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第6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精选阅读)
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1.课外阅读。
鸡毛信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有一天,①海娃从龙门山山顶,看到平川的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海娃扳倒“消息树”,跟大家报信。这时候,爸爸来了,他叫海娃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
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到西山时海娃远远地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②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呢?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中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头羊的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歪嘴黑狗搜遍了海娃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歪嘴黑狗便放了他。但鬼子看上了海娃的羊群,便把他和羊群带回村里。晚上,几个鬼子把海娃挤在屋里头。鬼子睡着了,海娃取信巧妙地逃走了。
天亮了,海娃继续赶路,又遇到站岗的鬼子,他脱下白褂子向远处的鬼子示意,混了过去。眼看就要到三王村了,可海娃发现信丢了,好在有惊无险,信又失而复得,可海娃又落入了鬼子手中。
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鬼子知道上当了,便向海娃开枪。一颗子弹打中了海娃的腿,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然后就昏过去了。
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的情报,端了鬼子的炮楼,打死了很多鬼子,
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海娃被称赞为“小八路,小英雄”!
(1)文中句①运用了 _____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读了句②,我觉得当时的情况可以用词语 __________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来形容;“心中有了一计”可以用 __________ (有勇有谋 计上心来)替换。
(3)认真阅读短文,根据文章的内容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一个小标题。
①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
鬼子人数之多,队伍之庞大
千钧一发
计上心来
接受任务
巧妙藏信
深夜逃走
丢信找信,再次被抓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你认为海娃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可以从“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得出是比喻句,是将鬼子比作了蚂蚁,这是写出了鬼子的人数多,队伍庞大。
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海娃是个聪明机智、有勇有谋,对大人交代的事情认真负责,爱国的孩子。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根据课文的语境进行思考,选择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入。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关键信息的抓取、概括能力。首先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每一段的文章,分别概括出中心的内容,进行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阅读文章,文章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海娃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时,与日伪军相遇,海娃与敌斗智斗勇的故事,表现了海娃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品质。
故答案为:
(1)比喻 鬼子人数之多,队伍之庞大;
(2)千钧一发 计上心来;
(3)①接受任务;
②巧妙藏信;
③深夜逃走;
④丢信找信,再次被抓;
⑤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⑥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4)海娃是个聪明机智、有勇有谋,对大人交代的事情认真负责,爱国的孩子。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给了他一角钱。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我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不放心,跟在他后面,
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中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年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片段选自课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_____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忍不住”到“忍住了”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们家的男子汉》
比喻
他要独立的意志很坚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选自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
(2)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可知,这句话把“手”比作“一条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要独立的意志很坚决。
(3)
“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的失败,看到他的独立的要求受挫;“忍住了”是要维护“男子汉”要求独立的自尊,这两种心理都是对“男子汉”的关心和爱护。
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理解。阅读句子“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可知,“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的失败,看到他的独立的要求受挫。“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可知,“忍住了”是要维护“男子汉”要求独立的自尊,这两种心理都是对“男子汉”的关心和爱护。
故答案为:
(1)《我们家的男子汉》;
(2)比喻 他要独立的意志很坚决;
(3)“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的失败,看到他的独立的要求受挫;“忍住了”是要维护“男子汉”要求独立的自尊,
这两种心理都是对“男子汉”的关心和爱护。
3.读习作,回答问题。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小村庄叫芦花村。芦花村里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很高。
爸爸妈妈决定让雨来去上夜校。教课的女老师教她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来扫荡。雨来从屋里往外跑,正好撞在交通员李大叔的怀里。李大叔告诉他,鬼子来扫荡了。李大叔藏在雨来家的洞里,雨来把糠皮缸挪回原来的地方。他刚往后院跑的时候,发现许多拿刺刀的鬼子进来了。雨来一时没处跑,刚要上桃树的时候被鬼子从树上拉了下来。
鬼子问雨来那个人哪儿去了,
雨来说没有看见。鬼子用糖和金戒指引诱雨来,雨来什么都不要。鬼子毒打他,他咬紧牙关不说出李大叔在哪里。鬼子气得要枪毙他。
他趁鬼子不注意的时候跳下了河,鬼子往水里打了几枪。村里人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鬼子走后,村里人去河边找雨来,发现雨来还活着。
(1)在每个自然段后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作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要写详细?
雨来游泳本领高;雨来上夜校;雨来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毒打;雨来没有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作中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写时不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和读了什么书行不行?为什么?
