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政史地实验班培优单元测试卷《地貌》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政史地实验班培优单元测试卷《地貌》试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06 10:1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政史地实验班培优周测《地貌》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喀斯特地区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地下喀斯特,其中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道。溶洞里最常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钟乳呈倒锥状悬垂于洞顶。下图为石钟乳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石钟乳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2.桂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其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具有可溶性 B.地形相对较平坦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 D.人类活动频繁
读图,回答3~5题。
3.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4.该景观地貌属于(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5.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D.长白山天池
6.某地质科考队前往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巴丹湖考察,考察发现巴丹湖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图1),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图2)。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推断,图2中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图1
图2
A.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B.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D.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读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轻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埃及某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读图,回答9~10题。
9.形成“蘑菇沙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10.“蘑菇沙漠”最有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下图表示一种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2.该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下图为两个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①   ②
13.①②两个典型地貌分别属于(  )
A.风成地貌、流水地貌 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 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D.冰川地貌、风成地貌
14.②地貌景观最可能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
A.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读图,回答15~16题。
15.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16.与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自然环境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中的甲、乙分别示意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和喀斯特地貌构成。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甲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18.乙图喀斯特地貌中的(  )
A. a为石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B. c为溶洞,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 d为地下暗河,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D. e为石钟乳、f为石笋,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某河流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为嘉陵江的支流,自汇入口向上依次出现“V”形谷、“U”形谷、瀑布地貌,其中“V”形谷河段河床有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U”形谷是类似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直的谷地,该河段河床砂岩(岩性较硬)覆泥岩之上,形成“砂岩在上,泥岩在下”的岩层分布。下图为该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瀑布纵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19.该河上游河段“U”形河谷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河流下切—侧蚀作用—重力崩塌 B.侧蚀作用—重力崩塌—溯源侵蚀
C.冰川侵蚀—河流下切—河流侧蚀 D.河流下切—溯源侵蚀—重力崩塌
20.该瀑布水潭和岩腔变化最快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碧海、蓝天、椰子树、沙滩……人们被海边美景深深吸引。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沿海景观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沙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
22.沙滩广阔的地方(  )
A.多基岩海岸 B.是海滨浴场的理想场所 C.涨潮时不会被淹没 D.落潮后海沙堆积
下图为鄂西天坑群的主要演化阶段。读图,回答23~24题。
  
①    ②    ③
23.图中,天坑演化阶段的正确排序为(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4.下列地形地貌中,与形成天坑的主要外力作用相同的是(  )
A.峡湾地貌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海蚀地貌
黄河乾坤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境内,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下图为乾坤湾景观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若要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最适宜的方式是(  )
A.站在河岸边眺望对岸 B.坐飞机在空中俯视该处 C.自上游向下漂流 D.站在河岸高地观察水面
26.图示河流中低缓的河滩成因是(  )
A.上游挟带泥沙在凸岸沉积 B.自该处向河流上游溯源侵蚀
C.自高地向水面流水下切侵蚀 D.下游顶托的泥沙在凹岸沉积
馒头山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石质山(图1),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和山东省地质公园。图2是某研学小组绘制的馒头山景观素描图。读图,回答27~28题。
图1
图2
27.绘制该馒头山景观素描图的观察点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8.该观察点位与馒头山顶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180米 B.220米 C.270米 D.310米
