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6 15:46:08

文档简介

第3章 第4节
课时跟踪 分层训练
学业考达标练
一、选择题
1.最新研究表明,人类24条染色体上含有3万~4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
A.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是染色体
C.1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答案】 C
【解析】 24条染色体上含有3~4万个基因,说明1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C正确。
2.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的基因都以染色体为载体
B.细菌中的RNA上有少量的基因
C.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 C
【解析】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基因以染色体为载体,细胞质基因不以染色体为载体,A错误;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RNA不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其上没有基因,只有RNA病毒的基因位于RNA上,B错误;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两者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错误。
3.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长度约为4.7×106bp(碱基对),在该DNA分子上分布有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 bp。根据题中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基因位于DNA分子上
B.1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C.DNA分子上有非基因片段
D.DNA分子的碱基对总数与所含有的基因的碱基对总数相等
【答案】 D
【解析】 该DNA分子上分布有大约4 400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 000 bp,则所有基因含有的碱基对总数约为4.4×106个,小于DNA分子含有的碱基对总数,这同时也说明DNA分子上有非基因片段,故选D。
4.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与作为对照的正常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说明(  )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
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DNA具有遗传效应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没有涉及基因和DNA的关系,A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B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肥胖这一性状是由HMGIC基因决定的,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具有遗传效应,C正确;该实验中没有涉及性状表现与DNA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DNA具有遗传效应,D错误。
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可通过DNA分子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B.每个DNA分子上都有一个基因
C.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
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R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答案】 B
【解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可通过DNA分子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A正确;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不同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C正确;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RNA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
6.由6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可因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最多可达(  )
A.430 B.460
C.604 D.304
【答案】 A
【解析】 含有60个脱氧核苷酸的双链DNA分子片段,有30对脱氧核苷酸,所以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最多有430种,即最多可以编码430种遗传信息,A正确。
7.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B.某基因导入其他生物细胞内并未表现出相应性状,说明遗传信息丢失
C.亲代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D.HIV是RNA病毒,没有DNA分子,所以没有遗传信息
【答案】 C
【解析】 DNA和RNA都可携带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指核苷酸的排列顺序,A错误;某基因导入细胞后未表现出相应性状,不能说明遗传信息丢失,B错误;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C正确;HIV是RNA病毒,其遗传信息蕴藏在RNA中,D错误。
二、非选择题
8.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资源濒危、价格昂贵。常见的石斛属植物有十多种,市场上有人用其他近缘物种假冒铁皮石斛。质检人员从市场上抽检部分商品,对这类植物中较为稳定的“matK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得到四种碱基含量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
T C A G
样品1 37.4 17.4 29.5 15.7
样品2 37.5 17.1 29.8 15.6
样品3 37.6 16.9 30.0 15.5
样品4 37.3 17.4 29.6 15.7
铁皮石斛 37.5 17.1 29.8 15.6
(1)据表可知,被检测的matK基因是DNA片段,判断依据是其碱基中不含________。
(2)分析四种碱基含量,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质检人员检测的是该基因的一条单链。与铁皮石斛的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比较,能初步确定抽检样品中________为“假冒品”。
(3)仅依据上述信息,质检人员还无法判断样品2一定是铁皮石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不同。已知铁皮石斛matK基因中第1 015个碱基为T,若样品2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C,则可判断样品2________(填“是”或“不是”)铁皮石斛。
【答案】 (1)U
(2)A与T含量不同(G与C含量不同) 1、3、4
(3)matK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不是
【解析】 (1)据表可知,被检测的matK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不是RNA片段,判断依据是该基因的碱基组成中不含U。(2)分析四种碱基含量,由于A与T含量不同,表明质检人员检测的是该基因的一条单链。与铁皮石斛的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比较,能初步确定抽检样品中1、3、4为“假冒品”。(4)仅依据上述信息,质检人员还无法判断样品2一定是铁皮石斛,理由是matK基因碱基排列顺序可能不同。已知铁皮石斛matK基因中第1 015个碱基为T,若样品2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C,则可判断样品2不是铁皮石斛。
选择考提升练
一、选择题
1.人类的指纹有弓型、斗型和箕型,形成于胚胎发育早期且类型终身不变。人类指纹形状基因的组成单体是(  )
A.氨基酸 B.脂肪酸
C.脱氧核苷酸 D.核糖核苷酸
【答案】 C
【解析】 人类指纹形状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故人类指纹形状基因的组成单体是脱氧核苷酸,C符合题意。
2.下图是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一段DNA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眼基因含有多个核糖核苷酸
B.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白眼基因位于细胞质内
D.白眼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碱基
【答案】 B
【解析】 白眼基因中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共有4种,B正确,D错误;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白眼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核基因,C错误。
3.下列关于基因、染色体和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细胞中的基因均以染色体为载体,且在分裂间期随染色体的复制加倍
C.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以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1或2个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基因
【答案】 B
【解析】 萨顿在研究蝗虫精子形成时,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正确;细胞核中的基因以染色体为载体,在分裂间期随染色体的复制加倍,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DNA,无染色体,B错误;DNA中脱氧核苷酸的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表达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C正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D正确。
4.关于真核生物体内基因、DNA、染色体三个概念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答案】 B