【解析】(1)考查了概括段意。主要人物是雨来,围绕雨来来写。概括语言要简练。
雨来游泳本领高;雨来上夜校;雨来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毒打;雨来没有死。
雨来被毒打写得详细。这样更能表现出雨来的坚强和勇敢。
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段只是为下文雨来没有死作铺垫。
(2)考查了文章详写部分,文章主题是表现雨来的坚强、勇敢和机智。与表现主题关系密切的部分就应该详写。
雨来被毒打写得详细,因为这样更能表现出雨来的坚强和勇敢,所以详写。
(3)考查了文章略写部分,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密切的部分就应该略写。文章主题是表现雨来的坚强、勇敢和机智。
雨来游泳本领高,这段和表现雨来坚强、勇敢和机智关系不大,只是为下文雨来没有死作铺垫,所以略写。
(4)考查了缩写时。缩写要把表现主旨的部分写出了。文章主要表现雨来的坚强、勇敢和机智。
不能不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和读了什么书。因为雨来游泳本领高是为下文雨来跳水逃生作铺垫。写雨来读书是为了说明他为什么被敌人毒打而不说出交通员的下落,因为他从书本上学到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同敌人作斗争。
故答案为:
(1)雨来游泳本领高;雨来上夜校;雨来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毒打;雨来没有死。
(2)雨来被毒打写得详细。这样更能表现出雨来的坚强和勇敢。
(3)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段只是为下文雨来没有死作铺垫。
(4)不行。因为雨来游泳本领高是为下文雨来跳水逃生作铺垫。写雨来读书是为了说明他为什么被敌人毒打而不说出交通员的下落,
因为他从书本上学到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同敌人作斗争。
4.课外阅读。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
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
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逮捕(dǎi dài) _____ 处决(chù chǔ) _____ 挨枪(āi ái) ____
(2)“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____
A.坐在椅子上死都倒不下。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
(3)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
dài
chǔ
ái
C
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休息”指 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考查了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结合句子理解。注意字义字形。逮读“dǎi”捉;捕。读“dài”捉拿。故“dài”正确。处读“chù”地方。读“chǔ”处置;办理。处罚。故“chǔ”正确。挨读“āi”靠近;紧接着。读“ái”遭受;忍受。困难地度过(岁月)。拖延。故“ái”正确。
(2)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
过度疲劳而休息
死亡、牺牲
表现了他幽默风趣、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
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可知,“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指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故选C。
(3)考查了词语的理解。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注意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休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它是一个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从: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可知,第一个“休息”指句话的意思是过度疲劳而休息,第二个“休息”指死亡、牺牲,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现了他幽默风趣、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
(1)dài;chǔ;ái
(2)C
(3)过度疲劳而休息 死亡、牺牲 表现了他幽默风趣、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
5.活动:结识宝藏伙伴
_____
①我喜欢摄影。一次我在集市上捕捉镜头,突然,一个小男孩说道:“叔叔,上好的黑节草,买一点吧。”这是个十来岁的男孩子,瘦瘦的,黑黑的。这么小的孩子已经为生活奔波,想到这里,心里有一种酸楚。
②我忙问:“这黑节草是哪儿采的?”男孩说:“山上采的,山可高呢。”
③我来了兴趣,再问:“你家里人呢?为什么你一个人来集市?”
④“爷爷犯病了,爸妈去外地打工了。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我不来,谁来?”
⑤“好,这些黑节草我全要了。”我掏了500元钱给小男孩。
⑥“能去你家看看吗?”我有点好奇。男孩点点头。走了很长一段路,来到一座破旧的屋子前。爷爷连忙从屋里出来招待我。男孩告诉我,他叫铁皮,爸爸妈妈已几年不回家了,他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听了男孩的身世,我心里不禁涌起怜惜之情。
⑦饭后,铁皮领我到山上看看。来到半山腰,只见铁皮熟练地将麻绳的一端系在悬崖边的一颗粗树上,另一端捆在自己的腰间。他攀着峭壁边的树杈一点一点降落,最后稳稳地站在一块石头上。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草药剪下来。此时,我的内心产生一股难以言表的敬佩之情。
⑧离别时,我说:“我还要去采风拍照,这样吧,草药先放你这儿,有机会再寄给我。”铁皮迟疑了一下,很慎重地对我说:“叔叔,
你留个地址。”我摸出一张名片递给他。
⑨采风回去后,我忙于处理照片,也就忘记了这事。大约三个月后,我收到一个包裹,没想到是一大包黑节草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叔叔,爷爷说新鲜的黑节草邮寄会长霉,容易坏,叮嘱我晒干了寄给您。”
⑩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又浮现出那个黑黑瘦瘦,眼睛却亮亮的小男孩……
(1)下列小标题,不适合做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____
A.黑节草
B.我爱摄影
C.男子汉铁皮
B
D.小男孩与黑节草
(2)本文围绕小男孩写了哪几件事?“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完成导图。
_______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我”决定买下小男孩的黑节草,就是因为草药的效果好,包治百病。
B.男孩向“我”诉说自己的身世,主要是为了诉苦,从而获得别人的同情。
D
C.第⑦自然段中的“小心翼翼”一词,写出了铁皮采草药时害怕的样子。
D.爷爷叮嘱铁皮晒干黑节草,说明爷爷的为人处事对铁皮的成长影响很大。
(4)男子汉是第六单元中一个有分量的称呼。根据提示,对本文和本单元做一次学习整理。
①任务一:男子汉人物卡。根据提示,补充卡片。
A.有责任心、勤劳守信B.卖芦花鞋C.机智勇敢D.买橘子水
小英雄雨来
事件:同敌人斗争
男子汉特点: ____
我们家的男子汉
C
事件: ____
男子汉特点:独立沉着
青铜
