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综合测评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长达千年的“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哥白尼 C.托勒密 D.哈勃
2.科学家发现了3颗“新地球”,表明除地球之外,在茫茫宇宙中可能还有跟地球类似的宜居星球,这些发现使“人类离找到类似家园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新地球”和地球都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彗星 D.卫星
3.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104km
③地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方向的半径约长21km
④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4.下列关于经度、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最大的经度是360° D.180°经线是东经
5.人类从未间断过对太阳系的探索。下列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系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八大行星上 B.太阳系中类似地月系的天体层次只有一个
C.大部分小行星位于木星与火星的轨道之间 D.太阳黑子是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6.如图所示,在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膨胀。下列有关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球上的小圆点模拟宇宙中的星系
B.该实验可模拟宇宙膨胀过程
C.该实验不能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D.气球膨胀过程中有一个中心,由此可推测宇宙也有一个中心
7.关于如图所示的经纬网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c点所在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C.b点所在经线的形状是圆圈
D.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8.宇宙空间正随着人们的认识而逐渐“变大”。下列对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光年作为时间单位,可以衡量银河系的直径 B.从侧面看,银河系是一个车轮状的大旋涡
C.天体的层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D.流星是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
9.下列天体系统中,与地月系级别相同的是( )
A.太阳系 B.“嫦娥五号”探月系统 C.土星与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D.蟹状星云
10.在甲、乙两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cm和4cm,说明( )
A.图甲表示的范围比图乙广 B.进行工程建设时选用图乙更为实用
C.图甲的比例尺比图乙小 D.图甲所描述的内容比图乙更详细
11.如图所示,对甲、乙两地的方位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在乙的东北方向 ②甲在乙的正北方向 ③乙在甲的正南方向 ④乙在甲的西南方向
⑤甲、乙都在西半球 ⑥甲、乙都在东半球 ⑦甲、乙都在南半球 ⑧甲、乙都在北半球
A.①③⑤⑦ B.①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②④⑥⑧
12.下列关于恒星演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
B.恒星的燃料消耗殆尽时,它就会膨胀变成红巨星或红超巨星
C.所有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会变成黑洞
D.红超巨星可能爆炸成为超新星
13.下表中记录了某次台风中心的位置(经纬度保留整数),据表可判断这次台风的移动方向大致是( )
A.向西北移动 B.向东北移动 C.向东南移动 D.向西南移动
14.如图所示为局部经纬网图,图中阴影地区比例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丙>丁>乙>甲
15.某人自赤道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0m,最后他将位于出发点的( )
A.正北方 B.正西方 C.正南方 D.正东方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6.太阳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日珥发生在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为部分经纬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
(2)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__________方向。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黑点表示_________(太阳也是其中一个黑点)。
(2)在银河系外还有上千亿个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称为_________。它们与银河系一起构成_________。
19.如图所示为某学校平面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应该依据_____________判断方向。
(2)据图可知,地理园位于生物园的__________方向,足球场位于篮球场的_________方向。
(3)假如升旗台到校门口的图上距离为6cm,那么两者之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____m。
20.如图所示为恒星的寿命与其质量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质量较大的恒星寿命__________(填“较长”或“较短”)。
(2)若某恒星的质量为太阳的1.5倍,据图分析它的寿命约为__________年。
21.如图所示为太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行星D是__________。
(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没有卫星的是_____________。
(3)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引起板块张裂,从而引发火山喷发 ②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③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④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⑤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变化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2.如图所示,分析铅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移动(水平板与球面到观察者的距离相等)的现象。
(1)铅笔分别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相同的距离时,看到在________(填“水平板”或“球面”)上的铅笔明显变短。
(2)在海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铅笔在球面上移动的现象相似,说明海面是__________的。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 ___________。
23.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的实践活动。
[材料准备]乒乓球(或小皮球等其他小球)、粗铁丝(或硬导线)、剪刀、量角器等。
[过程]
①确定两极和赤道,如图甲所示。 ②画经纬线:在乒乓球上画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
③做地轴(如图乙所示)。 ④组合固定。
(1)图甲中,乒乓球的黏合线代表__________。
(2)在制作过程中,量角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量规中的“ ”处应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优秀(2分) 合格(1分) 待改进(0分)
