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课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课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06 15:47:11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3.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1.科学探究:通过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含义。
2.科学思维:利用图示归纳法,掌握DNA的复制过程和复制特点。
3.科学探究: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半保留复制。
4.社会责任:分析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认同在探究过程中开展合作的必要性。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1.半保留复制
提出者 ________________
观点 DNA复制方式为______________
内容 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________断裂。解开的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_______ 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则,通过形成________,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结果 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沃森和克里克
半保留复制
氢键
两条单链
脱氧
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
氢键
2.全保留复制
含义:指DNA复制以____________为模板,子代DNA的________都是新合成的。
DNA双链
双链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技术和________________技术。
2.实验原理:只含15N的DNA密度______,只含14N的DNA密度______,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的双链DNA密度________。因此,利用________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区分含有不同N元素的DNA。
3.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1)提出问题:DNA以什么方式复制?
(2)作出假设:DNA以__________方式复制。
同位素标记
密度梯度离心


居中
离心
半保留
(3)演绎推理(预期实验结果)
离心后应出现______条DNA带;
①重带(密度最大):两条链都为_________标记的亲代双链DNA。
②中带(密度居中):一条链为14N标记,另一条链为15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③轻带(密度最小):两条链都为_________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15N
14N
(4)实验验证
(5)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是以_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
实验结果 条带数量 在试管中位置 DNA含N情况
亲代 ______ 靠近试管底部 15N/15N-DNA
第一代 ______ 位置居中 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代 ______ 一条带位置居中,一条带位置靠上 15N/14N-DNA、14N/14N-DNA
1
1
15N/14N-DNA
2
半保留
?DNA复制的过程
1.DNA复制的概念:以___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发生时期:在真核生物中,这一过程是在__________________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亲代DNA
子代DNA
细胞分裂前的间
3.过程
解旋酶
解开的每一条母链
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
4.结果:一个DNA分子形成了两个____________的DNA分子。
5.特点:(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复制。
6.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独特的_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意义:DNA通过复制,将____________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____________的连续性。
完全相同
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
双螺旋
碱基互补配对
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
(1)沃森和克里克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2)证明DNA为半保留复制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3)DNA复制时新合成的两条链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
(4)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  )
(5)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
(6)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
(7)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均为氢键。(  )
(8)全保留复制的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解析】 (1)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3)DNA复制时新合成的两条链碱基排列顺序互补。(4)DNA边解旋边复制。(5)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6)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可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7)解旋酶作用部位是氢键,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是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情境解读
实验情境: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复制完成后,亲代DNA双链被切成片段后,分散进入子代复制品的每条链中),如图所示。
任务一: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合作探究
1.用什么技术区分来自模板DNA的母链与新合成的DNA子链?
提示:同位素标记技术。
2.如何测定子代DNA带有同位素的情况?
提示:对DNA进行离心,观察其在离心管中的分布。
3.若DNA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请你预期实验结果并完善表格:
大肠杆菌 DNA在离心管中的位置及比例 DNA分子所含N的类型
亲代 下部,100% 15N/15N-DNA
第一代 下部_________,上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代 下部_________,上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DNA复制的方式是分散复制,则第一代和第二代出现条带的数量及位置如何?
提示:第一代只出现1条中带,第二代只出现1条位于中带和轻带之间的条带。
5.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显示第一代只出现一条中带,这个结果排除了哪种复制方式?
提示:排除了全保留的复制方式。
6.科学家的实验结果显示第二代出现了一条中带和一条轻带,这个结果可以进一步将哪种复制方式排除掉?
提示:排除了分散复制的方式。
●典例剖析
为探究DNA复制的方式,科学家先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繁殖若干代得到的大肠杆菌,其DNA几乎都被15N标记;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14NH4Cl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收集不同时期的大肠杆菌,提取DNA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子代DNA的两条链可能都含有15N
B.2号带中的DNA的N都是14N
C.2号带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1号带的DNA为亲代大肠杆菌的DNA
【答案】 C
【解析】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培养液中含有14NH4Cl,所以子代DNA的两条链不可能都含有15N,A错误;2号带位于试管中部,说明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证明了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C正确;1号带中的DNA的N都是14N,相对分子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亲代DNA的两条链都含有15N,因此1号带中的DNA分子不是亲代DNA,D错误。
1.将在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了若干代的某真核细胞转移到含14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让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和离心后,DNA位于试管的中层
B.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和离心后,一半DNA位于试管的中层,另一半DNA位于上层
C.细胞经过三次分裂和离心后,3/4的DNA位于试管的中层,1/4的DNA位于试管的上层
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 C
【解析】 细胞经过三次分裂和离心后,有3/4的DNA位于试管的上层,1/4的DNA位于试管的中层,C错误。
●归纳提升
1.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2.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取DNA的时间,应以大肠杆菌繁殖一次所用的时间为间隔。
3.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同位素为15N,没有放射性,为稳定性同位素。
4.试验中离心方法为密度梯度离心法,不同于分离细胞器所用的差速离心法。
●情境解读
图形情境: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合成DNA,在复制过程中需要RNA引物,下图表示DNA复制过程。
任务二:DNA复制的过程
●合作探究
1.说出图中酶①和酶②的名称。
提示:酶①为解旋酶,酶②为DNA聚合酶。
2.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何时期?
