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4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3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范围:第四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1.A
2.【时空观念】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自治区。右图中②处是 ( )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2.C
3.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的喜悦,唱出了感谢毛主席和党的真情,表达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决心。该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是西藏 ( )
A.和平解放
B.进行民主改革
C.自治区建立
D.实行改革开放
3.B
4.【历史解释】下表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概况。党和政府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其目的是 (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权利
4.C
5.下表所示内容体现了国家重视 ( )
1953—1957年 20世纪末
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
A.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
B.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C.民族区域自治的落实
D.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5.A
6.关于“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据此可知,“一国两制”的核心内涵是( )
A.优先保障两种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维持和平统一方针
6.C
7.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说: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材料意在强调“收回香港” ( )
A.只能通过和平方式 B.属于中国内部事务
C.践行“一国两制”构想 D.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7.D
8.下图所示时间轴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经济特区发展
C.香港回归祖国
D.对内深化改革
8.C
9.“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甚至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底线是 ( )
A.保证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B.维持特别行政区的现行法律不变
C.坚持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保障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9.D
10.【史料实证】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史证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10.B
11.【唯物史观】邓小平说香港问题能够谈成,“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港澳回归祖国从根本上得益于( )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港澳同胞回归心切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
D.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11.C
12.下表反映出党和政府在对台问题上 ( )
20世纪50年代中期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79年元旦 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1993年8月 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
2000年2月 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2022年8月 发表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A.坚持使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B.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统一台湾政策
C.贯彻“九二共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坚决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2.B
13.下面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该年代尺体现了 (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台独”基础被铲除
C.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13.C
14.2024年5月15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大陆方面对赖清德就职讲话涉两岸关系内容有何预判的提问指出:“台独” 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从上述发言内容来看,影响海峡两岸和平的主要障碍是 ( )
A.岛内“台独”势力
B.西方个别国家的干涉
C.岛内“台独”势力和外部势力干涉
D.台湾当局领导人
14.C
15.下表是某同学进行学习研究的笔记。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研究的主题是 ( )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A.军队建设 B.外交成就 C.祖国统一 D.民族团结
15.C
[解析]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都涉及祖国统一的内容,故该同学学习研究的主题是祖国统一,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走向繁荣创造了前提。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分布在民族地区。
材料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铸牢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构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价值基石,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针对民族问题我国制定的政治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二,试举两例“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在民族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4分)
(3)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 (3分)取得了哪些成就 (任举一例成就即可,3分)
(4)根据材料三,说说我们要怎样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分)
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西部大开发战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4)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闭,旅游业开始起步发展。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由1980年的3525人次增加到2001年的68.61万人次,增长了194.6倍;旅游收入由1980年的131万元提高到2001年的7.51亿元,增加了7.49亿元。到2005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9.35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180.06万人次,成为西藏发展最快的产业。
——摘编自《西藏百年史研究》
材料二 (到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经过两年22轮拉锯式的谈判,终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承认:“协议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的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和国的记忆: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
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 两岸处于隔绝状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交流日益增多,电影、电视、音乐等成为两岸沟通的主要纽带
2013年后 每年举办两岸文化发展论坛
——整理自刘小新等《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分)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圆满解决香港主权问题的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4)综上所述,归纳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的因素。(4分)
17.(1)趋势:由封闭到迅速发展,赴藏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加等。原因:改革开放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闭状态,推动了旅游业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西藏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经济;西部大开放战略,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等等。
(2)促成香港顺利回归,为解决澳门及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对践行“一国两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等等。
(3)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推动两岸局势逐步缓和;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台湾调整“三不”政策,采取一些开放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海协会、海基会两个团体的努力,“九二共识”的达成;等等。
(4)国家政策的制定、“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18.(22分)阅读材料,完成探究问题。
任务一 【解读文字史料·体会创新智慧】
材料一
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 七、实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十四、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宜,并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邻邦和平相处,建立和发展公平的通商贸易关系。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第四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第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一中两个史实产生的历史价值。(4分)
任务二 【走进历史场景·见证时代变迁】
材料二
(2)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释图一反映的事件和图二现象之间的联系。(4分)
任务三 【阅读图片报刊·感受使命担当】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3)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材料三中图三、图四所示历史事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分)
(4) 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制定并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现实意义。(4分)
(5)综上所述,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履行这一义务 (4分)
18.(1)史实一:西藏和平解放。历史价值: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史实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价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策,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使得香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3)图三:为缓和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推动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图四: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这次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4)《反分裂国家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分裂国家的法律;为有效打击“台独”势力,对台方针的顺利实施,捍卫国家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法律依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5)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对台问题的方针政策;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4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3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范围:第四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1.A
