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测评A卷
基础巩固与综合运用
专栏导语
一、用楷书书写古诗,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行款整齐。(3分)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二、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8分)
爷爷说,他年轻时喜欢四处màn yóu( ),足迹遍布tiān nán hǎi běi( ),享受着无jū( )无束的生活。他曾bǎo lǎn( )祖国的fēnɡ jǐnɡ mínɡ shènɡ( ),从shī qínɡ huà yì( )的西湖到人迹罕至的新jiānɡ( )戈壁滩,从收藏着奇珍异宝的博物馆到宏伟壮观的diàn tánɡ( ),每一处都留下了他探寻的足迹,也让他更加热爱和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
三、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鱼鳞(lín) 野炊(cuī) B.快艇(tǐnɡ) 广陵(lénɡ)
C.亥时(hài) 惊惶(huánɡ) D.哽咽(ɡènɡ) 履行(lǚ)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哀伤 B.镜界 C.消量 D.访照
3.下列词语的感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B.闻名遐迩 C.臭名远扬 D.名满天下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B.秋天,各种山果子都熟了;榛子,野枣,山里红,山葡萄,说也说不完。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拥有美好的理想。理想是春天的叶,________;理想是生命的水,_______;理想是天边的云,________;理想是绽放的花,___________。
①给人希望,滋润万物 ②色彩斑斓,芳香四溢
③自由梦幻,令人憧憬 ④娇嫩翠绿,充满生机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6.下列诗句中,能体现“不破不立”思想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7.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聪聪: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B.明明:可以结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不用细读课文。
C.丽丽:通过朗读,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
D.佳佳: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蕴含的情感。
四、在学校组织的“历史文化知多少”主题活动中,黑板上呈现了以下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语,完成练习。(9分)
1.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7分)
历史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__________,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战争年代国家面临___________,百姓们_________,无数爱国志士为寻求救国之道(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我们要铭记历史,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奋勇向前!
(1)从A组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3分)
(2)结合语境,选择语段中括号内的合适词语,画上“______”,并用另一个词语写一段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关于“春联”的小活动,请你从B组中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下面的两副春联。(2分)
①__________家家春满园 丰衣足食户户喜盈门
②路不拾遗社会美 __________百姓安
五、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两处错误)(4分)
经过任务总指挥部研发决定,我国于2024年10月30日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 。
六、按课本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7分)
七、阅读材料,完成练习。(10分)
【材料一】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②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
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量中国文物被迫离开祖国,陆续被大英博物馆蛮横占有。这些中国文物被随意堆放在狭小的空间里。大英博物馆甚至还多次发生文物丢失事件。背井离乡180多年的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日日夜夜思念着祖国。
(根据2023年网络公开数据整理,数据为不完全统计)
【链接资料】大英博物馆藏品名片
1.阅读材料一 完成下面思维导图。(4分)
2.结合以上材料和链接资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材料一通过对比突出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灾难,让我记住了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了民族使命感。
B.从材料一中的“大火连烧三天”可感受到这把大火烧的时间之久,破坏力之大;在材料二中,“180多年”说明了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占有的时间之久,与当地人们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C.链接资料里介绍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时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其外形特点说明白了,展现了中国玉雕技艺的高超。
D.“背井离乡”在材料中的意思是中国文物远离祖国,被堆放在大英博物馆,这里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希望文物回归的急切心情,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当年抢劫圆明园的愤怒。