提示: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3.两条子链从5′-端到3′-端,还是从3′-端到5′-端进行合成?
提示:两条子链均从5′-端到3′-端进行合成。
4.合成的两条子链间碱基排列顺序相同还是互补?
提示:互补。
5.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典例剖析
如图为DNA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引物,也不需
要能量
B.新形成的两条单链复制的方向不同且
均为连续复制
C.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条或两
条染色体上
D.该过程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细胞核中均能发生
【答案】 C
【解析】 据题图可知,DNA复制过程需要引物,也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DNA复制时两条子链合成方向相反,一条链为连续复制,一条链为非连续复制,B错误;复制后的两个DNA分子位于一条(着丝粒分裂前)或两条染色体上(着丝粒分裂后),C正确;该过程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中能发生,胰岛B细胞不分裂,其核DNA不复制,D错误。
2.科学家曾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片段后再借助DNA连接酶连接缺口(图1)。为验证假说,进行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 ℃时侵染大肠杆菌70 min后,将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培养的不同时刻,分离出T4噬菌体的DNA并加热使其变性,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距离试管口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
B.该实验不能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代替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标记DNA
C.与60秒相比,120秒结果中短片段减少的原因是短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
D.向试管中加入DNA连接酶抑制剂,则图2中距离试管口近的位置放射性强度增强
【答案】 B
【解析】 解旋酶可以破坏氢键,使DNA解旋,高温也可以破坏氢键而解旋,A正确;脱氧核苷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该实验能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代替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标记DNA,B错误;已知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图2显示,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有放射性的单链距离试管口较远,说明短片段减少,其原因是短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所以短片段减少,C正确;DNA连接酶抑制剂会使得DNA片段无法连接,从而短片段较多,分子越小距离试管口越近,因此图2中距离试管口近的位置放射性强度增强,D正确。
●归纳提升
1.复制场所
2.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
真核生物:多起点双向复制。
在复制速率相同的前提下,图中DNA是从其最右边开始复制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DNA复制的效率。
●情境解读
图形情境:如果用15N标记某一DNA分子的两条链,让其在含有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结合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三: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合作探究
1.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和含有15N的DNA分子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2n个;2个。
2.该DNA分子复制4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是多少?如何计算得出?
提示:8∶1。DNA复制4次,获得24=16个DNA分子,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有2个DNA分子同时含有14N和15N,14个DNA分子只含有14N,所以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16∶2=8∶1。
3.复制n次后,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多少?
提示:2n+1条;2条;(2n+1-2)条。
4.若该DNA分子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胞嘧啶600个,该DNA连续复制3次,需消耗周围环境中多少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如何计算得出?
