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郊县中原名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郑州市郊县中原名校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5 18: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 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50分,考试时间 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 共 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自此,江南三十个州,四百多个县,二百多万人口都被纳入版图,南北方在分裂三百年后终于再次实现统一。这也是中华民族继秦汉之后的第二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材料评价的事件是
A.隋朝建立 B.隋朝灭陈 C.唐朝建立 D.朱温建梁
2.虽然隋文帝用军事力量把北周、北齐和陈朝三部分捆绑成一个统一体,但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裂痕还相当明显。隋炀帝通过开凿大运河让这三部分真正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材料认为大运河的开通
A.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推动了文化融合
3. 下图是含嘉仓刻字铭砖。据砖刻上的文字记载:在含嘉仓东门……收纳了来自苏州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 697年)应缴纳的租粮,这批粮食包含糙米和白米共一万三千余石。该铭砖有助于研究唐朝
A.建筑风格 B.书法艺术C.宗教信仰D. 仓储管理
4.《唐大诏令集》记载:“农桑之时,不得妨夺,州县官长,随时劝课。”这体现了唐代政府
A.重视商业发展 B. 鼓励海外贸易
C.注重农业生产 D.支持手工业发展
2024 2025 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七年级 历史 第1 页(共 6页)
5.下面是唐朝前期人口统计表,从中可知
时代 户数(户) 资料来源 口数(口) 资料来源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3800000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 6 156141 《唐会要》卷八十四 37 140000 《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 7069565 《唐会要》卷八十四 41419712 《唐会要》卷八十四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 7861 236 《通典·食货典》 45431 265 《通典·食货典》
A.“贞观之治”因人口增多得以出现 B.社会动荡抑制了唐朝人口增长
C. 唐朝人口分布呈南北均衡状态 D.“开元盛世”时人口达唐前期高峰
6.唐玄宗时,人们说高山都变成了耕地,原因是从前不能耕种的土地如今能耕耘了。这主要得益于
A. 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 B. 政府推行利于农业的政策
C.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D. 北方人民南迁增加劳动力7.右图是唐朝带狰狗狩猎女俑。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
A. 男性不再从事狩猎
B.狩猎是女性的主要工作C.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 社会对女性的服饰有严格规定
8.《新唐书·兵志》记载,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
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 B.节度使权力的膨胀
C. 科举制度的发展 D.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9. 朱温建立后梁后,各地势力自立为王,政权频繁更迭,统治者常对非本土官员心存戒备。《韩熙载夜宴图》(摹本·局部)描绘出身中原的南唐高官韩熙载,刻意在家中举办奢华夜宴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
《韩熙载夜宴图》(摹本·局部)
A. 唐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B. 南方经济繁荣的社会风貌
C.五代十国的政治状况 D.唐朝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
10.拉萨大昭寺里的《文成公主进藏图》壁画,以生动笔触描绘了送亲队伍长途跋涉、吐蕃民
众热烈迎接等场景。这幅壁画直观反映了唐朝时期
A.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冲突B.开放的对外政策C.民族交往与交融 D. 科举制度的完善
2024 2025 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七年级历史 第 2 页(共 6页)
11 .《唐律》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进入关津,对“无故留难者,一日主司答四十,一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这一规定
A.限制了外国商旅活动 B.维护唐朝的国家安全
C. 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D.彰显唐朝法律的威严
12.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绘有中原僧侣与天竺(今印度)学者交流佛法的场景。这一场景反映的事件
A.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B. 促进了唐朝与天竺的政治合作
C.坚定了遣唐使来华的决心 D.导致了唐朝社会阶层的大变动