2.【时空观念】根据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自治区。右图中②处是 ( )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2.C
3.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的喜悦,唱出了感谢毛主席和党的真情,表达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决心。该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是西藏 ( )
A.和平解放
B.进行民主改革
C.自治区建立
D.实行改革开放
3.B
4.【历史解释】下表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概况。党和政府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其目的是 (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权利
4.C
5.下表所示内容体现了国家重视 ( )
1953—1957年 20世纪末
修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
A.民族地区的交通建设
B.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C.民族区域自治的落实
D.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5.A
6.关于“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据此可知,“一国两制”的核心内涵是( )
A.优先保障两种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维持和平统一方针
6.C
7.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说: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中国在1997年……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材料意在强调“收回香港” ( )
A.只能通过和平方式 B.属于中国内部事务
C.践行“一国两制”构想 D.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7.D
8.下图所示时间轴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其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经济特区发展
C.香港回归祖国
D.对内深化改革
8.C
9.“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同时,“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甚至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底线是 ( )
A.保证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B.维持特别行政区的现行法律不变
C.坚持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保障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9.D
10.【史料实证】不同类型的资料具有不同的史证价值。下列资料中,对了解澳门历史史证价值最大的是 ( )
A.电视剧《澳门的故事》
B.档案《20世纪上半叶澳门档案》
C.小说《澳门历史演义》
D.口述史《澳门口述历史丛书》
10.B
11.【唯物史观】邓小平说香港问题能够谈成,“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港澳回归祖国从根本上得益于( )
A.“一国两制”适合国情
B.港澳同胞回归心切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
D.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11.C
12.下表反映出党和政府在对台问题上 ( )
20世纪50年代中期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1979年元旦 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
1993年8月 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
2000年2月 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2022年8月 发表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
A.坚持使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B.顺应时代变化不断调整统一台湾政策
C.贯彻“九二共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坚决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2.B
13.下面是某同学自制的历史年代尺。该年代尺体现了 (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台独”基础被铲除
C.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13.C
14.2024年5月15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大陆方面对赖清德就职讲话涉两岸关系内容有何预判的提问指出:“台独” 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从上述发言内容来看,影响海峡两岸和平的主要障碍是 ( )
A.岛内“台独”势力
B.西方个别国家的干涉
C.岛内“台独”势力和外部势力干涉
D.台湾当局领导人
14.C
15.下表是某同学进行学习研究的笔记。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研究的主题是 ( )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A.军队建设 B.外交成就 C.祖国统一 D.民族团结
15.C
[解析]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都涉及祖国统一的内容,故该同学学习研究的主题是祖国统一,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走向繁荣创造了前提。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分布在民族地区。
材料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铸牢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铸牢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建构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价值基石,是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针对民族问题我国制定的政治制度。(3分)
(2)根据材料二,试举两例“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在民族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4分)
(3)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 (3分)取得了哪些成就 (任举一例成就即可,3分)
(4)根据材料三,说说我们要怎样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分)
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西部大开发战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4)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各民族更要守望相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闭,旅游业开始起步发展。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由1980年的3525人次增加到2001年的68.61万人次,增长了194.6倍;旅游收入由1980年的131万元提高到2001年的7.51亿元,增加了7.49亿元。到2005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达19.35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超过180.06万人次,成为西藏发展最快的产业。
——摘编自《西藏百年史研究》
材料二 (到1984年12月)中英双方经过两年22轮拉锯式的谈判,终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承认:“协议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我们的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和国的记忆: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文化交流
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 两岸处于隔绝状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交流日益增多,电影、电视、音乐等成为两岸沟通的主要纽带
2013年后 每年举办两岸文化发展论坛
——整理自刘小新等《两岸文化与青年交流:拓展与深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藏旅游业的发展趋势。(2分)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圆满解决香港主权问题的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4)综上所述,归纳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的因素。(4分)
17.(1)趋势:由封闭到迅速发展,赴藏旅游人数不断增多,旅游收入不断增加等。原因:改革开放后,西藏逐步打破封闭状态,推动了旅游业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西藏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经济;西部大开放战略,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等等。
(2)促成香港顺利回归,为解决澳门及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对践行“一国两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等等。
(3)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推动两岸局势逐步缓和;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台湾调整“三不”政策,采取一些开放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海协会、海基会两个团体的努力,“九二共识”的达成;等等。
(4)国家政策的制定、“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18.(22分)阅读材料,完成探究问题。
任务一 【解读文字史料·体会创新智慧】
材料一
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 七、实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十四、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宜,并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邻邦和平相处,建立和发展公平的通商贸易关系。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第四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第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民族团结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一中两个史实产生的历史价值。(4分)
任务二 【走进历史场景·见证时代变迁】
材料二
(2)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分)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释图一反映的事件和图二现象之间的联系。(4分)
任务三 【阅读图片报刊·感受使命担当】
材料三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自《反分裂国家法》
(3)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材料三中图三、图四所示历史事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分)
(4) 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制定并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现实意义。(4分)
(5)综上所述,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履行这一义务 (4分)
18.(1)史实一:西藏和平解放。历史价值: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史实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历史价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策,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使得香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3)图三:为缓和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推动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图四: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这次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
(4)《反分裂国家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分裂国家的法律;为有效打击“台独”势力,对台方针的顺利实施,捍卫国家尊严、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法律依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5)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对台问题的方针政策;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