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历史信息卷(五)
园编审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已大量制造并使用陶器,生活陶器种类丰富。学者们往往将出土的 陶器作为一个遗址乃至一类考古文化的代表,如半坡彩陶、龙山黑陶(“蛋壳陶”)等。由此可知,新 石器时代的陶器制造
A. 诱发了社会贫富分化 B.以种植业兴起为前提
C.得益于游牧转向定居 D.具有多元性和共通性
2.西汉初年,23岁至56岁的男丁,需承担兵役,其中屯戍京师的士兵初至京师,丞相一定躬自到都亭 迎接慰劳;每年正月,部分士兵役满还乡,朝廷还要大摆酒席为他们饯行,皇帝必定亲临酒会,丞 相、大鸿胪等官员也会出席。这表明当时
A. 戍京士兵社会地位较高 B. 政府积极推行了优抚政策
C.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D. 承担徭役是一种政治荣誉
3.下表为北魏、北齐、隋代及唐代均田制下奴婢和耕牛授田的规定,据此,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朝代 奴婢 耕牛
北魏 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露田30亩,限4牛
北齐 按各级别限60—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隋代 按各级别限60—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后废除 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唐代 不受田 不受田
A. 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日益严密 B.土地兼并得到了抑制
C. 奴婢耕牛受田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D.均田制逐渐走向衰落
4.宋代金银器物流行文字铭刻,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而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如江 西彭泽易氏八娘墓中的银梳上刻有“江州打作”铭;安徽六安宋墓出土的银勺、银胭脂碟上压印“顾 玉郎”款;浙江永嘉窖藏银器上有“京溪供铺记”等铭刻。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A.金银加工技术的进步 B. 政府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
C. 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D.市民阶层是金银器消费主体
5.相比于康乾时期,嘉庆年间编修的“嘉庆志”将新疆、蒙古等统部直接列于“贵州统部”之后,与其余 省份并列同称,并突破了“康熙志”“乾隆志”中只有省、府、直隶厅图的形式,增加划界与边疆统部 辖境内容,呈现“金瓯无缺”的全貌。这表明当时
A. 地方割据的隐患得以根除 B.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已然具备
C. 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凸显 D.华夷一体思想得到广泛认可 历史信息卷(五) 第1页(共8页)
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于是学西文,涉重洋……察其习尚,访其政教,考其风俗利病得失盛 衰之由。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此观点
A. 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先河 B.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
C. 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D. 激发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7.下图为1910年的一幅漫画,名为《官与民之负担》,画中百姓背着“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的包袱, 而清朝官员捧着写着“责任内阁”的房子站在百姓的包袱上。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列强侵略激化社会矛盾 B. 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巩固
C. 新政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D. 责任内阁导致清廷被孤立
8.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将传单和标语作为抗日宣传的重要载体。除此以外,党组织还 利用东北民俗开展宣传工作,潜入秧歌队、高跷队、灯会、庙会和戏院中开展秘密宣传。这反映出 中国共产党
A. 贯彻全面抗战 B. 落实统一战线
C. 注重社会动员 D. 宣扬传统文化
9.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告,这份公告语言简洁到只有两 句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 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当时中法建交主要源于
A. 法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B. 西欧国家走上了政治经济联合
C.新中国正式步人国际外交舞台 D. 两国处于复杂冲突的国际环境
10. 高 频 考 点/经济体制改革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 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减轻社员的负担,落实按劳分配政策等。1977年底, 甘肃省委规定允许对农作物采取定额管理、包工到作业组的做法。1978年2月,四川省委制定 《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取消了不准农民搞家庭副业、自销多余产品的禁 令。这说明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农村改革序幕 ②关于八字方针的调整得到了落实
③ 农业、农村、农民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大事 ④农村全面改革前多地进行了探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历史信息卷(五)第2页(共8页) 历史
11.亚历山大在希腊本土主要以科林斯联盟盟主的身份进行统治。在马其顿,他保持国王的身份,但 同时也让臣民拥有一些传统的权利。在埃及,他就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对于比 较顽固的腓尼基诸城邦,他只要求诸城邦做附庸。亚历山大实行这一统治策略旨在
A.为希腊文化扩张扫清障碍 B. 缓和帝国内部矛盾
C. 维护各地本土文化独立性 D.促进区域文化融合
12.1041年波希米亚的公爵成为德意志国王亨利三世的封臣,他向国王宣誓,将像封臣效忠于封君一 样效忠于国王,以他的一切朋友为友,一切敌人为敌。但是,封臣的服役期限一般是40天,若到 期,封臣可以自行离开战场。这反映了
A. 封臣拥有绝对的政治自由权 B.封君封臣制度加强了国王权力
C.封君对封臣具有极强依赖性 D.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具有双向性
13.马克思曾指出,旧的法国革命时的英雄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同旧的法国革命时的党派和人民 群众一样,都穿着罗马的服装,讲着罗马的语言来实现当代的任务。但是,新的社会形态一形成, 远古的巨人连同复活的罗马古董……就都消失不见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法国资产阶级利用古罗马传统实现革命目标
