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句型转换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句型转换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5 22: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句型转换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1.方志敏说:“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改为转述句)
2.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仿写拟人句)
4.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照样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5.同学小方约你十点去爬山,十点已经过去了,还不见他的人影,你焦急地等他出现。 (用一段话来表现你当时的内心)
6.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你自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改为转述句)
7.我怎能忘记老师的教诲呢?(改为陈述句)
8.我刻苦读书。(改为双重否定句)
9.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展开想象,把“急”的具体场景描写下来)
10.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我的旧书包”)
11.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用加点词造句)
12.他的学习热情那么高,难道成绩还会差吗?(改为陈述句)
13.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缩句)
14.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照样子,用排比句描写一个具体的情景)
15.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改为反问句)
16.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改为“被”字句)
17.大拇指形状实在算不上美。大拇指身体矮而胖。大拇指头大而肥。(合并成一句话)
18.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为反问句)
19.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20.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1.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几十年,几百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写出了时间过得 。
22.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1)这句话是对祥子的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 。
(2)请你仿照这个句子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突出他的特点。
23.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时间眨眼间过去,这里一点都看不出当年的样子了。
(1)句子中画“——”的部分带给你的体验是: 。
(2)注意画“——”的部分,仿照着写一写自己类似的体验。
24.品读句子,感受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其表达效果,再照样子写一写。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1)句中“我”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的表现是“ ”,而这次却“ ”,通过强烈的 ,我们感受到了 。
(2)我也可以用这种手法写句子。
平时,妹妹放学一回到家,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可是今天, 。
25.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1)写大树会发声,土墙会回答,表现出园子里充满 。
(2)仿写句子。
拍一拍手,仿佛 ;叫一两声,好像 。
《期末句型转换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方志敏说,想从他那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①改变标点符号:去掉双引号,改冒号部分为逗号。
②改变人称代词。直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③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大部分情况下不变。
④根据句子的内容,有的要相应改动句子中的个别文字,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本题将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我”改为“他”。
改为:方志敏说,想从他那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2.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详解】本题考查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两个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是原因,“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是结果,所以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由于…… 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合并句子。
示例:由于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因此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
3.这只小狗在院子的门口,来了客人,小狗先问好,来了伙伴,小狗先拥抱。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原句中“先呼叫”“先冒烟”,将榆树当作人来写,赋予它像人一样能“呼叫”的动作以及类似人 “冒烟”(这里形象地表现榆树在雨中的状态)的表现,生动地写出榆树在风雨中的情形。
选择一种事物,比如动物、植物、其他物品等。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述所选对象的行为、状态或情感等。按照正常的语言表达习惯组织句子,让句子表意清晰、自然流畅。
示例:那朵花儿在花园的角落里,来了蜜蜂,花儿先微笑,来了蝴蝶,花儿先舞蹈。
4.天上的月亮,有时像圆圆的玉盘,有时像弯弯的小船。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修辞手法。
原句用“丝绒般的”来形容草原,通过将草原比作丝绒,突出了草原柔软平滑的质感和碧绿的色泽,同时“黑白两色的花牛”作为点缀,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富有质感的画面。
在仿写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本体和喻体,既要体现两者的相似特征,又要保持语言的优美流畅。
示例:眼前铺展着金黄的绸缎般的麦浪,其间点缀着几株挺拔的向日葵。
5.我盯着手表,十点已经过了十分钟。太阳越来越晒,手心都出汗了。小方怎么还不来?是不是路上出事了?还是他忘记约定了?想打电话又怕他已经在路上,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绕着路口转了一圈又一圈。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例句中通过对小方未到原因的猜测展现焦急,可用不停看表、踱步、踮脚等动作强化这种情绪,使等待的焦灼感跃然纸上。仿照例句,用一段话来表现你当时的内心,可从心理活动、动作表现两方面写。