事件: ____
男子汉特点:勤劳朴素
铁皮
事件:卖黑节草
男子汉特点: ____
②任务二:男子汉分享会。在生活和阅读中你一定还认识了很多男子汉,请选择一位。结合事件跟同学们分享。
我认为 ________ 是男子汉,因为他
D
B
A
鲁滨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铁皮的小男孩,爸妈外出打工,他与爷爷在家相依为命,爷爷病了,他就担起家庭的重担,去山上采来药材“黑节草”到集市上卖钱贴补家用,表现了小男孩是一个懂事,孝顺、有担当的男子汉。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的标题,不适合做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我爱摄影。
流落荒岛后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在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情况下,鲁滨逊也表现出对生活的勇气和果敢。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思维导图中的提示,可补充完整,本文围绕小男孩写了:卖黑节草→述说身世→到山上采草药→寄给“我”黑节草。“我”的心情发生了的变化是:酸楚→怜惜→敬佩→想念。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说法恰当的一项是:爷爷叮嘱铁皮晒干黑节草,说明爷爷的为人处事对铁皮的成长影响很大。从文中的“叔叔,爷爷说新鲜的黑节草邮寄会长霉,容易坏,叮嘱我晒干了寄给您”表现出来。故选D。
(4)考查开放探究。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回答。①任务一:男子汉人物卡。根据提示,补充卡片。结合给出的提示何所学过的有关课文可知,
按题目要求可选填词语序号如下:
小英雄雨来
事件:同敌人斗争
男子汉特点:C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事件:D
男子汉特点:独立沉着
青铜
事件:B
男子汉特点:勤劳朴素
铁皮
事件:卖黑节草
男子汉特点:A
②任务二:男子汉分享会。在阅读中我认识了很多男子汉,如在阅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认为鲁滨逊是男子汉,因为他流落荒岛后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在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情况下,鲁滨逊也表现出对生活的勇气和果敢。
故答案为:
(1)B;
(2)到山上采草药 寄给“我”黑节草;
怜惜 想念;
(3)D;
(4)①C D B A;
②鲁滨逊 流落荒岛后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在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情况下,鲁滨逊也表现出对生活的勇气和果敢。
6.阅读。
自己开门
那年我5岁,那晚寒风凛凛。
那次惹父亲发脾气,他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插上了门闩(shuān)。
门外漆黑一片,寒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有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奶奶常讲的专吃小孩的黑狸猫,爷爷见到过的拐卖小孩的疯子,还有村里我最害怕的屠夫……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遭到父亲的训斥,只要我一哭,
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奶奶用她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但是,我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已经无济于事,如果奶奶已经被父亲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
想到这里,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的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
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
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也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
(1)父亲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的“拎”能换成“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我”开门时动作的词语,说说使用这些动词的好处。
不能。“拖”有些粗暴,而“拎”说明“我”是个小孩儿,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为什么阻止全家人帮助“我”?你认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作用的理解。解答本题,可从这两个词语所修饰的对象来进行分析。“拖”有些粗暴,而“拎”说明“我”是个小孩儿,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
推 伸 够 挪 动 这些动词说明了“我”开门的过程,具体写出了“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
父亲是为了锻炼“我”。他这样做是对的。他是为了锻炼”我”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查了学生按要求划线找动词以及分析动词作用的能力。通读全文,可以定位到第⑥自然段“那时候的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从中找到动词:推、伸、够、挪 动。这些动词说明了“我”开门的过程,具体写出了“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本文主要写“我”被父亲拎出门外,而且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之后“我”自己开门的经过,这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可见,父亲的做法是对的,他是为了锻炼”我”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答案为:
(1)不能。“拖”有些粗暴,而“拎”说明“我”是个小孩儿,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
(2)推 伸 够 挪 动 这些动词说明了“我”开门的过程,具体写出了“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
(3)父亲是为了锻炼“我”。他这样做是对的。他是为了锻炼”我”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文言文阅读
7.课内阅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恭勤: __________
通: 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意思,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肃敬勤勉
通晓,明白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囊萤夜读》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 _____ ,他是一个 __________ 的人。
