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5 20: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榜样》一书以回忆录的形式,________“‘两弹’yuán xūn(    )”邓稼先这一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      )的科学家的高尚品格,收录了邓稼先的家人、zhì yǒu(    )、同事等的回忆文章。该书展现了邓稼先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风貌,记录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历程。书中许多________的故事,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中所________的丰富内涵,为国家科技进步和民族复兴不断努力奋斗。
1.根据拼音在语段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聚集 可歌可泣 孕育  B.聚焦 可歌可泣 蕴含
C.聚焦 家喻户晓 孕育 D.聚集 家喻户晓 蕴含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该书记录了邓稼先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展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历程。
B.该书展现了邓稼先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风貌,记录了邓稼先的思想历程和生平事迹。
C.该书展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历程,记录了邓稼先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D.该书记录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历程,展现了邓稼先作为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B.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C.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激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D.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6.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示例,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二:此乃“‘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墓,他是一个比平凡人还平凡的人,却为中国“两弹”的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名著阅读
(1)下面有关《骆驼祥子》前四章中出现的人物或动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祥子:从乡下来到北平的健壮小伙,选择做一个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后终于买了一辆新车。
B.刘四爷:人和车厂的老板,祥子的车便是从他的车厂买的,这辆车被抢后他继续租车给祥子。
C.虎妞:刘四爷的女儿,泼辣能干,和父亲一起把人和车厂打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喜欢祥子。
D.骆驼:祥子从大兵那里逃出来时顺手牵走的,卖了35块钱,祥子因此被称为“骆驼祥子”。
(2)“危机可以化为转机,也可以成为人生打击。”右图展示的是祥子遇到的什么危机?符合这句话所述情况的哪种?请简单谈谈。并说说对祥子的这次危机,你有何感触。
8.学校开展“航天周”主题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1)【知·航天精神】请将“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分别填入对应的横线处,使同学们对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有更直观的认识。
载人航天精神 【①______________】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技术限制,载人航天战线的工作者们在起步晚、底子差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激扬奋斗豪情,创造了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②______________】在我国比世界航天大国起步晚30多年的情况下,航天科技工作者们以“革命加拼命”的姿态,敢打能胜,把万无一失作为工作标准,将一丝不苟作为永恒追求,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③______________】面对众多全新领域和尖端课题,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以“惟改革创新者胜”的信念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无畏,在短短30余年时间里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行再到超越国际水平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④______________】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始终胸怀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赤子之心,不慕名利、不计得失,坚定地奋斗在一线。
(2)【颂·航天成就】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将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表达对航天员的赞美之情。
追月去 有天、有梦 摘星回 一箭穿云 是国、是家 三英圆梦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作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作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民族感情?友情?
…………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
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9.本文是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作者为何要详细描写奥本海默这一人物?
10、在“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两部分中,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两个典型事件?各自体现了邓稼先怎样的形象?
11.本文用平实的语言传达了真挚的感情,请结合选文中画线句加以体会。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陆元九:“一百分才及格”
陈海波
又一次成功发射!
