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4月17日9:00-11:30
时长: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
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新媒体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改变了受众原有的媒介接触方
式,媒体传播呈现时间和内容碎片化的特点,受众倾向于接收短小精悍的传播内容。为适应新蝶
体时代碎片化的传播要求,一方面,内涵深刻的非遗需要被分解成零散的碎片化信息,其深层文
化精髓需要通过浅显、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被分解后的碎片化信息会消解非遗的文化
内涵,难以展现非遗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在新蝶体时代,为了迎合受众的娱乐需求,多数新蝶体运用大数据算法等先进传蝶技术对各
类信息进行娱乐化处理,降低了非遗传播的严肃性,这种泛娱乐化的传播方式极易导致非遗传播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的边缘化。非遗的内容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思想性、知识性和一定的艺术性方面,娱乐属性并不高,
如果非遗在传播过程中强化了娱乐属性,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就会被弱化,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让位
于浅层次娱乐快感的做法会使受众丧失对非遗内容和思想的理解与追求。
在新蝶体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促进了信息的个性化传播,其精确推送功能已得
到广泛应用。精准定向推送实质上是一种定制化的传播方式,定制外的其他信息很难被传送给受
众,而小众的非遗信息往往属于定制外信息。这种传播学上的“马太效应”使得非遗信息在定制化
推送过程中处于传播链的底端,很难得到广泛传播。此外,新媒体平台为了迎合大众的喜好和实
现自身的商业价值,会优先推送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具有商业盈利性或者娱乐性的内容。而
非遗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内容具有特殊的民族属性和历史属性,与普通大众的当
下生活距离较远,因此通常不受大数据精准推送的青睐。
新蝶体时代亦是社交蝶体盛行的时代,广大受众倾向于从海量信息中挑取个人偏好的内容,
并在拥有相同兴趣爱好或文化背景的图子里分享传播,从而形成了信息传播的圈层化现象。在新
蝶体时代,大众传播的图层化特征日益明显,它以趣缘联系和文化认同为基石构建信息传播圈层,
这些圈层内部信息传播效率高,而圈层外部的信息传播效率则相对较低。同时,图层内的某类信
息流动饱和,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效应,进而排斥其他信息。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圈
层内的受众和关注度较少,属于被排斥的其他信息。这种由个人兴趣驱动的圈层化信息传播模式
使得对非遗关注较少的受众接触非遗的机会日益减少,加之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和娱乐风气盛
行,小众非遗在多重不利因素下更难突破圈层限制,实现广泛传播。
(摘编自于丽臣《新媒体时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困境与破局》)
材料二: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故事的源头活水,其内涵的深刻性、形态的多样性、叙事的共通性,使
其成为国内外传播舞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主流媒体需要充分认识挖掘文化遗
产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的重要性,以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
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一方面,它记录着一个国家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展现了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2025年湖北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评分细则
1.C解析:材料二第四段第一句中提到主流媒体“既…又”。
2B解析:A,“非遗内容价值不具备娱乐性”错误,原文中说“娱乐属性并不高”,
C,材料二最后一句,“实现内容导向与流量效果的双赢”,D,“挑战大于机遇”无中生
有。
3.C,没有针对非遗“传播”中的困境。
4.(1)碎片化(2)定制化(或“个性化”)(3)文化属性被弱化(前两个空
每空1分,严格紧扣答案词语,不能写成句子或其他短语,譬如第二个空不能填
“精准定向推送”。;第三个空2分,不能填其他内容。)
5.(1)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挖掘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它是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2)创新方式。处理好传承与
创新的关系,既有优质内容又能赢得流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3)拓宽渠道。
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让文化遗产走出去。(4)强化感召力和影响力。主流媒体
应了解年轻用户群体的文化偏好与消费习惯,在选择性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强
化自身观点与内容在年轻群体中的感召力与影响力,实现内容导向与流量效果的
双赢。(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
6.C分析原因片面,还有上一段描述的,沉溺于不良嗜好,身体状况欠佳。
7.DA.第一人称有限视角:B.用轻松的笔调来表达;C.“嘲讽自己有抱负而不得
施展”无中生有。
8.①“小型”是指普通人(平凡人或者小人物)在精神困境中通过细微的改变实现
自我救赎的过程。(1分)作者通过“戒酒、戒赌、早起、读书”等日常生活小事
件,展现了这种复活的实践性。(1分)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答案第1页共7页
②“复活”既指身体的痊愈(1分),又揭示了在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中,知识分子
通过自我反思和行动实现精神重建(1分)。
③标题暗含谦卑,老舍以“小型”弱化“复活的宏大叙事。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真正的
复活不在于宏大的宣言,而在于个体无数“小型”觉醒的积累,渐进式改变。(2分)
(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人物形象显得“圣洁”。尽管一度迷失,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自己在
教书时感到快乐,这种对知识和教育的热爱,找到了人生价值,体现了一种纯粹
的精神追求/对生活的真诚态度,使人物形象显得“圣洁”。或者:每逢拿到工资,
给母亲送去一些;想要摆脱包办婚姻,又怕太伤母亲的心,自己纠结不已。孝顺
而体贴,显得精神品德的圣洁。)
②人物对自我灵魂的净化追求,带有一种“圣洁的意味。文中的我沉溺于不良嗜
好,损害了健康,但最终通过自我反省,逐渐摆脱了陋习,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
向。这种自我反省和成长的过程,体现出对自我灵魂的净化追求,带有一种“圣洁”
的意味。
③对生命的尊重是一种“圣洁”的生活态度。作者经过一场重病,深刻反思了自己的
生活并最终决定改变。这种对健康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敬畏,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是一种“圣洁”的生活态度。
④超越个人利益的“圣洁”精神。自己在教书时,虽然收入减少,但能够通过传道授
业为社会做贡献,这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体现了超越个人利益的“圣洁”精神。
(答出任意一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6分。从以上角度答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酌情给分。)
10.BDF
11.A。A项中的北”:败逃;/败逃的军队。B.正确。运用;/成功。C.正确。两个
“于”意思相同,比。D.正确。从;/独自、空自或依旧、依然。
12.D。看门人的态度不明确。
高二期中联考语文答案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