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滔天(tāo) 生涯(yā)
B.妇女(fù) 忙碌(lǜ)
C.遵守(zūn) 循序(xùn)
D.尊严(zūn) 实验(yàn)
2.根据语境,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hè)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liǎn)在盒子里。
B.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mí)散在含着豆麦蕴藻(zǎo)之香的夜气里。
C.忽而张目嗔(chēn)视,表现出叱咤(chà)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
D.我们狩(shǒu)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jiá)洛山的伤心崖上。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年龄(líng) B.半晌(xiǎng)
C.船舱(cāng) D.逃窜(cuàn)
4.下列四字词语用来形容文中的小庆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言出必行 B.一诺千金 C.出尔反尔 D.言而有信
5.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出来了,群山披上金甲,满山的橘柚树浮光跃金,一片明丽。
B.微雕艺术家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随意雕刻。
C.讽刺是要夸大的,但绝不是张冠李戴。
D.妈妈跟着妹妹学习弹琴,真是东施效颦。
6.关于“垂”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部首是“千”,第三笔是“一”
B.部首是“丿”,第三笔是“”
C.部首是“千”,第三笔是“f”
D.部首是“)”,第三笔是“一”
7.下面哪句话是孟子说的?( )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言必行,行必果
8.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疆啤酒珠峰登山队队员们在攀登珠峰过程中,多次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但他们最终战胜了困难,于2007年5月16日晨成功登顶。
B.教育部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我国中小学将开始全面推广校园集体舞,这让许多教师和家长忧心忡忡,他们担心此举更易导致学生早恋。
C.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中都感到义愤填膺。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9.下列词语中不是描写人物外貌的一项是( )
A.垂头丧气 B.相貌堂堂 C.明眸皓齿 D.眉清目秀
10.下列句子中,描写方法表述错误的一句是( )
A.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语言描写)
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动作描写)
C.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神态描写)
D.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环境描写)
11.下文画线处选填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 ,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1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B.“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C.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D.小高有点急了:“真不能吃。里面装的是一些小昆虫,蝴蝶呀什么的,一打开就飞跑了。”
1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D.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在这次小升初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在考试时要认真审题、答题。
B.实外西区对我很熟悉,我能一一说出佳处来。
C.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二十岁以下。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15.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②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
③它特别爱吃甜食,经常跳到我们肩膀上要糖吃。有一回,餐柜里的方糖不见了,妈妈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去问,我们都说不知道。爸爸说我们不诚实,一星期不许吃糖。
④爸爸的书房里,挂着一副从森林里捡来的大鹿角。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16.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应填入的“花名”是( )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夏无柳絮因风起,唯有 向日开。
(4)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桃花、杏花、梨花、葵花 B.梨花、杏花、葵花、桃花
C.梨花、桃花、杏花、葵花 D.杏花、桃花、葵花、梨花
17.下面哪句诗描写的场景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
A.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8.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曾记得入学时天空chéng bì( ),微风轻拂,huā ruǐ( )上的露珠jīng yíng( )剔透。zhǎ yǎn( )已到离别时,愁思bō nòng( )心弦。还记得同窗洪亮的读书声响彻教室,老师的niàn dao( )声句句关怀,泛黄的shū jí( )页页记录成长……时光奔跑中,yòu zhì( )的孩童已有少年模样。
19.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秉烛夜游”中的“秉”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秉”字有两种解释:①拿着,握着;②古代容量单位。此处应取第( )种解释。
20.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势( )( )当 司( )( )惯 举( )( )名
顶( )立( ) 全( )贯( ) 面( )( )色
(1)万里长城是中国 的建筑之一。
(2)这些英烈 ,浩气长存,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面对日军步步紧逼的逼问,他 ,从容应对,令人敬佩。
(4)刘老师的语文课精彩生动,同学们 ,生怕错过了什么。
2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 ,日久见人心。
(2)好雨知时节, 。
(3) ,立根原在破岩中。 ,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小王在学习上很松懈,我们可以用《长歌行》中的“ , ”告诫他要珍惜时间,发奋努力,不要到老了再后悔。
(5)同是明月,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却被寄托了不同的情怀。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一诗,写下了“ , ”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王安石则在《泊船瓜洲》中写到“ , ”,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22.按要求写句子。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2)密卡尔逊的论文,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缩句)
(3)父亲说:“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23.口语交际。
光明小学提倡开展读课外书活动,六(2)班的同学们积极响应。张晓楷的爸爸则认为那些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如果你是张晓楷,你会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不少于50字。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C B C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A D B D B B C
1.D
【详解】本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拼读时,要注意音节、声调、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A. 滔天(tāo) 生涯(yá)
B. 妇女(fù) 忙碌(lù)
C. 遵守(zūn) 循序(xún)
2.B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识汉字写拼音。
A.豁(huō)
C.叱咤(zhà)风云
D. 狩(shòu)猎
3.B
【详解】略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C项中,“出尔反尔”现在指说了又反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是贬义词,与课文中宋庆龄的精神品质不符。其他三项是近义词,都是形容人有信用,与宋庆龄的品质相符,因此本题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要在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语言环境作答 。
