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5 21:2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哪吒(ná) 萦系(yíng) 娱乐场(yù)
B.急遽(jù) 嘟囔(nāng) 头涔涔(cén)
C.缥缈(piǎo) 匍匐(pū) 追悼会(dào)
D.不禁(jīn) 凹地(wā) 水潺潺(chá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通霄 严俊 哀思 烘堂大笑 B.辟静 空嘘 魔鬼 俨知非福
C.剥削 肿账 慌凉 念念叨叨 D.漫长 惊异 觉察 追悔莫及
4.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爸爸说:“________我们要移民到中美洲,________还是有机会学习中文的。”
A.因为……所以…… B.既然……就……
C.虽然……但是…… D.无论……都……
5.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不少经典的反转情节,如慈眉善目的无量仙翁最后竟成了反派,这一情节用一句名言来概括就是( )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B.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6.学校举办“爱我国家”主题朗诵会。下列适合这一主题的名句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三、填空题
7.依音书词
最美人间四月天、多彩而làng màn 。花儿zhàn fàng ,四处散发着芬芳。小伙伴们或yī wēi 在草地上,或放飞fēng zheng ,或阅读shū jí ……这一场春日的yàn huì 让人无法dǐ kàng 。
8.形近字组词。
薇( ) 惜( ) 菲( ) 渴( ) 莫( )
微( ) 昔( ) 霏( ) 喝( ) 漠( )
9.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① 口舌 ② 会神 ③ 非福
④万不 ⑤ 积德 ⑥独出
以上词语中,词语②的近义词是 ;词语⑥的反义词是 ;常作为歇后语与③连用的词语是 。
10.古诗词填空。
(1) ,草色遥看近却无。 , 。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前两句细致描写了初春的 和 的朦胧美,后两句运用 的手法突出这一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 之情。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唐代 ,他是“ ”之一。诗句描绘了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之情 。
(4)“ ”一句写出了草色极淡,似有若无的特点。“ ”所表明的时令是 。
(5)由“最是一年春好处”这句诗,可以联想到一句格言: , 。你还知道的描写春景的诗句有:“ , 。”
四、语言表达
11.综合实践。
在“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一百年来,那些伟大的英雄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的心愿是什么?”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作为全班代表即兴发言。
五、诗词曲鉴赏
课内古诗文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
12.将这首诗补充完整。
13.这首诗使用了 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表达了作者 的高尚情操。
14.《马诗》与这首诗的写法一样,其中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快走踏清秋”;“等闲”二字会让我们想到《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 ”;“浑不怕”三个字所体现出的石灰形象会让我们想到一个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后两句诗也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 ”。
六、现代文阅读
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以下是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日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分 12分 144分
材料三: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纸质书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15.通过读上面的三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搜集信息的渠道有 和 。
16.根据材料,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 、 和 。
17.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18.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朋友提出哪些建议?理由是什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启名人故居研学游。阅读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材料一】
沈钧儒是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毕生以救国为己任。1911年辛亥革命时,曾担任浙江起义的政治组织方面的设计准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沈钧儒从事教育和法律的工作,以律师身份为人民群众争取权利。作为一名律师,他认真审核每一桩案件,务求让受冤者获得胜诉:对于无力承担诉讼费的人,他义务办案,甚至倒贴资金。1954年,在年近八旬的沈钧儒的全身心投入下,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颁布。【材料二】
沈钧儒纪念馆位于嘉兴环城南路南帮岸3号,在沈钧儒故居内。故居是清代建筑,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嘉兴人民政府对故居进行落架大修,1998年3月竣工。为了缅怀沈钧儒先生光辉一生,弘扬其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品质,嘉兴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修缮的故居于1998年6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沈钧儒纪念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粉墙黛瓦,古朴典雅。馆藏资料十分丰富,内设有沈钧儒先生铜像瞻仰大厅,沈钧儒先生生平史迹展览和沈钧儒先生遗物陈列等,充分体现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内涵。【材料三】
