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4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四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中指出:这种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文中的“这种制度”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1.A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D.有利于香港、澳门的发展
2.C
3.下面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促使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有 (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党和政府采取优惠政策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A
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4.B
5.右图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
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5.C
6.《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答卷。”这份答卷是 ( )
A.“一国两制”构想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A
7.“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7.C
8.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中国人民不断抗争,标志着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
A.《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台湾等地归还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澳门回归祖国
D.香港回归祖国
8.C
9.“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 ( )
A.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9.D
10.右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其共同点有 (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
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两地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B
11.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下面《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
是 ( )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第五条 ,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
A.加强经济交流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文化交流 D.鼓励台胞回乡探亲
11.B
1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这反映了 ( )
A.海峡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缓和 B.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局面结束
C.大陆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大陆倡议两岸实行“三通”
12.A
13.1993年,台湾一位有识之士指出:“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
A.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B.“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台湾向大陆靠拢
C.海峡两岸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世界经济中心开始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13.A
14.下表所示内容反映出党和政府在对台问题上 ( )
20世纪50年代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79年元旦 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1993年8月 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
2000年2月 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2022年8月 发表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A.坚持使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B.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统一台湾政策
C.贯彻“九二共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坚决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4.B
15.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最恰当的是 ( )
A.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科技、教育与文化发展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关系有着自己的特点:境内的各民族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已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许多民族还长期在同一个地区杂居。这些特点是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现实生活的主流。……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据材料归纳我国实行该制度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共创各民族美好未来》
2020年6月8—10日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是如何实现民族大团结的。(6分)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是指什么。国家和青少年应如何发展民族团结关系 (8分)
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各民族之间杂居相处。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等等。
(3)“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采取适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
17.(20分)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中国作为同盟国和战胜国之一,虽试图收回香港,但最终遭致外交失败的耻辱。英国不肯将香港交还中国,又强行派出舰队进行军事威胁。杜鲁门为了维持美、英在“欧洲第一”基础上的对苏战略伙伴关系;在香港问题上转而支持了英国。美国的背信变态,使处处依赖美国的蒋介石陷于孤立。他放弃了收复香港的计划,而作出授权英国军官受降的错误决定。
——摘编自赵佳楹《关于香港的一页历史——抗日战争胜利前后
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斗争》
(1)依据材料一,概述此次收回香港失败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回归20多年来,香港屡屡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高度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对于香港问题,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行为,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 ——摘编自《我们走在大路上·统一大业》 澳门回归以来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回归时的1.6万美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8.3万美元。全世界名列前茅,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根本性好转。 ——摘编自《我们走在大路上·统一大业》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澳门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大事记(部分)
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1992年11月,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1月,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年3月,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2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
2019年1月,提出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
——摘编自《我们走在大路上·统一大业》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党和政府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采取的措施。两岸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是什么 (8分)
17.(1)原因:英国实力强大;英国军事威胁;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不支持中国;中国当时国力弱。
(2)主要内容:港澳回归祖国后,经济飞速发展。原因:“一国两制”适应了香港和澳门的发展;港澳回归祖国后社会治安好转;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3)措施:适时提出方针政策;颁行法律(立法维护统一);推动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及传统文化;等等。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或表现)
1947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2年 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46.5亿元,工业总产值11.4亿元
1982年 中英就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开始谈判
1986年 中葡就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举行谈判
20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此外,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14年 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11352.3亿元,工业总产值64369亿元
1997—2019年 回归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史料类型一般分为文献、实物、口述和图像四种。请指出材料所属的类型。(3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分)
18.(1)史料类型:文献。
(2)观点:合理的国家制度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香港回归至今经济持续发展,政治稳定,进一步促进了中华大家庭的发展。
结论:从国情出发的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4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四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中指出:这种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文中的“这种制度”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1.A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C.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D.有利于香港、澳门的发展