3.有人在网上留言:“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里走出来。”你看到这句话时会有哪些感想?写一写。(4分)
我认同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一个名字虽不为大众所熟知,但他的贡献,却足以震撼人心——沈忠芳,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国防事业默默奉献,但他的名字,在几十年里一直是“绝密”。
②童年记忆里,同胞们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惨烈景象使他对侵略者深恶痛绝,一颗报效祖国、驱逐侵略者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他的心中。高中毕业,成绩优异的沈忠芳不忘初心,牢记历史,毅然决然填报了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亲手设计制造的飞机能翱翔蓝天,守卫祖国的领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期间,他在飞机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刻苦钻研基础理论知识,不断创新实践,与老师和同学们同心协力将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送上蓝天,完成了毕业设计,也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国防力量薄弱。美国U-2高空侦察机频繁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我国传统的防空高炮和飞机对飞行在两万多米高空中的U-2高空侦察机束手无策,研制地空导弹系统势在必行。沈忠芳大四时,学校成立了火箭导弹专业,这个专业如同一块磁铁对沈忠芳产生了巨大吸引力。经过层层选拔,他顺利转入了这个专业。毕业后,沈忠芳凭着优异的成绩,分配到国防部从事导弹研究工作。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科研工作举步维艰,但他每天强忍饥饿,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叫苦。
③面对狡猾的敌人,沈忠芳和科研团队集思广益,针对U-2高空侦察机的特性和要害部位,很快开发出一套克敌制胜的反机动系统。从此,敌机再也不敢恣意妄为地前来窥探了。沈忠芳和战友们乘胜追击。在加入F J型号导弹的方案论证和研制工作后,他将研究方向瞄准国际先进市场,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在导弹发射失利的风口浪尖上,他逆流而上,潜心钻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但彻底解决了导弹发动机的问题,而且还创新性地给导弹穿上了一身“隔热服”。这样,他和科研团队在降低发动机飞行高温的同时,还降低了弹体的温度,并取得了从单独型号到多款导弹研制的成功,其中八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④60多年的奋斗历程,沈忠芳这样的科学家自始至终磨砺着国家的剑与盾,心甘情愿隐姓埋名,使我国国土防空从弱到强,从近到远,打得准,防得稳,让国人心安。(有改动)
1.请你为本文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本文选自《思维与智慧》(半月刊),你认为最有可能出自哪个栏目?( )(2分)
A.寓言小说 B.人物剪影 C.思维殿堂 D.情感空间
3.读第②段,用简洁的语言将沈忠芳部分人生经历补充完整。(4分)
4.下面对第③段的“弯道超车”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弯道超车”指沈忠芳不但解决了导弹发动机的问题,还给导弹穿上了“隔热服”。
B.“弯道超车”生动地写出了沈忠芳和战友们实现新突破的过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C.“弯道超车”表现出沈忠芳坚定目标、潜心研究的精神。
D.“弯道超车”启示我们要关注身边事物,随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创新能力。
5. 结合链接资料,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了短文,沈忠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事例谈一谈你的收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30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看看未来的住房、教育、通信工具、交通工具等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大胆想象,写写新时代的家乡变化,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列提纲,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略
二、漫游 天南海北 拘 饱览 风景名胜 诗情画意 疆 殿堂
三、1.C 2.A 3.C 4.B 5.D 6.D 7.B
四、1.(1)太平盛世 内忧外患 流离失所
(2)处心积虑
敌人处心积虑地获取情报,企图在紧要关头发动攻击,破坏我们的计划。
2.安居乐业 夜不闭户
五、
六、
七、1.①珍贵②先秦时代③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④一片灰烬
2.B
3.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中国历史的伤痛和文化失落,也提醒我们要好好学习,珍视文化遗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八、1.“铸剑擎盾”的“中国脊梁”
2.B
3.填报了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 大学期间 转入火箭导弹专业学习 从事导弹研究工作
4.D
5.沈忠芳默默无闻地为中国导弹事业奉献了整整五十二年,表达了作者对沈忠芳等心甘情愿隐姓埋名、为国奉献的科学家的敬佩、赞美之情。
6.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科研工作举步维艰,但他每天强忍饥饿,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叫苦。”我体会到了沈忠芳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的优秀品质。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九、思路:本次习作为想象作文,要求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学生可以先列一个提纲,包括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四个部分,把想到的例子写在后面,用关键词或简单的句子写出大意。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