19.小语需要全面了解沈钧儒纪念馆,她需重点阅读材料 、 ;此外,小语还准备为大家讲解沈钧儒的生平,需重点阅读材料 。
20.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沈钧儒纪念馆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沈钧儒纪念馆的具体位置位于图2中的 点。(在A、B、C中选择一个位置)
21.阅读材料一,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介绍爱国志士沈钧儒?请概括并写下来。
22.阅读材料,判断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小语想去沈钧儒纪念馆参观,他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买票。( )
(2)小语预计周一早上10点到沈钧儒纪念馆。( )
(3)沈钧儒故居为清代建筑,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1998年3月,沈钧儒纪念馆修缮完成,同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 )
23.以下名言诗句中,不适用于评价沈钧儒的一项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一生矢志为华夏,铁骨铮铮照汗青。
C.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D.一片赤诚照乾坤,千秋功业为人民。
七、书面表达
24.习作。
淡淡的喜悦,莫名的惆怅,无限的懊悔,或难以抑制的激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就能随时感受到各种情绪伴随我们左右。如果心是晴朗的,即便雨天,你也能看到自己的太阳;如果心是阴郁的,即便艳阳高照,你眼中也只有阴霾。
本次习作,请选择一次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感体验,理顺事情的始末,抓住当时的心情,筛选典型的瞬间,把自己当时的真实情感自然表达出来。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围绕中心来写,叙事详略得当;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不少于450字。
《小升初模拟测试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6
答案 B D C A D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街”“润”“酥”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
A.哪吒(ná)——(né),娱乐场(yù)——(yú);
C.缥缈(piǎo)——(piāo),匍匐(pū)——(pú);
D.凹地(wā)——(āo)。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A.通霄——通宵,严俊——严峻,烘堂大笑——哄堂大笑;
B.辟静——僻静,空嘘——空虚,俨知非福——焉知非福;
C.肿账——肿胀,慌凉——荒凉。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
分析“我们要移民到中美洲”和“还是有机会学习中文的”可知,两个句子存在转折关系。因此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最恰当。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告诉我们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
B.“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古训《增广贤文》。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告诉了我们努力做一件事情未必能如我们所愿,但我们无意中却可能做成某些事情。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声音。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的意思: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告诉我们在物质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
结合“慈眉善目的无量仙翁最后竟成了反派”可知应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故选A。
6.D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名句理解。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意为保护一个国家政治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而天下苍生、民族文化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爱我国家”主题相关。
②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是一句谚语,意思是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勤奋努力的态度是最重要的,而懒散怠慢则是各种恶习中最根本和有害的一个。这句话强调了勤劳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懒惰的危害性。与“爱我国家”主题无关。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意思是: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这句词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身处逆境,经历了风雨,但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淡泊的心。他认为,人生中会有风雨,也会有晴天,重要的是保持一颗从容的心态,不为一时得失而喜悲。与“爱我国家”主题无关。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以深情的诗句直抒胸臆,通过“土地”象征祖国,用泪水与爱意的强烈对比,生动展现了赤子情怀,是爱国情感的经典表达。与“爱我国家”主题相关。
综上所述,学校举办“爱我国家”主题朗诵会,名句①和④适合这一主题。
故选D。
7. 浪漫 绽放 依偎 风筝 书籍 宴会 抵抗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漫”“偎”“籍”“宴”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采薇 珍惜 芳菲 口渴 莫非 微笑 往昔 霏霏 喝水 沙漠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组词。