提示:2 800个。胞嘧啶600个,则腺嘌呤有400个,该DNA分子共复制了3次,则需要消耗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3-1)×400=2 800个。
●典例剖析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5次。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个
B.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5/16
C.复制过程中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 280个
D.第5次复制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答案】 C
【解析】 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不论经过几次复制,含有15N的DNA分子总是2个,A正确;复制5次共得到25=32(个)DNA分子,只含有14N的DNA分子数为32-2=30(个),占15/16,B正确;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60个,则含有腺嘌呤(200-120)/2=40(个),复制过程中共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0×(25-1)=1 240(个),C错误;第5次复制时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0×(25-24)=640(个),D正确。
3.某研究小组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一个含15N的细菌(其DNA两条链均被15N标记),培养9 h后,共获得64个子代细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菌繁殖一代大约需要1.5 h
B.DNA的两条链中均含15N的子代细菌有2个
C.DNA的两条链中均含14N的子代细菌有62个
D.含14N与含15N的子代细菌的数量比为32∶1
【答案】 B
【解析】 由题分析可知,培养9 h后,共获得64个子代细菌,说明该细菌繁殖了6代,每代大约所用的时间为9÷6=1.5(h),A正确;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细菌中,有2个细菌的DNA的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其余62个细菌的DNA的两条链均含14N,含14N与含15N的子代细菌的数量比为64∶2=32∶1,B错误,C、D正确。
●归纳提升
将含有15N的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n次,则:
1.DNA分子数
(1)子代DNA分子数=2n个。
(2)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个。
(3)不含亲代链的子代DNA分子数=(2n-2)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
(1)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
(2)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3)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第n次复制,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
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
1.研究人员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分别对应下图中的两个峰,则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为(  )
A.4 h
B.6 h
C.8 h
D.12 h
【答案】 C
【解析】 将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DNA热变性变成单链离心后,得到的含14N的DNA单链占1/8,则子代DNA共8个,繁殖了3代,细胞周期为24/3=8(h),C正确。
2.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和碱基G共有700个,氢键共有X个,其中一条链中碱基A和碱基T共占该条链碱基总数的2/7,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消耗Y个碱基T。则X、Y分别为(  )
A.700、200 B.1 400、400
C.1 900、600 D.2 100、800
【答案】 C
【解析】 由题分析可知,该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和碱基G共有700个,即A+G=7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A=T、C=G,故该双链DNA分子中含有碱基1 400个。由“一条链中碱基A和碱基T共占该条链碱基总数的2/7”,可知该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2/7,即双链DNA分子中A+T=1 400×2/7=400(个),故A=T=200(个),C=G=500(个)。A—T碱基对中含有2个氢键、G—C碱基对中含有3个氢键,由此可得出,X=200×2+500×3=1 900(个)。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后,可得到4个DNA分子,故需要消耗碱基T的数目为(4-1)×200=600(个),C正确。
3.如图为果蝇细胞中一个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细胞中,DNA复制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中。
(2)DNA复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四点)等基本条件;图中DNA复制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3)DNA复制能准确地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若将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用32P标记,然后将其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其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在第________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细胞中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答案】 (1)细胞核和线粒体
(2)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半保留复制
(3)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4)2
【解析】 (1)果蝇为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线粒体,线粒体中含DNA,其中可发生DNA复制,故果蝇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2)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分析题图可知,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3)DNA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4)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该体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有8条染色体含有32P标记,后期有16条染色体含有32P标记,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后,每条染色体的每个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32P标记;在第一次分裂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
裂,其中期细胞中8条染色体中每一条染色体均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32P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两条链均不含32P标记,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总数为16条,其中有8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含有32P标记。
课时小结第3章 第3节
课时跟踪 分层训练
学业考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细胞结构中,不会发生DNA复制的是(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细胞核 D.叶绿体
【答案】 B
【解析】 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都含有DNA,都能进行DNA复制,核糖体中不含DNA,不会发生DNA复制,B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B.细胞分裂一次即DNA复制一次
C.离心后DNA在试管中的位置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D.本实验说明DNA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
【答案】 D
【解析】 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A正确;大肠杆菌细胞分裂一次,DNA复制了一次,B正确;离心后DNA在试管中的位置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C正确;本实验说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错误。
3.以DNA的一条链“—TAG—”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  )
A.“—TAG—” B.“—AUC—”
C.“—ATC—” D.“—TUG—”
【答案】 C
【解析】 DNA分子复制时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以DNA的一条链“—TAG—”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ATC—”,C正确。
4.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
【答案】 D
【解析】 因为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本DNA的两条链将分别进入不同的子代DNA分子中,A、B错误;第二次复制时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DNA子链是在第二次复制时形成的,而C中只有两个DNA分子中含第二次复制出的子链(黑色表示),C错误,D正确。
5.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可发生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B.DNA复制时所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且消耗ATP
C.DNA复制时,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先后合成两条子链
D.DNA通过复制保持了亲代和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答案】 C
【解析】 在真核生物中,DNA复制是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A正确;复制开始时,在细胞提供的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然后,DNA聚合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B正确,C错误;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正确。
6.某真核生物的一个DNA分子,经过连续2次复制,共消耗9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4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所形成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为(  )
A.220个 B.440个
C.660个 D.880个
【答案】 A