B.“新的社会形态”是指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
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革命进程的曲折
D. 罗马古董“消失不见”是受到了启蒙运动冲击
14.1827年以后,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出现若干行业和团体进行联合的趋势。例如,费城行业团体职工 会、纽约职工会等都是拥有40-50个团体、1万以上会员的工人组织,一些城市还创办了美国第 一批工人刊物。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美国
A. 工人待遇得到了显著改善 B. 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
C. 工人的阶级意识有所提高 D.成为世界工人运动的中心
15.二战中,印度国大党声明要在获得完全独立后,才会支持盟国抗击日军。英国主张战后给予印度 自治领的地位,罗斯福则建议英国让印度先成立一个临时政府,战后再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政府。 英美在印度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反映出
A. 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比较薄弱 B. 英美争夺反法西斯同盟主导权
C. 英国企图在战后加紧控制印度 D. 英美在构建战后秩序上的冲突
16.创 新 考 法/指标对比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经贸联系是衡量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据下图可知
(
□区域内部
区域之间
)大洋洲上
欧洲 E
亚洲 E
拉 美
北美
非洲
(
100%
)0 20% 40% 60% 80%
2018年全球各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示意图
A. 拉美和非洲的经济外部依赖特征明显 B. 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降低
C.非洲的经济区域化程度高于北美地区 D. 各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同等获益
历 史 信 息 卷 ( 五 ) 第 3 页 ( 共 8 页 )
历 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典籍中关于“礼”的记述
春秋战国 礼,经国家,定社极。……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左丘明《左传〉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 ——《论语》
西汉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掉 豚,污(汗)尊而抓饮,簧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礼记》(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 道者,所繇(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 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
两宋 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 —— 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理会得时,繁文末节皆在其中。 《二程(程颢、程顾)遣书》 ——《朱子语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的内涵。(6分)
历 史 信 息 卷 ( 五 ) 第 4 页 ( 共 8 页 )
第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礼”的内涵变化的因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德国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始于20世纪初。1936年通过的《帝国土地改革法》对乡村的 农地建设、生产用地及荒废地进行了规划。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通过《土地整理法》,将乡村 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作为村庄更新的重要任务。此后,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等 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村庄更新的发展计划。1976年,德国将村庄更新写入修订后的《土地整理 法》,并试图通过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特优势来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 善。两德统一后,德国的村庄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 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实现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沈费伟、刘祖云《发达国家乡村治理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借鉴》
材料二2005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次年的 “中央一号”文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贯彻。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大会将之作为新时代的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总则。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8 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4元增长到14617元。经过十几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 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农村发展不平街、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
历史信息卷(五)第5页(共8页)
如果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回答的是“如何实现乡村发展”的问题,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则回答的 是“如何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位杰、徐海峰《“三农”战略新跨越: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
(1)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德国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建设的主要 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德两国乡村建设道路的共性因素。(7分)
历史信息卷(五) 第6页(共8页)
历史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晚清时期的旧式商行,如绸缎庄、鞋帽庄、茶庄等,多是家族世代经营。货物出售时有“漫 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传统。