当冰川的终端位置暂时稳定时,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称为终碛垄。终碛垄是古冰川停滞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与流水堆积地貌相比,终碛垄组成物质的特征是(  )
A.分选性好 B.磨圆度好 C.棱角分明 D.大小均匀
30.图示地区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变动过程中,气候(  )
A.逐渐变冷 B.逐渐变暖 C.冷暖交替 D.持续稳定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河北某中学为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利用暑假时间开展了“研学在路上”实践活动。下图分别为研学路线及沿途所拍照片。
A   B
C   D
(1)A地貌名称是    ,可能拍摄于    地(填数字),指出其形成条件        。
(2)B地貌名称是    ,可能拍摄于    地(填数字),简述其主要特点        。
(3)C地貌可能拍摄于    地(填数字),分析其地貌特点的形成原因        。
(4)D地貌名称是    ,结合该地貌相关示意图(下图),描述其主要特点        。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甲    乙

(1)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    ,对应    (图甲或图乙);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    ,对应    (图甲或图乙)。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    地貌。
(2)河流中上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    形,河流中下游河谷横断面大多呈    形。
(3)在丙图中,如果河中有沙金,图中a、b、c、d四处淘金点中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以流水    作用为主。
(4)简要描述图甲地貌的成因。
(5)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挟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下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
34.读图,回答问题(2分)。
说明图Ⅱ中河段多江心洲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D 2. A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石钟乳的形成属于流水堆积作用。故选D项。2.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石灰岩在常温下可以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溶于水。故选A项。
3. B 4. D 5. B
解析:3.桂林山水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项。4.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后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形成于高山地区,如U形谷、冰斗、角峰、峡湾等,A、B、C项错误。故选D项。5.读图和结合生活常识可知,图示景观地势崎岖,峰岭众多,山环水绕,是桂林山水景观。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项。
6.D
解析:根据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的规律,新月外缘方向为风的来向,因此,图2中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故选D项。
7. A 8. A
解析:7.从图中可知,沙障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风沙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提高植物的成活率,①②正确。降低成本不是作用,不会增加蒸腾作用,③④错误。故选A项。8.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铁路不受风沙掩埋,A项正确。图示沙障已经位于荒漠地区,不能减少沙坡头荒漠化,B项错误。图示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土流失概率小,C项错误。沙障固沙是一种防治土地沙化的工程措施,不是为了提高秸秆利用效率,D项错误。故选A项。
9. A 10. D
解析:1.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故选A项。2.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故选D项。
11. B 12. C
解析:11.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对于新月形沙丘来讲,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处坡度较缓。由此判断,图示地区的风应从左侧向右吹,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故选B项。12.图中地貌为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该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一小部分属于湿润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湿润地区。故选C项。
13. C 14. D
解析:13.读图可知,①图中地貌为海蚀拱桥,属于海岸地貌,②图中有冰斗和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C项正确。两个典型地貌的形成受风力作用以及流水作用影响较小,A、B、D项错误。故选C项。14.②图为冰川侵蚀地貌,常见于寒带地区或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海拔在4 000米以上,有冰川地貌分布,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
15. D 16. C
解析:15.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A项错误;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候湿润、石灰岩覆盖地区,B项错误;冰川侵蚀多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C项错误。故选D项。16.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A项错误;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较少,B项错误;该地貌形成主要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有关,C项正确;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D项错误。故选C项。
17. C 18. B
解析:17.喀斯特地貌是在湿热的环境下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作用发育形成的。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形成的,形成于海洋环境①;后由于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沉积在海底的石灰岩层露出海面,出现在地表④;由于所在区域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所以可溶性岩石受风化、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等作用,逐渐发育喀斯特地貌景观②;地上发育石林、石峰,地下发育溶洞、石笋、石钟乳等景观③。故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C项。18.图乙中a为石林,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项错误。图中c为溶洞,溶蚀形成,属于流水侵蚀作用,B项正确。图中d为地下暗河,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C项错误。图中e、f为石钟乳和石笋,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故选B项。
19. D 20. B
