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总分:50分 形式:闭卷 时间:40分钟 命题校对:时堰镇中学沈小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各小题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表与题号相对应的空格中。本大项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 开凿了大运河
2.下列历史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⑴文字狱 ⑵八股取士 ⑶贞观遗风
A.⑴⑵⑶ B. ⑶⑵⑴ C. ⑵⑶⑴ D. ⑵⑴⑶
3.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地方吏治 B.戒奢从简 C.重用人才 D.虚心纳谏
4.教材“动脑筋”中,介绍了阿拉伯商人在广州看到了“唐朝官员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显露出胸前有粒黑痣”的故事,说明
A.唐朝官员接见外商时不拘仪表 B.唐朝官员黑痣过于明显突出
C.唐朝官员故意显示自己富有 D.唐朝丝织品质量十分精良
5.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A. 筒车 B. 曲辕犁 C.翻车 D.水排
6.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
A.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问的需要 B.笼络读书人的策略
C.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 D.巩固政权,扩大统治基础
7.唐朝统治者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扶九族以仁”,这一政策的转变说明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8. 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9.印度史书记载:“中国法师阐释佛经,破除异端邪说,十八年来,无人能敌。”这里的法师指
A.玄奘 B.鉴真 C.达赖 D.班禅
10.请仔细辨别右图,下列选项中与之名称和出现的时间相对应正确的是
A.《步辇图》 唐朝
B.《金刚经》 唐朝
C.《洛神赋图》 东晋
D.《女史箴图》 东晋
11.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宜昌籍聋哑女邰丽华领衔表演的舞蹈《飞天》倾倒了无数观众。该舞蹈取材于下列哪座雕刻艺术宝库中的壁画。
A.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C.秦始皇陵墓兵马俑 D.甘肃敦煌莫高窟
12.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大融合
C.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D.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3.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1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5.下列政权被蒙古族灭亡的是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一句“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诗。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 B.契丹统治者 C.党项统治者 D.匈奴统治者
17.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C.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D.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8.下列有关回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在我国定居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后代
B.在我国定居的信仰伊斯兰教的西亚人的后代
C.汉、蒙、畏兀儿等民族与波斯人、阿拉伯人融合而成的新民族
D.居住在天山的维吾尔人的后代
19.在航海中“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和广泛出现分别是在
A.隋朝、唐朝 B.唐朝、北宋 C.北宋、南宋 D.南宋、元朝
20.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21.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以下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来
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
B.此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
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
D. 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2.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23.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好“北京”在我国古代的称呼
①大都 ②中都 ③涿郡 ④北京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
24.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相权的得以恢复发展
C.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缓解
25.两宋时期,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因为
A.政府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C.便于从事生产劳动 D.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二、非选择题(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礼部上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持节送公主入吐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旧唐书》
材料二: 材料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读材料二图,图中所示行政区域的建立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谁?,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其中设置管理西藏的机构有什么意义?(3分)
(3)读材料三图,它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以上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自永东三年奉使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1)材料一中的“盲目航东海”指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什么事件?“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举一例史实来说明。(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28.请仔细观察以下一组图片 (9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唐太宗 图二:武则天 图三:戚继光 图四:郑成功
(1)请分别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为图一、图二两人作出评价。(4分)
(2)图三、图四中的两人都可以获得什么赞誉?(1分)请分别为两图写出简短的解说词。(4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D A D B C A B D D D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C C A D A B a B
二、非选择题(25分)
26、(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关系,
发展藏族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2分)
(2)忽必烈;行省制度;标志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3分)
(3)清朝;顺治帝册封 “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帝册封 “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4分)
(4)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或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民族关系的处理;或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言之有理皆可得分)(1分)
27、(1)唐玄宗;鉴真东渡;
“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很大。
例: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例子只要符合事实即可得分)(4分)
(2)郑和下西洋
意义:郑和的远洋航行,比欧洲航海家的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同来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2分)
28.(1)唐太宗统治年间,政治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当政期间,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加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分)
(2)民族英雄。(1分)明朝抗倭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戚继光指挥“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1661-1662年,郑成功率将士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