1900年,马应彪吸纳资金共计2.5万元港币,在香港创立先施百货公司,后改组为股份有限 公司。马应彪自己以大股东身份担任司理。他采用“不二价”(明码实价)的销售模式,并想效仿 英国商店雇佣女售货员,但女性抛头露面站柜台有违传统,无人应聘,其妻亲自上柜台售货。
1911年和1917年,马应彪先后在广州和上海也建立了先施百货公司,除了购物场所,还设有 照相馆、餐厅、电影院等。百货公司营业盛况空前,消费者络绎不绝。
——摘编自桢淳《华侨在中国最早创办的百货公司》等
(1)根据材料,指出先施百货公司与旧式商行相比的创新之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施百货公司逐步发展的原因。(8分)
历史信息卷(五)第7页(共8页)
历史
20 . 创 新 考 法多元视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认为“现代革命”是指过去1000年里,特别是过去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的更迅 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关于经济领城发生“现代革命”的动力存在的多种解释,如下表所示。
解释视角 基本观点
现念论 思维方式和思维态度的深刻变迁,刺激了新的商业和技术方法的产生
商业论 强调商业交换,认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及生产中技能、热巧程度和判断力的进 一步完善都是分工的结采
地理论 “偶然”的地理因素,如煤的蕴藏、距离的远近,可以解释特定国家或区域创新速度的 加快
人口论 当人口增长与逐渐增长的商业化过程共同发生作用的时候,它有时能够增加劳动力 供给、增加需求,从而成为一种刺激力量
社会结构论 不同的社会结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创新速度
——摘编自[美]大卫 · 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围绕材料中关于经济领域“现代革命”的动力的解释,拟定一个论 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历史信息卷(五) 第8页(共8页)
■ ■ ■■■■ ■
2025 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历史信息卷(五)答题卡
(
姓
名
准考证号
)条形码区
缺考标记(考生禁止填涂)口
(
填
涂
样
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留帑留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量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 工整、清晰。 3.按照题号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题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不得折叠、污染、穿孔、撕破等。
一、选择题
1 AIB]CD 2 ABCD] 3ABCD 4 ABCD] 5ABCDJ 6A CD] 7 ABCD 8ABCD] 9AB]CD] 10 AB]CD 11AECD] 12 ABICD] 13ACB]CID 14 AB]CD] 15ABCD 16A CD
二、非选择题
17. (12分) (1)(6分)-
(2)(6分)
18. (15分) (1)(8分)
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答
(2)(7分)
19. (13分) (1)(5分) (2)(8分)
20. (12分)
严禁超出矩形边框作容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历史信息卷(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题号
答案
) (
D
) (
A D C
c
B C o D D B
D
A
o
D
A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12分)
(1)内涵:祭祀鬼神的仪式: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治理 国家、教化百姓的手段:天地万物的本原。(6分) (2)因素:政治经济变迁:儒学家的思想构建: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融合。 ( 6 分 ) 18. (15分) (1)德国乡村建设的特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发挥主导作用);进 17. (1)内涵: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因素:每点2分,共6分 答“社会习俗的变化”也可得分 高分关键答案需言之成理,即答案需与影响 “礼”的内涵变化的因素相吴,且逻辑清晰、表 述准确
行了全局性的土地利用规划:重视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特优势;注重运用>18. (1)特点:作答时需要中外分开。德国乡
法治手段;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并重。(4分) 村建设的特点,4分;中国乡村建设的特点,
中国乡村建设的特点: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宏观政策引领 4 分
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基层党组织的作
用:推动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4分) (2)共性因素:第一点3分,后两点每点2分。
(2)共性因素:政府主导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乡村发展面临的问 共 7 分
题与挑战。(7分) 失分注意 设问要求答“共性因素”,如果答成
19. (13分) “不同因素”则不得分
(1)创新之处:建立百货公司,实行股份制;明码标价:打破传统:采取多种商品 19. (1)创新之处:每点1分,共5分 销售模式:打造消费休闲综合场所。(5分)
(2)原因:近代工商业城市发展,扩大了市场需求:西方商业经营方式传入中(2)原因:每点2分,共8分
国,为百货公司的创立提供了借鉴;辛亥革命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欧洲 列强忙于战争,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有利于百货公司的发展。(8分) 20. (12分) 示例 论愿:商业贸易是推动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重要动力。(2分) 阿释: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市场逐渐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全球 性的市场体系。这不仅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广朗的空间,也为资本积累提供 了更多机会。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进一步推动了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3分) 在商业贸易的推动下,重商主义思想逐渐兴起。这种思想强调国家应通过贸 品顺差来积累财富和增强国力。这种观念的转变促使国家更加重视商业贸易 的发展,并采取措施促进贸易的繁荣。(2分)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这背后商业贸易的推动作用不可忽 视。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英国对纺织品的需求激增,这直接推动了纺织业的 技术革新,如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重要发明相继出现。