴,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谁的责任”可知,指责嘴的四字词语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阅读句子“耳朵麻木不仁,对坏人坏事不闻不问”“还偏听偏信,把正确意见当做耳边风”可知,短文中可以用来批评耳朵的四字词语是:麻木不仁、不闻不问、偏听偏信。
故答案为:
(1)A.②B.②C.①;
(2)①口齿伶俐 娓娓动听;
②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3)麻木不仁 不闻不问 偏听偏信。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6.课外阅读。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一个父亲的智慧》有删改
(1)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 运气 ,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 踏实和韧性 。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
因为父子意见不一,对乌龟取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弄不清楚。(或:教育子女时,因为子女有自己的思考,不能顺从大人,又无法说服子女,父亲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教育引导是好。)
(3)细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
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 似听非听(或:神情困惑) ,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 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或: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 。
(4)最后一个自然段言简意赅,颇有意蕴。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 我要告诉保罗,你的思维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要明白,这个故事要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如果一开始就放弃,那乌龟根本没有机会胜利。但它一直坚持不懈,所以才赢了。
【分析】本文主要写了保罗的爸爸给小保罗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并希望儿子从中受到一些教益,但小保罗认为乌龟取胜靠的是运气,爸爸认为乌龟取胜靠的是踏实和韧性,父子俩就这个问题没能达成一致意见,这让父亲陷入了为难的处境。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可知,小保罗认为乌龟取胜靠的是运气。由句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可知,爸爸认为乌龟取胜靠的是踏实和韧性。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文章四到九段内容可知,“难题”指因为父子意见不一,对乌龟取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弄不清楚。(或:教育子女时,因为子女有自己的思考,不能顺从大人,又无法说服子女,父亲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教育引导是好。)
(3)本题考查摘录原文填空。第一空要求摘选第三、四自然段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可摘录的词语为“似听非听(或:神情困惑)”。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或: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
(4)本题考查揣测人物心理活动。由句子“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可知,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既想给孩子说明道理,有不想打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可从认同孩子的思维方式并给以正确的引导等来写爸爸的心理活动。
故答案为:
(1)运气 踏实和韧性;
(2)因为父子意见不一,对乌龟取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弄不清楚。(或:教育子女时,因为子女有自己的思考,不能顺从大人,又无法说服子女,父亲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教育引导是好。)
(3)似听非听(或:神情困惑) 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或: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
(4)我要告诉保罗,你的思维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要明白,这个故事要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如果一开始就放弃,那乌龟根本没有机会胜利。但它一直坚持不懈,所以才赢了。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7.课外阅读。
想象可以走多远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枚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他常会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外一种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进行想象。
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古罗马造的一个硬币。
孩子的姐姐拿过来看,却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硬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那种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个满口大话虚伪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虚伪—— 真实 批评—— 表扬
(2)本文第一句中,“说谎”一词加了引号,引号的作用是 表示特别说明 。当别人说达尔文“说谎”时,父亲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
(3)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他不能责备达尔文呢,达尔文的想象力是伟大的。
(4)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短文主要讲了达尔文小时候因经常“说谎”而人缘不好。父亲通过观察明白孩子其实是想象力丰富,并鼓励他大胆想象,所以达尔文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分析】语段描写的是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达尔文小时候人缘不好,是因为人们认为他经常“说谎”,只有他的父亲能理解他,因为这不是“说谎”,而是达尔文丰富的想象。是的,如果他的父亲也会去抹杀他的想象力的话,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解答】(1)考查了写反义词的能力。虚伪:虚假不真实。反义词“真实”。批评:对优缺点进行分析。反义词“表扬”。
