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怀素①写字
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③曰“绿天”。书不足④,乃漆⑤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⑥。
——《书林纪事》
【注释】①怀素:唐朝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庵:住所。④足:足够。⑤漆:用漆涂。⑥穿:破,透。
1.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1)贫无纸可书( )( ) (2)以蕉叶供挥洒(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无纸可书”的朗读节奏是“贫/无纸可书”。
B.怀素“以蕉叶供挥洒”,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盘板皆穿”的意思是“把木盘和方板都磨穿了”。
D.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怀素勤奋刻苦的品质。
3.从这则小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
4.下面不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是( )
A.颜真卿 B.王羲之 C.翁卷 D.柳公权
小古文阅读。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①毛竖尾,四目对射②,两不相下③。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注】①耸:竖起。②对射:互相瞪视,形容目光凶狠。③相下:互相退让,指双方僵持不下。
5.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黄猫奋起逐之( ) A.追赶 B.放弃 C.隐藏 D.观察
(2)白猫走入室( ) A.山洞 B.房间 C.草丛 D.池塘
6.用自己的话描述两猫相斗的过程,并分析白猫最终失败的原因。
7.如果你是黄猫,你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结合古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8.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动物之间的争斗毫无意义 B.遇到困难要勇敢坚持
C.强者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D.争斗需量力而行,适时进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项籍①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⑤,不足⑥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⑦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叔父。④怒之:以……为怒。⑤敌:抵挡,抵抗。⑥足:值得。⑦竟:完毕。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2)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0.用本篇文言文中的字词填空。
项羽先后学习“ ”、“ ”、“ ”。刘邦和项籍打仗,项籍靠“ ”,而刘邦靠“ ”。最终,项籍失败是因为他“ ”了。
11.我们曾学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赞美项羽的诗:“ ,死亦为鬼雄。”
12.从故事中,我明白了( )
A.我们要博览群书,浅尝辄止 B.做人一定要有远大的胸襟和抱负。
C.我们一定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技艺。 D.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①患②。及③生子,爱之,恐坠④,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⑤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避:避免。②患:灾祸。③及:到了……的时候。④坠:落,掉下。⑤益:更加。
13.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恐坠: (2)又更下巢:
1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5.翠鸟“稍下作巢”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结果怎样?(用自己的话回答)
16.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
B.我们要懂得变通,要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母爱是伟大的,我们要懂得感恩。
D.父母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经历成长。
阅读理解。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①。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②。斯③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④,往来无白丁⑤。可以调素⑥琴,阅金经。无丝竹⑦之乱耳,无案牍⑧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①名:出名,有名。②灵:神异。③斯:这。④鸿儒:博学的人。鸿,大。⑤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⑥素:不加装饰的。⑦丝竹:泛指各种乐器,这里代指乐曲。⑧案牍:官府文书。
17.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18.翻译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
19.如果是你,你愿意住在这样的陋室里吗?为什么?
快乐阅读。
讳①输棋
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②,他不肯罢了。”
【注释】①讳:忌讳。②和:和棋,平局。
20.“负”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背;②遭受;③仗恃,倚靠;④败,跟“胜”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负”应选哪种解释?(填序号)
(1)有自负棋高者( ) (2)连负三局( )
21.文中哪句话表现了此人“讳输棋”?抄写在横线上。
2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内容有趣,读来让人发笑,又引人深思。
B.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故事。
C.文章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讳输棋”的人物形象。
D.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寥寥数笔,就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古文阅读我有法。
纸鸢
纸鸢之状,有鸟,有鱼,有蝴蝶,有蜈蚣,有老人。系以长绳。风起时,一人持其尾,登高纵①之。一人急振其绳,则纸鸢乘风而上。其大者,上缚②弓弦,风激弦鸣,其声没泱泱③,故又名风筝。
(选自《国文老课本》)
【注释】①纵:放走。②缚:捆绑。③泱泱:形容气魄宏大。
23.这篇小古文共五句话,分别讲述了有关风筝的哪些内容?请对号入座。(填序号)
第一句: 第二至第四句: 第五句:
A.风筝的得名 B.风筝的形态 C.风筝的玩法
2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下面的句子。
风起时,一人持其尾,登高纵之。一人急振其绳,则纸鸢乘风而上。
25.你知道哪些有关放风筝的诗句?试着写一写。
文言文阅读。
蝴蝶泉
二泉汇为方丈①之沼②。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③,与生蝶④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⑤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⑥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⑦。 选自《徐客游记》
【注释】①方丈:量词,平方丈。②沼:天然的水池子。③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④生蝶:活的蝴蝶。⑤树巅:树顶。⑥俱:都。⑦已:停歇。
26.“蝴蝶泉”被称为蝴蝶泉的原因是 和 ,如果想去蝴蝶泉游玩, 月最合适。
27.下列加点词与“五色焕然”中的“五”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面面?