①2023年4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1次飞行任务。
②471,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一次又一次的“飞天”中,中国航天成了“靠谱”的代名词。此刻,我们想起了中国航天界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上天的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③“名言”来自一位老航天人——两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陆元九。2021年的“七一”前夕,这位出生于1920年的老人,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
“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④1996年,经过多年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突然,火箭姿态发生异常。20余秒后,坠毁爆炸。
⑤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甚至经常睡不着觉,要靠安眠药才行。经过层层分析,他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⑥翌年,长三乙在西昌第二次起飞,并把一颗国外卫星顺利送入远离地球数万千米的轨道。于是,就有了上文陆元九的那句“名言”。
⑦此后的日子里,陆元九经常向同事,特别是向年轻人提起这次发射失败后的西昌之行。以此警醒自己,也劝诫他人:“如果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
“一定要学新东西”
⑧“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这或许正是陆元九走上“科学救国”道路的原因。
⑨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抱着“学好科学救中国”的信念,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既然来留学,一定要学新东西”的他,选择了仪器学专业,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惯性导航技术。
⑩惯性导航相当于飞行器的“眼睛”,确保它能飞得更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惯性技术在航空和导弹上开始应用,但作为导航,尚处于萌芽阶段。在留学的前两年,陆元九一直是这门学科唯一的博士生。
1949年,拿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的陆元九,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而更让他兴奋的是,大洋彼岸诞生了新中国。
回国后的陆元九,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此后,陆元九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导弹、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
“只要一听说他要参加评审、论文答辩等,大家就格外紧张。”这是同事和学生对陆元九的评价——他是个性极其倔强的人,这种倔强,“本质特征就是要求严”。
2021年,有媒体向陆元九抛出问题: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这位百岁老人言辞恳切:“一定要认真,老老实实地干活,不能说任何假话。”
这个回答,也是陆元九等许多航天人的写照。他们将梦想投射向星空,但双脚将大地抓得更紧,“差一分”就不行。正如航天员王亚平致信陆元九时所说:“是你们的高标准、严要求和无数个夜不能寐的坚持,成为今天我们在太空自信、自由翱翔的底气。”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小宇在朗读本文中画线句时,认为需要重读某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读出情感。请你帮他找出两个适合重读的词语,并阐述理由。
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
13、请从人物角度分析可以将本文作为课文《邓稼先》的课外阅读篇目的依据。
14、如果将本文的标题改为《陆元九》,会不会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15、本文采用了“横式结构法”,请根据下面的知识卡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种结构的好处。
【知识卡片】“横式结构法”属于文章的一种谋篇技巧,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打断时间的连续、打破空间的联结,将表面上没有必然联系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并列起来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表现文章的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凤兮凰兮 陈毓
①刘平安惊呆了。他没料到40年前——不,掰着指头算,是41年前——看到的画面能重现眼前。
②41年前的一个旱上,他因为早读迟到,担心老师责罚,索性不去学校。他走向学校后面的树林,一路思索旷课的理由。
