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突破三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①②③④为4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最可能依次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Y染色体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答案】 C
【解析】 据题图分析:图①家系中,第二代的一对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②家系中,代代有患者,说明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父亲患病女儿都患病,很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③家系中,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母亲患病儿子都患病且女性无患病,很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④家系中,父亲患病,儿子、孙子都患病且女性无患病,很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中Ⅰ1一定是杂合子
B.Ⅱ2与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或1/4
C.此图可以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
D.Ⅰ代的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4
【答案】 D
【解析】 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Ⅱ1中的正常基因一定有一个来自Ⅰ1,因此Ⅰ1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Ⅱ2的基因型应该为1/3AA、2/3Aa,与正常男性(aa)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3×1/2=1/3;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因此Ⅱ2的基因型应该为1/2XAXA、1/2XAXa,与正常男性(XaY)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题图可以表示其遗传的家系,C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4,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再生一个男孩,正常的概率为1/2,D错误。
3.如图是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且已知Ⅱ-4无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Ⅰ-1与Ⅲ-1的基因型不同
D.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7/32
【答案】 D
【解析】 甲病连续遗传,Ⅱ-4无致病基因而Ⅲ-3患甲病,且Ⅱ-2患病,Ⅰ-1不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错误;Ⅱ-3和Ⅱ-4不患乙病,却生了患乙病的Ⅲ-4,且Ⅱ-4无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b),B错误;根据系谱图可知,Ⅰ-1与Ⅲ-1的基因型均为aaXBXb,C错误;Ⅲ-2与Ⅲ-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对于甲病来说,他们的孩子正常的概率为1/4;对于乙病来说,Ⅲ-3的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为1/2,所以他们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即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1-1/8)=7/32,D正确。
4.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现用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与aabbcc的个体杂交得到F1,对F1进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答案】 A
【解析】 由于aabbcc只能产生一种abc类型的配子,而测交子代基因型的种类及比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AaBbCc产生了abc、ABC、aBC、Abc的4种配子,说明B和C基因、b和c基因连锁,即对应图中A,A正确。
5.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D.灰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答案】 D
【解析】 雌性灰果蝇与雄性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果蝇都表现为灰色,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黄雌性与灰雄性杂交,后代中雄性均为黄色,雌性均为灰色,说明果蝇的黄色和灰色是伴性遗传,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6.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型是隐性的雌果蝇与一只表型为显性的雄果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片段Ⅰ;片段Ⅰ
B.片段Ⅱ-1;片段Ⅰ
C.片段Ⅱ-1或片段Ⅰ;片段Ⅱ-1
D.片段Ⅱ-1或片段Ⅰ;片段Ⅰ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现用一只表型是隐性的雌果蝇与一只表型为显性的雄果蝇杂交,如果基因位于片段Ⅰ上,则雄性可以有3种基因型(XY上都是显性基因,X上是显性基因、Y上是隐性基因,X上是隐性基因、Y上是显性基因),所以后代有以下几种情况:雌性和雄性都为显性,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①②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如果基因位于片段Ⅱ-1上,则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符合①的结果。所以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片段Ⅱ-1或片段Ⅰ、片段Ⅰ上,故选D。
7.果蝇的直刚毛和焦刚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H/h控制。某研究小组用一对直刚毛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1中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焦刚毛雄果蝇=3∶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刚毛和焦刚毛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果蝇的直刚毛对焦刚毛为显性,亲本直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HXh
C.F1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可能是含XH的雌配子有50%死亡
D.若让F1中的直刚毛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雄性中出现直刚毛的概率为2/3
【答案】 D
【解析】 果蝇的直刚毛和焦刚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亲本都是直刚毛果蝇,子代中发生性状分离,因此,直刚毛对焦刚毛为显性,且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XHXh和XHY,B正确;若含XH的雌配子有50%死亡,则F1中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焦刚毛雄果蝇=3∶1∶2,与题意相符,C正确;若让F1中的直刚毛果蝇自由交配,由于含XH的雌配子有50%死亡,F1中直刚毛雌果蝇(1/3XHXH、2/3XHXh)产生的正常雌配子比例为XH∶Xh=1∶1,则子代的雄性中出现直刚毛的概率为1/2,D错误。
二、非选择题
8.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b控制,现让雌雄长翅果蝇杂交,F1中长翅∶残翅=3∶1。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长翅,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F2中残翅雄果蝇占________。
(4)请以F1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判断B/b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长翅亲代杂交,F1中长翅∶残翅=3∶1(或答“长翅亲本杂交,后代既有长翅,又有残翅”)
(2)不能 B/b基因不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都可以获得上述实验结果
(3)1/8