“薇”字可组词:蔷薇、紫薇、采薇、白薇、周薇。
“微”字可组词:微云、微视、微分、微笑、微米。
“惜”字可组词:可惜、珍惜、不惜、惋惜、爱惜、怜惜。
“昔”字可组词:昔日、往昔、今非昔比、抚今追昔、今昔、昔年。
“菲”字可组词:菲律宾、菲林、菲菲、苏菲、芳菲。
“霏”字可组词: 霏霏 、 霏微 、烟霏 、 霏霜 、 霏雪 。
“渴”字可组词:渴望、渴求、口渴、消渴。
“喝”字可组词:喝掉、喝斥、喝醉、喝采、喝完。
“莫”字可组词:莫逆之友、莫之谁何、莫此之甚、莫辨楮叶、莫众而迷、莫展一筹。
“漠”字可组词:漠南、漠漠、漠河、漠然、漠视、漠北。
9. 费尽 聚精 焉知 得已 行善 心裁 全神贯注 千篇一律 塞翁失马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①费尽口舌:指说了很多很多的话,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去劝说、解释,试图让对方理解或接受自己的观点、请求等。
②聚精会神:集中全部精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③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是谁能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呢,常用来表示虽然暂时遭受损失或处于不利境遇,但也许反而能因此得到好处,坏事有可能转变为好事。
④万不得已:表示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处于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这样做。
⑤行善积德:指通过做好事,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来积累功德,是一种倡导人们多做善事、与人为善的道德理念。
⑥独出心裁:想出的办法或做出的事情与众不同,独具一格,体现出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构思。
词语②聚精会神的意思是集中全部精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近义词有: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屏气凝神等。
词语⑥独出心裁的意思是想出的办法或做出的事情与众不同,独具一格,体现出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构思。反义词有:如出一辙、鹦鹉学舌、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循规蹈矩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 人间训》,意思是: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是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10. 天街小雨润如酥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雨 草色 对比 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韩愈 唐宋八大家 早春时节 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草色遥看近却无 烟柳满皇都 暮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计在于晨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及对古诗的理解。
(1)书写时注意“街”“酥”“最”的正确写法。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出自唐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前两句细致描写了初春的小雨和草色的朦胧美;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这一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4)“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一句写出了草色极淡,似有若无的特点。“烟柳满皇都”意思是烟雾笼罩的柳树覆盖了整个京城。这句诗句所表明的时令是暮春。
(5)“最是一年春好处”意思是早春时节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这里的“最好处”指的是景色最为宜人、气候最为舒适的时期 。这句诗,可以联想到一句格言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意思是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开始筹划和实施,一天的计划要在早晨进行 。
我还知道的描写春景的诗句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老师、同学们:
通过这次“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深受触动。那些伟大英雄们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我的心愿是成为一名科技创新工作者。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科技成果能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我希望未来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研发出更便捷、更环保、更人性化的科技产品,比如高效的清洁能源技术,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绿色低碳;再比如先进的医疗科技设备,帮助医生更精准地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痛苦。我相信,只要我们新时代少年心怀理想,努力奋进,就一定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自己的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首先明确发言背景是在“奋斗的历程”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紧扣这个主题来谈心愿。 思考伟大英雄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愿,作为新时代少年,心愿应与之相关且积极向上,比如可以从科技、文化、环保等领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方面入手。 发言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表达出真情实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心愿。
示例:
老师们、同学们:
在“奋斗的历程”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一百年来,无数英雄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的心愿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愿,是因为我明白,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石。英雄们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在三尺讲台上,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让他们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继续向着人民更美好的生活奋进。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从现在起,我会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会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和教学能力。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有一天,我能实现自己的心愿,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2.要留清白在人间 13. 托物言志 不怕牺牲、为国尽忠 14. 何当金络脑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临危不惧 留取丹心照汗青
【导语】《石灰吟》以物喻人,通过描绘石灰历经千锤百炼、烈火焚烧而“浑不怕”的刚毅形象,象征诗人坚贞不屈的品格。全诗语言质朴刚劲,“若等闲”三字举重若轻,将磨难视为平常,凸显出作者清白自守、视死如归的凛然气节,是咏物言志的典范之作。
1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书写时注意“留”“清”的正确写法。
1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阅读诗歌可知,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看似是赞扬石灰的精神,实则过描绘石灰的锻炼过程,表明自己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说明作者具有清廉高洁的高尚情操。
14.本题考查诗词名句及词语积累。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浑不怕主要表现的是英勇无畏、不惧生死的英雄人物,体现英勇无畏、不惧生死的四字词语如:舍生取义、慷慨就义等。
书写时注意“络”“脑”“等”“照”的正确写法。
15. 查阅相关书籍 从媒体搜集 16. 为了实际的用途 为了消遣 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7.C 18.建议:缩短看电视的时间,多接触纸质阅读材料,对阅读内容要适当进行引导,增加读经典书籍的时间。理由:只要认真诵读经典,才能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才能更好地锻炼大脑。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通过三则文本构建了关于阅读价值的立体讨论。材料一(周国平)从哲学角度提出阅读的三重目的论,材料二用数据呈现国民阅读时间分配的失衡,材料三(卢格曼)则从脑科学角度分析不同媒介的认知差异。三则材料形成递进:先确立阅读的多元价值,再揭示现实困境,最后提供科学解释。数据与理论的结合,既呈现了当代阅读危机,也暗示了纸质阅读不可替代的认知价值,引发对深度阅读的思考。
15.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文本资料,我们通过阅读这些文字内容来获取信息,例如材料一中关于人读书的三种目的的阐述,以及材料二中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日分配时间的数据等。所以阅读文本资料是搜集信息的一个渠道。
材料三提到“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说明材料三的信息来源于媒体研究专家的研究报道,我们通过研究这样的媒体报道来获取信息,了解到书籍和电视分别与左右脑交流以及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影响等内容。所以研究媒体报道是搜集信息的另一个渠道。
故答案可写:阅读文本资料和研究媒体报道。
16.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一的“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可知答案。材料一开篇直接表明人读书有三种目的,随后分别对这三种目的进行了详细阐述。
故答案为:为了实际的用途、为了消遣、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7.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C.根据材料三“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 可知,阅读书籍是与左脑交流,而不是右脑,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从材料一明确读书的多种有益目的,可作为建议读书的依据;材料二对比出看电视时间过长、读书时间短的现状;材料三指出电视和书籍对大脑不同影响,书籍更利于理智发展。 综合以上,围绕读书的好处(如获取精神启迪、发展理智等)和减少过度看电视的必要性提出建议 。
示例:建议减少看电视时间,增加读书时长。理由:读书不仅能满足实际用途、用于消遣,还能获得精神启迪与享受;且阅读书籍能与左脑交流,促进理智发展,而过度看电视会使理智部分休眠。
19. 二 三 一 20. 2100 1200 A 21.辛亥革命的筹备工作、义务帮助群众诉讼、参与制定新中国宪法 22. × × × √ 23.C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三则材料,全面介绍了沈钧儒的生平事迹及其纪念馆的相关信息。材料一重点叙述了沈钧儒的爱国精神和法律实践,展现了他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材料二详细描述了沈钧儒纪念馆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及其社会教育功能,突出了纪念馆的文化价值;材料三则通过图片辅助理解,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整体上,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既有助于读者了解沈钧儒的历史贡献,也为研学游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19.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掌握。