【解析】 真核生物体中,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DNA与基因之间为包含关系;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此外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分布,故DNA与染色体为交集关系,A、C、D错误,B正确。
5.分别用蛋白酶和DNA酶处理两份相同的染色体样品。蛋白酶处理后的样品中出现游离的氨基酸,并仍具有遗传效应;而用DNA酶处理后的样品中出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并失去了遗传效应。由此推测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和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B.脱氧核苷酸是DNA的组成单位
C.氨基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物质
D.具有遗传效应的因子位于DNA上
【答案】 C
【解析】 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的样品中出现游离的氨基酸,用DNA酶处理染色体后的样品中出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说明蛋白质和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A正确;DNA被DNA酶水解形成脱氧核苷酸,说明脱氧核苷酸是DNA的组成单位,B正确;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具有遗传效应,C错误;用DNA酶处理后的样品失去了遗传效应,而用蛋白酶处理后的样品仍具有遗传效应,说明具有遗传效应的因子位于DNA上,D正确。
6.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都彼此分离
B.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a的两个DNA分子中(A+G)/(T+C)的值不同
C.同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复制与分离总是同步的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
【答案】 C
【解析】 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主要在细胞核中,但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基因),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A错误;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a的两个DNA分子中(A+G)/(T+C)的值都是1,因为双链DNA分子中都是A=T,G=C,B错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复制与分离总是同步的,因为基因通常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C正确;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错误。
7.应用DNA指纹技术时,首先需要用合适的酶将待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然后用电泳的方法将这些片段按大小分开,再经过一系列步骤,最后形成DNA指纹图谱。下图表示某家庭中成员P、Q、R和S的DNA指纹图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血缘关系的不同个体DNA指纹图谱部分相同
B.经酶处理后的DNA片段中,不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C.根据DNA指纹图谱可知,Q是P和S的父亲
D.两种生物的DNA指纹图谱越相似,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越近
【答案】 B
【解析】 受精卵中染色体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故有血缘关系的不同个体DNA指纹图谱部分相同,A正确;经酶处理后的DNA片段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将P和S的图谱与R的对比后可知,Q是P和S的父亲,C正确;两种生物的DNA指纹图谱越相似,表明两者的DNA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D正确。
二、非选择题
8.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__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3)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在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
【答案】 (1)磷酸二酯 脱氧核苷酸
(2)氢 碱基互补配对 4
(3)6 2和4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产生切口,形成一段一段的DNA分子片段。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DNA分子是双链结构,通过氢键连接。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共有4条链,所以最多可有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3)由于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AABC)中可观察到6个荧光点,在减数分裂Ⅰ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含A的2个和含AB的4个荧光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4节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2.说出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出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2.科学思维:采用模型与建模,理解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社会责任:基于DNA分子的特异性,认同基因检测在科研、医学和执法部门等领域中的应用。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教材“思考·讨论”中资料1和3说明基因中的碱基数目只是DNA分子碱基总数的一部分,可推测每个DNA分子上有________个基因,只有________碱基参与基因的组成,结论是基因是______________片段。
2.教材“思考·讨论”资料2中绿色荧光与基因有关,且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推测基因能控制生物体的________,结论是基因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__。
由上述材料可知: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许多
部分
特定的DNA
性状
遗传效应
?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____________之中。
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多样性:碱基的排列顺序____________。
(2)特异性:碱基________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3)意义: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____________。
3.基因的概念
(1)基因通常是_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
(2)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对这些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____________。
排列顺序
千变万化
特定
物质基础
有遗传效应
RNA片段
有的同学认为DNA分子任意一段序列都能构成基因,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每个基因都是DNA上的一个片段,DNA的每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
(2)真核生物的基因均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3)DNA分子的多样性除与其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有关外,还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
(4)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
(5)基因A和基因a的根本区别是这两种基因所含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
(6)基因中碱基对的数目与其多样性有关。(  )
(7)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  )
(8)从广义上来说,烟草花叶病毒中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也叫作基因。(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解析】 (1)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并不是DNA的所有片段都是基因。(2)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不在染色体上。(3)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与其空间结构无关。(5)基因A和基因a的根本区别是这两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7)遗传物质为RNA的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情境解读
图形情境: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上的三个片段A、B、C。
●合作探究
1.片段A和片段C能称为基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都是一段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控制一定的生物性状。
任务一:基因与核酸、核苷酸和染色体的关系
2.片段A和片段C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片段A和片段B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提示:其内部的遗传信息即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或数目不同;片段B中的碱基序列不携带遗传信息,不具有遗传效应。
3.在人类染色体DNA不表达的片段中有一部分是串联重复的序列,它们在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这种短序列应该位于图中的哪个区间?为什么?