《期末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贫穷 写字 用 2.B 3.我们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同时,学习也要有创新,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的道理。 4.C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怀素“种蕉代纸”“盘板皆穿”的轶事,生动展现了唐代书家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文本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两个典型场景:万株芭蕉构成的“绿天庵”意象充满诗意,而反复书写至磨穿木板的细节则极具视觉冲击力。作者巧妙运用“贫”“不足”与“万余株”“再三”的数量对比,凸显物质匮乏与精神富足的张力。
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贫无纸可书:怀素家境贫寒,没有纸张可以用来书写。贫:贫困、贫穷。书:书写、写字。
以蕉叶供挥洒:用芭蕉叶来供自己书写。以:用、拿。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内容理解、句子翻译和人物形象分析。
A.“贫无纸可书”的意思是家境贫穷,没有纸张可以用来书写。“贫”指贫穷,是谓语表状态,应在其后断句;“无纸可书”整体作为谓语的补充说明。所以正确断句是:贫/无纸可书。该项说法正确。
B.文中提到“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怀素种芭蕉用蕉叶书写是因为贫困没有纸张,并非为了亲近大自然,该项说法错误。
C.“书之再三,盘板皆穿”,“穿”是磨穿的意思,所以“盘板皆穿”就是把木盘和方板都磨穿了,该项说法正确。
D.结合文中“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蕉叶来书写还不够,于是怀素就在一个木盘上涂上漆,在上面书写,又在一块木板上涂上漆,多次在上面书写,最后木盘和木板都被磨穿了。体现了他勤奋刻苦练习书法的品质,该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本题考查主旨分析。
这则故事中,怀素因贫无纸,却以蕉叶为纸、漆盘板为书写载体,反复练习直至盘板磨穿。从中我们能得到启示:其一,面对困境不应消极放弃,而要像怀素一样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换角度突破阻碍;其二,成功离不开勤奋,怀素持之以恒的练习,正是他书法造诣深厚的基石,无论学习或工作,都需坚持不懈;其三,专注执着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怀素一心投入书法,不为外界所扰,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激励我们专注目标、坚定前行。
4.本题考查书法常识。
A.颜真卿:唐代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如《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字体端庄雄伟、气势磅礴,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
B.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C.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他是“永嘉四灵”之一,以诗歌创作闻名,并非著名书法家。
D.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以楷书著称,骨力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张可供书写,于是他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毫泼墨,还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绿天庵”。芭蕉叶不够书写时,他就找来一个木盘,在上面涂上漆当作书写的地方,又找了一块方木板,同样涂上漆。反复在上面书写,最终木盘和木板都被磨穿了。
5. A B 6.黄白两猫争斗时互不相让,黄猫坚持追击,白猫因胆怯退缩而逃入室内。白猫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坚持的勇气。 7.黄猫的坚持值得我学习,但争斗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因此,面对竞争既要勇敢,也要学会智慧应对。 8.D
【导语】《猫斗》以白描手法生动再现两猫相斗场景。“呼呼而鸣”“耸毛竖尾”的细节刻画传神,通过“四目对射”“两不相下”的静态对峙与“奋起逐之”的动态转换,形成戏剧张力。白猫“稍退缩”的微妙心理变化暗示胜负关键,短短数语即完成起承转合,展现古人观察之精微与笔力之凝练。
5.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文中“黄猫奋起逐之”的意思是:黄猫奋力追赶逃跑的白猫,其中“逐”是“追赶”的意思。故选A。
(2)文中白“白猫走入室”的意思是:白猫急忙跑进屋子里。其中“室”指房屋内的房间,故选B。
6.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可知,原文中两只猫在屋顶上争斗,发出呼呼声,毛发竖起,互相瞪视,僵持不下。后来白猫稍微退缩,黄猫趁机追赶,白猫逃进房间不敢出来。白猫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白猫因缺乏坚持和勇气,在僵持中先退缩,导致黄猫乘胜追击。
7.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结合句中“奋起逐之”可知,本句表明黄猫在面对白猫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主动进攻。从黄猫的角度来看,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对黄猫的看法,语言合理通顺即可。
示例:作为黄猫,我认为自己抓住机会、勇敢追击是胜利的关键。但争斗应有度,如果白猫已退让,不必穷追不舍。
