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
命题单位:云学研究院
审题单位:云学研究院
考试时间:2025年4月18日10:30-11:45
时长: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主要是儒道典籍,提供了早期儒道思想的直接材料,如《老子》(甲、
乙、丙)是现今发现的《老子》一书最早的版本,与传世本有差异,展现了道家思想在战国
时期的形态。楚简《老子》中没有与儒家针锋相对的言辞,反而对儒家倡导的仁、义等理念
持肯定态度。这反映了
A.儒道思想同源异流
B.儒道思想相互争鸣
C.儒道思想交融发展
D.儒道以仁义为核心
2.随着郡县制和官僚制的推行,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日益紧密。“夫吏专制决事于千里之外,
十二月而计书以定事”,“计书”就是公文;云梦睡虎地秦简《内史杂》也记载,官府形成
了“必以书”的文书行政传统,而不允许地方“口请”、“羁请”(口头请示或托人代为请
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了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化
B.适应了国家形态变化的要求
C.严刑峻法不利于大一统局面
D.未能摆脱宗法血缘治理范围
3.张骞的探险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路线,促进了丝绸、瓷器、技术的交流,连接了东亚、中
亚、西亚乃至欧洲…佛教、音乐等艺术和葡萄、石榴等作物经西域传入中原,中国的造纸
术、治铁技术等也传入了西方。由此可见,丝绸之路
A.是中西交往的主通道
B.推动东西文明交流
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卷第1页共7页
C.使世界逐渐连为整体
D.丰富中国文化内涵
4.《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贞观六年年底,唐太宗检阅死刑犯文件,“闵之,纵使归
家”,让他们与亲人团聚过年,“期以秋来就死”,“朝野震骇”。贞观七年,“去岁所纵
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感其诚信,皆赦之”,改为流
放。这主要反映出
A.唐朝“王在法下”立法逻辑
B.唐朝司法实践中的理性色彩
C.唐朝法律比较强调基层教化
D.唐朝法律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5.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
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材料从侧
面反映出北宋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商业经营突破时空限制
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城市市井生活丰富多彩
6.王世贞在给《本草纲目》作序时写道:“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
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
有得处,辄著数言…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据此可知
A.中医形成精深的理论体系
B.中医受到理学影响
C.中医注重医学传承与发展
D.中医重视临床实践
7.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规定:“各口租界免收洋货厘金(一种国内贸易税),由海关总
税务司赫德负责制定统一税则,确保税收公平。”赫德随后改革海关制度,引入西方会计、
统计和人事管理体系,使中国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6万两增至1908年的3293万两。赫
德改革海关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便利英国商品在华倾销
C.增加清政府财政收入
D.促进中外贸易平等发展
8.图1是近代中国京汉铁路与沿线铁路工人工会分布图,
据此可知,近代京汉铁路
A.抑制了铁路沿线城市化
B.成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
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卷第2页共7页2025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8
9
10
答案
C
B
B
D
B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D
答案解析
1.C【解析】在郭店楚墓中同时存在着大量儒道两家典籍,且楚简《老子》对
“仁、义”的肯定,体现了道家对儒家观念一定程度上的吸收、借鉴,说明当时
儒道思想存在相互影响与交融的情况,而非强调两家思想的争鸣,故C正确,B
错误。两家思想虽出现在同一墓葬中,但并这不代表两家思想同源,故A错误。
道家思想以“道”、“无为”为核心,排除D。
2B【解析】本题考查秦的文书行政系统。地方上的文书传送系统用来保障中央
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从而加强中央集权。这一系统适应了从分封到大一
统的国家形态的变化,是对郡县制的有力支撑。材料主要讲中央对地方管理,排
除A:材料没有涉及秦法排除C:据材料可知宗法分封已被郡县制取代排除D。
3.B【解析】丝绸之路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路线,不仅起到重要的交通作用,更
重要的是推动了中原与西域各地、各国的经济往来、政治交往、文化交流与物种
交流等,起到推动中外文明交流的作用,故B正确,A和D只是材料中提及的丝
绸之路的部分作用,排除。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世界逐渐连成整体奠定基础,而非
直接推动世界逐渐走向整体,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C错误。
4.D【解析】“王在法下”是指君主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力,强调法律至上。材
料中太宗出于个人原因干预司法,“朝野震骇”,是对法律原则和权威的破坏。排
除A:B项理性色彩错误,材料中太宗以亲情伦理为出发点,主要体现了对囚犯
的人文关怀;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儒家伦理观与法律相互影响:太宗的人性
关怀最终换来了死刑犯的守约。而死刑犯的守约又影响了法律最后的改判一一由
死刑改为流放,既体现了儒家的仁义观,又维护了法律的威严,是礼法结合的典
型案例,故选D。
高二期中联考历史答案第1页共9页
5.c【解析】材料中“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体现北宋都城城市建筑华丽,
富户云集;“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体现了交通的繁忙并暗示商品
经济对传统礼制的突破:“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当时奢靡的氛围与纺织业的繁
荣;“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说明市井娱乐业的兴盛。这
些都反映出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排除
A。材料中只能体现北宋商业经营的空间限制被打破,没有体现时间界限被打破,
B错误。D选项,只能体现材料的局面信息,故不选。
6.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时,注重对古代医学
典籍的整理,体现了对古代医学传承,同时又对古代医学典籍进行修改,体现了
对古代医学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医形成理论体系、中医受理学影
响、重视临床实践,故A、B、D错误。
7.B【解析】条约规定“免收洋货厘金”并由赫德制定税则,结合赫德作为英国
人的身份,其改革核心是通过降低洋货税负、规范海关管理,便利英国商品倾销
中国市场。A项“推动中国近代化”是客观结果,但非赫德主观目的:C项“增
加清政府收入”虽符合税收增长事实,但材料中赫德的改革是为落实条约条款,
本质是服务英国利益:D项“促进贸易平等”与史实矛盾,近代中国海关长期被
列强控制,关税自主权丧失。
8D【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京汉铁路沿线分布着众多工会,各地工会的成立
促进了京汉铁路沿线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力量发
展,故D正确。中国传统的交通城市沿运河分布,图中铁路的发展催生出一批沿
线城镇,表明京汉铁路推动了城市化。故A错误。京汉铁路在当时确实是沟通南
北的大动脉,但不符合图片主题,排除B。京汉铁路是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南
北干线,材料及图中也没有列强操控京汉铁路的信息,无法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
故C错误。
9.B【解析】选项B:医学专业从1900-1910年的15%升至1931-1940年的30%,
与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西医传入及民众健康需求增加直接相关,符合历
史背景。选项A:工程专业比例下降可能与救国思潮从“实业救国”转向“科学
救国”、“文化救国”或社会问题复杂化有关,而非工业停滞(如民国初年民族工
业曾短暂发展)。选项C:法律专业比例在1921-1940年上升(20%→25%),与民
高二期中联考历史答案第2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