(4)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感悟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主要考查解释词语。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2)考查根据下列意思,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的能力。“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
勤奋刻苦
我们要学习车胤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品质。
(3)考查了对短文中人物的评价。从“胤恭勤不倦”可知,《囊萤夜读》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车胤。“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故事通过讲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事情赞扬了匡衡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觉得匡衡是一个努力求学、不怕困难、充满毅力的人。
(4)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囊萤夜读》选自《晋书 车胤传》,主人公是车胤,“囊萤”的意思是用袋子装萤火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
(1)肃敬勤勉 通晓,明白;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车胤 勤奋刻苦;
(4)我们要学习车胤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品质。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
·
指示代词,这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突出了楚人做事呆板、糊涂的特点。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
【解析】(1)(2)考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3)考查了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
通过阅读可知,“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描写了楚人的动作,为动作描写。“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楚人说的话,是语言描写。通过对楚人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了楚人做事呆板、糊涂的特点。
(4)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寓义的理解。
这个故事是成语“刻舟求剑”的来历。通过阅读可知,故事中的楚人做事呆板,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处理问题,是不可能将剑找回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
故答案为:
(1)从。指示代词,这儿。
(2)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突出了楚人做事呆板、糊涂的特点。
(4)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成长故事》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 突破点 解答示例
技法一:学 会概括小标 题。 1.根据各段的主要 意思提炼小标题。 《小英雄雨来》的第一部分主要写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小村 题可以概括为:游泳本领高。
2.选用各段的中心 词句作小标题。 《小英雄雨来》的第四部分主要写了雨来和敌人进行不屈的斗 争,可以选用这部分中出现多次的句子“什么也没看见”作为 小标题。
3.抓住各段中的重 点镜头提炼小标 题。 《小英雄雨来》的第一部分中插图的镜头是调皮的雨来正从水 面上露出小脑袋,望着妈妈笑,也可以把“望着妈妈笑”作为 这部分的小标题。
技法二: 串 连各段的意 思概括主要 内容。 1.先根据各段的中 心意思概括段意, 提炼出句子的主干 部分。 《我们家的男子汉》概括三部分的段意分别是:小外甥很能吃, 对各种食物很感兴趣;小外甥渴望独立,独自一个人去买东西; 面对生活的挑战,小外甥上幼儿园适应得很快,离开外婆时表 现得很勇敢。
2.在各段段意之间 加上一些过渡语 句,使语言连贯通 顺。 在上面三部分之间加一些过渡语,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的小外甥小时候很能吃,对食物很感兴趣,稍大点,他渴望 独立,独自一个人去买东西,再大些,上幼儿园了,他适应得 很快,甚至离开外婆时表现得也很勇敢。
3.重点部分详述, 次要部分略述,甚 至可以舍去。 《小英雄雨来》的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和后面“掩护李大叔”这一情节的关系不是特别紧密,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舍去不要。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文章共写了几件事 请为每件事拟写一个小标 题。 文章共写了×件事,事件的小标题分别是……
请根据文章各部分小标题的意思,概括文章的 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然后……,最后……
请用合适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的是……(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精选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课外阅读。
鸡毛信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有一天,①海娃从龙门山山顶,看到平川的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海娃扳倒“消息树”,跟大家报信。这时候,爸爸来了,他叫海娃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
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到西山时海娃远远地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②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呢?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中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头羊的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歪嘴黑狗搜遍了海娃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歪嘴黑狗便放了他。但鬼子看上了海娃的羊群,便把他和羊群带回村里。晚上,几个鬼子把海娃挤在屋里头。鬼子睡着了,海娃取信巧妙地逃走了。
天亮了,海娃继续赶路,又遇到站岗的鬼子,他脱下白褂子向远处的鬼子示意,混了过去。眼看就要到三王村了,可海娃发现信丢了,好在有惊无险,信又失而复得,可海娃又落入了鬼子手中。
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鬼子知道上当了,便向海娃开枪。一颗子弹打中了海娃的腿,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然后就昏过去了。
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的情报,端了鬼子的炮楼,打死了很多鬼子,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海娃被称赞为“小八路,小英雄”!