(2)考查了对标点符号和文段内容的理解。“说谎”加上引号,说明达尔文不是真正的说谎,而是他对事物所具有的想象力,所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别说明。当别人说达尔文“说谎”时,父亲没有盲目地去批评达尔文,而是进行了观察,弄清真相后及时鼓励达尔文。如“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3)考查了改写句子。把冒号引号去掉加上逗号,“我”改为“他”,“怎么能”改为“不能”,“呢”去掉,“他”改为“达尔文”,“真”改为“是”,句尾加上“的”。
(4)考查了概括文段的内容。短文主要讲了达尔文小时候因经常“说谎”而人缘不好。父亲通过观察明白孩子其实是想象力丰富,并鼓励他大胆想象,所以达尔文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故答案为:
(1)真实 表扬;
(2)表示特别说明;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3)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他不能责备达尔文呢,达尔文的想象力是伟大的。
(4)短文主要讲了达尔文小时候因经常“说谎”而人缘不好。父亲通过观察明白孩子其实是想象力丰富,并鼓励他大胆想象,所以达尔文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点评】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地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课外古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战战惶惶 , 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 战战栗栗 , 汗不敢出 。”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觐见。
(1)短文一共出现了几个人? C
A.两
B.三
C.四
D.五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少有令誉 小的时候 可令二子来 使
卿面何以汗 什么
复问会 又
(3)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和“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对应的横线上。
(4)你觉得钟氏二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分析】参考译文:
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
【解答】(1)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参考译文作答,文中共出现了钟毓、钟会、魏文帝曹丕和钟繇四个人。故选:C。
(2)考查了对加点字意思的理解。“钟毓、钟会少有令誉”这句话的意思是: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少”的意思是“小的时候”。“可令二子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令”的意思是“使”。“卿面何以汗”意思是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何”的意思是“什么”。“复问会”意思是皇帝又问钟会。“复”的意思是“又”。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和内容理解。根据“毓面有汗”可知,钟毓脸上有汗,所以填“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根据“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可知,钟会脸上无汗,所以填“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考查了对人物语言的评价。面对魏文帝,钟毓和钟会的表现各不相同,钟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我觉得钟氏儿子的回答妙在他们用夸张的语言回答了皇帝的问话,描述出了自己因拜见皇帝而紧张的情形。
故答案为:
(1)C;
(2)小的时候 使
什么 又;
(3)战战惶惶 汗出如浆 战战栗栗 汗不敢出;
(4)我觉得钟氏儿子的回答妙在他们用夸张的语言回答了皇帝的问话,描述出了自己因拜见皇帝而紧张的情形。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第8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精选阅读)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1.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作答。
(一)
北宋有个郭祥正,因为诗人梅圣俞在赠他的诗中说过“采石月下闻谪仙”,他就自以为是谪仙(李白)之后的名人了。
有一回,郭祥正路过钱塘(杭州),知道苏东坡在这里任钱塘太守,便拿出一首诗给苏东坡看。他刚要递过去,又缩回手来,说:“我来读给苏公听吧!”说完,他就自己先朗诵起来。他很会读诗,抑扬顿挫,声震左右。
朗诵完了,他问苏东坡:“你看,我这首诗能达到几分水平?”
苏东坡说:“可以达到十分。”
对这么高的评价,郭祥正又惊又喜,忙问:“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
”
苏东坡回答:“七分读诗,三分写诗,加起来,岂不十分?”
(二)
一次,某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一场晚会,在中途报幕完毕下台阶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从台阶上摔了下来,虽然摔得不是很重,但场面却很尴尬。只见,她站起来后,稳定了一下略显紧张的情绪,轻捋秀发,微微一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机智的话语,既解除了尴尬,又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1)读短文(一),请填空。
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大家瞧他们吧
苏东坡给郭祥正的这首诗的评分是 _____ 。苏东坡采用这种方式来回答,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二),请回答。
为了化解尴尬,这位主持人会怎样说呢?请以主持人的口吻把她要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以“论说话幽默风趣的重要性”为题,写一段话来谈谈你的认识。
三分
郭祥正的诗写的不怎么样。
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大家瞧他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七分读诗,三分写诗,加起来,岂不十分”分析,
幽默在生活中真的是太重要了,可以打开初识之际的陌生局面,破解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让人们在激烈的辩论当中巧言获胜,在幽默的气氛中换的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在纷繁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消除逆境态势,幽默牵引你的转危为安。幽默激发创造的力量,调剂平凡的生活,幽默让美好无处不在。善用幽默口才,实现尽善尽美的生存。