③他在树林中坐下,腾挪身体,确保不被槐树刺扎到。他听见林中扑扑有声,抬头,就见一只鸟携着一团光辉飞过眼前,落在不远的小空地上。紧接着,另一只鸟携带又一团光辉飞了过去。两只鸟,两只他从未见过的、那么好看的鸟啊!刘平安想惊呼,却像被人卡了脖子,他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担心呼出的气被鸟闻到。他在地上半蹲半跪,眼睛大睁,嘴巴半张,欢喜不像欢喜,倒像是恐惧。两只鸟儿翩翩起舞,在那小小的空间里盘旋低回。鸟儿前后相随,一只鸟翅膀上带起的风托起另一鸟的翅膀,仿佛是诚意给刘平安展示它们的美与好,又压根没打算和他交朋友。于是,鸟双双飞出那片矮树林,携带两团光,一刹那就飞没了踪影。
④飞跑回教室,他急切地把喜悦和大家分享,他讲得上气不接下气,因此显得格外啰唆。他得到全班同学的嘲笑:“做梦呢!肯定早上被美梦拖住了才迟到的。”
⑤让刘平安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惦念了41年的鸟又被自己撞见了。
⑥这天一早,他正在坡地除草,向那边眺望,他看见黄河在远处弯成一道大水湾,朝阳照得河水光明,河滩幽暗。幽暗处,站着十六棵有着巨大树洞的老柳树。他熟悉那些柳树,就是不走近,那些树洞也如在眼前。
⑦正看着,眼前飞过一道彩虹,接着又一道彩虹。天啊!可不正是自己41年来无限怀想又欲说还休的鸟!41年的回想,那鸟的形象早已超越第一天所见,甚至比第一天所见还要清晰。而且,他早在心里给那两只鸟起了名字:凤凰。
⑧刘平安这一次悄悄的。他其实也不知把发现的甜蜜分享给谁,孩子们离家去城里生活了,老了的窑院现在只住着他这个将老的人。好在还能自食其力。他种地,地长庄稼,粮食养活他。
⑨现在,凤凰来了,这是啥兆头啊!他欢喜,也有点儿蒙。他抬头看黄河,黄河如他几十年看见的那样。尽管世上日新月异,黄河的水还在那里流淌。他也还在地里种了收,收了再种。这叫他心安。鸟是有翅膀的,他没有办法不让鸟走。他也不在乎拿自己看见的和谁证明什么了,鸟要飞走就飞走吧。“欢迎你们再来。”他朝着鸟消失的地方喊一声,自己都笑了。
⑩而让他大为惊叹的是第二天他又看到了那些鸟,这次是五只。不久后的一天,他又数了一遍,有八只鸟。“哎呀,”刘平安在心里喊,“这可了不得了!”刘平安想,他得招待这些稀客,地里的庄稼离成热还早得很,他得给鸟开点吃的。他想,鸟都是爱吃谷子麦子的吧。他有的是谷子麦子。
一大早去地里,刘平安给布袋里装了一碗金黄的小米。他把小米分五个地点撒在昨天看鸟 的地方。之后他静下心来,像往常那样照管他的地,不多走一步路,不探看一次。这一天,他没等来鸟,一只也没来。但下一个早上,他发现他撒下的小米一粒不剩。是不是那些鸟吃了?他有点儿拿不准,正在发愣,一道彩虹忽然降落到他的眼前。
“哎呀!”刘平安按住了惊呼,却坐在了地上,鸟 离他太近了,近到他可以看清鸟的眼神——安静,明亮。鸟静静地和他对视一眼,不慌不忙地飞走了。
刘平安大受鼓舞,他照旧用他的小米招待那些鸟儿。这天,他亲眼看见一只鸟(他相信这一只雄鸟)打头儿飞来,吃他撒下的小米。后来又飞来三只,它们吃了一阵,确定安全,其余的鸟才都过来,一边啄食,一边不时地张望。这一次是十只。最多的一次,有十二只。
这都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刘平安已经是柳林湾鸟类保护站的管护员,唯一的管护员。每天早晚他要定时投食两次,他看护的鸟群已经发展为三十只了。保护站还得到了政府补贴,刘平安也不担心自家的粮食不够养活自己和鸟了。
他现在也知道,被他喊作凤凰的鸟,是红腹锦鸡。
美好的事情招引人。现在,每年都有摄影爱好者来保护站拍鸟,他可不能让他们乱走动。到了鸟的地盘,鸟就是主角,他让摄影的人躲进他搭建的摄影棚,刘平安就在五十米开外的地方投食。
只见他在大树根和石头上撒玉米、小米、小麦,一边投食,一边张望,像是说:“来吧,安心吃,都是给你们的。”
(选自《百花园》2021年第6期,有删改)
16.“印象中国·黄河文化”栏目组来到“柳林湾鸟类保护站”,寻找“黄河守护人”。请根据小说内容,提炼2则关于刘平安的素材,供摄制组采访使用。
17.对小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吉祥、太平、再生等内涵,小说以“凤兮凰兮”为标题,暗含了黄河人鸟和谐、生机盎然的美好主题。
B.第 段“鸟静静地和他对视一眼,不慌不忙地飞走了”一句中,“对视”这一细节传神之至,营造了人与鸟默契相通、心有灵犀的美好境界。
C.文章从两年前第二次遇见“凤凰”写起,再以回忆的方式叙写41年前第一次撞见“凤凰”,叙述方式单一,削弱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效果。
D.小说以刘平安与“凤凰”几次相遇为叙述明线,以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改善为叙述暗线,这样,双线并行,故事生动,主题含蓄。
18.第⑥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9.简析小说结尾的妙处。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衫老者
冯骥才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枉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从胡同里走出来,哈,一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串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叫车轱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也没有用,整天土尘蓬蓬。人们气急时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就这样,乱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出几颗饭粒,代做糨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的长衫老者了……
20. 选文题目是“长衫老者”,前三段对长衫老者只字未提,是否离题,为什么?
