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曹刿论战》作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曹刿论战》作业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5 10:0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预习助读
● 背景解读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夺国君之位而兴师问罪,发动了这场战争。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危急时刻,曹刿挺身而出。
20 曹刿论战
● 知识链接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书名原为《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作为解经之作,被称为《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 字帖临摹
1.读准字音
预习练 新课感知 01
jiàn

huì


shì
ɡuì
zhé
2.重点词语
军队
攻打
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凭、靠
独自享有
遍及,普遍
虚夸,夸大
实情
指诉讼事件
诚,诚实。文中指诚心
推测,估计
埋伏
充满。文中指士气正旺盛
3.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期史学家   所作,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是一部  .
 。本文所述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左传
左丘明
编年体
史书
4.整体感知
文言现象
巩固练 课内精读 02
1.一词多义
( )
( )
助词,的
代词,代曹刿
( )
( )
( )
( )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兼词,于此,在那里
实情
信用
第二次
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
可以凭借
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虚夸,夸大
实情
指诉讼事件
诚,诚实。文中指诚心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赐福,保佑
击鼓
向下
内容探究
4.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
答案:主要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主张:取信于民、民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
5.曹刿是怎样论述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的
答案:①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②以“大国难测”、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要时刻注意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
6.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答案: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7.本文以对话为主,从这些对话中,你看到了曹刿身上的哪些品质
答案:①有责任感,有鲜明的基于人民的政治主张;②有军事才能,精通战术;③有敏锐的观察力,谨慎沉着。
A基础巩固
评价练 课后作业 03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导析:B A项,“间”应读作“jiàn”;C项,“绩”应读作“jì”;D项,“靡”应读作“mǐ”。
B
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彼竭我盈,故克之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导析:A A项,“之”为“结构助词,的”。B、C、D三项中,“之”都为“代词,指齐军”。
A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导析:D A项,两次/第二次;B项,信用/实情;C项,原因/因此;D
项,都是“类”的意思。
D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B.《左传》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是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
C.古代战争是通过“鼓、金、旗”进行调度指挥的。“鼓”是鼓舞士气、指挥军队前进的工具,“金”是指挥军队防守、收兵、停战的工具,“旗”是召集、指挥军队的工具。
D.“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导析:B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2)既克,公问其故。
译文: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   
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报以实情。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齐国是)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怕的是有埋伏。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
鼓士气就穷尽了。
B拓展提升
【甲】 《曹刿论战》全文。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
“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掎(jǐ):牵制。
6.学习小组为了方便积累词语,制订了以下表格。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词,补全表格。(2分)
巩固
必,一定
名词用作动
词,击鼓
指祭祀用的纯
色全体牲畜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

(2)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译文: 
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做到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
己的诚心处理。
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
8.【甲】【乙】两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人物刻画鲜明。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小组成员决定完成下列表格。请你协助他们完成这个任务。(5分)
篇目 人物 刻画方法 人物形象
《曹刿 论战》 曹刿 (1)  (2)   
 
 
 
鲁庄公 语言描写(对话) (3)   
语言描写(对话),对比手法
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当机立断)
急躁冒进,知人善任
《资治 通鉴》 选文 陆逊 (4)    (5)   
 
 
 
语言描写,侧
面烘托
能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
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
(当机立断)
参考译文:【乙】闰月,陆逊将要攻打汉军,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
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个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好处。”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将士疲惫,心情(神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夹击这个敌人,就是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损兵折将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了。”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击,攻破了他。顷刻之间火势形成,陆逊率领各路军队同时进攻,杀死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将领,攻破蜀军四十多个营
寨。刘备的将领杜路、刘宁等人走投无路,请求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