苏东坡给郭祥正的这首诗的评分是三分苏东坡采用这种方式来回答,说明了郭祥正的诗写的不怎么样,只能委婉地回答他。
(2)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这一机智的话语,既解除了尴尬,又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分析,可以幽默地回答自己从台阶上摔了下来的原因。
(3)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幽默在生活中真的是太重要了,它可以打开初识之际的陌生局面,破解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让人们在激烈的辩论当中巧言获胜,在幽默的气氛中换的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在纷繁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幽默是语言的最高境界。幽默的重要无处不在,幽默可以活跃交往的气氛,
最大化你的人格魅力。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消除逆境态势,幽默牵引你的转危为安。政治家的幽默,缓和处事的交涉氛围。化阴郁于笑谈,幽默是身心保健医生。满足心理诉求,幽默激发创造的力量,调剂平凡的生活,幽默让美好无处不在。善用幽默口才,实现尽善尽美的生存。
故答案为:
(1)三分 郭祥正的诗写的不怎么样;
(2)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大家瞧他们吧;
(3)幽默在生活中真的是太重要了,可以打开初识之际的陌生局面,破解无话可说的尴尬气氛,让人们在激烈的辩论当中巧言获胜,
在幽默的气氛中换的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在纷繁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消除逆境态势,幽默牵引你的转危为安。幽默激发创造的力量,调剂平凡的生活,幽默让美好无处不在。善用幽默口才,实现尽善尽美的生存。
2.延伸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①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橡皮筋。
②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的约寸把长的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地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一丈长的绳子。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
·
③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捡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捡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捡铜子儿,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④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⑤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
·
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⑥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有改动)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切(qiē qiè) _____
便 宜(pián biàn) ______
踢毽(jiān jiàn) ______ 子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qiē
·
pián
·
jiàn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 _____ 和 ________ ;如果你想知道跳绳有哪些玩法,可以阅读第 ____ 自然段;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做毽子,可以阅读第 ____ 自然段。
②作者在写跳绳时,写了小时候最喜欢用 ________ 穿的跳绳;写踢毽子时,写了 ________ 和踢毽子时念的儿歌。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横线。(画一处即可)
【解析】(1)考查对字音的选择。“切”做“紧急,实在”之意时读音是“qiè”,如:急切、切记。“切”当动词用时,读音是“qiē”,文中作动词,读音是“qiē”。“便”当价钱低的意思时读音是“pián”,
跳绳
踢毽子
③
⑤
竹笔管
做毽子
当“方便合适”之意时读音是“biàn”,文中读音应是“pián”。“毽”的读音是“jiàn”。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跳绳和踢毽子;短文第③自然段写了跳绳有哪些玩法,第⑤自然段写了怎样做毽子。作者在写跳绳时,写了小时候最喜欢用竹笔管穿的跳绳;写踢毽子时,写了做毽子和踢毽子时念的儿歌。
(3)(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可知,作者写跳绳的玩法时,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捡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捡铜子儿。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如: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故答案为:
(1)qiē pián jiàn;
(2)①跳绳 踢毽子 ③⑤;
②竹笔管 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捡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捡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3.课外阅读。
五官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有五官。五官长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姿态。
耳朵有瘦有肥,瘦耳朵精干,肥耳朵有福。但无论肥瘦,都必须“耳听八方”。如果没有耳朵,我们将面临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眉毛的样子有很多种,有秀眉、慈眉、柳叶眉、八字眉等。眉毛默默地为眼睛遮风挡雨。如果没有眉毛的挺身而出,我们的眼睛就会受到很多伤害。
眼睛有的炯炯有神,有的美眸善睐,有的顾盼生姿。无论大小美丑,眼睛天天让我们“眼观六路”,
看见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如果没有眼睛的“眼见为实”,我们将坠入无知的黑暗。
鼻子有挺拔的,有扁平的。鼻子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工作,吐故纳新,维持生命。如果没有鼻子,我们将无法呼吸,我们的生命也将无法延续。
口有大有小。无论大小,口都能让我们摄取食物,并让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享用美味离不开口,口若悬河离不开口。如果没有口,我们就不能吃也不能说了。
耳、眉、眼、鼻、口各有特点,各具姿态。它们对于我们同样重要。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延续生命、认识世界。所以,请珍爱我们的五官吧!