(1)文中句①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鬼子人数之多,队伍之庞大 。
(2)读了句②,我觉得当时的情况可以用词语 千钧一发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来形容;“心中有了一计”可以用 计上心来 (有勇有谋 计上心来)替换。
(3)认真阅读短文,根据文章的内容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一个小标题。
① 接受任务
② 巧妙藏信
③ 深夜逃走
④ 丢信找信,再次被抓
⑤ 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⑥ 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4)阅读本文,你认为海娃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海娃是个聪明机智、有勇有谋,对大人交代的事情认真负责,爱国的孩子。
【分析】短文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海娃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时,与日伪军相遇,海娃与敌斗智斗勇的故事,表现了海娃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品质。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可以从“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得出是比喻句,是将鬼子比作了蚂蚁,这是写出了鬼子的人数多,队伍庞大。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根据课文的语境进行思考,选择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入。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关键信息的抓取、概括能力。首先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每一段的文章,分别概括出中心的内容,进行回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阅读文章,文章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海娃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时,与日伪军相遇,海娃与敌斗智斗勇的故事,表现了海娃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品质。
故答案为:
(1)比喻 鬼子人数之多,队伍之庞大;
(2)千钧一发 计上心来;
(3)①接受任务;
②巧妙藏信;
③深夜逃走;
④丢信找信,再次被抓;
⑤机智带路,诱敌入圈;
⑥完成任务,受到表扬;
(4)海娃是个聪明机智、有勇有谋,对大人交代的事情认真负责,爱国的孩子。
【点评】对于短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短文的基础对之上,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多读,理解短文内容即可完成。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给了他一角钱。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我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中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年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片段选自课文 《我们家的男子汉》 。
(2)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他要独立的意志很坚决 。
(3)由“忍不住”到“忍住了”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的失败,看到他的独立的要求受挫;“忍住了”是要维护“男子汉”要求独立的自尊,这两种心理都是对“男子汉”的关心和爱护。
【分析】语段选自《我们家的男子汉》。这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解答】(1)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选自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
(2)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可知,这句话把“手”比作“一条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要独立的意志很坚决。
(3)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理解。阅读句子“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可知,“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的失败,看到他的独立的要求受挫。“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可知,“忍住了”是要维护“男子汉”要求独立的自尊,这两种心理都是对“男子汉”的关心和爱护。
故答案为:
(1)《我们家的男子汉》;
(2)比喻 他要独立的意志很坚决;
(3)“忍不住”是“我”不忍心看到他的失败,看到他的独立的要求受挫;“忍住了”是要维护“男子汉”要求独立的自尊,这两种心理都是对“男子汉”的关心和爱护。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内容,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3.读习作,回答问题。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小村庄叫芦花村。芦花村里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很高。
爸爸妈妈决定让雨来去上夜校。教课的女老师教她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来扫荡。雨来从屋里往外跑,正好撞在交通员李大叔的怀里。李大叔告诉他,鬼子来扫荡了。李大叔藏在雨来家的洞里,雨来把糠皮缸挪回原来的地方。他刚往后院跑的时候,发现许多拿刺刀的鬼子进来了。雨来一时没处跑,刚要上桃树的时候被鬼子从树上拉了下来。
鬼子问雨来那个人哪儿去了,雨来说没有看见。鬼子用糖和金戒指引诱雨来,雨来什么都不要。鬼子毒打他,他咬紧牙关不说出李大叔在哪里。鬼子气得要枪毙他。
他趁鬼子不注意的时候跳下了河,鬼子往水里打了几枪。村里人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鬼子走后,村里人去河边找雨来,发现雨来还活着。
(1)在每个自然段后写出段落大意。
雨来游泳本领高;雨来上夜校;雨来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毒打;雨来没有死。
(2)习作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要写详细?
雨来被毒打写得详细。这样更能表现出雨来的坚强和勇敢。
(3)习作中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写得简略?
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段只是为下文雨来没有死作铺垫。
(4)缩写时不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和读了什么书行不行?为什么?
【分析】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解答】(1)考查了概括段意。主要人物是雨来,围绕雨来来写。概括语言要简练。
雨来游泳本领高;雨来上夜校;雨来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毒打;雨来没有死。
(2)考查了文章详写部分,文章主题是表现雨来的坚强、勇敢和机智。与表现主题关系密切的部分就应该详写。
雨来被毒打写得详细,因为这样更能表现出雨来的坚强和勇敢,所以详写。
(3)考查了文章略写部分,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密切的部分就应该略写。文章主题是表现雨来的坚强、勇敢和机智。
雨来游泳本领高,这段和表现雨来坚强、勇敢和机智关系不大,只是为下文雨来没有死作铺垫,所以略写。
(4)考查了缩写时。缩写要把表现主旨的部分写出了。文章主要表现雨来的坚强、勇敢和机智。
不能不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和读了什么书。因为雨来游泳本领高是为下文雨来跳水逃生作铺垫。写雨来读书是为了说明他为什么被敌人毒打而不说出交通员的下落,因为他从书本上学到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同敌人作斗争。
故答案为:
(1)雨来游泳本领高;雨来上夜校;雨来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毒打;雨来没有死。
(2)雨来被毒打写得详细。这样更能表现出雨来的坚强和勇敢。
(3)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段只是为下文雨来没有死作铺垫。
(4)不行。因为雨来游泳本领高是为下文雨来跳水逃生作铺垫。写雨来读书是为了说明他为什么被敌人毒打而不说出交通员的下落,因为他从书本上学到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要同敌人作斗争。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4.课外阅读。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逮捕(dǎi dài) dài 处决(chù chǔ) chǔ 挨枪(āi ái) ái
(2)“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C
A.坐在椅子上死都倒不下。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
(3)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句话的意思是 过度疲劳而休息 ,第二个“休息”指 死亡、牺牲 ,这句话的意思是 表现了他幽默风趣、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 。
【分析】语段选自《死也不倒下》。主要内容是抗日英雄吉鸿昌不幸被捕,吉鸿昌怎么同反动派作斗争,期间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也不肯透露一点儿党的机密,最后还英勇就义的事情。表现了吉鸿昌视死如归、大无畏的高尚品质。
【解答】(1)考查了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结合句子理解。注意字义字形。逮读“dǎi”捉;捕。读“dài”捉拿。故“dài”正确。处读“chù”地方。读“chǔ”处置;办理。处罚。故“chǔ”正确。挨读“āi”靠近;紧接着。读“ái”遭受;忍受。困难地度过(岁月)。拖延。故“ái”正确。
(2)考查了内容理解,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可知,“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指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故选C。
(3)考查了词语的理解。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注意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休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它是一个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从: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可知,第一个“休息”指句话的意思是过度疲劳而休息,第二个“休息”指死亡、牺牲,这句话的意思是表现了他幽默风趣、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
(1)dài;chǔ;ái
(2)C
(3)过度疲劳而休息 死亡、牺牲 表现了他幽默风趣、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文章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
5.活动:结识宝藏伙伴
_____
①我喜欢摄影。一次我在集市上捕捉镜头,突然,一个小男孩说道:“叔叔,上好的黑节草,买一点吧。”这是个十来岁的男孩子,瘦瘦的,黑黑的。这么小的孩子已经为生活奔波,想到这里,心里有一种酸楚。
②我忙问:“这黑节草是哪儿采的?”男孩说:“山上采的,山可高呢。”
③我来了兴趣,再问:“你家里人呢?为什么你一个人来集市?”