2.C
3.下面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促使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有 (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党和政府采取优惠政策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A
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4.B
5.右图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
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5.C
6.《人民日报》评论员曾经发文指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向世界贡献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答卷。”这份答卷是 ( )
A.“一国两制”构想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A
7.“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7.C
8.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中国人民不断抗争,标志着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
A.《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台湾等地归还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澳门回归祖国
D.香港回归祖国
8.C
9.“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描述的历史事件 ( )
A.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9.D
10.右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其共同点有 (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
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两地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④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B
11.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下面《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横线上应填写的内容
是 ( )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 第五条 ,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
A.加强经济交流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文化交流 D.鼓励台胞回乡探亲
11.B
1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这反映了 ( )
A.海峡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缓和 B.海峡两岸军事对峙局面结束
C.大陆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大陆倡议两岸实行“三通”
12.A
13.1993年,台湾一位有识之士指出:“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
A.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B.“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推动了台湾向大陆靠拢
C.海峡两岸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世界经济中心开始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13.A
14.下表所示内容反映出党和政府在对台问题上 ( )
20世纪50年代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79年元旦 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1993年8月 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
2000年2月 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2022年8月 发表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A.坚持使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B.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统一台湾政策
C.贯彻“九二共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坚决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4.B
15.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最恰当的是 ( )
A.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C.科技、教育与文化发展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关系有着自己的特点:境内的各民族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已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许多民族还长期在同一个地区杂居。这些特点是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现实生活的主流。……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什么 据材料归纳我国实行该制度的原因。(6分)
材料二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共创各民族美好未来》
2020年6月8—10日在宁夏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无论是全面小康、脱贫还是现代化,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是一个大家庭,要携手并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是如何实现民族大团结的。(6分)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是指什么。国家和青少年应如何发展民族团结关系 (8分)
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各民族之间杂居相处。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等等。
(3)“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采取适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青少年: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
17.(20分)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中国作为同盟国和战胜国之一,虽试图收回香港,但最终遭致外交失败的耻辱。英国不肯将香港交还中国,又强行派出舰队进行军事威胁。杜鲁门为了维持美、英在“欧洲第一”基础上的对苏战略伙伴关系;在香港问题上转而支持了英国。美国的背信变态,使处处依赖美国的蒋介石陷于孤立。他放弃了收复香港的计划,而作出授权英国军官受降的错误决定。
——摘编自赵佳楹《关于香港的一页历史——抗日战争胜利前后
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斗争》
(1)依据材料一,概述此次收回香港失败的原因。(6分)
材料二
回归20多年来,香港屡屡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高度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对于香港问题,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的行为,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 ——摘编自《我们走在大路上·统一大业》 澳门回归以来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回归时的1.6万美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8.3万美元。全世界名列前茅,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根本性好转。 ——摘编自《我们走在大路上·统一大业》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香港、澳门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大事记(部分)
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1992年11月,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1月,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5年3月,颁布《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2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2015年11月,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晤。
2019年1月,提出立足新时代、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政策主张。
——摘编自《我们走在大路上·统一大业》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党和政府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采取的措施。两岸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是什么 (8分)
17.(1)原因:英国实力强大;英国军事威胁;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不支持中国;中国当时国力弱。
(2)主要内容:港澳回归祖国后,经济飞速发展。原因:“一国两制”适应了香港和澳门的发展;港澳回归祖国后社会治安好转;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
(3)措施:适时提出方针政策;颁行法律(立法维护统一);推动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及传统文化;等等。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事件(或表现)
1947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2年 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46.5亿元,工业总产值11.4亿元
1982年 中英就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开始谈判
1986年 中葡就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举行谈判
20世纪末 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此外,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14年 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11352.3亿元,工业总产值64369亿元
1997—2019年 回归后香港本地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史料类型一般分为文献、实物、口述和图像四种。请指出材料所属的类型。(3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分)
18.(1)史料类型:文献。
(2)观点:合理的国家制度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香港回归至今经济持续发展,政治稳定,进一步促进了中华大家庭的发展。
结论:从国情出发的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