(1)短文是按照 ______________ 的结构来安排文章段落的。
(2)五官各有什么作用?请在文中分别找出四字词语来概括。
耳( __________ ) 眉( __________ ) 眼( __________ )
鼻( __________ ) 口( __________ )
(3)文章的第2至6自然段的段末都有一句“如果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总--分--总
耳听八方
遮风挡雨
眼观六路
吐故纳新
口若悬河
这样写假设出没有耳、眉、眼、鼻、口的可怕后果,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了文章的结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总结性地告诉读者五官有不同的姿态。中间几个段落分别介绍了不同五官的特点和姿态。所以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考查了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从“都必须“耳听八方”、为眼睛遮风挡雨、让我们“眼观六路”、吐故纳新、口若悬河离不开口”可知答案。
(3)考查了对文章句子的理解。每个段落最后都假设了一下没有这个器官会有怎样的后果,所以说这样写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我体会到了五官的每一部分都是同样重要的,都需要我们去珍爱。
(4)考查了对文章启示的理解。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本文的启示。
故答案为:
(1)总--分--总
(2)耳听八方 遮风挡雨 眼观六路 吐故纳新 口若悬河
(3)这样写假设出没有耳、眉、眼、鼻、口的可怕后果,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它们的重要性。
(4)我体会到了五官的每一部分都是同样重要的,都需要我们去珍爱。
4.课外阅读。
五官
在我看来,人的五官并无美丑贵贱之分。他们居于人的头上,享受着至尊之位,控制着四肢的正常工作。
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但是,他有诸多的生存风险。厕所、下水道中弥漫着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食物变质了需要他来鉴定。天灾人祸常常会殃及到他,就说最常见的感冒吧,感冒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遭殃的无非就是鼻子自己罢了。
嘴巴居于鼻子之下,这绝对不是一个最佳位置,但他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我认为,嘴巴天生就不是一个享福的命,从“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这八个字里就能体会出嘴巴的无奈。
在人的面孔中最重要的还属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能通过他看到外面的美好世界,别人可以通过他感悟我们的心灵。
耳朵能让人聆听智者的教诲,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品行。同时,耳朵也是五官中唯一被爱美的女士选中佩戴饰品的场所。我猜最让耳朵烦心的事情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官中被我排在末尾的就是眉毛小弟了,他看似无用,其实用处可大着呢!天上下雨的时候,为眼睛遮风挡雨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眉毛的身上,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眼睛的保护伞,他的重要性就体现于此。
两只耳朵明明是双胞胎,却永远也无法团聚。
对于五官,我绝无偏爱,因为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他们中的任何一员,正如《手指》一文所述的那样,五官 _____ 团结一致, ____ 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创造最美好的未来!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五官”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还缺少对哪个五官的介绍?请想一想,再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3)每个五官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读完短文后,我知道鼻子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 ,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嘴巴的优点是能 _______________ ,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五官》和《手指》都告诉了我们 _____________ 这个道理。
只有
才
眉、眼、耳、鼻、口
位置得天独厚
有诸多生存风险
尝遍天下美食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团结力量大
【解析】(1)考查了对关联词的理解。结合句子之间的故选理解,“团结一致”和“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是条件关系,因此可用“只有……才……”连接。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官”指的是“眉、眼、耳、鼻、口”,联系上下文补充句子,想象合理即可,例:我猜最让耳朵烦心的事情还是两只耳朵明明是双胞胎,却永远也无法团聚。
(3)考查了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但是,他有诸多的生存风险。厕所、下水道中弥漫着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食物变质了需要他来鉴定。天灾人祸常常会殃及到他,就说最常见的感冒吧,感冒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遭殃的无非就是鼻子自己罢了”可知,
鼻子的优点是位置得天独厚,缺点是有诸多生存风险。从“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我认为,嘴巴天生就不是一个享福的命,从‘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八个字里就能体会出嘴巴的无奈”可知答案。
(4)考查了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对于五官,我绝无偏爱,因为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他们中的任何一员,正如《手指》一文所述的那样,五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可知,《五官》和《手指》都告诉了我们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
故答案为:
(1)只有 才;
(2)眉、眼、耳、鼻、口 两只耳朵明明是双胞胎,
却永远也无法团聚。
(3)位置得天独厚 有诸多生存风险 尝遍天下美食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4)团结力量大。
5.阅读短文,答题。
五官争功
晚上,脑袋准备填写全国笑星申报表。
“脑袋,我可告诉你,你只要当上头号笑星,就应该给我记头功。我有一天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了。”忽然,鼻子大声嚷起来。
眼睛一听,也跟着嚷起来:“脑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你的聪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体现出来。请问,没我眼睛,你能学文化、学知识吗?没我眼睛,你能看到这大千世界吗……嗯?”
“我耳朵就可有可无吗?从小长到大,听报告,听讲课,听音乐,听什么离开过我这耳朵?你喜欢眼睛,给他戴上变色镜,让他臭美去呀!你给鼻子、嘴戴上口罩。你给我耳朵买过什么呀?不买没关系,
可是你不该把口罩带、眼镜腿儿,全勒我耳朵上。”耳朵越说越伤心。
“哪有为自己争功的?即使真正有功的,也不争功。你看我什么时候争过?脑袋,我常常听观众夸你,说你口齿伶俐,说你吐字清楚,说你嘴皮子利索……”嘴娓娓动听地说开了。
“脑袋,你偏心眼儿。弄点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橘子汽水儿、奶油冰棍儿,你全塞他嘴里头!”
“行啦!再好吃的东西,我嘴没沾着边儿呢,味儿先让鼻子闻跑啦!再说你们谁闹个病,喝点苦水,吃个药片,不全塞我嘴里头啦?”
“眼睛,你不错啦!他们家的大彩电就是给你买的,我们谁看得见哪?”
