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6单元阶段复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策略(cè) 一艘(sōu)
B.夫妻(fū) 撕扯(shī)
C.模仿(mó) 瞄准(miáo)
D.孙膑(bìn) 龇牙(zī)
2.下列句中,与“我们应该相信他。”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们怎能不相信他! B.我们难道不应该相信他吗?
C.我们不能不相信他。 D.我们难道该相信他吗?
3.不能把学习看成是包袱。这句话中“包袱”的意思是( )
A.包衣服等东西的布 B.用布包起来的包
C.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 D.比喻某种负担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背信弃义 背井离乡 B.吾盾之坚 坚固
C.冀复得兔 重复 D.半信半疑 信以为真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因为在考试前没做任何准备,所以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
B.田野里,生机盎然,草长莺飞,小朋友们正在兴致勃勃地寻找春天。
C.郭守敬一生的科技成就有十几项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D.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本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C.《两茎灯草》运用讽刺的语言以及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D.《刷子李》写了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正面反映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二、填空题
7.多音字组词。
监jiān( ) jiàn( ) 曾zēng( ) céng( )
只 zhǐ( ) zhī( ) 结 jiē( ) jié( )
朝 cháo( ) zhāo( ) 中 zhōnɡ( ) zhònɡ( )
8.近义词
格局——( ) 穿梭——( ) 慌张——( )
难堪——( ) 名声——( ) 能耐——( )
9.量词填空。
一( )天鹅 一( )事情 一( )神斧
一( )巨响 一( )血痕 一( )帆船
一( )早饭 一( )老虎 一( )学生
一( )白发 一( )旋风 一( )哨所
10.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拳( )掌 ( )有成( ) 不动( )( )
( )( )领先 跃跃( )( ) 兴致( )( )
( )有( )竹 得意( )( ) 转( )为( )
( )头( )气 目( )口( ) 摇摇( )( )
11.根据课文内容,将赛马的过程、最终结果和启示补充完整。
三、语言表达
12.假如你是楚人,你会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登时: 不相干:
14.用“——”画出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15.严监生临死前为什么努力伸出两个指头?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性格?
16.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阅读
“高斯”号脱险记
①著名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小时候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取来几块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碎布,放在雪地上。几个小时以后,其他的碎布仍在雪地上躺着,只有黑布深深地陷进雪里。这个实验说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热量的能力最强。可不要小看这个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成果,使探险船“高斯”号死里逃生。
②1903年夏天,探险船“高斯”号刚到南极,就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被封锁在茫茫无边的冰原上。尽管船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累得筋疲力尽,也没能使船前进一步。船上的淡水、粮食和蔬菜在一天天减少,眼看大伙就要坐以待毙了。
③一天,船长在甲板上沉思。他抬头看看天空,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他猛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他立即下令紧急动员,把船上所有的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倾倒在冰上,铺成一条长两千多米、宽十多米的黑路。不久,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使得路上的坚冰全部融化了。在大家的雀跃欢呼声中,“高斯”号徐徐起航,走上了新的航程。
17.船长利用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实验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 。
18.船长想出办法后神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在文中画出来。
19.为了让“高斯”号脱险,船长运用的科学知识是( )
A.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热量的能力最强。
B.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
C.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弱。
20.“高斯”号船长与《跳水》中的船长有什么相同之处?