答:
21.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
答:
22. 选文中说“胡同自此大变样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大变样”?
答:
23. 综观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对胡同里人们的态度。
答:
答案
1、元勋 鲜为人知 挚友 2.B 3.D 4.B 5.D 6.示例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
示例二:朋友,在你所站的土地下,长眠着一个忠诚纯正,有奉献精神、坚定信念的人。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7.(1)D
(2)右图展示的是祥子拉车去清华时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一事。 符合这句话所述的第二种情况,在这次危机中祥子失去了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遭遇了人生的一次重大打击。感触示例:①在黑暗的社会中,底层劳动人民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地承受压迫。②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抱有侥幸心理。
8.(1)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2)一箭穿云追月去,有天、有梦 三英圆梦摘星回,是国、是家
9.作者详细描写奥本海默,是为了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等品质,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0、①在“在民族感情?友情”中,作者选取了自己向邓稼先求证是否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工作一事,体现了邓稼先严谨求实、胸怀坦荡的形象;②在“‘我不能走’”中,作者选取邓稼先在信号测不到后,别人劝他回去时他不愿意离开一事,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
11、这句话用排比句式指出邓稼先从事的工作需要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推测邓稼先在做出决定时的心情,既体现了邓稼先所肩负的使命重大,也蕴含着作者对友人的敬佩和关心。
12、适合重读的词语:立即、沉浸。理由:“立即”是“立刻、马上”的意思,重读该词能更突出陆元九此时想要破解发射失败问题的急切心理;“沉浸”多用来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重读该词能更充分地展现陆元九探究问题时专注、一丝不苟的状态。
13.①陆元九和邓稼先都是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陆元九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导弹等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②两人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两人都在海外学有所成后回到祖国参加工作、甘于奉献。③两人都具有踏实、严谨的科学精神。邓稼先“从不骄人”“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陆元九忘我地找出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坠毁的原因,在工作中始终对自己和他人严格要求。
14、不好。本文标题引用陆元九的话,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对陆元九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的赞美;此外,标题设置悬念——为什么“一百分才及格”?可以激发读者好奇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不适合更改标题。
15.本文采用了“横式结构法”,巧设四个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打破了时空界限,灵活巧妙地把陆元九的求学道路、科学精神等几个方面联系起来,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陆元九的人物形象,赞美了他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
16.示例:(1)刘平安小时候上学路上初次撞见“凤凰”;(2)刘平安与黄河相伴,几十年一直住在窑院,自食其力;(3)刘平安两年前再次撞见“凤凰”,开始喂养、保护它们;(4)现在,刘平安成为柳林湾鸟类保护站唯一的管护员。
17.C
18.描绘了黄河坡地开阔、古老而富有生机的景象,提供了人鸟相遇、相守的大背景;河滩的幽暗衬托了“凤凰”彩虹般的美,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蕴含着黄河生态环境良好、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主题。
19.以特写镜头定格画面结尾,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突出了刘平安爱鸟、护鸟的鲜明形象;凸显了柳林湾生态良好、人鸟无忧、未来美好的主题。
20、不离题。写出胡同的特点,交代长衫老者出现的场所;描写行人、小商小贩的表现,是为了与下文长衫老者的做法形成对比,从而突出长衫老者不同常人的地方,表现文章主旨。
21、动作描写,运用“站”、“蹲”、“打开”、“取”、“展”、“写”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长衫老者宽厚、大度、肯思索、肯动手、关心世事的热情的形象。
22、以前热闹、拥塞、土尘蓬蓬、乱乱哄哄;现在静谧安逸,老人、小孩怡然自乐。
23、既有对他们起初自私而安于现状的批评,也有对人们从善如流的肯定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