商业贸易的需求 促进了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产业升级。(3分) 综上所述,商业贸易是推动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重要动力。它不仅促 进了市场扩大与资本积累,还促进了思想观念的变革及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这些变革共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快速发展和转型。(2分) 高分关键可以从市场需求、商业经营方式、 政治环境、国际形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失分注意 若列出的要点不全,成者不够准 确,则酌情扣分 20.根据材料拟定论题,2分 阐释部分,8分,可分为三段作答 第一段,阐释商业贸易与市场体系、责本积 累的关系,可得3分 第二段,阐释商业贸易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可 得 2 分 第三段,闻释商业贸易对工业羊命及技术创 新的影响,可得3分 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史实准确、史论站合、 表述清晰,即可得分 最后进行总结升华,2分
— — 拆招式超详解
1.D【 热考点】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深度解析】选择 D: 材料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 已大量制造、使用陶器,生活陶器种类丰富。但向器又各具 特色,有彩肉、黑陶等,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向器具有共通性 和多元性。排除 A: 材料反映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种类多 样,没有社会贫富分化( 点抗:断石器时代的社会贯富分化主 要与私有制产生、墓莽规格的差异、阶级时富的差距相关)的 信息。排除 B: 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的基本前提是火的利用
和黏土资源,不是种植业兴起,排除 C: 新石器时代,人们制 造向器主要得益于火的利用,而不是因为从游牧转向定居 生活。
2.A【 热考点】西汉时期的治国之策 【思路引导】
(
屯
戌
京
师
的
士
兵
初
至
京
师
,
丞
相
一定躬自到都亭
迎接慰劳
朝廷还要大摆酒席
为他们饯行,皇帝
必定亲临酒会
) (
显示出朝廷对
戍京士兵的看
重和关怀
进
一
步体现了
朝廷对戍京士
兵的重视
)结合所学可知,经历 了战争和动荡后,西 汉建立,负责拱卫京 师的军事力量对于维 护国家安全和稳定至 关重要,因此,戍京士 兵得到政府的重视,
社会地位较高,故选 A 项
【深度解析】排除 B: 材料不能说明政府积极推行优抚政策。 排除 C: 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未涉及对 地方的管理 . 排除 D: 材料涉及的是兵役,只是徭役的一种, D 项以偏慨全。
3.D【 热考点】北魏至唐的赋税制度
【深度解析】选择 D:结合所学可知,从北魏到隋代,奴婢的授 田规定走向严格,北魏奴婢授田人数不限,到了北齐、隋代已 经开始限制人数甚至取消,而唐代则是不给奴婢授田:拼牛 在北魏一头牛授露田30亩,限4牛,北齐和隋代一头牛授田 60亩,限4牛,到了唐代则是不给牛授田,这说明均田制在实 施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提示:天宝年问,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 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政府难以通过授田来维护土地 分配的均衡,反映了均田制逐渐走向衰落,排除A: 材料显 示的只是均田制中授田规则的变化,无法得出A 项结论。排 除 B:据唐代奴婢和耕牛均不授田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天宝 年间,土地兼并盛行,导致均田制无法推行,故土地兼并得到 抑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C: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四个 时期,奴婢和耕牛主要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对奴婢和耕牛 授田推动了土地兼并加剧,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N 易 错 鉴 示 本题易错选A 项,惜选原因在于看到国家对 奴埤和耕牛投田的种种规定,就认为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 拉制日益严密,但细读材料,可以看出材料涉及的是投田规 定,不能直接出得国家对土地与人口加强拉制,且北齐和隋 代的规定基本相同,“日益严密”的说法不准确。
4.C【 热考点]宋代商业的发展 【深度解析】
C项正确 宋代金银器上刻有店铺、产地、工匠名字, 反映了生产者已有品牌意识,这是宋代商 品经济发展繁荣的体现
A项概念混潜 在金银器上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反映了 生产者已有品牌意识,并非金银加工技术 进步
B项违背逻辑 材料中未提及这些文字铭刻是官方强制的 要求,不能说明是政府加强对市场秩序的 管理
D项对象错乱 材料强调的是金银器的文字铭刻,而非金 银器的消费主体
5.C【热考点】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
【深度解析】选择 C: 据材料可知,嘉庆年间将新疆、蒙古等边 疆地区与内地省份并列同称,并增加划界与边疆统部辖境内
答案及解析
容,强调了国家的统一性和多民族性。这种编修方式体现了 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凸显,排除 A: 虽然嘉庆年间的举 措显示了对边疆地区的重视,但并不能直接说明地方割据的 隐患已经“根除”。排除 B: 材料时间中国尚缺乏近代国家主 权意识,“已然具备"不符合史实。排除 D: 材料强调“嘉庆 志”较“康服志”“乾隆志”的编修内容更加全面.凸显统一多 民族国家观念,仅免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华夷一体思想得到 “广泛”认可,
6.B【 热考点]晚清时期的思想观念
【深度解析】选择 B:根据材料“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 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可知,郑现应认为 西方的强大主要在于其政治制度及教育的先进,而不仅是技 术的优势,这一主张显然突破了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 术实现国家富强的思想,体现了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排 除 A: 戊戌变法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先河。排除 C: 材料观 点体现的是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D: 材料观点体现的是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数发了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未在材料中体现。
(
史料解读
史料:“于是学西文,涉重洋……其习尚,访其
致教,考其
风俗利病得失盛衰之由。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
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解读:(郑现应)开始学习西方语言,横渡无边无际的海
洋
……
(郑观应)观察西方的风俗习惯,探坊西方的政治制
度与教育体系,考察西方风俗习惯的利弊得失及国家头衰
的原因。才明白了国家治理的安定与混乱的根泽,国家富
强的根本,并不完全在于军事力量的强大,而在于议院中上
下一心,以及教育培养得当.