五、书面表达
21.快乐习作。
探险,是每个人内心的梦想。我们背起行囊,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走去。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等地留下人类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探险,能够激发人的潜力。有梦想,就会有探险;有探险,就要坚强。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可以适当地加上自己的心情变化,题目自拟。
《第5-6单元阶段复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D D A A D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通过观察各项词语可知,A、C、D项加点字读音正确,B项“撕扯”的“撕”读音错误,应为“sī ”。
故选:B
2.D
【详解】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A.是感叹句,意思是说:应该相信他。与上边句子意思相同。
B.是反问句,意思是说:应该相信他。与上边句子意思相同。
C.是双重否定句,意思是说:应该相信他。与上边句子意思相同。
D.是疑问句,意思是说:不应该相信。与上边句子意思不同。
3.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不能把学习看成是包袱。”的意思是不能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被动的为了完成一项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学习要激发兴趣、好奇心。
因为“学习”不可能用来包东西,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句子也没有涉及到曲艺等的内容,选项C不符合题意。
4.A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A.背:违背、不遵守/离开、远离;
B.坚:都是“坚硬、牢固”的意思;
C.复:都是“再次、又”的意思;
D.信:都是“相信”的意思。
故选A。
5.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胸有成竹”的含义是指在做某件事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把握,通常用于形容对某件事情非常有信心、准备充分的状态。与小明“在考试前没做任何准备”相矛盾。
故选A。
6.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识记。
A“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翁,主要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故事。
B通过查询资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篇课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小说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故题目中的说法正确。
C《两茎灯草》的主要内容:严监生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可是在将死之际,一直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一家人纷纷猜测严监生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后还是赵氏猜出了严监生是嫌点了两茎灯草太费油,于是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这才咽气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运用讽刺的语言以及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D《刷子李》一课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作者写“刷子李”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然后作者从一个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课文内容写得生动有趣,叙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描写了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半信半疑到佩服 ,接着再生疑心,最后彻底信服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了刷子李刷墙技艺高超的特点。
7. 监考 国子监 曾祖父 曾经 只要 一只 结巴 结束 朝向 朝阳 中间 打中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组词。
“监”:读“jiān”时,有察看、督察等意思,可组词“监视”“监护”“监考”;
“监”:读“jiàn”时,是古代官府名或指国子监生员 ,可组词“监生”(旧时指在国子监读书的人 )“国子监”。
“曾”:读“zēng”时,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关系,如“曾孙”“曾祖”;
“曾”:读“céng”时,有表示从前经历过的意思,可组词“曾经”“未曾”“不曾”。
“只”:读“zhǐ”时,用作副词,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 ,可组词“只有”“只是”“只要”;
“只”:读“zhī”时,用作量词,如“一只(鸟 )”“两只”。
“结”:读“jiē”时,通常表示长出(果实等 ),如“结实”“结巴”;
“结”:读“jié”时,有结束、完成等意思,可组词“结果”“结束”(动词 )。
“朝”:读“cháo”时,有朝代、向着等意思,可组词“朝代”“宋朝”“朝代”;
“朝”:读“zhāo”时,有早晨的意思,可组词“朝阳”“朝气”“朝霞”。
“中”:读“zhōng”时,有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等意思,可组词“中间”“中秋”“中央”;
“中”:读“zhòng”时,有恰好合上、受到等意思,可组词“中奖”“看中”“中标”。
8. 格式 穿行 紧张 尴尬 名气 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用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情感色彩。
格局:结构和格式。近义词有:布局、构造、结构、框架等。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近义词有:穿越、穿过、越过等。
