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6(范围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综合)(含答案+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6(范围 第2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 综合)(含答案+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5 18:51: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6
(范围:第2章 综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I-127 K-39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模型方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属于模型的是(  )
A.H2O B.表示方向的指向标 C.电流I D.沙盘中的校园
2.如图所示,正确反映原子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①原子行星模型 ②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 ③氦原子电子云模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3.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主要成分都是氧化铝,它们颜色不同的原因是蓝宝石中混有少量的钛和铁,红宝石中含有少量的铬。这里的钛、铁和铬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4.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5.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
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6.下列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B. C. D.
7.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两个氮原子:N2 B.三个氢分子:3H2 C.钙离子:Ca+2 D.硫酸亚铁:Fe2SO4
8.航空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钛合金。在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2 B.核外电子数为22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9.“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则Cl的化合价为(  )
A.+1 B.0 C.-1 D.-3
10.下列表示“CH4”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12.如图是铜元素和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坐标图,C点表示的化合物
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Cu2S2 B.CuS2 C.Cu2S D.CuS
13.地震过后,防疫部门用一种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给饮用水消毒,
该消毒剂可表示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
为(  )
A.CO2    B.NO2     C.SO2      D.ClO2
14.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15.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可以写成12C。1个12C的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12CO2
分子的质量为b千克,若以12CO2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
准,则1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①两个硫原子 ;②三个一氧化碳分子 ;③氯化亚铁 。
17.如图,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
精的总体积为 100m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上述现象说明 ,且混合均匀后,分子 (选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18.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的关系图。图中a、b、c应该填入的分别是:a ,b ,c 。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根据图中回答问题:
(1)图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酒精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3)图中标号①所示物质的化学式为 。
20.如图表示物质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表示混合物的是 。 (填字母序号)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如图所示为3种不同的原子用“”“”和“”分别表示质子、中子、电子。
(1)图中共有 种元素。
(2)与甲互为同位素原子的的是 (选填“乙”或“丙”),判断依据是 。
22.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如图1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2是几种微观粒
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锌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图2中与锌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填字母)。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23.十九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早期的分子学说,部分观点如下:
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观点2:分子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化学方法可使它解离。
观点3: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原子质量总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按现代分子理论,观点1是否正确 ______。
(2)根据观点2,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
是 ,不变的微粒是 。
(3)原子、分子质量很小,为计算和使用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结合观点3判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是采用以小比小使数值变大的计量原理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C.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组成它的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D.1个分子质量一定大于1个原子质量
2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氨气极易用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能使酚
酞试液变红。
【进行试验】(1)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设置乙烧杯的目的是 ,几分钟后
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甲杯酚酞变红,乙杯酚酞不变红;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
导出一些结论: 。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2)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
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
的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
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
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3)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
该现象说明了 。
25.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材料一: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材料二: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
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
瓤”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材料三: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
电子大得多得高速运动得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
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
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1)汤姆生否定了道尔顿的 观点。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a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
度散射。
(3)卢瑟福实验中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原子
核的 。
(4)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字母)。
26.1869年,门捷列夫所制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下列的哪个量从小到大排列
的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
律可循。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有关信息,请根据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A. Be Al B. N P C. N O
(2)请画出 12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第三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27.图1是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自制的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图2是他们分析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1)电解水时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
(2)图2中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为 。
(3)根据图2分析,图1中X与Y的分子个数比为 ,质量比为 。
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28.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
去”)电子形成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决定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原子的 。
(3)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 (写符号)。
(4)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钠原子和氯原子都不是稳定结构
②钠元素和氯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③钠元素和氯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④钠元素和氯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29.已知氮的氧化物有NO、NO2、N2O3、N2O、N2O5。
(1)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若NO和N2O的含氮量相等,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
30.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药、食品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
(1)乳酸分子中原子个数比C:H: O ;
(2)乳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3)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
31.1783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A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
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
反应表达式是:H2O+Fe-→Fe3O4+ H2。将气体通
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B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
可燃空气,可燃空气是氢气。最终,拉瓦锡证明
了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可燃空气属于 (填“单质”或“化
合物”),它的化学式是   。
(2)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
生成水的质量为m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m1、
m2、m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是m3=     。
32.某化肥厂的墙体上做了一个大型户外广告,如图所示,根据相关信息回答。
(1)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该广告属于 “真实”或“虚假”
广告。(精确到0.1%)
(2)当地质检部门对该厂生产的化肥做了质量检测,该化肥的实际含氮量仅有11.7%,
该产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6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1) (2) ;(3) 。
17. ; 。
18. ; 。
19.(1) ; ; (2) 。
20. ; 。
21. (1) ;(2) 。
22.(1) (2)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3.(1) ;(2) ;(3) 。
24.(1) ;(2) ;
(3) 。
25.(1) (2) ;(3) , 。
26.(1) ; (2) (3) ,

27.(1) (2) ; (2) 。
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30分)
28.(1) ;(2) ;
(3) (4) 。
29.(1) ;(2) 。
30.(1) ;(2) (3) 。
31.(1) ; ;(2) 。
32.(1) ;
(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2024七下科学阶段性测试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BDA 6-10ABDAC 11-15ACDBA
二、填空题
16.2S 3CO FeCl2
17.小于 分子间有空隙 继续
18.分子 离子 元素
19.(1)金刚石 3 (2)O2或O3
20.A C B
21.(1)2 (2)丙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22.(1)30 (2)A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1)不完全正确或不正确(2)氢分子、氧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3)ABC
24.(1)对比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滤纸条由右向左依次变红(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5.(1)原子不可分 (2)不会 (3)质量很大,体积很小 (4)BC
26.(1)B (2)
(3)最外层电子数由左至右依次递增 由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27.(1)增加水的导电性 (2)III→ I → II (3)1:2 8:1
四、综合题
28.(1)3 失去 阳 (2)最外层电子数 (3)Na+ Cl- (4)①②④
29.(1)N2O5 NO2 N2O3 NO N2O (2)15:11
30.(1)1:2:1 (2)90 (3)6:1:8
31.(1)单质 H2 (2)m2+m1
32.(1)17.7% 虚假 (2)m(N)=5.85kg m(NH4HCO3)=33.05kg NH4HCO3%=66.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