材料一重点叙述了沈钧儒作为爱国民主人士的贡献,包括他在辛亥革命中的角色、律师生涯中的正义行为以及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材料二详细描述了沈钧儒纪念馆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修缮历史及其丰富的馆藏内容,展现了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材料三通过图片形式,进一步补充了纪念馆的视觉信息。
小语需要全面了解沈钧儒纪念馆,她需重点阅读材料二、三;此外,小语还准备为大家讲解沈钧儒的生平,需重点阅读材料一。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材料二明确提到“沈钧儒纪念馆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所以前两空答案分别为2100和1200。
结合材料三给出的地址“嘉兴市环城南路与砖桥路交叉路口”以及图2,可判断出具体位置是A点。
故选A。
21.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材料一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沈钧儒在不同时期的事迹。1911年辛亥革命时,担任浙江起义的政治组织方面的设计准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从事教育和法律工作,以律师身份为人民群众争取权利,义务为无力承担诉讼费的人办案甚至倒贴资金;1954年,年近八旬全身心投入促使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颁布。
故可概括为:辛亥革命时期沈钧儒担任浙江起义的政治组织方面的设计准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从事教育和法律工作,以律师身份为人民群众争取权利,义务办案,甚至倒贴资金;1954年在年近八旬时,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工作。
2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掌握。
(1)材料三指出沈钧儒纪念馆全年免费开放,没有提到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买票,所以该说法错误。
(2)材料三表明开放时间为每天9:00 - 17:30,每周一闭馆,所以该说法错误
(3)材料二说明沈钧儒故居是清代建筑,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非江苏省,所以该说法错误。
(4)从材料二“1998年3月竣工。嘉兴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决定将修缮的故居于1998年6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可知,该说法正确。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价及诗词名句的理解。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每个人对国家的责任,沈钧儒一生以救国为己任,此句适用。
B.“一生矢志为华夏,铁骨铮铮照汗青”突出了对华夏的矢志奉献,与沈钧儒事迹相符。
C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主要强调的是在战争中为国捐躯后不必归葬家乡的豪迈,沈钧儒主要是在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活动,并非侧重于战争牺牲,所以此句不适用。
D.“一片赤城照乾坤,千秋功业为人民”体现了对人民的贡献,符合沈钧儒为人民群众争取权利等事迹。
故选C。
24.例文:
雨夜的守候
暴雨如注,雨水砸在窗玻璃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仿佛上天打翻了水盆。我蜷缩在教室角落,望着空荡荡的走廊,心中满是失落与焦急——妈妈今天加班,说好了让爸爸来接我,可眼看同学们都被家长接走了,却迟迟不见爸爸的身影。
我抱着书包,在教室外来回踱步,时不时踮起脚尖向校门口张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黑暗逐渐吞噬了最后一丝光亮,校园里愈发寂静,只有雨声在耳边喧嚣。我咬着嘴唇,眼眶渐渐湿润,委屈和不安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爸爸是不是忘记我了?” 我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哭腔。
就在我快要绝望时,一个熟悉而又狼狈的身影冲进了走廊。是爸爸!他的头发和衣服全被雨水浇透,雨水顺着脸颊不断滴落,裤腿上还沾满了泥点。看到我时,他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愧疚的笑容:“对不起,路上堵车,又遇到暴雨,来晚了。” 说着,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件干爽的外套,轻轻披在我身上。
那一刻,委屈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动。我看着爸爸疲惫却又关切的眼神,鼻子一酸,泪水再次夺眶而出。“爸爸,你全身都湿透了……”我哽咽着说。爸爸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没事,只要你没淋湿就好。”
回家的路上,爸爸把唯一的伞倾向了我这边,自己大半个身子仍暴露在雨中。雨水打湿了他的后背,却温暖了我的心。我紧紧依偎在爸爸身旁,听着他稳健的脚步声,感受着他无声的爱。
那个雨夜,虽然充满了等待的焦虑与不安,但爸爸的到来,让我明白了,最深沉的爱,往往藏在最平凡的守候里。这份温暖的情感,如同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我记忆的天空。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次为话题习作,要求选择一次生活中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来写一篇作文。可以写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惆怅,深深的感动,或浅浅的难过……选择自己最想写的来写。在描写时,可以直接抒发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也可以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在叙述里自然流露情感。
二、立意。通过具体事件展现真实情感体验,展现成长中的情感体验与收获,如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成功带来自信、从他人身上获得精神力量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篇点题,点明印象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中间:具体介绍这件难忘的事情发生原因,注意恰当地使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出人物形象特点,从而突出此时的情感体验。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