科学性 经线、纬线均正确 经线或纬线错误 经线、纬线均错误
实用性 能灵活旋转 不能旋转
稳定性 旋转时不会倾倒 旋转时会倾倒 放在桌上时会倾倒
(4)如图丙所示为小科制作的地球仪,请根据评价量规中的“科学性”指标对该地球仪展开
评价,该项得分为_______分。
24.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请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发生在图甲中的_______(填字母)层,与太阳黑子往往同时发生的太阳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它主要发生在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层。
(2)图乙为太阳黑子数量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的曲线图。图中平均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填字母)。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3)年轮的宽度可以反映植物生长的状况,据图乙分析,太阳黑子活动强烈时,植物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共30分)
25.(6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
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的星球
(2)如图所示为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云图。关于这张照片的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这张照片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 B.这张照片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
C.这张照片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D.这张照片是证明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
(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了_________。
A.地球的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改变 B.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全凭突发奇想
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 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与科技发展有关
26.(8分)如图所示为投影到白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在D点的________方向。
(2)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20°经线和四条纬线,请写出C点的位置___________(填经纬度)。(3)经纬线上的AB、AC、CD段中,距离最长的是____________段。(假定地球为正球体)
(4)小余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北飞行,最后能否到达C点 小君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西飞行,最后能否到达B点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小余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 B.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不能到达B点
C.小余能到达C点,小君不能到达B点 D.小余不能到达C点,小君能到达B点
27.(8分)探索宇宙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行星 大气特点
天王星 主要是氢气、氦气和甲烷
金星 大气浓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火星 大气非常稀薄,以二氧化碳为主
(1)由于金星上大气浓密,__________气体的含量高,导致金星的温室效应很强。
(2)行星若适合人类移居,应具备三个条件:一定厚度和适宜呼吸的大气,____________以及维持生命必需的__________。某火星探测器登上火星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是否有水存在的证据。
(3)科学家找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存在的证据,这说明了___________(填字母)。
A.人类很快就能移居火星 B.火星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C.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有利于水的形成 D.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存在
2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82年,哈雷正在圣赫勒拿岛进行观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怪物”:它披头散发,拖着一条摇曳不定、变化多端的尾巴,放出时而血红、时而金黄、时而灰白的光芒。这个“怪物”突然出现在神秘的天空,又神秘地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处。这个“怪物”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扫帚星”,其在天文学上的名称是“彗星”。这个“怪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当人们都用惊恐的目光看着这个昙花一现的“怪物”,心中充满着无尽的恐惧时,哈雷却连夜对这个一生差不多只能见到一次的“怪物”进行观察,以期获得更详细的观察资料。
后来,哈雷受聘于牛津大学,致力于彗星的研究。他收集了大量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观测资料,并且对1337年至1698年期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与1531年、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运行轨道十分相似。哈雷又敏锐地注意到:1607—1531=76,1682—1607=75。这表明这3颗彗星出现的时间间隔十分接近。于是,哈雷猜测这3颗彗星也许并不是大家以为的3颗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颗彗星3次经过地球附近。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又开始分析更早的彗星历史资料,果然又发现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出现。接着,哈雷又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计算,这次更为精确的计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这颗彗星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历史上的记录完全相符。1720年,哈雷就任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这时,他正式公开宣布自己的发现:人们于1682年观测到的那颗大彗星,实际上就是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又一次回归。最后,他还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年底或1759年年初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1758年12月25日,壮观的大彗星真的出现在天空!它就像一列准点到站的火车,拖着一条长长的扫帚般的尾巴,沿着天文学家测算出的轨道,从宇宙的深处穿越一个个星座光临地球附近,又在人们的目光中,不知疲倦地向宇宙深处疾驰而去……
(1)文中哈雷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哈雷提出了什么猜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收集了哪些证据 (在文中画横线表示)
(4)研究后哈雷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