④“爷爷犯病了,爸妈去外地打工了。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我不来,谁来?”
⑤“好,这些黑节草我全要了。”我掏了500元钱给小男孩。
⑥“能去你家看看吗?”我有点好奇。男孩点点头。走了很长一段路,来到一座破旧的屋子前。爷爷连忙从屋里出来招待我。男孩告诉我,他叫铁皮,爸爸妈妈已几年不回家了,他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听了男孩的身世,我心里不禁涌起怜惜之情。
⑦饭后,铁皮领我到山上看看。来到半山腰,只见铁皮熟练地将麻绳的一端系在悬崖边的一颗粗树上,另一端捆在自己的腰间。他攀着峭壁边的树杈一点一点降落,最后稳稳地站在一块石头上。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草药剪下来。此时,我的内心产生一股难以言表的敬佩之情。
⑧离别时,我说:“我还要去采风拍照,这样吧,草药先放你这儿,有机会再寄给我。”铁皮迟疑了一下,很慎重地对我说:“叔叔,你留个地址。”我摸出一张名片递给他。
⑨采风回去后,我忙于处理照片,也就忘记了这事。大约三个月后,我收到一个包裹,没想到是一大包黑节草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叔叔,爷爷说新鲜的黑节草邮寄会长霉,容易坏,叮嘱我晒干了寄给您。”
⑩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又浮现出那个黑黑瘦瘦,眼睛却亮亮的小男孩……
(1)下列小标题,不适合做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B
A.黑节草
B.我爱摄影
C.男子汉铁皮
D.小男孩与黑节草
(2)本文围绕小男孩写了哪几件事?“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完成导图。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D
A.“我”决定买下小男孩的黑节草,就是因为草药的效果好,包治百病。
B.男孩向“我”诉说自己的身世,主要是为了诉苦,从而获得别人的同情。
C.第⑦自然段中的“小心翼翼”一词,写出了铁皮采草药时害怕的样子。
D.爷爷叮嘱铁皮晒干黑节草,说明爷爷的为人处事对铁皮的成长影响很大。
(4)男子汉是第六单元中一个有分量的称呼。根据提示,对本文和本单元做一次学习整理。
①任务一:男子汉人物卡。根据提示,补充卡片。
A.有责任心、勤劳守信 B.卖芦花鞋 C.机智勇敢 D.买橘子水
小英雄雨来
事件:同敌人斗争
男子汉特点: C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事件: D
男子汉特点:独立沉着
青铜
事件: B
男子汉特点:勤劳朴素
铁皮
事件:卖黑节草
男子汉特点: A
②任务二:男子汉分享会。在生活和阅读中你一定还认识了很多男子汉,请选择一位。结合事件跟同学们分享。
我认为 鲁滨逊 是男子汉,因为他 流落荒岛后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在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情况下,鲁滨逊也表现出对生活的勇气和果敢。
【分析】本篇短文,记叙了“我”一次在集市上捕捉镜头时,遇到了一个卖黑节草的小男孩,从小男孩的言谈举止中看到了小男孩的男子汉气派,让“我”不由得对小男孩充满了敬佩之情。
【解答】(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铁皮的小男孩,爸妈外出打工,他与爷爷在家相依为命,爷爷病了,他就担起家庭的重担,去山上采来药材“黑节草”到集市上卖钱贴补家用,表现了小男孩是一个懂事,孝顺、有担当的男子汉。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的标题,不适合做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我爱摄影。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思维导图中的提示,可补充完整,本文围绕小男孩写了:卖黑节草→述说身世→到山上采草药→寄给“我”黑节草。“我”的心情发生了的变化是:酸楚→怜惜→敬佩→想念。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说法恰当的一项是:爷爷叮嘱铁皮晒干黑节草,说明爷爷的为人处事对铁皮的成长影响很大。从文中的“叔叔,爷爷说新鲜的黑节草邮寄会长霉,容易坏,叮嘱我晒干了寄给您”表现出来。故选D。
(4)考查开放探究。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回答。①任务一:男子汉人物卡。根据提示,补充卡片。结合给出的提示何所学过的有关课文可知,按题目要求可选填词语序号如下:
小英雄雨来
事件:同敌人斗争
男子汉特点:C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事件:D
男子汉特点:独立沉着
青铜
事件:B
男子汉特点:勤劳朴素
铁皮
事件:卖黑节草
男子汉特点:A
②任务二:男子汉分享会。在阅读中我认识了很多男子汉,如在阅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认为鲁滨逊是男子汉,因为他流落荒岛后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在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情况下,鲁滨逊也表现出对生活的勇气和果敢。
故答案为:
(1)B;
(2)到山上采草药 寄给“我”黑节草;
怜惜 想念;
(3)D;
(4)①C D B A;
②鲁滨逊 流落荒岛后对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在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情况下,鲁滨逊也表现出对生活的勇气和果敢。
【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
6.阅读。
自己开门
那年我5岁,那晚寒风凛凛。
那次惹父亲发脾气,他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插上了门闩(shuān)。
门外漆黑一片,寒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有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奶奶常讲的专吃小孩的黑狸猫,爷爷见到过的拐卖小孩的疯子,还有村里我最害怕的屠夫……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遭到父亲的训斥,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奶奶用她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但是,我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已经无济于事,如果奶奶已经被父亲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
想到这里,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的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
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也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