浮光跃金 : 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金光跳跃。
得心应手: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6.B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笔画、汉字结构。
“垂”读音“chuí”。部首“丿”,共有8画,笔画顺序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第三笔是“竖”。
7.C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积累。
A选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李世民关于君民关系的著名论断,出自《贞观政要》一书。全句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选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其忧国忧民之心。
C选项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D选项言必行,行必果出自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
8.D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成语辨析、运用。
A.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B.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
C. 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也作“义愤填胸”。
D. 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9.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辨析。
A.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它不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10.A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描写方法。
A.通过阅读句子,我们知道“想”是描写人心理活动的字。因此,此句运用的描写方法是“心理描写”,而非“语言描写”。
11.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掌握情况。完成此题时,要先读懂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的特点,要注意所写的句子要与原句内容和谐,还要注意与“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结构一致,便很容易得出答案。
1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A项应改为: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B项应改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C项应改为: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1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A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项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14.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情况。
A. 这句话的病因是两面对一面,要么去掉“能否”,要么在“关键”后面加上“是否”;
B. 这句话的病因是语序不当,应该将“实外西区”与“我”调换位置;
C. 这句话的病因是重复啰嗦,“最多与“以下”重复;
1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序的掌握情况。完成此题时,学生要抓住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家的房子紧挨着森林。”与“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与“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联系紧密。据此便很容易得出答案。
16.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识记和积累。
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客中初夏》;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17.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赏析。水墨画是以黑白来表现的,明确这一点再从诗句中所描绘的相应的景色。
A.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B.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意思是: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黄的微光。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意思是: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18. 澄碧 花蕊 晶莹 眨眼 拨弄 念叨 书籍 幼稚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拼写能力。
首先仔细拼读音节,读准字音;然后想清楚对应的词语是什么,准确书写出来,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字体要端正,结构、笔画要规范。
注意“澄、蕊、籍、稚”字的正确书写。
19. 丿 7/七 ①
【详解】本题考查部首查字法。
“秉”字是独体字,因此在查字典时应查第一笔丿。除去第一笔,剩下是7画。秉烛夜游的意思是:拿着蜡烛,夜里游玩。旧指及时行乐,也比喻珍惜光阴。因此在本题中取第一种解释。
20. 不 可 空 见 世 闻 天 地 神 注 不 改 举世闻名 顶天立地 面不改色 全神贯注
【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势不可挡:是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顶天立地: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形容形象雄伟高大,气概非凡。
全神贯注: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面不改色:形容遇到突发事件时神态自若,从容镇静。
(1)本题中形容万里长城应该是举世闻名的建筑。
(2)本题中形容英烈形象雄伟高大。用顶天立地。
(3)本题中形容面对日军的逼问,他神态自若,从容镇静,应该搭配面不改色。
(4)本题中形容同学们听课认真,可以搭配全神贯注。
21. 路遥知马力 当春乃发生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识记和诗词歌赋默写。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自杜甫《春夜喜雨》,句意: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节,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原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句意: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句意: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泊船瓜洲》,句意: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原诗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景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22.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论文引起了注意。 父亲说,这就是叫我只许看,不许动。
【详解】(1)考查学生反问句转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本题去掉“哪里……呢”,把“有”改为“没有”,句尾将“?”改为“。”即可。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本题去掉多余的枝叶“米卡尔逊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保留其主干“论文引起了注意”即可。
(3)考查学生把引述句改为转述句能力。
转换方法:①引述句改转述句,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②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③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本题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把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即可。
23.爸爸,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知有神,课外书不仅可以让我增长见识,提高我的写作水平,还可以让我修身养性。请您不要反对我读课外书,行吗?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首先明确所要表达的特点以及人物的身份,要和爸爸劝说读书是有用的,可以围绕读书的好处,带给我们的益处来展开描写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例如:爸爸,课外书并不是闲书,从课外书中我可以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积累很多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所以我希望您能同意我读课外书,可以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