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近义词有:恐慌、惊慌、张惶、慌忙、焦虑等。
难堪:难以忍受;形容难为情。近义词有:羞愧、困窘、狼狈等。
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近义词有:名望、名誉、口碑、声望、声誉等。
能耐:有能耐;本领;技能。近义词有:本事、本领、技能等。
9. 只 件 把 声 道 条 份 只 个 根 阵 个
【详解】本题考查量词。
天鹅:一种大型游禽,羽毛多白色,脖颈修长,姿态优雅,常栖息于湖泊、沼泽等水域。故可搭配的量词为:群、队、对等。
事情: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现象。故可搭配的量词为:桩、堆等。
神斧:神话传说中具有神奇力量的斧头。故可搭配的量词为:柄、对等。
巨响:极大的响声。故可搭配的量词为:声、阵等。
血痕:血液干涸后留下的痕迹。故可搭配的量词为:条、片、点等。
帆船:利用风力前进的船。故可搭配的量词为:只、艘、队等。
早饭:早晨吃的饭。故可搭配的量词为:顿、桌等。
老虎:哺乳纲猫科动物,体型庞大,毛黄褐色并具黑色横纹,是强大的肉食性动物,处于食物链顶端。故可搭配的量词为:头、群等。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人。故可搭配的量词为:名、群、队等。
白发:白色的头发,常指年老。故可搭配的量词为:缕、撮、头等。
旋风:空气围绕一个垂直轴快速旋转形成的螺旋状气流,常出现在大气中,具有一定破坏力。故可搭配的量词为:股、阵等。
哨所:警戒、侦察等任务的驻兵地点。故可搭配的量词为:座、处、排等。
10. 摩 擦 事 业 声 色 遥 遥 欲 试 勃 勃 胸 成 洋 洋 败 胜 垂 丧 瞪 呆 欲 坠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事业有成:指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或成就。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遥遥领先:远远地走在最前面。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很足。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有成熟的计划或做事很有把握。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得意洋洋: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或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转败为胜:变失败为胜利。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11.观察赛马:双方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赛马结果:第一场:田忌 ( 输 )第二场:田忌( 赢 )第三场:田忌( 赢 )最终结果:田忌( 赢)
启示:遇到问题要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田忌赛马》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便建议田忌合理安排不同等级的马的出场顺序,田忌按孙膑的策略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然后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再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胜两场输一场,赢了比赛。从而使田忌在与齐威王的对阵中获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到问题要像孙膑一样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达到预期的目的。
12.了解客户的需求后再推销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根据图片中的信息以及推销方法的描述,可以推测问题的核心是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来推销商品。图片中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推销方法:在不同地方分开卖、在不同时间分开卖、组合卖、买一送一和拿别人的矛(盾)与自己的矛(盾)进行比较或现场演示等方法,然后写出你认为可行的一种方法,合理通顺即可。
示例:利用不同渠道进行推广 。
13. 立刻,马上。 不相关,没有关系。 14.“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越发指得紧了”“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5.因为他发现油灯的灯草是两茎,他很担心费油,可是此时他已无力说话,只能伸出手指头比划,这一细节,足见他的吝啬的性格。 16.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费财啊!
【解析】1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登时:立刻,马上。
不相干:不相关,没有关系。
14.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动作描写的句子: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神态描写的句子:他把两眼睁的溜圆。
15.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及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把握。
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气息奄奄,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是因为他发现油灯的灯草是两茎,他很担心费油,可是此时他已无力说话,只能伸出手指头比划。这一细节,足见他的吝啬的性格。
16.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推敲与表达。
结合人物惜财如命的性格,用第一人称,展开合理想象即可。
示例:我的两个侄子哟,你们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思呢?你看那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正燃着呢,该费了多少油啊!这哪里燃的是油啊,分明燃的都是银子啊!这样白白地糟蹋钱财,叫我如何断得了这口气哟!