8.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文,结合文段语句“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可知,句意描写了白猫跑进屋子里,再也不敢出来了。说明它彻底退出了,而黄猫胜利了。白猫因力量不足却硬撑,最终败退;黄猫则抓住时机进攻。故事说明争斗中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适时进退。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有一只黄猫和一只白猫,它们在屋顶上争斗,迎着呼呼的风鸣叫着,两只猫的毛发耸立,尾巴也竖了起来,它们四只眼睛互相注视着,两只猫势均力敌。时间久了,白猫略显退缩,黄猫乘机追逐,白猫急忙跑进屋子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9. 认字、写字 稍微 10. 书 剑 兵法 力斗 智取 智穷 11.生当作人杰 12.D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项羽“弃书捐剑”的典故,生动展现了其性格特点与历史命运。文章以简洁的文言叙事,勾勒出项羽少年时学书不成、学剑不就,转而追求“万人敌”却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对比刘邦的“智取”,凸显了项羽重武力轻谋略的致命缺陷。结尾“乃智穷也”四字,精辟点出其失败根源。故事既具历史教育意义,又暗含治学做人的深刻哲理: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与智勇兼备的修养同样重要。
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意思是项籍年少的时候,学习识字、写字,没有学成功。“书”在这里指“识字、写字”,是古代教育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2)“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意思是(项籍)大致了解了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完。“略”表示“大致、稍微”,说明项籍对兵法只是有了初步的、不深入的了解,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和全面学习。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中提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明确说明了项羽先后学习“书”“剑”“兵法”。
从“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可以得出刘邦和项籍打仗,项籍靠“力斗”,而刘邦靠“智取”。
文章最后一句“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直接点明了最项籍失败是因为他“智穷”了,这与他之前学习时总是半途而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导致在与刘邦的争斗中缺乏智谋有关。
11.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能力。
书写时注意“作”“杰”的正确写法。
1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文中项羽先是学书不成便放弃,转而学剑,又因未学成而放弃,学习兵法时,刚刚略知大意就不再深入钻研。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使得他未能真正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知识储备不足,智谋有限。最终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刘邦凭借智谋取胜,而项羽仅靠蛮力,因“智穷”落败。这充分体现出若学习缺乏坚持,无法深入钻研,便难以积累足够的能力应对挑战,终将失败。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项籍年少的时候,学习识字、写字,没有学成功,就放弃了;又去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功。项梁对他(这种行为)很生气。项籍说:“读书识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对抗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运用智谋夺取天下,项籍用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这就是(因为)智力穷尽了啊。
13. 担心 更加 14.翠鸟在高处筑巢来躲避祸患。 15.原因:及生子,爱之,恐坠(原文)。结果:小翠鸟被人抓走了。(自己的话) 16.A
【导语】这篇《翠鸟移巢》是一则富有哲理的寓言小品。文章通过翠鸟三次下移巢穴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母爱与生存智慧的矛盾冲突。作者运用递进式结构(“先高作巢”→“稍下作巢”→“更下巢”),层层推进地揭示过度保护带来的恶果。注释与习题设计精当,第4题选项A与D形成辩证呼应,引导读者思考教育中的"度"的问题。文言简洁有力,“恐坠”"益爱"等词精准刻画了母鸟的心理变化,最终"人得取之"的结局发人深省。
13.本题考查词语解析。
结合“及生子,爱之,恐坠”可知,该句的意思是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们,害怕小鸟从巢里掉落,故“恐”是害怕的意思。
结合“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可知,该句的意思是就又把巢筑得更低,于是人们就能够轻易地把小翠鸟捉走了。其中“又更下巢”中“更”的意思是更加。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以及注释“避:避免。患:灾祸。”可知,该句的意思是翠鸟先在高处筑巢来避免灾祸。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们,害怕小鸟从巢里掉落,就稍稍把巢筑低了些。故翠鸟“稍下作巢”的原因是“及生子,爱之,恐坠”,结果人们能够轻易地把小翠鸟捉走了。
16.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文章中翠鸟因为过度溺爱孩子,不断把巢建低,最终导致孩子被人获取,体现了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只会害了孩子。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翠鸟先是在高高的地方筑巢,用来躲避灾祸。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们,害怕小鸟从巢里掉落,就稍稍把巢筑低了些。小鸟长出羽毛后,翠鸟更加喜爱它们了,就又把巢筑得更低,于是人们就能够轻易地把小翠鸟捉走了。