(4)方案1:观察并统计F1中残翅果蝇的性别。若残翅果蝇全为雄性,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残翅果蝇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方案2:让F1中雌雄长翅果蝇相互交配,统计后代的雌雄果蝇的表型及比例。若F2中雌果蝇全为长翅,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则B/b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F2雌雄果蝇中长翅∶残翅均为8∶1,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 (1)在长翅和残翅中长翅为显性性状,判断依据是长翅亲代杂交,F1中长翅∶残翅=3∶1(F1中既有长翅,又有残翅)。(2)当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时,雌雄长翅果蝇杂交(Bb×Bb),F1中长翅(B_)∶残翅(bb)=3∶1。当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雌雄长翅果蝇杂交(XBXb×XBY),F1中长翅∶残翅=3∶1,因此不能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3)若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1雌配子中XB∶Xb=3∶1,F2雄配子中XB∶Xb∶Y=1∶1∶2,则F2中残翅雄果蝇(XbY)=1/4×1/2=1/8。(4)以F1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判断B/b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最简便的方法是观察并统计F1中残翅果蝇的性别,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残翅果蝇均为雄性;若在常染色体上,残翅雌雄果蝇都有。当然,也可以利用杂交的方法进行判断,让F1中雌雄长翅果蝇相互交配,统计F2中雌雄果蝇的表型及比例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微专题突破三 遗传系谱图的判断与基因定位的
实验设计
微专题突破三 巩固训练
?遗传系谱图的分析和遗传方式的判断
1.判定遗传病的类型
(1)确定是否为细胞质遗传
若系谱图中母亲患病,子女全患病;母亲正常,则子女全正常,与父亲是否患病无关,则很可能是细胞质遗传。如下图所示:
(2)确定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
①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如下图所示:
②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3)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①“无中生有”是隐性遗传病,如图1。
②“有中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如图2。
(4)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①在已确定是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女患者”。
a.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3。
b.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4。
②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图中,主要参照“男患者”。
a.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5。
b.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图6。
(5)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定口诀
父子相传为伴Y;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正(有一方或双方都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有正(有一方或双方都正常)非伴性。
(6)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①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则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患者性别比例进一步确定,如下图所示。
②如图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概率计算
(1)只有伴性遗传的计算:符合分离定律,按照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计算。
(2)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综合计算: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按照分解组合法计算。
1.如图表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Ⅰ4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
B.Ⅰ3的基因型是XBXb
C.Ⅲ1与Ⅲ2婚配后建议他们
生女孩
【答案】 D
?判断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
1.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判断方法
(1)位置关系
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a,B、b表示),位置如图甲和乙:
②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用A、a,B、b表示),位置如图丙:
(2)判断方法
①自交法:如果双杂合子自交,后代表型分离比符合3∶1或1∶2∶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表型分离比符合9∶3∶3∶1,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测交法:双杂合子与双隐性纯合子测交,如果测交后代表型比符合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表型比符合1∶1∶1∶1,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1)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
(2)若未知性状的显隐性
3.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
(1)适用条件
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2)常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实验,观察分析F1的性状。即:
4.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设计思路: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表型情况。即:
2.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的同源情况:Ⅰ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Ⅱ-1、Ⅱ-2区段分别为X、Y染色体非同源部分,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果蝇的刚毛性状有正常刚毛、截刚毛,现用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其过程及结果如下:
①截刚毛♀×正常刚毛 →F1中雌雄个体均为正常刚毛;
②F1相互交配→F2中雌性正常刚毛∶截刚毛为1∶1,雄性全为正常刚毛。
则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存在于( )
A.性染色体的Ⅰ区段 B.Ⅱ-1区段
C.Ⅱ-2区段 D.常染色体上
【答案】 A
【解析】 由①截刚毛♀×正常刚毛 →F1中雌雄个体均为正常刚毛,可知,正常刚毛对截刚毛是显性性状,且果蝇的正常刚毛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Ⅱ-2)区段上;假如刚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Ⅱ-1)区段上,正常刚毛基因为A,F1中正常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是截刚毛,与实验结果矛盾,因此也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Ⅱ-1)区段上;假如刚毛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Ⅰ)区段,则F1正常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表现为正常刚毛,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基因型为XAXa(雌性正常刚毛)、XaXa(雌性截刚毛),比例是1∶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XaYA,都表现为正常刚毛,与实验结果相符。
?伴性遗传中的特殊情况分析
1.配子致死型
某些致死基因可导致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现象,应考虑“雄配子致死”问题。如剪秋罗植物叶形遗传(相关基因用B、b表示)。
2.个体致死型
对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来说,正常情况下子代雌雄个体数量比约为1∶1。一般情况下,若子代中雌∶雄≈2∶1,则说明雄性个体中有一半出现致死现象,致死的原因可能是雄性个体显性纯合致死或隐性纯合致死。
①若同时子代性状比例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1∶2,则说明是雄性个体显性纯合致死。
②若同时子代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说明是雄性个体隐性纯合致死。
3.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含窄叶基因(b)的花粉致死。若杂合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型分别是( )
A.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
B.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
【答案】 B
【解析】 杂合宽叶雌株(XBXb)与窄叶雄株(XbY)杂交,雌配子为XB、Xb,由于含窄叶基因b的花粉致死,所以雄配子只有Y一种,则子代基因型为XBY、XbY,即子代全部为雄株,一半是宽叶,一半是窄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