提示:基因间区域B;在人类染色体DNA中的一部分串联重复的序列是不表达的片段,没有遗传效应。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共测定了多少条染色体?只测定基因片段吗?
提示: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共测定了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测定了24条染色体上24个DNA分子的全部碱基序列。
●典例剖析
如图表示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取决于c的种类
B.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
C.e含有的碱基总数等于f
D.e在h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 C
【解析】 图中c为含氮碱基,d为脱氧核苷酸,根据含氮碱基不同,可将脱氧核苷酸分为四种,A正确;基因(e)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f)片段,故基因(e)含有的碱基总数小于f,B正确,C错误;基因(e)的主要载体是(h)染色体,并在其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1.“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24条染色体上有2~2.5万个基因,这一事实说明(  )
A.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C.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D.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答案】 C
【解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24条染色体上含有24个DNA分子,由题中所给数据可知,其上的基因已发现的有2~2.5万个,因此可推出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归纳提升
1.对基因的理解
(1)本质上: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结构上:基因通常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3)功能上:基因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位置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基因与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情境解读
教材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合作探究
1.假设长度为17个碱基对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组成一个基因,那么这17个碱基对可以排列出大约多少种基因?这说明了遗传信息的什么特性?
提示:417种,说明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任务二:遗传信息的特性
2.基因是碱基随机排列成的DNA片段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具有特异性;如果把碱基随机排列,不一定具有遗传效应,则构不成基因。
3.在刑侦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结合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你能分析这一方法的科学依据吗?
提示:在人类的DNA中,每个人的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别身份。
4.我国一些城市在交通路口启用了人脸识别技术,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规行为进行抓拍。这种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面孔。请从基因的角度说明,为什么人群中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呢?
提示:人脸识别技术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部特征,即生物性状(同卵双胞胎或多胞胎除外)。而这些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同的人基因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基因都是独特的。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是脱氧核糖序列的多样性
B.在同一个生物体中,遗传信息不能传递
C.小麦的遗传信息储存于DNA中,且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
D.遗传信息即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答案】 C
【解析】 遗传信息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是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在同一个生物体中,通过细胞分裂,遗传信息也可由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遗传信息通常是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生物体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2.下列与遗传信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的全部片段都含有遗传信息
B.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中,不同组织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发生了变化
C.DNA分子中遗传信息来自4种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D.RNA病毒没有DNA分子,所以没有遗传信息
【答案】 C
【解析】 DNA分子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才构成基因,A错误;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中,不同组织细胞由有丝分裂产生,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变化,B错误;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之中,C正确;RNA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D错误。
●归纳提升
1.遗传信息
(1)遗传信息储存在遗传物质中,DNA和RNA中都有遗传信息,所以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
(2)遗传信息的本质是指碱基或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3)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DNA,并且通过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2.作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其结构具有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
(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原因有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中间为碱基对,碱基之间形成氢键;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两条链间对应的碱基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稳定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由于碱基对的数量不同,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特异性:控制特定性状的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特定的顺序包含着特定的遗传信息,从而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
1.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其基因在染色体上均呈线性排列
B.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通常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 A
【解析】 原核生物有基因但无染色体,A错误;基因的组成单位通常是脱氧核苷酸,且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也决定了基因的特异性,C正确。
2.下图为果蝇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基因不一定能在Y染色体上存在
B.图中四个基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所含碱基数量不同
C.图中四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分布
D.图中所示四个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
【答案】 B
【解析】 Y染色体为X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二者之间存在非同源区段,在Y染色体上不一定有相应的基因,A正确;基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结合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正确;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都与性别相关,D正确。
3.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刑侦人员只需要一滴血、精液或是一根头发等样品,就可以进行DNA指纹鉴定。此外,DNA指纹技术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死亡遗骸的鉴定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指纹技术进行DNA指纹鉴定的原理是DNA分子具有_______性,同时DNA分子还具有________性。
(2)现有从一受害者体内取出的精液样品,请利用DNA指纹技术来确认怀疑对象。
鉴定步骤:
①用合适的酶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
②用电泳的方法将这些片段按大小分开,再经过一系列步骤,最后形成如下图所示的DNA指纹图。
请从上图的DNA指纹图中判断怀疑对象中________是嫌疑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异 多样
(2)1号 1号DNA指纹图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的精液样品的DNA指纹图相同
【解析】 (1)利用指纹技术进行DNA指纹鉴定的原理是DNA分子的特异性,因为每个人的DNA都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故每个人的DNA指纹图是独一无二的,众多独一无二的DNA分子,则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2)从图解中可以看出,在怀疑对象中1号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出来的精液中DNA的指纹图一致,故可判定1号是罪犯。
课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