“还有你耳朵,他们家那几千块钱买的音响,就是你的,我们谁听得着啊?”
“最可气的就是你鼻子,你站最中间,让我们全在边上围着你转,凭什么呀!”
“嘴,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谁的责任?”
“耳朵麻木不仁,对坏人坏事不闻不问。”
“还偏听偏信,把正确意见当做耳边风。”
“社会上的红眼病就是眼睛传染的。”
一时间,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唾沫横飞,吵得昏天黑地。
“脑袋,你为什么把我这嘴放在最下边?我得长在你脑瓜顶上!”
“我鼻子不能跟他们在一块儿,我得站在最高峰。”
“脑袋,我高瞻远瞩,请求上调。”
“我耳朵必须长在你脑瓜顶上。”
“那我不成了兔爷啦!”脑袋苦笑起来。
天亮了,申报表一个字也没填上。
(1)“问题”在词典里的解释有:①要求解答的题目。②麻烦;不顺利的事。③不符合要求的。下面语句中的“问题”各是什么意思?
A.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点问题。 ____
B.我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了。 ____
C.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 ____
(2)从短文中找出用来赞扬和指责嘴的四字词语。
①赞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可以用来批评耳朵的四字词语是:
②
②
①
口齿伶俐 娓娓动听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①阅读句子“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点问题”可知,这句话中“问题”的意思是麻烦;不顺利的事。故选②。②阅读句子“我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可知,这句话中“问题”的意思是麻烦;不顺利的事。故选②。③阅读句子“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可知,这句话中“问题”的意思是要求解答的题目。故选①。
(2)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阅读句子“脑袋,我常常听观众夸你,说你口齿伶俐”“嘴娓娓动听地说开了”可知,赞扬嘴的四字词语是:口齿伶俐、娓娓动听。阅读句子“嘴,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谁的责任”可知,指责嘴的四字词语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麻木不仁 不闻不问 偏听偏信
(3)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阅读句子“耳朵麻木不仁,对坏人坏事不闻不问”“还偏听偏信,把正确意见当做耳边风”可知,短文中可以用来批评耳朵的四字词语是:麻木不仁、不闻不问、偏听偏信。
故答案为:
(1)A.②B.②C.①;
(2)①口齿伶俐 娓娓动听;
②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3)麻木不仁 不闻不问 偏听偏信。
6.课外阅读。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
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一个父亲的智慧》有删改
(1)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 _____ ,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 _____________ 。
运气
踏实和韧性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
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因为父子意见不一,对乌龟取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弄不清楚。(或:教育子女时,因为子女有自己的思考,不能顺从大人,又无法说服子女,父亲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教育引导是好。)
似听非听(或:神情困惑)
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或: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
(4)最后一个自然段言简意赅,颇有意蕴。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句子“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可知,小保罗认为乌龟取胜靠的是运气。由句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可知,爸爸认为乌龟取胜靠的是踏实和韧性。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文章四到九段内容可知,
我要告诉保罗,你的思维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要明白,这个故事要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如果一开始就放弃,那乌龟根本没有机会胜利。但它一直坚持不懈,所以才赢了。
“难题”指因为父子意见不一,对乌龟取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弄不清楚。(或:教育子女时,因为子女有自己的思考,不能顺从大人,又无法说服子女,父亲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教育引导是好。)
(3)本题考查摘录原文填空。第一空要求摘选第三、四自然段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可摘录的词语为“似听非听(或:神情困惑)”。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或: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
(4)本题考查揣测人物心理活动。由句子“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可知,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很复杂,既想给孩子说明道理,有不想打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
可从认同孩子的思维方式并给以正确的引导等来写爸爸的心理活动。
故答案为:
(1)运气 踏实和韧性;
(2)因为父子意见不一,对乌龟取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弄不清楚。(或:教育子女时,因为子女有自己的思考,不能顺从大人,又无法说服子女,父亲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教育引导是好。)
(3)似听非听(或:神情困惑) 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或: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
(4)我要告诉保罗,你的思维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要明白,这个故事要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如果一开始就放弃,那乌龟根本没有机会胜利。但它一直坚持不懈,所以才赢了。
7.课外阅读。
想象可以走多远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枚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他常会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外一种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进行想象。
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古罗马造的一个硬币。
孩子的姐姐拿过来看,却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硬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那种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个满口大话虚伪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虚伪—— _____ 批评—— _____