13.苏轼在杭州知府任上准备要修理一座寺庙时,却发现按照制度,超过一万钱的公费,竟然需要中央批准。就此类问题,苏辙曾形象地总结道:“举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会于三司( 三司即宋代中央财政的最高管理机构)。”这体现了北宋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地方官员权力过大
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寺庙经济独立
14.王安石为改变北宋“冗兵”“弱兵”的局面,对原来规定 61岁退役的旧制加以改变,规定凡50岁以上的士兵一律裁减为民,45岁至 50岁之间体弱者也令其离开军队。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军队士兵数量,扩大兵源 B.延长士兵服役时间,巩固边防
C.扩大军事投入,增强国家实力 D.优化军队结构,提高战斗力
15.《全宋文》记载:遂定通和之约,至今九十余年,北州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见干
戈。材料中“通和之约”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宋与北方政权实现政治统一 B. 宋朝完全收复北方失地C. 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D. 宋朝军事力量迅速增强
16.西夏由于国小人少,虽然接连取得大胜,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加上资源匮乏,所以也无力再向宋朝发起进攻,在此情况下,宋夏双方最终达成和约。由此可知,宋夏和议是由于
A. 宋朝主动求和B.双方经济交流的需求
C. 外部势力调停 D.西夏国力无法支撑
17.《金史·韩企先传》记载,斜也、宗幹当国,劝太宗改女直(真)旧制,用汉官制度。……太
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金朝
A.政治制度汉化B.政治制度倒退C.维护女真传统 D.军事力量衰弱
18.右图铸于宋徽宗宣和时期的卤簿钟。据考证,此钟约由金人自汴京掠运至燕京宛平县仰山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澶渊之盟
C. 靖康之变 D.宋金和议
19.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能证明“塞外之一统始于元”的史实是
A. 设立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 B.实行行省制度管理国家
C. 设岭北行省管辖蒙古高原 D.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君王
2024 2025 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七年级历史 第 3 页(共 6 页)
20.汉中地区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是连接关中和巴蜀的要地。元朝,汉中险要的地理优势不为一个行省所具,使陕西、四川边界彼此交错、相互牵制。这一举措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消除了地方割据 B.提高了行政效率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非选择题( 共4小题,30分)21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设有专门的对外管理机构,例如鸿胪寺、主客司、市舶司等。唐朝对外来客还有很多保护和优待政策。唐朝政府不仅为外来蕃客包食宿、报销路费、加倍回礼等,对外国移民也有专门的立法制度。贞观年间“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唐朝对这些外国留学生吃穿用度全免,由鸿胪寺负责管理照顾,并发放衣粮补贴。此外,留学生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据《唐六典》记载,有唐一代,曾有三百多个国家与中国有所往来,唐代华夏声威达到亘古以来的鼎盛期。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图 1 西安唐墓出土的阿拉伯金币 图 2 印尼沉船“黑石号”上的文物:唐代扬州江心镜。最外圈为楷
书铭文“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
(1) 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3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物对于研究唐朝对外交往的史料价值。(4 分)
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对佛经的翻译越来越完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殿、堂、楼、台、亭、阁等。佛教传入后,寺塔、石窟等建筑大量涌现。
唐朝的文学艺术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盛况空前,无论是诗歌、散文、传奇,还是绘画、书法等,都是名家辈出,各树一帜,名闻古今。
流传至今的唐诗数量达到惊人的 5万首,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等唐朝诗人的名字响彻古今,享誉大江南北。
敦煌壁画也刻画出了隋唐社会文化生机勃勃的场景。
隋朝的《九部乐》以及唐朝的《十部乐》中的大部分乐章都来自西域,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及地域特色。
据《略论隋唐文化的主要特点》《二十五史简明读本》整理2024 2025 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七年级历史 第 4 页(共 6页)
材料二 盛唐诗人的理想有其时代特色。由于唐代开国一百多年以来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加上统治阶级又给各阶层的士子开放了进入政权的大门,并采取多种措施营造推崇济世之才和王霸之略的社会空气,这就培养了一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因此盛唐诗歌中充满了布衣的自尊和骄傲,以及凭个人才能和毅力可以取得一切的希望和自信。