(1)父亲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的“拎”能换成“拖”吗?为什么?
不能。“拖”有些粗暴,而“拎”说明“我”是个小孩儿,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
(2)用“ ”画出描写“我”开门时动作的词语,说说使用这些动词的好处。
推 伸 够 挪 动 这些动词说明了“我”开门的过程,具体写出了“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
(3)父亲为什么阻止全家人帮助“我”?你认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父亲是为了锻炼“我”。他这样做是对的。他是为了锻炼”我”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本文主要写“我”被父亲拎出门外,而且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之后“我”自己开门的经过,这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
【解答】(1)本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作用的理解。解答本题,可从这两个词语所修饰的对象来进行分析。“拖”有些粗暴,而“拎”说明“我”是个小孩儿,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
(2)考查了学生按要求划线找动词以及分析动词作用的能力。通读全文,可以定位到第⑥自然段“那时候的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从中找到动词:推、伸、够、挪 动。这些动词说明了“我”开门的过程,具体写出了“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本文主要写“我”被父亲拎出门外,而且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之后“我”自己开门的经过,这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可见,父亲的做法是对的,他是为了锻炼”我”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故答案为:
(1)不能。“拖”有些粗暴,而“拎”说明“我”是个小孩儿,更形象也更容易理解。
(2)推 伸 够 挪 动 这些动词说明了“我”开门的过程,具体写出了“我”为开门所做的努力。
(3)父亲是为了锻炼“我”。他这样做是对的。他是为了锻炼”我”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带问题读短文,在深入了解主题的基础上,完成拓展。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课内阅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恭勤: 肃敬勤勉
通: 通晓,明白
(2)根据下列意思,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囊萤夜读》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 车胤 ,他是一个 勤奋刻苦 的人。
(4)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感悟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们要学习车胤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品质。
【分析】参考译文: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解答】(1)主要考查解释词语。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2)考查根据下列意思,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的能力。“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意思: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3)考查了对短文中人物的评价。从“胤恭勤不倦”可知,《囊萤夜读》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车胤。“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故事通过讲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事情赞扬了匡衡刻苦读书的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觉得匡衡是一个努力求学、不怕困难、充满毅力的人。
(4)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囊萤夜读》选自《晋书 车胤传》,主人公是车胤,“囊萤”的意思是用袋子装萤火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
(1)肃敬勤勉 通晓,明白;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车胤 勤奋刻苦;
(4)我们要学习车胤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品质。
【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指示代词,这儿。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突出了楚人做事呆板、糊涂的特点。
(4)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
【分析】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解答】(1)(2)考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中字句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
(3)考查了对人物描写方法的辨析。
通过阅读可知,“遽契其舟”“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描写了楚人的动作,为动作描写。“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楚人说的话,是语言描写。通过对楚人语言动作的描写,突出了楚人做事呆板、糊涂的特点。
(4)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寓义的理解。
这个故事是成语“刻舟求剑”的来历。通过阅读可知,故事中的楚人做事呆板,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处理问题,是不可能将剑找回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
故答案为:
(1)从。指示代词,这儿。
(2)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突出了楚人做事呆板、糊涂的特点。
(4)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办事。