真实
表扬
(2)本文第一句中,“说谎”一词加了引号,引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当别人说达尔文“说谎”时,父亲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画出来。
(3)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表示特别说明
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他不能责备达尔文呢,达尔文的想象力是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了写反义词的能力。虚伪:虚假不真实。反义词“真实”。批评:对优缺点进行分析。反义词“表扬”。
(2)考查了对标点符号和文段内容的理解。“说谎”加上引号,说明达尔文不是真正的说谎,而是他对事物所具有的想象力,所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别说明。当别人说达尔文“说谎”时,父亲没有盲目地去批评达尔文,而是进行了观察,
短文主要讲了达尔文小时候因经常“说谎”而人缘不好。父亲通过观察明白孩子其实是想象力丰富,并鼓励他大胆想象,所以达尔文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弄清真相后及时鼓励达尔文。如“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3)考查了改写句子。把冒号引号去掉加上逗号,“我”改为“他”,“怎么能”改为“不能”,“呢”去掉,“他”改为“达尔文”,“真”改为“是”,句尾加上“的”。
(4)考查了概括文段的内容。短文主要讲了达尔文小时候因经常“说谎”而人缘不好。父亲通过观察明白孩子其实是想象力丰富,并鼓励他大胆想象,所以达尔文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故答案为:
(1)真实 表扬;
(2)表示特别说明;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3)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他不能责备达尔文呢,达尔文的想象力是伟大的。
(4)短文主要讲了达尔文小时候因经常“说谎”而人缘不好。父亲通过观察明白孩子其实是想象力丰富,并鼓励他大胆想象,所以达尔文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科学家。
二.文言文阅读
8.阅读课外古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觐见。
(1)短文一共出现了几个人? ____
A.两
B.三
战战惶惶
汗出如浆
战战栗栗
汗不敢出
C
C.四
D.五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少有令誉 __________ 可令二子来 ____
卿面何以汗 _____ 复问会 ____
(3)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和“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对应的横线上。
(4)你觉得钟氏二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解析】(1)考查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参考译文作答,
·
小的时候
·
使
·
什么
·
又
文中共出现了钟毓、钟会、魏文帝曹丕和钟繇四个人。故选:C。
(2)考查了对加点字意思的理解。“钟毓、钟会少有令誉”这句话的意思是: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少”的意思是“小的时候”。“可令二子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令”的意思是“使”。“卿面何以汗”意思是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何”的意思是“什么”。“复问会”意思是皇帝又问钟会。“复”的意思是“又”。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和内容理解。根据“毓面有汗”可知,钟毓脸上有汗,所以填“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根据“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可知,钟会脸上无汗,所以填“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考查了对人物语言的评价。面对魏文帝,钟毓和钟会的表现各不相同,钟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战战栗栗,
汗不敢出”。我觉得钟氏儿子的回答妙在他们用夸张的语言回答了皇帝的问话,描述出了自己因拜见皇帝而紧张的情形。
故答案为:
(1)C;
(2)小的时候 使
什么 又;
(3)战战惶惶 汗出如浆 战战栗栗 汗不敢出;
(4)我觉得钟氏儿子的回答妙在他们用夸张的语言回答了皇帝的问话,描述出了自己因拜见皇帝而紧张的情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风趣语言》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感受文章风趣的语言。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 突破点 解答示例
抓住文章中 风趣语言特殊的表达方式来体会。 1.抓住双关句。利用词的多 义或同音,言在此而意在彼。 《童年的发现》 一文中“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 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 话一语双关,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也是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
2.抓住比喻句。充满画面感的比喻有时候能够达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手指》一文中“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里 把无名指和小指比喻成“花瓣”,贴切又风趣。
3.抓住比拟句。把事物赋予人的感情,通过人格化的表达,使读者感到有趣。 《手指》一文中赋予手指人的感情,展示了五个鲜明的 手指形象,让我们想到生活中吃苦耐劳的人、工作复 杂的人、养尊处优的人、样子可爱却能力薄弱的人……
4.抓住借题发挥之处。借用别人的话题进行发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杨氏之子》 一文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和杨氏 之子借“姓氏”做文章,你来我往,风趣幽默,巧妙至极。
5.抓住戏谑的人物称呼和自嘲、自谦、打趣的语言品味语言的风趣。 《手指》 一文中“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 抹抹鼻涕而已。”作者用打趣的语言,幽默风趣地体现 出小指的用处极小。
6.曲解。在对话中利用词语的多义、谐音等,故意歪曲对方话语的本义而回答。 《杨氏之子》一文中,孔君平利用词语的多义,故意把 “杨梅”的“杨”,说成是“姓杨”的“杨”,跟杨氏之 子开玩笑,很幽默、风趣。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文中画“__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语言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我体会到作 者……(幽默风趣/可爱又不失严谨等)的语 言特点。
作者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具体地介绍了 什么内容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具体地介绍 了……,我从中感受到了 ……
【精选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7小题)
1.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作答。
(一)
北宋有个郭祥正,因为诗人梅圣俞在赠他的诗中说过“采石月下闻谪仙”,他就自以为是谪仙(李白)之后的名人了。
有一回,郭祥正路过钱塘(杭州),知道苏东坡在这里任钱塘太守,便拿出一首诗给苏东坡看。他刚要递过去,又缩回手来,说:“我来读给苏公听吧!”说完,他就自己先朗诵起来。他很会读诗,抑扬顿挫,声震左右。
朗诵完了,他问苏东坡:“你看,我这首诗能达到几分水平?”
