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5 09:5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4 驿路梨花
字词注音
寨 zhài 撵 niǎn 扛 kánɡ
驿路 yìlù 迷茫 mí mánɡ 陡峭 dǒu ɡiào
露宿lù sù 竹篾 zhú miè 简陋 jiǎn lòu
悠闲 yōu xián 修葺 qì 晶莹 jīnɡ yínɡ
折损 zhésǔn
课前三分钟
1.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3、情节发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情节: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主题: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旨。
5、人物形象描写角度: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1.了解小说相关知识,能梳理并简要概括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复述故事,找出文中设置的三个悬念和两次误会,分析其表达效果。
3.圈画文中有关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含义以及标题的妙处。
1.结合课内注释和《优佳学案》预习助读,完成字词注音和导学案的预习导学部分。
2.认真通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注释注音识义,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词或有疑惑的地方标上“?”。
3.结合课文思考探究一,边读边勾画关键信息,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理清人物关系。
4.梳理小说情节并能简要复述,能区分两次误会和三次悬念分别是哪件事。
预习提纲
第一课时
预习反馈
1、这篇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人+事+结果:谁+干什么+结果如何)
2、梨花是谁?茅草屋的主人是谁?
活动一
勾画文中的人物,梳理故事情节,探讨“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活动要求:
1.结合课后习题一,在文中找出不同人物出场时的描写语句。
2.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人物形象。
人物 事件 性格特点
我和老余
专门送粮食来、修葺小茅屋
梨花妹妹 真诚善良
助人为乐、
不求回报
助人为乐
修葺小茅屋,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
常来照管小茅屋
解放军
砍树割草盖小茅屋
梨花姑娘
照料小茅屋
热情善良、知恩图报
朴实热情、助人为乐
活动二
活动要求:
1.运用熟读精思的方法,找出不同人物的出场顺序,围绕小茅屋发生了哪些事。
2.简要概括两次误会和三次悬念分别是哪件事。
复述故事,梳理文中的两次误会和三次悬念,体会其表达效果。
两次误会
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次悬念:
第一次:“请进”两字,猜测小屋的主人
第二次: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是谁?
第三次:哈尼姑娘不是主人,是解放军。
第33段讲述房子的来历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当堂训练
插叙作用:
1、交代了……内容,补充故事背景或解释原因;
2、使情节更加曲折,跌宕起伏;
3、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升华主题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1.背诵默写插叙和标题的作用。
2.找出文中“梨花”在文中的哪些语句出现,体会其含义。
3.标题《驿路梨花》有何妙处。
预习提纲
第二课时
课前三分钟
插叙作用:
1、交代了……内容,补充故事背景或解释原因;
2、使情节更加曲折,跌宕起伏;
3、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升华主题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标题的作用(简单实用版):
1、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3、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指题目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
预习检测
1、抽生背诵默写插叙的作用、标题的作用。
2、简要复述小说情节和不同人物所体现的精神。
活动一
活动要求:
1.找出“梨花”在文中的五次出场。
2.结合前后文,分析其含义和对情节发展的表达效果。
勾画“梨花”的语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并在相应语句位置做批注。
4: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6: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24-25: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
自然界美丽洁白的梨花,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和温暖。点题,为后文做铺垫。
营造美的意境,如诗如画。
景物的“梨花”和人物的“梨花”建立起关联,由景及人。
27: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37: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语双关,升华主题。作者借助梨花,赞美了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树林边小茅屋的主人。
活动二
活动要求:
1、回顾标题的作用;
2、规范答题;
本文用“驿路梨花”作为标题,有何妙处呢
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驿路”指“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梨花”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梨花”既指自然界洁白无瑕的梨花,也指助人为乐、淳朴热情的梨花姑娘。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丰富文章内容,
含蓄新颖,耐人寻味,“驿路梨花” 一语双关,“处处开”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梨花的花语:
1.纯洁与高洁。梨花的洁白无瑕象征着心灵的纯洁和道德的高尚,其生命周期虽短暂但美丽绽放,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2.希望与梦想。梨花的绽放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充满希望的未来,提醒人们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3.爱情与承诺。梨花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代表着纯洁的爱情和长久的守候。
结尾段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妙处?
当堂训练
引用古诗词的作用:
1.使文章更具诗意和画面感,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3.含蓄表明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课堂小结
梨花是洁白的,给人以纯洁的感受,梨花姑娘也是美的,所有为小茅屋的存在做过贡献的人都是美的,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雷锋精神。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雷锋精神在祖国的边疆生根、开花,我们的人民群众已经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公德。相信,只有我们不忘初心,将雷锋精神谨记心头,我们的未来一定是“驿路梨花处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