)
7.C【 热情境】图像史料类一清末新政的消极影响
【图表剖析】
清朝官员捧着写 着“责任内阁 的房子站在百姓 的包袱上
(
反映出建立责任
内阁制的新政加
重了百姓的负担,
故选
C
项
)百姓身上哿着“外 值款及一切捐税” 的沉重包状
百姓累得大汗淋 滴、苦不堪言
【深度解析]排除A: 材料描述的是清末新政加重人民负担, “列强侵略激化社会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 材料没 有谈及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 D: 材料时期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统治阶级和被统治 阶级对立,不是责任内阁的建立导致清廷被孤立,
(
知
识
拓
展
清末断政的消极影响
流术,济政府为了巩围统治实行断政,但包括齿
任内阁制在
内的各项改苹措施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然而,清政府
当时面临着严重的对政危机,军需开支庞大,甲午、庚子的
巨额赔款,以及实行断政的庞大贵用,使得晚清的财政十分
艰窘。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通过增加捐税来筹条责
金,导
致新的拥税层出不方,如国民捐、路矿拥、教养局捐、户口
捐、警拥等,这些拥税不仅加变了百姓的经济负担,还使丹
许多家庭陷入国境,甚王引发了一些地方的民变。
)
8.C【 热考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杜会动员
【深度解析】选择C: 由“将传单和标语作为抗日宜传的重要载 体"“利用东北民俗开展宜传工作"井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 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加强宣传,注重对抗日的社 会动员。排除A: 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7年日本全而侵华后 才提出的,与顺干时间不符,排除B: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策 略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之后才开始提出的,与题干时 间不符,排除 D: 题干中的宜传是为了抗日,而不是为了宜
扬传统文化 .
9.D【 热考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法关系
【深度解析】选择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美苏争霸 时期. 中国一方而要应对美国的敌视、孤立和遏制. 同时与苏 联在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矛盾加刷,法国面对美国在西方联 盟中的霸权行径,极力维护法国的独立自主,试图增加自身 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中法建交是源于当时复杂冲突的国 际局势。排除A:A 项是 一 个重要的外交目标,但它是法国 的外交目标,而非1964年中法建交的主要原因,排除 B: 材 料所述主体是中法两国,不是西欧国家,且B 项 说 法 与 材 料 主旨不符。排除 C: 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后就已步入国际外 交舞台,
10.D【 热题型)组合型选择题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深度解析】选择 D: 据材料可知,1977-1978年,部分省份 制定了农村经济政策调整的相关措施,体现了国家对三农 问题的重视,说明农业、农村、农民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大 事,故③正确;据材料可知,全面农村改革之前,安敬、甘肃、 四川等地采取了各种措施调整农村经济政策,以求改善农 村经济 · 这表明农村全面改革前多地进行了探索,故④正 确。排除A 、B 、C:中共十 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 月,材料所述时间内会议尚未召开,故①错误:八字方针是 1961年开始实施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与材 料所述时间不符,故②错误。
考 点 檬 读 在2024年黑吉辽卷、2022年辽宁卷、2021年 辽宁善中,均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考查,此外,2024年 湖向卷、安微寒等也考查了这一知识点。在本题中,安撒、 甘肃、四川等地进行了农村经济政策的探索,这些探索均是 尝试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改苹,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 的历史必然性。
11.B【 热考点]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深度解析】选择 B: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 实行的这种灵活多变的统治策略,有助于减少被征服地区 的抵抗,缓和帝国内部矛盾,排除A: 希腊文化伴随着亚历 山大的扩张,形响了希腊以东的广阔世界,但材料中亚历山 大的措施目的不在于希腊文化的扩张。排除C: 维护各地本 土文化的独立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文 化 融 合 指 的 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这并非材料中亚历山大统 治策略的目的。
12.D【 热考点]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深度解析】选择 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封臣向封君宜 誓效忠,并承担一定的服役义务,但同时这种义务是有期限 的,到期后封臣有权离开战场。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关系 的双向性,即封君有权要求封臣的效忠和服务,但封臣也有 权在服役阴满后选择离开战场,排除 A: 虽 然 封 臣 在 到 服
役期限后可以离开,但他们的效忠宜誓表明他们在服役期 间并不拥有“绝对”的政治自由权。排除 B: 材 料 井 未 强 词 这 一 制度如何加强了国王的权力,材料强调的是封臣与封君 之间的相对义务,排除C: 封 君 和 封 臣 之 间 是 相 互 依 存 的 关 系,封君要保护封臣,封臣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双方都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极强”依赖性表述夸张,不符合史实。
13.A【 热考点】法国大革命
【深度解析】选择 A: 材 料 “ 都 穿 着 罗 马 的 服 装 , 讲 着 罗 马 的 语 言 来 实 现 当 代 的 任 务 " 表 明 法 国 资 产 阶 级 在 革 命 中 借 用
了 古罗马的文化符号和语盲( 关 健:古 罗 马 传 统 有 利 于 推 进 法 四 苹 命 ) , 以 此 来 达 成 他 们 的 革 命 目 的 ,A 项 符 合 题 意 .