摘编自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
(1) 据材料一,概括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3分)
(2) 材料二指出盛唐诗歌中充满了“布衣的自尊和骄傲”,分析这一文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试举一例唐代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并简述其历史价值。(2分)
23.(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图 1 唐朝前期经济分布图 图 2 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图 3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唐代少府监设少府卿一人,负责掌管宫廷手工业技艺与生产政令,其下统
辖五个职能部门:中尚署令掌管宫廷营造杂作,下设金银作坊院等机构;左尚署令负责车2024 2025 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七年级历史 第 5 页(共 6页)
華制造、织扇工艺、胶漆生产、雕刻绘画及宫中蜡炬制作;右尚署令主管皮毛加工、胶墨制作、杂项手工业及席垫编织;织染署令统筹纺织品织造与染色,具体涵盖布、绢等十大类织物,组、绶等五大类编织品,馴、线等四大类线绳制品,以及青、绛等六大染色工艺,染色原料取自植物的花叶茎皮,按产地与时节采集,由织染署令率工匠严格执行;掌冶署令则负责金银铜铁铸造、金属涂饰、琉璃加工及玉器制作。
摘编自吕思勉《隋唐五代史》
(1) 据材料一,任选一幅图片提取历史信息。(3分)
(2) 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少府监的职能及其手工业管理特点。(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是如何共同推动经济繁荣的。(2分)
24.(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1
河北宣化辽
墓壁画《备茶图》
) (

3
金代铁铧、铁锹、犁镜、
铁镐、铁锛、铁镰等农具
)图2 《灵芝颂》碑刻,1975年于西夏王陵出土。据考证,碑文为西夏崇宗李乾顺亲自撰写,书法有颜柳笔意
材料二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大都“城方六十里,十一门”。现在考古发掘,都城大致是一个长方形的样子。十一个门的设计感觉是不伦不类,但基本上是按照《周礼·考工 记》来设计的,表现了忽必烈本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崇尚;包括很多门的名字,也基本上是根据《易经》里的“乾坤”二卦来设定的。……忽必烈虽然不住蒙古包了,但逐水草而居的习惯还是保留着,因此其希望皇城能在水边修建。
摘编自翟晨旭《故宫里的中国史》
(1)材料一的三幅图从哪些层面体现了民族交融?
(2) 据材料二,概括元大都的设计特点。(2分)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你对宋元时期政权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看法。(2分)
2024 2025 学年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七年级历史 第 6 页(共 6页)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 分)
1-5 BBDCD 6-10ACBCC 11-15 CAADC 16-20 DACC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30 分)
21. (1)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对外来客有保护和优待政策;外国留学生待遇优厚,可参加科举入朝为官;对外交往国家众多。(3分);
(2)西安唐墓出土的阿拉伯金币,证明唐朝与阿拉伯地区存在贸易往来;印尼沉船“黑石号”上的唐代扬州江心镜,反映唐朝的瓷器远销海外,且扬州制镜业发达,二者都为研究唐朝对外交往提供了实物史料。(4 分)
22.(1)对佛经翻译越来越完善;建筑形式多样;文学艺术繁荣,名家辈出;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异域风情。(3分);
(2)唐代经济繁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统治阶级为各阶层士子提供进入政权的机会,营造推崇济世之才的社会氛围。(2 分);
(3)成就:唐诗。历史价值: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文化氛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 分)
23.(1)选择图1:唐朝前期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黄河流域经济发达;南方经济有所发展。选择图2: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出现曲辕犁,提高了生产效率。选择图3:唐朝长安城布局规整,功能分区明确,体现了城市规划的高超水平。(3 分);
(2)职能:掌管宫廷手工业技艺与生产政令。管理特点:分工细致,涵盖多种手工业门类;注重原料采集和生产工艺规范。(3 分);
(3)农业发展为手工业提供原料,手工业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商业繁荣又推动农业和手工业进步,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唐代经济繁荣。(2 分)
24. (1)饮食文化层面(图1《备茶图》);文化艺术层面(图2《灵芝颂》碑刻);生产生活层面(图3金代农具)。(3分);
(2)基本按照《周礼·考工记》设计,体现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崇尚;城门名字依据《易经》设定;皇城依水而建,保留游牧民族习惯。(2 分);
(3)宋元时期政权并立,但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