示例:站在山脚下,我满心纳闷与不安。想着和小方说好一起爬山的约定,不明白他为啥还不来,又担心是不是公交晚点或有急事。眼睛直勾勾盯着路口,脖子僵了都不挪。双手搓着衣角,脚在原地来回挪,还不时踮脚尖张望,盼着风能带来小方的脚步声,每一秒的落空都让焦急更甚。
6.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他帮不了诸葛亮的忙。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式转换。
把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①标点:标点:删双引号,冒号变逗号。②人称:“我”换“他/她”,“你”换对应人名或人称,第三人称基本不动。③删语气词,改指示代词(如“这”换“那”),让句子通顺。
本题首先标点上,删去双引号,将冒号改为逗号,即“鲁肃对诸葛亮说” 后面变成逗号;其次人称方面,原句中 “你”指的是诸葛亮,所以要换成“诸葛亮”,“我”指鲁肃,换成“他”,也就是鲁肃说他自己;最后删去语气词“的”,使句子通顺,经过这些步骤就完成了直接引语到转述句的转换。
故改后的句子为:鲁肃对诸葛亮说,都是诸葛亮自找的,他帮不了诸葛亮的忙。
7.我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时,去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怎能”等)和句末语气词(如“吗”“呢”等)。有否定词(“不”“没”等)就去掉,没有则加上。 问号改句号。
本题中将反问词和句末语气词“怎能”“呢”去掉。把肯定词“能”要改为否定词“不能”,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
故改为:我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
8.我不得不刻苦读书。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根据句子意思,添加恰当的双重否定词“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没有一个不”、“非……不可”等。
原句“我刻苦读书”是肯定表述 ,将原句中“刻苦”前面加上“不得不”即可。
故改为:我不能不刻苦读书。
9.教室里,考试铃声即将响起。小明急得直跺脚,翻遍了书包却找不到铅笔;小红急得满脸通红,手指不停地敲打桌面;老师急得不停看表,粉笔在黑板上写断了一截又一截。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分析例句“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可知,例句通过描写鸡、狗、蝉的各种表现来体现八月天气很热。由此可知,想象写话要先写“急”的一个特征,再用具体的事例把这一特征诠释出来,使之生动、形象。答案不唯一,合乎逻辑,语句通顺即可。
例如:教室里,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小明急得直跺脚,小红急得手心冒汗,老师急得来回踱步,窗外的知了也急得拼命嘶叫。
10.再华丽的新书包,也比不上我的旧书包。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中把“这里的桂花”和“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进行对比。“这里的桂花”代表别处、非家乡的桂花,即便香气浓郁(“再香”),但在情感层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胜一筹,突出对家乡桂花的偏爱。
借桂花的对比,传达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家乡的事物被赋予特殊情感价值,是记忆与情感的寄托,即便外在条件不如别处,在内心中也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示例:商店里那些色彩绚丽、功能多样的新书包,再怎么吸引人,也比不上我的旧书包,它承载着我成长路上的欢笑与汗水。
11.傍晚时分,奶奶不是在院子里浇花,就是在门口和邻居唠家常。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不是……就是……”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所造句子要体现出在两种情况或行为中进行选择。
示例:周末,他不是在家认真阅读书籍,就是去户外参加体育活动。
12.他的学习热情那么高,成绩不会差。
【详解】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将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本句去掉反问语气词“难道”;将肯定词“还会”改为否定词“不会”;去掉句尾的语气词“吗”,问号改为句号。故改为:他的学习热情那么高,成绩不会差。
13.祖父发现狗尾草。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只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句子更简洁明了,且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句子的主干一般是“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有的句子没有宾语)。
主语“祖父”,是这个句子中动作的执行者。谓语“发现”,表示祖父所进行的动作。宾语“狗尾草”,这是祖父发现的内容。其中“我铲的那块”是用来修饰“地”的定语,“一片”是修饰“狗尾草”的定语,这些修饰成分在缩句时要去掉。
示例:祖父发现狗尾草。
14.腊月,雪真大。梅花被雪压得微微低垂,树枝被雪压得弯弯作响,行人的伞被雪打得啪啪直响。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围绕“天热”这一主题,通过“鸡”“狗”“蝉”三种动物不同的表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仿写时,要先确定一个描写主题,然后选取至少三个相关事物,用排比句来具体展现这一主题。
示例:冬天,天多冷。松鼠冷得躲在窝里不出来,小鸟冷得瑟瑟发抖,孩子们冷得脸蛋通红、不停地搓手跺脚。
15.难道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吗?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改为:难道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吗?
16.鲁肃被诸葛亮秘密地请到船里。
【详解】本题考查“把”字句改“被”字句。
“把”字句改“被”字句方法如下: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动作部分照抄”即可。
本题中“主动者”是“诸葛亮”,“被动者”是“鲁肃”。
故改为被字句:鲁肃被诸葛亮秘密地请到船里。
17.大拇指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
【详解】本题考查合并句子。
三句话都在描述大拇指的外形特点,可以整合成一个递进句式。三个句子主语都是“大拇指”,合并时可以省略重复的主语“大拇指”。
故合并为:大拇指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
18.在朝鲜战场上,难道没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吗?
【详解】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 一是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二是将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等)加上。 三是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加上,句号改成问号。
本题在“有”前面加反问语气词“难道”,将“有”改为“没有”,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吗”,句号改成问号。
改为:在朝鲜战场上,难道没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吗?