排除 B: 材料提及的“新的社会形态”并非专指法国共和制的 确 立 ,B 项表述过于狭隘,排除 C: 法 国 资 产 阶 级 力 量 相 对 弱小,法国革命进程呈现出曲折性,但这无法解释材料中的 现象。排除D: 虽 然 启 蒙 运 动 对 法 国 大 革 命 有 影 响 , 但 根 据 材料无法得出罗马“古董”受到启聚运动的冲击而消失。
14.C【 热考点】美国工人运动
【深度解析】选择C:1827 年 以 后 , 在 美 国 工 人 运 动 中 出 现 若 干行业和团体进行联合的趋势, 一 些城市还创办了美国第 一 批工人刊物,这些都是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益的行为,表 明 这 一 时 期 美 国 工 人 的 阶 级 意 识 有 所 提 高 。 排 除 A: 材 料 中 工 人 阶 级 组 织 起 来 的 目 的 之 一 是 争 取 属 于 自 己 的 权 益 。 “工人待遇得到了显著改善”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 除 B: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与题干时间不完全相符。 排除 D: 仅 凭 材 料 不 足 以 判 断 当 时 世 界 工 人 运 动 的 中 心 是 否在美国。
15.D【 热考点】二战时期的英美关系
【深度解析】
D项正确 英国主张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罗 斯福则建议英国让印度先成立一个临时 政府,战后再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政府,这 说明围绕印度问题,英美在构建战后秩序 上存在利益冲突
A项史实错误 反法西斯同盟是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核心力量,其力量并不薄弱
B项抓错重点 材料中英美的做法并不是在争夺反法西 斯同盟的主导权,主要是各国出于战后各 自国家利益的考量,提出了不同的处理 策略
C项表述片面 C项说法不能完全表达材料主旨
16.A【 热情境]数据图表类 一 经济区城化与经济全球化
【深度解析】选择 A: 观 察 材 料 可 知 , 拉 美 和 非 洲 的 区 城 内 部 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而区域之问出口占总出口 的比重则相对较高,即拉美与非洲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贸 联系相比,与其他区域经贸联系远远大于内部的经贸联系, 说明拉美和非洲的经济外部依赖特征明显,排除 B: 材 料 内 容没有对比全球化中各类国家的地位( 技 巧: 地 位 的 高 低 仅 凭各地区区城内部、区城之间出口世占比是推导不出的), 无法体现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降低。排除C: 图 片 显
示非洲的外部出口比重高于北美洲 , 侧面反映出非洲的经 济 区 域 化 程 度 低 于 北 美 地 区 ,C 项 说 法 有 误 , 排 除 D: 各 经 济体在全球贸易中获益情况不同 。
考 法解 读 本 题 通 过 提 供 2 0 1 8 年 全 球 各 区 域 内 却和 区 城 之 问 出 口 占 总 出 口 的 比 重 数 据 , 引 导 学 生 对 比 不 同 区 域 的经济指标 , 从而深入理解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内 涵,本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强调数据分折和逻 辑推理能力,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17 . (1)内涵:祭把鬼抻的仪式;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行为准则 与道德规范;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的手段;天地万物的本原。 ( 6 分 )
(2)因素:政治经济变迁;儒学家的思想构建;国家思想与其 他 思 想 的 融 合 。 ( 6 分 )
【热考点】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
【深度解析】(1)内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从祭祀仪
式、统治工具、道德规范等方面进行概括。
(
关能句:“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祭把鬼神的仪式
结
合
所
学
关健句:“夫礼者……明是非也”
关键句:“礼,经国家,定社稷”“故
圣王已没……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
关键句:“礼是那天地自然之理”
维护等级秩序的
工
具
行为准刚与道德
规
范
治理国家
、
教化
百姓的手段
天地万物的本原
内酒
)
(
(2)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变迁、儒学
家的思想构建及与其他思想的融合进行归纳
。
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典
籍中关于“礼”的记述有所差异
据
料
中
的
“
董
仲
舒
”
“
朱
子
”
等
结
合
所
学
政治经济变迁
倒学家的思想构建
儒家思想与其他
思想的融合
因素
)
1 8 . ( 1 ) 德 国 乡 村 建 设 的 特 点 : 中 央 政 府 和 地 方 政 府 直 接 干 预 (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了全局性的土地利用规划;重视保持 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特优势;注重运用法治手段;经济、社 会、文化、生态建设井重。(4分)
中国乡村建设的特点: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 活;宏观政策引领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充分发挥党 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 推动农村经济的市 场 化 改 革 。 ( 4 分 )
(2)共性因素:政府主导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 乡 村 发 展 面 临 的 问 题 与 挑 战 。 ( 7 分 )
【热考点】中德两国的乡村建设与治理
【深度解析】(1)德国乡村建设的特点:据材料 一 “德国政府 主 导 的 乡 村 治 理 始 于 2 0 世 纪 初 " 等 并 结 合 所 学 , 可 得 中 央 政府和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发挥主导作用);据材料 一 “(帝 国土地改革法》对乡村的农地建设、生产用地及荒废地进行 了规划",可得进行了全局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据材料 一 “试 图通过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特优势来对乡村的社会环 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善",可得重视保持村庄的地方特
