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孙权劝学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孙权劝学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5 09: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   )猎
(3)卿言多务,孰(   )若孤
(4)肃遂(   )拜蒙母
(5)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但当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乃始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
(8)肃遂拜蒙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C.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见往事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与蒙论议,大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指学识浅陋的人。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C.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D.本文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8.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口号。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1.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12、学了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3、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孙权劝学》则以_________为主,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 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
15.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17. 【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______________”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____________”品质。
18. 【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临终遗表
伏①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逸阴②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注释】①伏:谦辞,可不译。②逸阴:隐逸的贤才。
1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伏念臣赋性拙直( )
(2)约己爱民( )
(3)提拔逸阴以进贤良( )
(4)自有余饶( )
2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臣 死 之 日 不 使 内 有 余 帛 外 有 盈 财 以 负 陛 下 也
2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B. 诸葛亮因子孙衣食无忧而感激先帝、报恩后主。
C. 诸葛亮认为兴师北伐未获全功的原因是时运不济。
D. 诸葛亮在《出师表》《临终遗表》中都建议后主亲贤远佞。
22. 从上文看,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qīng yé shè shú suì gēng 2.(1)粗略地阅读。(2)了解 (3)才 (4)到,等到 (5)不再是 (6)擦拭 (7)知晓事情 (8)于是 3.B 4.(1)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2)历史 过去的事情 (3)只,只是 但是 5.C 6.A
7.B 8.示例一:甲。甲展现了老师带领学生们在藏书丰富的阅览室中读书的画面。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甲图能够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示例二:乙。乙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的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只有家人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更高。
(2)甲:①师生同读,携手成长。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乙: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9.(1)当道,当权。(2)经过
10、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11、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意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
12、示例一:一个人即使基础很差,但只要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就能学有长进,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得到提高。
示例二:我们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他人,而要以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他人。
示例三:不能因为事务繁多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13、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有耕耘才会有收获  对话
14.(1)研究 (2)因为
15.D
16.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17.结友 有恒(勤朴)
18.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19、(1)耿直 (2)约束 (3)到朝廷 (4)剩余,多余
20、臣 死 之 日 /不 使 内 有 余 帛 /外 有 盈 财 /以 负 陛 下 也
21.D
22、忠心耿耿(或: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