解析:19.由图文材料可知,该支流汇入口处水位比嘉陵江高,此处流速较快,下切作用强;下游河段(靠近河口河段)有紫色土、泥岩发育,抗侵蚀能力差,溯源侵蚀速度快,并快速向上游推进,深切成V形河谷;上游河段泥岩与砂岩相间分布,且上层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下层泥岩抗侵蚀能力弱,下层易先被侵蚀;上层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解,形成两岸垂直的U形河谷,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20.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增大瀑布相对高差,流速加快,河水侵蚀增强,提高下切能力,且河水搬运能力强,搬运泥沙和砾石多,对河床有较强的掏蚀作用,水潭和岩腔变化速度快,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
21. C 22. B
解析:21.图中的沙滩分布在沿海地区,是由海水搬运积聚的砂砾堆积而形成的,C项正确;海浪侵蚀多形成海蚀崖、海蚀柱等地貌,A项错误;流水侵蚀多形成沟谷、峡谷等地貌,B项错误;流水堆积多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貌,D项错误。故选C项。22.基岩海岸易受海浪侵蚀而形成各种海蚀地貌,不易形成沙滩,A项错误;沙滩往往地势平缓,水质洁净,是海滨浴场的理想场所,B项正确;涨潮时海水上涨,沙滩会被淹没,C项错误;落潮后海沙会受潮流侵蚀,D项错误。故选B项。
23. B 24. B
解析: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形成过程为:受流水溶蚀作用,地下溶洞不断向顶部溶蚀,并导致顶部坍塌,然后大量崩塌物沉积在地下河内,最终由流水将崩塌物搬运到其他地区,使得该地形成天坑,因此,天坑演化阶段的正确排序为①③②。故选B项。2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峡湾地貌由冰川侵蚀形成,A项错误;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形成,与天坑形成的外力作用相同,B项正确;雅丹地貌由风力侵蚀形成,C项错误;海蚀地貌由海浪侵蚀形成,D项错误。故选B项。
25. B 26. A
解析:25.由于该地沟壑纵横,因此在河岸边眺望对岸或者站在河岸高地观察水面,都不能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A、D项错误;据图可知,该河段河道弯曲,自上游向下漂流也难以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C项错误;坐飞机在空中俯视该处,可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B项正确。故选B项。2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中低缓的河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不是侵蚀作用形成,B、C项错误;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A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A项。
27. C 28. D
解析:27.图2的景观为正前方远处是馒头山,近处平缓开阔,左右两侧各有一处小山丘,且左侧山丘较右侧高,故观察点位应为丙,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项。28.图中等高距为40米,丙高度介于60米~100米,山顶的高度介于340米~380米,故两者的高差介于240米~320米,结合选项,即最大值为310米,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
29. C 30. B
解析:29.分析材料可知,终碛垄是冰碛物在冰川前缘堆积形成的弧形垄状地貌。与流水堆积地貌有严格的分选性相比,冰川沉积物棱角分明,磨圆度差,无明显的层状结构,沉积物颗粒大小杂乱无章,分选性差,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项。30.“若冰川在后退过程中有多次停顿,则会形成多条终碛垄”与甲乙的位置相结合可判定,终碛垄由乙到甲的位置,冰川后退。冰川后退是气候逐渐变暖所致,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
31.(1)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或峰林 ③ 地表多可溶性岩石;气候温暖湿润 (2)风力堆积地貌或沙丘或新月形沙丘
⑥ 形状如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3)①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裂隙,易被侵蚀;地表植被较少,保持水土能力差 (4)冲(洪)积扇 以扇形的形式向周边展开;由扇顶至扇缘沉积物厚度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A景观为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多分布于我国降水丰富、有可溶性岩石分布的云贵高原地区,即图中③地区。其形成条件可从地表岩石、气候两个方面分析,喀斯特地貌地表多可溶性岩石,易被溶蚀;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侵蚀作用强。(2)由所学知识可知,B景观为沙丘,多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多分布于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的我国西北地区,即图中⑥地区。新月形沙丘形状如新月,迎风坡缓,背风坡陡。(3)由图可知,C地貌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应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即图中①地区。其地貌特点的形成可从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分析,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冲蚀作用强;黄土土质疏松,多裂隙,易被侵蚀;地表植被较少,保持水土能力差。(4)由图可知,D地貌呈扇形,应为冲(洪)积扇。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因流水速度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其地貌特点是以扇形的形式向周边展开;由扇顶至扇缘因流水搬运能力越来越弱,所以沉积物厚度变薄,颗粒由粗变细。
32.(1)冲积扇 图甲 三角洲 图乙 堆积 (2)V U (3)b 堆积 (4)河流流出山口,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沉积,形成扇形堆积体。 (5)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流出山口,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如图甲所示。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如图乙所示。冲积扇和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中上游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形;河流中下游地区,下切侵蚀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谷横断面大多呈U形或槽型。(3)如果河中有沙金,会在凸岸堆积。丙图为弯曲的河段,b岸为凸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沙金在此堆积。(4)图甲为冲积扇,其成因是河流流出山口,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成扇状堆积体。(5)由题干流水堆积的特点可知,沿A→B方向的物质,颗粒大的砾石先沉积,颗粒较小的粉砂后沉积,颗粒最小的黏土最后沉积,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项。
33.(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解析:(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34.输入该河段的泥沙量大;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解析:江心洲是分布在河流中心地带的泥沙堆积体。由图可知,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水量大,流域面积广,干支流中上游地区多山地,加之降水强度大,输入河流的泥沙量较大;该段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利于泥沙大量沉积下来;其次,还有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沉积,导致这个地区江心洲数量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