17. 就 只,只有 18.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9.我愿意。因为陋室的环境清幽宁静,不受外界干扰,可以与自己欣赏的人相处。
【导语】这篇《陋室铭》以简练雅致的语言展现了刘禹锡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全文通过“山”“水”起兴,以“陋室”为载体,运用对比手法(鸿儒/白丁、素琴/丝竹)凸显精神世界的丰盈。核心句“惟吾德馨”点明主旨:物质简陋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居住者的品德修养。结尾用诸葛庐、子云亭的典故和孔子反问,深化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哲理。文章骈散结合,节奏明快,展现了唐代文人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1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有仙则名”意思是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则”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那么。
“惟吾德馨”意思是“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可译为只是。
18.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时,要紧扣注释理解字词,注意字词古今义差异,按照现代汉语语序和表达习惯进行调整,保证译文准确、通顺、表意清晰。
“上”:在这里是动词,意为“蔓延到、长到”。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使……变绿”,表明苔痕让台阶呈现出绿色。
“草色”:草的颜色,这里指室外草地的颜色。
“入”:动词,有“映入、透入”之意,形象地表现出草色透过帘子进入室内的情景。
“青”:同样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染上青色”,体现草色给室内带来的色彩变化。
示例: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9.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个人观点的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先理解《陋室铭》中陋室的特点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再结合自身想法作答。
示例:
我愿意。
我愿意住在这样的陋室里。因为这里环境清幽,能让我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自然的宁静。而且能与博学的人交往,共同探讨学问,提升自己的修养,这种精神层面的满足远比物质的享受更重要。
我不愿意。
我不愿意住在这样的陋室里。在现代社会,我习惯了便捷的生活,陋室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便利的生活条件,会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比如交通、购物、医疗等方面都难以满足我的需求。
【点睛】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平民(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0. ③ ④ 21.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 22.C
【导语】这篇短文以幽默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自负棋手讳言失败的形象。通过三局棋后的巧妙对答,展现了人物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文中“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等迂回表达,既保留了文言文的简洁韵味,又充满生活气息。作者善用对话推进情节,在短短百余字中,既完成了故事的起承转合,又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既体现了古代寓言的讽刺智慧,又具有现代幽默小品的特点,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2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有自负棋高者”意思是有自恃棋艺高超的人,“负”在这里是“仗恃,倚靠”的意思,即倚仗自己棋艺高。故选③。
“连负三局”意思是接连失败三局,“负”在这里表示“败,跟‘胜’相对”。故选④。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讳输棋”指忌讳承认自己输棋。文中此人不直接说自己输棋,而是用委婉模糊的表述来掩盖输棋事实,“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这句话没有一句直接承认自己输棋,充分体现了他“讳输棋”的特点。
示例: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文章中并没有动作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故错误。
故选C。
【点睛】有一个自恃棋艺高超的人,和别人下棋较量,接连输了三局。第二天,有人问他:“昨天和人下棋,下了几局呀?”他回答说:“三局。”又问:“胜负情况怎么样?”他说:“第一局我没有赢,第二局他没有输,第三局我本来打算和棋,可他不肯罢休。”
23. B C A 24.起风的时候,一人手拿风筝尾部,登到高处松手放走,一人急速抖动风筝绳子,就这样,风筝便乘着风势飞上天空。 2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解析】23.本题考查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首先需要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描述的内容进行分类总结。