19.老师是授予我们知识的使者,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例句中使用了“是……,也是……”的并列结构,后句比前句更具情感或意义递进,通过双重肯定强调毛岸英同志的双重身份属性。
例句中的加点词语“是……,也是……”属于并列关系,强调一个人或事物同时具备两种特点或性质。
示例: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世界粮食安全的守护者。
20.“把”字句: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把岸英找到了。
“被”字句: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
【详解】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本句主动者是“地下党的同志们”,被动者是“岸英”,动作部分是“找到了”。
“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
本题中将宾语“岸英”提前,用“把”字引出,动词“找到”放在“把”字后。
改为“把”字句为: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把岸英找到了。
“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部分。
本题中,将宾语“岸英”提到句首,用“被”字引出主语“地下党的同志们”,动词“找到”放在句末。
改为“被”字句为:岸英被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
21.非常快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加点部分“几十年”“几百年”是具体的时间跨度,“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用“一转眼”比喻时间短暂。通过长跨度时间与短暂感受的对比,强调时间流逝的速度之快,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后文“苍蝇和蜘蛛来了又去了”进一步用生物短暂的活动周期,衬托时间飞逝的意境。
22. 动作和外貌 体格健壮 邻居李大叔个头不高,胖胖的,圆脸,眯眯眼,还有一个红红的蒜头鼻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仿写句子。
(1)从这个句子中的“杀”“穿”“系”“露”可知,是动作描写;从“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出号’的大脚”等可知,是外貌描写,形象地塑造出一个体格健壮,淳朴,热爱生活的青年形象。
(2)仿写时,要先确定描写对象的特点,比如性格、身份等,然后通过对穿着、配饰、肢体特征等外貌细节来展现这一特点。例如描写一个爱运动的男孩,就从能体现运动风格的穿着等方面入手。
示例:扎紧了马尾辫,再穿上宽松的运动服,衣服上别着一枚小小的运动徽章,脚下蹬着那双擦得锃亮的运动鞋!瞧,她那充满活力的样子,仿佛随时都能奔跑起来。
23.(1)时间很长,但过得很快
(2)一年,两年,三年……时光流逝,我们的小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大半了。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及作用。
仔细读句子划线部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几个时间跨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列举,给人一种时间迅速流逝的直观感受。它们像是一个个时间节点,标记着过去的岁月,让人意识到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这句话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因为每个人都经历过时间的流逝和由此带来的变化。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因为时间一旦流逝,就无法挽回;也鼓励我们积极面对变化,因为变化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成长和进步的动力。
综上所述,这句话中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部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时间流逝的迅速和无情,还让我对由此带来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慨。它引发了我对生命、时间和变化的深刻思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积极面对未来。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首先分析原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时间眨眼间过去,这里一点都看不出当年的样子了”。句子通过列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样的长时间跨度,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感。“眨眼间”一词则进一步突出了尽管时间长,但感觉上却流逝得非常迅速。最后,“这里一点都看不出当年的样子了”描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得原本熟悉的地方变得陌生。接下来,仿照这个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句类似的话。示例1:一岁,两岁,三岁,时光匆匆而过,那个曾经蹒跚学步的小孩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示例2:五年,十年,十五年,岁月如梭般流转,那片曾经嬉戏的田野已变成了繁华的街区。
24.(1) 一笑而过 无法释然 对比 这件事不同寻常
(2)她却打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书桌旁,专注地看了很久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文中明确表述“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一笑而过”这四个字简洁地概括了“我”以往面对不如意事情时较为豁达、轻松的态度。“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详细地描绘了这次面对特定事情时“我”的状态,“无法释然”说明“我”难以放下、想开这件事。将平时“一笑而过”和这次“无法释然”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手法能够鲜明地突出差异,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这次的事情与以往不同。
【小题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题目要求运用对比手法续写句子。已知前文描述了妹妹平时放学回家后的固定行为是迫不及待打开电视机,续写部分应呈现出妹妹今天与之不同的表现。
示例:平时,妹妹放学一回到家,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可是今天,她一回到家就径直走进了书房开始写作业。
25. 活力和生命力 石头都会发出声音 山谷都会回答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和仿写句子。
(1)“大树发出声响”,“土地能回答”,均使用了拟人手法,为“大树”和“土地”赋予了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们的生命力和活力。
(2)观察例句可知,例句的格式是先写一个能发出声音的动作,再将周边的环境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写。所以在仿写时也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最好和例句的字数一致。
示例:拍一拍手,仿佛花朵都在点头;叫一两声,好像小鸟都在应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