苏东坡说:“可以达到十分。”
对这么高的评价,郭祥正又惊又喜,忙问:“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
苏东坡回答:“七分读诗,三分写诗,加起来,岂不十分?”
(二)
一次,某著名节目主持人主持一场晚会,在中途报幕完毕下台阶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从台阶上摔了下来,虽然摔得不是很重,但场面却很尴尬。只见,她站起来后,稳定了一下略显紧张的情绪,轻捋秀发,微微一笑说:“ ”这一机智的话语,既解除了尴尬,又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1)读短文(一),请填空。
苏东坡给郭祥正的这首诗的评分是 。苏东坡采用这种方式来回答,说明了
(2)读短文(二),请回答。
为了化解尴尬,这位主持人会怎样说呢?请以主持人的口吻把她要说的话写下来。
(3)请你以“论说话幽默风趣的重要性”为题,写一段话来谈谈你的认识。
2.延伸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①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橡皮筋。
②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的约寸把长的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地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一丈长的绳子。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③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捡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捡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捡铜子儿,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④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⑤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⑥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有改动)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切 (qiē qiè)
便 宜(pián biàn)
踢毽 (jiān jiàn) 子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 和 ;如果你想知道跳绳有哪些玩法,可以阅读第 自然段;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做毽子,可以阅读第 自然段。
②作者在写跳绳时,写了小时候最喜欢用 穿的跳绳;写踢毽子时,写了 和踢毽子时念的儿歌。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横线。(画一处即可)
3.课外阅读。
五官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有五官。五官长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姿态。
耳朵有瘦有肥,瘦耳朵精干,肥耳朵有福。但无论肥瘦,都必须“耳听八方”。如果没有耳朵,我们将面临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眉毛的样子有很多种,有秀眉、慈眉、柳叶眉、八字眉等。眉毛默默地为眼睛遮风挡雨。如果没有眉毛的挺身而出,我们的眼睛就会受到很多伤害。
眼睛有的炯炯有神,有的美眸善睐,有的顾盼生姿。无论大小美丑,眼睛天天让我们“眼观六路”,看见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如果没有眼睛的“眼见为实”,我们将坠入无知的黑暗。
鼻子有挺拔的,有扁平的。鼻子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工作,吐故纳新,维持生命。如果没有鼻子,我们将无法呼吸,我们的生命也将无法延续。
口有大有小。无论大小,口都能让我们摄取食物,并让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享用美味离不开口,口若悬河离不开口。如果没有口,我们就不能吃也不能说了。
耳、眉、眼、鼻、口各有特点,各具姿态。它们对于我们同样重要。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延续生命、认识世界。所以,请珍爱我们的五官吧!