【解析】 一个DNA分子经过2次复制形成了4个DNA分子,该过程中共消耗了9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24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说明每个子代DNA分子中有30个腺嘌呤和80个胞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30、C=G=80,所以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含有220个碱基,即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为220个,A符合题意。
7.真核细胞的DNA复制时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DNA是多起点复制的
B.复制起始时间越晚,复制泡越大
C.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效率
D.DNA复制时需要解旋
【答案】 B
【解析】 真核细胞的DNA复制时可观察到多个复制泡,说明真核细胞DNA是多起点复制的,A正确;复制起始时间越晚,复制泡越小,B错误;真核细胞的DNA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效率,C正确;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解开双链,以解开的双链作为模板进行复制,D正确。
二、非选择题
8.下图为真核生物DNA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DNA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构成,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可________复制效率;图中所示的酶为________酶,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若用1个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共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4)若图甲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每个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________。
【答案】 (1)① ②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提高 解旋 ⑨
(3)1/150 (4)100
【解析】 (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DNA的基本骨架由①磷酸和②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图中④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根据图乙分析可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这样可以提高复制效率;图中所示的酶能将双链DNA打开,因此为DNA解旋酶,其作用于图甲中的⑨氢键。(3)若用1个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则T2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内,并以自己的DNA作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所以1个含32P标记的DNA分子,每条链各进入1个子代DNA内,以后不管复制多少次,最终都只有2个DNA被标记;培养一段时间后共释放出3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有2个,所以其中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2/300=1/150。(4)若图甲中的亲代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将该DNA分子放在含有用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由于亲代DNA分子用培养液中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进行半保留复制,所以复制一次后,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是含有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另一条链是原来的母链,含有31P的脱氧核苷酸,说明每个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亲代DNA分子增加了(32-31)×100=100。
选择考提升练
一、选择题
1.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后,又提出了DNA自我复制的假说。下列有关假说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时,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B.以解开的两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C.新形成的DNA分子由一条模板单链和一条新链组成
D.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分别由两条母链、两条子链结合而成
【答案】 D
【解析】 DNA复制时,双链解旋,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A正确;以解开的两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B正确;新形成的DNA分子由一条模板母链和一条新的子链组成,C正确,D错误。
2.细菌在含15N的培养液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图中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亲代的DNA应为⑤
【答案】 A
【解析】 亲代DNA为15N/15N-DNA,经第一次复制所形成的子代DNA应均为15N/14N-DNA,应如图②所示。
3.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
B.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
C.该噬菌体繁殖4次,子代中只有14个含有31P
D.噬菌体DNA第4次复制共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 C
【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其DNA的复制及表达需要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等,A正确;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A、T有(m-n)个,因此氢键个数=2(m-n)+3n=(2m+n)个,B正确;子代噬菌体中有16个含31P,C错误;噬菌体DNA第4次复制共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23)(m-n)=8(m-n)个,D正确。
4.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DNA具有多起点同时开始复制的特点,在复制起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进行DNA的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生物DNA上Ori的数目多于染色体的数目
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
C.DNA子链延伸过程中,起作用的复合体是DNA聚合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每个Ori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DNA快速合成
【答案】 D
【解析】 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DNA具有多起点同时开始复制的特点,在复制起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进行DNA的复制,且复制前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因此Ori的数目多于染色体的数目,A正确;Ori上结合的复合体——解旋酶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B正确;DNA子链延伸过程中,起作用的复合体是DNA聚合酶,C正确;一个细胞周期,DNA只复制一次,每个Ori处只起始一次,D错误。
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复制过程中由3′-端向5′-端延伸子链
B.DNA复制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
C.若DNA中部分A—T被G—C替换,解旋时会消耗更多ATP
D.若DNA与某物质结合后导致双链不能解开,则只影响复制过程
【答案】 C
【解析】 DNA复制过程中由5′-端向3′-端延伸子链,A错误;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可同时发挥作用,B错误;若DNA中部分A—T被G—C替换,解旋时会消耗更多ATP,因为G—C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而A—T碱基对之间有两个氢键,C正确;若DNA与某物质结合后导致双链不能解开,则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将在第4章第1节学习),因为这两个过程的模板链均为DNA单链,D错误。
6.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效率
【答案】 A
【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有多个起点,但不是同时开始的,因为复制泡有大有小,A错误;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B正确;真核生物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参与,C正确;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效率,D正确。
7.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时,提出了DNA的半不连续复制模型(如图所示),以图中b链为模板时,最终合成的互补链实际上是由许多沿5′-端到3′-端方向合成的DNA片段连接起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链、b链都可作为模板,其互补链的合成方向均为5′-端到3′-端
B.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
C.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会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分开
D.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a、b均为模板链,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端到3′-端,A正确;前导链和后随链都属于子链,合成时,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B正确;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会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分开,C错误;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亲子代DNA含有的遗传信息相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D正确。
二、非选择题
8.仔细阅读图1和图2,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④表示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的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该DNA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数占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答案】 (1)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氢键
(2)DNA的复制 (3)B
【解析】 (3)如果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以该错误链为模板合成的DNA都是错误的,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DNA都是正确的,因此无论复制多少次,发生差错的DNA分子数总是占50%,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