17.烈日当空、万里无云 18.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 19.A 20.他们在遇到险情时都十分冷静、机智。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讲述“高斯”号在南极冰原上脱险的故事,巧妙地将科学知识与冒险情节相结合。文章以富兰克林的实验为引子,展示了科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突显了科学的力量。船长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和果断,体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智慧和勇气。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紧凑,既传递了科学知识,又激发了读者的探索精神,具有教育意义和阅读趣味性。
17.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在原文第一段,我们了解到富兰克林的实验表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热量的能力最强”,并且这个实验成果后来使“高斯”号死里逃生。这提供了实验的基本内容和其重要性。
第三段,我们找到了船长利用这个实验的关键信息。船长在甲板上沉思时,“他猛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并立即下令倾倒煤屑和黑灰在冰上。这里的“猛然想起”表明了船长是知道并记住了这个实验,而“立即下令”则表明了他决定利用这个实验来挽救“高斯”号。但是,船长决定利用这个实验并不是无条件的。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的环境条件符合实验的前提——即需要有强烈的阳光。这一点在原文第三段“暴风雪过后,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以及“黑灰和煤屑吸收了强烈的阳光”等描述中得到了体现。
由此可知,船长利用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实验挽救“高斯”号的前提是:他记住了富兰克林的实验,并且当时的环境条件使得这个实验能够被应用来吸收阳光热量,融化冰层,从而挽救“高斯”号。
18.本题考查神态描写。
在第三段中,描述了船长在甲板上沉思,并抬头看看天空的情景。随后,他“猛然想起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过的那个实验,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这里的“眼睛一亮,精神顿时振奋起来”就是描述船长神态发生变化的句子。
19.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在原文第一段,描述了富兰克林小时候做的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热量的能力最强”。而在原文第三段,船长正是基于这个实验的结果,想出了利用煤屑和锅炉烟道中的黑灰来吸收阳光热量,融化冰层,从而使“高斯”号脱险的办法。
A.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热量的能力最强。这个选项与原文描述的实验结果一致,也是船长运用的科学知识。
B.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这个选项只提到了吸收阳光,但没有提到热量,与原文描述的实验结果不完全一致。
C.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弱。这个选项与原文描述的实验结果完全相反。
故选A。
20.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高斯”号脱险记》的第三段中,描述了“高斯”号船长在面临困境时,沉思并想起了富兰克林的实验,然后迅速做出决策,利用煤屑和黑灰吸收阳光热量来融化冰层,最终使船脱险。这里展现了船长的智慧、冷静和果断。
《跳水》这篇课文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的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地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船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保护了孩子的安全。
“高斯”号船长与《跳水》中的船长在面临紧急情况时都展现出了冷静、智慧和果断的相同之处。
21.例文:
热带雨林之旅
今天很高兴,因为我要去热带雨林游玩啊!带着我的伙伴赶紧出发吧!
我要带着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和见多识广的向导去热带雨林,带上我们的装备:水、食物、药品、帐篷都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我们开始出发了。经过了漫长的旅途,我们到达了热带雨林,现在已经是晚上了,我们搭好帐篷就睡了。天还没亮时,我们朦朦胧胧地就醒来了,原来暴雨正在向我们袭来!我们很着急,向导说:“你们跟着我走”。然后向导指向那个方向,我拿出指南针,原来那是东南方向,我们向那奔去,我们躲过了暴雨,可是好景不长,我们的水还有可是没有食物了,该怎么办呢?我们试着去深林里寻找。我发现了一种红色的果子,看起来挺好的,刚要放在嘴里吃,那位探险爱好者阻止了我。他说:“你手里这个还没有完全成熟,是有毒的。”说着他摘下了一个成熟的给我,又说:“这个才能吃。”我恍然大悟,拿过来尝尝,果然不错。我们摘了很多回去,这下可有食物吃了。
就这样我们每天过着愉快的探险生活,过了很多天,我们也该回家了,我还在幻想着下次美妙的探险之旅。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次习作要求编写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属于记叙文范畴,要以叙述经历、描绘场景为主,展现探险过程。围绕“探险”展开,地点设定在如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等极具挑战性的极端环境,重点在于描绘探险途中遭遇的困境、如何求生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强调探险对激发个人潜力、展现坚强品质的意义。需充分发挥想象,所构思的困境、求生手段要合乎情理,基于所选探险环境的特点,并且要把这些关键内容写得详实具体。
二、立意
通过讲述探险故事,展现人类在面对极端恶劣环境与未知危险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赞美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传达出探险不仅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是一场自我挑战与成长的旅程,让读者体会到困境能激发潜能,只要怀揣勇气与希望,就能战胜艰难险阻。
三、写作思路
开头:点题,交代清楚要去进行什么探险。
中间:写清楚探险中遇到的困难和求生的方法,并写出心情的变化。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写清楚探险成功后的感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