(1)短文是按照 的结构来安排文章段落的。
(2)五官各有什么作用?请在文中分别找出四字词语来概括。
耳( ) 眉( ) 眼( )
鼻( ) 口( )
(3)文章的第2至6自然段的段末都有一句“如果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课外阅读。
五官
在我看来,人的五官并无美丑贵贱之分。他们居于人的头上,享受着至尊之位,控制着四肢的正常工作。
鼻子在脸上的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但是,他有诸多的生存风险。厕所、下水道中弥漫着的臭气,他不得不长时间忍受,食物变质了需要他来鉴定。天灾人祸常常会殃及到他,就说最常见的感冒吧,感冒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遭殃的无非就是鼻子自己罢了。
嘴巴居于鼻子之下,这绝对不是一个最佳位置,但他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让你品尝天下的美食,也可以让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我认为,嘴巴天生就不是一个享福的命,从“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八个字里就能体会出嘴巴的无奈。
在人的面孔中最重要的还属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能通过他看到外面的美好世界,别人可以通过他感悟我们的心灵。
耳朵能让人聆听智者的教诲,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品行。同时,耳朵也是五官中唯一被爱美的女士选中佩戴饰品的场所。我猜最让耳朵烦心的事情还是
五官中被我排在末尾的就是眉毛小弟了,他看似无用,其实用处可大着呢!天上下雨的时候,为眼睛遮风挡雨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眉毛的身上,他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眼睛的保护伞,他的重要性就体现于此。
对于五官,我绝无偏爱,因为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他们中的任何一员,正如《手指》一文所述的那样,五官 团结一致, 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创造最美好的未来!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五官”指的是 。短文还缺少对哪个五官的介绍?请想一想,再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3)每个五官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读完短文后,我知道鼻子的优点是 ,缺点是 ;嘴巴的优点是能 ,缺点是 。
(4)《五官》和《手指》都告诉了我们 这个道理。
5.阅读短文,答题。
五官争功
晚上,脑袋准备填写全国笑星申报表。
“脑袋,我可告诉你,你只要当上头号笑星,就应该给我记头功。我有一天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了。”忽然,鼻子大声嚷起来。
眼睛一听,也跟着嚷起来:“脑袋,你可不能忘恩负义。你的聪明,你的才智,全在我身上体现出来。请问,没我眼睛,你能学文化、学知识吗?没我眼睛,你能看到这大千世界吗……嗯?”
“我耳朵就可有可无吗?从小长到大,听报告,听讲课,听音乐,听什么离开过我这耳朵?你喜欢眼睛,给他戴上变色镜,让他臭美去呀!你给鼻子、嘴戴上口罩。你给我耳朵买过什么呀?不买没关系,可是你不该把口罩带、眼镜腿儿,全勒我耳朵上。”耳朵越说越伤心。
“哪有为自己争功的?即使真正有功的,也不争功。你看我什么时候争过?脑袋,我常常听观众夸你,说你口齿伶俐,说你吐字清楚,说你嘴皮子利索……”嘴娓娓动听地说开了。
“脑袋,你偏心眼儿。弄点什么好吃的、好喝的,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橘子汽水儿、奶油冰棍儿,你全塞他嘴里头!”
“行啦!再好吃的东西,我嘴没沾着边儿呢,味儿先让鼻子闻跑啦!再说你们谁闹个病,喝点苦水,吃个药片,不全塞我嘴里头啦?”
“眼睛,你不错啦!他们家的大彩电就是给你买的,我们谁看得见哪?”
“还有你耳朵,他们家那几千块钱买的音响,就是你的,我们谁听得着啊?”
“最可气的就是你鼻子,你站最中间,让我们全在边上围着你转,凭什么呀!”
“嘴,这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谁的责任?”
“耳朵麻木不仁,对坏人坏事不闻不问。”
“还偏听偏信,把正确意见当做耳边风。”
“社会上的红眼病就是眼睛传染的。”
一时间,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唾沫横飞,吵得昏天黑地。
“脑袋,你为什么把我这嘴放在最下边?我得长在你脑瓜顶上!”
“我鼻子不能跟他们在一块儿,我得站在最高峰。”
“脑袋,我高瞻远瞩,请求上调。”
“我耳朵必须长在你脑瓜顶上。”
“那我不成了兔爷啦!”脑袋苦笑起来。
天亮了,申报表一个字也没填上。
(1)“问题”在词典里的解释有:①要求解答的题目。②麻烦;不顺利的事。③不符合要求的。下面语句中的“问题”各是什么意思?
A.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点问题。
B.我不干活儿,你的问题就大了。
C.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
(2)从短文中找出用来赞扬和指责嘴的四字词语。
①赞扬的:
②指责的:
(3)短文中可以用来批评耳朵的四字词语是: 。
6.课外阅读。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一个父亲的智慧》有删改
(1)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 ,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 。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
(3)细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
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 ,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 。
(4)最后一个自然段言简意赅,颇有意蕴。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
7.课外阅读。
想象可以走多远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枚怪异的石头,他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当然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他常会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外一种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进行想象。
父亲没有批评他,只是暗中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在说谎。
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古罗马造的一个硬币。
孩子的姐姐拿过来看,却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硬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那种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听了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个满口大话虚伪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虚伪—— 批评——
(2)本文第一句中,“说谎”一词加了引号,引号的作用是 。当别人说达尔文“说谎”时,父亲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
(3)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4)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8.阅读课外古文,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②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 ,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 , 。”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觐见。
(1)短文一共出现了几个人?
A.两
B.三
C.四
D.五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少有令誉 可令二子来
卿面何以汗
复问会
(3)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和“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对应的横线上。
(4)你觉得钟氏二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