答 案 及 解 析
色和独特优势:据材料一 “帝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整理 法》",可得注重运用法治手段:据材料 一 “德国的村庄融人 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 … … 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 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重要的地位",可得经济、社会、文化、
生态建设并重。
中国乡村建设的特点:据材料二“"十 一 五'规划纲要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结合所学,可得 集中力量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据材料二“次年的 '中央 一 号'文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贯彻"并结合所学,可得 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 一 领导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据材料 二“经过十几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的生活有了很 大改善"并结合所学,可得宏观政策引领和尊重群众首创精 神相结合;结合所学可得推动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
(2)共性因素:据材料 一 “德国政府主导的乡村治理始于20 世纪初……来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 善”,以及材料二“2005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 … 写入党章总则"可得 政府主导与政策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经济发展与社会 需求,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9. (1)创新之处:建立百货公司,实行股份制;明码标价;打破 传统 ; 采取多种商品销售模式 ; 打造消费休闲综合场所 。 ( 5 分 )
(2)原因:近代工商业城市发展,扩大了市场需求;西方商业 经营方式传入中国,为百货公司的创立提供了借鉴;辛亥革 命扫除了政治上的 一些束鲰;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民族工业 发展迅速,有利于百货公司的发展。(8分)
【热考点】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商业贸易
【深度解析】(1)创新之处:据材料“马应彪吸纳资金共计2 .5 万元港币,在香港创立先施百货公司,后改组为股份有限公 司",可得建立百货公司,实行股份制:据材料“他采用‘不二 价'(明码实价)的销售模式",可得明码标价:据材料“效仿 英国商店庙佣女售货员 … … 其妻亲自上柜台售货",可得打 破传统;据材料“不二价”“雇佣女售货员”等。可得采取多种 商品销售模式:据材料“除了购物场所,还设有照相馆、岳 厅、电影院等",可得打造消费休闲综合场所 .
(2)原因:据材料“1900年,马应彪吸纳资金共计2 .5万元港 币,在香港创立先施百货公司"“1911年和1917年,马应彪 先后在广州和上海也建立了先施百货公司"“百货公司营业 盛况空前,消费者络绎不绝"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 工商业城市发展、西方商业经营方式传入及民国初期民族 工业发展的推动等方面思考和作答,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 理即可 ,
20. 示 例
论面:商业贸易是推动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重要动 力 。 ( 2 分 )
闻释: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市场逐浙连接起 来,形成了 一 个全球性的市场体系。这不仅为商品流通提 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资本积累提供了更多机会。市场 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进 一 步推动了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3分)
在商业贸易的推动下,重商主义思想逐渐兴起。这种思想 强调国家应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财富和增强国力。这种观
念的转变促使国家更加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并采取措施 促进贸易的繁荣。(2分)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这背后商业贸易 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随着海外市场的扩大,英国对纺织 品的需求激增,这直接推动了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如珍妮纺 纱机、水力织布机等重要发明相继出现。商业贸易的需求 促进了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产业升级。(3分)
综上所述,商业贸易是推动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重
要动力。它不仅促进了市场扩大与盗本积累,还促进了思 想观念的变革及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这些变革共同推动 了人类历史的快迪发展和转型。(2分)
【热题型】开放性试题一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深度解析】本丽为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 史的知识,围绕材料中关于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动 力的解释,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用释,可按以下步骤作答. 第一步:分析材料信息,拟定论题。材料提供了关于经济领 域发生“现代革命”的动力的多种解释,包括观念论、商业论、 地理论、人口论和社会结构论。据此可以提出不同观点.如 “商业贸易是推动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重要动力”.
