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导向
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核心概念: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3物质变化的特征--①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 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仅改变形态或状态;
2. 掌握铁钉生锈的条件及防锈原理;
3. 能通过现象(颜色变化、产气、沉淀等)初步判断变化类型。
科学思维:
1. 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形成科学结论;
3. 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
1. 能设计并完成铁钉生锈实验,记录现象;
2.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防锈方法的有效性;
3. 结合生活调查提出防锈改进方案。
态度责任:
1. 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关注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保防锈);
3. 增强团队协作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新物质生成);
2. 铁钉生锈的条件及防锈原理。
难点:
1. 通过现象准确判断变化类型;
2. 理解防锈措施的科学依据(隔绝水或氧气)
教学教具和学具:
教具:微课视频(铁钉生锈、电灯发光)、白炽灯与LED灯、实验记录表、防锈实例图片(镀铬水龙头、涂漆铁门)。
学具:铁钉、量筒、盐水、保鲜膜、凡士林、干燥剂、观察记录本、小组任务卡。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图片]
1.课堂引入:
播放微课片段《变化中的现象》(含蜡烛燃烧、铁钉生锈等),提问:“这些变化中,哪些可能生成了新物质?”
2.学生分享预习疑问,如“颜色变化是否一定代表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激活前概念,聚焦核心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二、探索一:变化中伴随的现象(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适量牛奶、白醋(柠檬汁)、铁钉生锈实验结果(各小组提前一周开始实验)、学生记录单]
(出示牛奶和白醋)这是一杯牛奶、这是一杯白醋,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两杯液体,他们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描述:牛奶白色液体;白醋透明液体,有酸味。
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将少量白醋倒入牛奶中,然后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完成白醋和牛奶混合实验,观察现象,并描述:牛奶中出现了一些白色的沉淀物。
5.小结:沉淀通常指溶液中产生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由于密度比液体大,下沉到底部。生成沉淀是物质的变化所产生的另一种常见现象。
6.提供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实例照片(如烟花燃放、面包发霉、汽水打开时有气泡逸出等图片)同学们可以接下来请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产生的现象所相对应的物质变化,并判断一下,哪些是化学变化,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上。
学生交流汇报:物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现象同时产生;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辨别该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但判定为化学变化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
三、探索二:其他化学变化(预设10分钟)
1.活动一:铁钉生锈的奥秘
提问: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运用什么实验方法?
3.步骤:
分组用盐水加速铁钉生锈(铁钉浸泡盐水,覆盖保鲜膜,观察30分钟);
对比不同环境(干燥、纯水、盐水)下的生锈速度,记录现象。
4.为什么水面处的铁钉锈蚀最严重?
5.这说明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6.活动二:电灯发光的本质
提问:铁生锈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那电灯发光是什么变化类型呢?
7.步骤:
观察白炽灯与LED灯的发光现象(白炽灯发热、灯丝熔断;LED灯冷光);
8.讨论:“两种发光是否生成新物质?”
9.提问: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标志吗?
10.活动三:防锈措施大挑战
刚才我们了解了化学变化,也了解了铁生锈的条件。那如何防锈呢?你有什么办法?
11.步骤:
设计防锈方案(涂凡士林、包裹保鲜膜、干燥剂密封);
预测效果并说明原理,课后持续观察结果。
12.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最有效?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与生活案例结合,培养观察、推理和实践能力,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体验到物质变化常常伴随一些现象,认识到有些化学变化是快速的,有些化学变化是缓慢的。
四、研讨:通过现象辨别物质的变化(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镊子、红墨水、清水、静置的泥水、滴管等]
1.讨论:围绕三个案例展开辩论:“哪些现象能100%证明化学变化?”
2.分组汇报结论,教师引导补充(如“沉淀产生需结合其他证据判断”)。
3.得出结论: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生成新物质,现象仅为辅助证据;
4.防锈核心原理:隔绝水或氧气。
5.得到方法:
判断变化类型的方法:观察是否生成新物质;
防锈措施选择依据:环境条件(如湿度、氧气含量)。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与总结,强化科学思维,形成系统知识框架。
四、拓展:防止铁生锈的方法(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铁钉、铁锈]
回顾铁钉生锈的观察实验,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
2.任务:调查家庭中的防锈措施(如自行车链条涂油),分析其科学原理;
3.设计“火星防锈方案”(大气中无氧气),提出创新思路。
4.展示:评选“最佳科学卫士”方案并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板书设计】
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现象: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本质:是否会产生新的物质是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标准
教学反思:
观察铁定生锈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提前一到两周布置观察铁定生锈过程的任务,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再上这一课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观察、亲自体验,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