第一句“纸鸢之状,有鸟,有鱼,有蝴蝶,有蜈蚣,有老人”,意思是风筝的形状,有鸟的样子,有鱼的样子,有蝴蝶的样子,有蜈蚣的样子,还有老人的样子。此句主要讲了纸鸢的形状多样。故选B。
第二至第四句“系以长绳。风起时,一人持其尾,登高纵之。一人急振其绳,则纸鸢乘风而上”,意思是用长长的绳子系着。起风的时候,一个人拿着它的尾部,登上高处放走它。另一个人急忙抖动绳子,那么纸鸢就乘着风飞上去了。这几句描述了放风筝的方式和过程。 故选C。
第五句“其大者,上缚弓弦,风激弦鸣,其声没泱泱,故又名风筝”,意思是那些大的风筝,上面捆绑着弓弦,风激荡着弓弦发出鸣响,那声音浩浩荡荡,所以又叫风筝。此句说明了大风筝的特殊之处以及风筝名称的由来。故选A。
2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先仔细阅读给出的句子,然后对照注释,逐字逐词理解其含义,再把这些字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通顺的现代语言表达出来。
“风起时”:起风的时候。
“一人持其尾”:一个人拿着风筝的尾部。
“登高纵之”:登上高处放走它。
“一人急振其绳”:另一个人急忙抖动绳子。
“则纸鸢乘风而上”:那么风筝就乘着风飞上去了。
整句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翻译就是:起风的时候,一个人拿着风筝的尾部,登上高处放走它。另一个人急忙抖动绳子,那么风筝就乘着风飞上去了。
25.本题考查有关放风筝的诗句的积累。
首先需要回忆自己学过的古诗词,或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与放风筝相关的诗句。在回答时,要准确写出诗句。
示例: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
【点睛】参考译文:
风筝的形状多样,有的像鸟,有的像鱼,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蜈蚣,甚至有的像老人。它们都通过长绳与地面相连。当风起时,一人站在高处手持风筝的尾部,将其释放。另一人则迅速拉动绳子,这样,风筝就能借助风力升空。对于较大的风筝,人们会在上面绑上弓弦,当风吹过弦线时,弦线会发出响声,声音宏大,因此,风筝也被称为“风筝”。
26. 发花如蝴蝶 有真蝶千万 四 27.B 28.动态描写 成千上万的真蝴蝶触须连着触须,脚勾着脚,从树顶倒挂下来,直垂到水面,还不断有蝴蝶来来往往,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解析】2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由“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又有真蝶千万”可知,“蝴蝶泉”被称为蝴蝶泉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泉上大树在四月初时开花,花朵形状和颜色酷似蝴蝶,栩栩如生,与真正的蝴蝶难以区分;二是此时有千万只真正的蝴蝶聚集在树上,它们连须勾足,从树顶倒悬而下,直至泉面,形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蝴蝶奇观。这两点共同构成了“蝴蝶泉”得名的独特景观。
如果想去蝴蝶泉游玩,根据文中的描述“游人俱⑥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⑦。”可知,四月份是最合适的月份。因为此时正是大树开花如蝶、真蝶聚集的时节,能够欣赏到最为壮观的蝴蝶景象。
27.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掌握。
五色焕然:指颜色繁多, 缤纷多彩、 光彩夺目的样子。 “五”是实指,表示五种颜色,表示数量。
A.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诗人一眼看去, 走了大约二三里的距离, 看到了四五户人家散落在村庄中, 这些人家正忙着做午饭, 炊烟袅袅升起。五:实指,表示具体的数量。
B.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四”作为数词,其意义已经虚化,不再表示具体的数量,而是与“乡村”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三”表示实指,泛指很高。
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五”表示实指,山峰的高度。
故选B。
28.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以及想象能力。
“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那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又须尾相衔,从树顶倒着悬挂而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络绎不绝。从句子的“连须勾足”、“倒悬而下”可知,句子动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蝴蝶间的连接方式和它们下落的姿态,以及蝴蝶的多彩和绚丽,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
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明媚的阳光下,那棵高大的树上挂满了形似蝴蝶的花朵,而在这绚烂的花海之下,成千上万只真正的蝴蝶翩翩起舞。这些蝴蝶色彩斑斓,红的如火,黄的似金,蓝的像海,绿的如玉,紫的若霞,它们彼此间通过细长的须和足相互连接,形成了一幅幅奇妙的图案。随着微风的吹拂,这些连接在一起的蝴蝶群开始缓缓地从树顶倒悬而下,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绸带轻轻飘落,最终轻盈地降落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之上。
【点睛】参考译文:
两眼泉汇合成一丈见方的池沼。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开花,花形如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不一样的,那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又须尾相衔,从树顶倒着悬挂而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络绎不绝。游人都从那个月开始,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