第二步:据材料中的多种解释并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以英 国为例,可以从世界市场、思想观念、工业革命等角度展开。
作答角度 答案要点
世界市场 世界各地的市场逐渐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全 球性的市场体系。这不仅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更 广阔的空问,也为资本积累提供了更多机会
思想观念 重商主义思想逐渐兴起,这种观念的转变促 使国家更加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并采取措 施促进贸易的繁荣
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随 着海外市场的扩大,英国对纺织品的需求激 增,这直接推动了纺织业的技术革新,进而推 动了整个社会的产业升级
第三步:形成答案并表述成文。注意表述逻辑严密,史实正 确,语言流畅,另外,答案最后要有总结性语盲,深化阐述。
N 法 解 读 本题不局限于单 一 的解释成现点,而是提供 了多种关于经济领域发生“现代革命”的动力的解释视角, 有观念论、商业论、地理论、人口论和社会结构论,这种创 新考法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思堆框架、自主选择并深入探究 某一或多个解释视角,站合史实进行论证,不仅考查了学生 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地和创 断能力。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于是学西文,涉重祥…察其习尚,访其政教,芳其风俗利病得失盛
2025年东北地区高考名校名师联席命制
亵之由。乃知其治乱之源,盆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此观点
历史信息卷(五)】
A,开启了学习西方制度的先河
B.体现对统治危机的深刻反思
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D.澈发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配绵审
7.下图为1910年的一解漫画,名为《官与民之负担》,西中百姓背着“外偾踏款及一切捐税"的包粮,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问75分钟。
而清朝官员棒着写着“资任内阁”的房子站在百姓的包状上。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已大盘制造并使用陶器,生活陶器种类卡官。学者们往往将出土的
陶器作为一个遗址乃至一类考古文化的代表,如半坡彩陶、龙山黑陶(“蛋壳陶”)等。由此可知,新
石器时代的陶器制造
A.诱发了社会贷富分化
B.以种被业兴起为前提
C.得盗于游牧转向定居
D.具有多元性和共通性
2.西汉韧年,23岁至56岁的男丁,箭承担兵役,其中屯戍京师的士兵初至京师,丞相一定躬自到都亭
迎接慰劳;每年正月,部分士兵役满还乡,朝廷还要大摆酒席为他们饯行,皇帝必定亲临酒会,丞
相、大鸿胪等官员也会出席。这表明当时
A.列强侵略激化社会矛盾
B.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巩固
A.戍京士兵社会地位较高
B.政府积极推行了优抚政策
C,新政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D.费任内阁导致清廷被弧立
长
C.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强化
D.承担徭役是一种政治荣誉
8.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将传单和标语作为抗日宜传的重要载体。除此以外,党组织还
3.下表为北魏、北齐、附代及唐代均田制下奴婢和耕牛授田的规定,据此,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利用东北民俗开展宜传工作,潜入秩歌队、高晓队、灯会、庙会和戏院中开展秘密宣传。这反映出
朝代
奴婢
耕牛
中国共产党
北瑰
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露田30亩,限4牛
A贯彻全面抗战
B.落实统一战线
北齐
按各级别限60一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
一头受田60亩,限4牛
C.注重杜会动员
D.宣扬传统文化
隋代
按各级别限60一300人,受田数与农民同,后废除
一头妥田60亩,限4牛
9.1964年】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告,这份公告语言简洁到只有两
唐代
不受田
不受田
句话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画政府为此商定
A.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削日益严密
B土地兼并得到了抑制
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当时中法建交主要源于
C,奴婵耕牛受田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D.均田制逐渐走向:落
A,法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B.西欧国家走上了政治经济联合
4宋代金银器物流行文字铭刻,与唐代不同,纪年教识很少,而蒌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如江
C.新中国正式步人国际外交舞台
D.两国处于复杂神突的国际环境
西彭泽易氏八娘燕中的银梳上刻有“江州打作”铭:安做六安宋基出土的银勺、银胭脂碟上压印“顾
10.高频考点经济体制改革19?年11月,安磁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致策几个向题的
玉郎”款;新江永嘉普戳银器上有“京樱供铺记”等铭刻。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域轻社员的负担,落实按劳分配政策等。197?年底,
A.金银加工技术的进步
B.政府加强对市场秋序的管理
C商品经济的发展紫荣
D.市民阶层是金银器消费主体
甘肃省委规定允许对农作物采取定领管理、包工到作业组的做法,1978年2月,四川省委制定
5.相比于康乾时期,嘉庆年间编修的“嘉庆志”将新疆、蒙古等统部直接列于“资州统部”之后,与其余
《关于目前农村经浒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取消了不准农民搞家庭副业、自销多余产品的禁
省份并列同称,并突破了“康無志”“乾隆志”中只有省、府、直求厅图的形式,增加划界与边服统部
令。这说明
结境内容+呈现“金瓯无缺”的全貌。这表明当时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农村改革序幕
②关于八字方针的词整得到了落实
A地方割据的隐忠得以根除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已然具备
③农业、农村、农民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大事
④农村全面改革前多地送行了探素
C,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凸显
D.华夷一体思想得到广泛认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历史倍息卷(五】第1页[共8页)
历史信息卷{五】第2页(我8页]
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