【点评】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成长故事》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 突破点 解答示例
技法一:学 会概括小标 题。 1.根据各段的主要 意思提炼小标题。 《小英雄雨来》的第一部分主要写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小村 题可以概括为:游泳本领高。
2.选用各段的中心 词句作小标题。 《小英雄雨来》的第四部分主要写了雨来和敌人进行不屈的斗 争,可以选用这部分中出现多次的句子“什么也没看见”作为 小标题。
3.抓住各段中的重 点镜头提炼小标 题。 《小英雄雨来》的第一部分中插图的镜头是调皮的雨来正从水 面上露出小脑袋,望着妈妈笑,也可以把“望着妈妈笑”作为 这部分的小标题。
技法二: 串 连各段的意 思概括主要 内容。 1.先根据各段的中 心意思概括段意, 提炼出句子的主干 部分。 《我们家的男子汉》概括三部分的段意分别是:小外甥很能吃, 对各种食物很感兴趣;小外甥渴望独立,独自一个人去买东西; 面对生活的挑战,小外甥上幼儿园适应得很快,离开外婆时表 现得很勇敢。
2.在各段段意之间 加上一些过渡语 句,使语言连贯通 顺。 在上面三部分之间加一些过渡语,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的小外甥小时候很能吃,对食物很感兴趣,稍大点,他渴望 独立,独自一个人去买东西,再大些,上幼儿园了,他适应得 很快,甚至离开外婆时表现得也很勇敢。
3.重点部分详述, 次要部分略述,甚 至可以舍去。 《小英雄雨来》的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和后面“掩护李大叔”这一情节的关系不是特别紧密,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舍去不要。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文章共写了几件事 请为每件事拟写一个小标 题。 文章共写了×件事,事件的小标题分别是……
请根据文章各部分小标题的意思,概括文章的 主要内容。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然后……,最后……
请用合适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写的是……(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精选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课外阅读。
鸡毛信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有一天,①海娃从龙门山山顶,看到平川的鬼子像蚂蚁般向龙门山走过来。海娃扳倒“消息树”,跟大家报信。这时候,爸爸来了,他叫海娃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
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到西山时海娃远远地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②海娃心想:把鸡毛信藏在哪里呢?扔了肯定不行,埋起来万一找不到怎么办?这时他看见头羊那又大又粗的尾巴,心中有了一计,他把信绑在头羊的尾巴底下,这样一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这时鬼子来到了跟前,歪嘴黑狗搜遍了海娃的全身只搜到了一个大地瓜,歪嘴黑狗便放了他。但鬼子看上了海娃的羊群,便把他和羊群带回村里。晚上,几个鬼子把海娃挤在屋里头。鬼子睡着了,海娃取信巧妙地逃走了。
天亮了,海娃继续赶路,又遇到站岗的鬼子,他脱下白褂子向远处的鬼子示意,混了过去。眼看就要到三王村了,可海娃发现信丢了,好在有惊无险,信又失而复得,可海娃又落入了鬼子手中。
鬼子让海娃带路,海娃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包围圈,鬼子知道上当了,便向海娃开枪。一颗子弹打中了海娃的腿,八路军把海娃救起,海娃嘴里不停地说:“羊尾巴下面有鸡毛信。”然后就昏过去了。
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的情报,端了鬼子的炮楼,打死了很多鬼子,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海娃被称赞为“小八路,小英雄”!
(1)文中句①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
(2)读了句②,我觉得当时的情况可以用词语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来形容;“心中有了一计”可以用 (有勇有谋 计上心来)替换。
(3)认真阅读短文,根据文章的内容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一个小标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4)阅读本文,你认为海娃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给了他一角钱。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我说:“你递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啊!”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我有点儿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中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面,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年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片段选自课文 。
(2)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
(3)由“忍不住”到“忍住了”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读习作,回答问题。
晋察冀边区有一条还乡河,河边有个小村庄叫芦花村。芦花村里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很高。
爸爸妈妈决定让雨来去上夜校。教课的女老师教她们念“我们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鬼子来扫荡。雨来从屋里往外跑,正好撞在交通员李大叔的怀里。李大叔告诉他,鬼子来扫荡了。李大叔藏在雨来家的洞里,雨来把糠皮缸挪回原来的地方。他刚往后院跑的时候,发现许多拿刺刀的鬼子进来了。雨来一时没处跑,刚要上桃树的时候被鬼子从树上拉了下来。
鬼子问雨来那个人哪儿去了,雨来说没有看见。鬼子用糖和金戒指引诱雨来,雨来什么都不要。鬼子毒打他,他咬紧牙关不说出李大叔在哪里。鬼子气得要枪毙他。
他趁鬼子不注意的时候跳下了河,鬼子往水里打了几枪。村里人以为雨来被打死了。
鬼子走后,村里人去河边找雨来,发现雨来还活着。
(1)在每个自然段后写出段落大意。
(2)习作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要写详细?
(3)习作中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写得简略?
(4)缩写时不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和读了什么书行不行?为什么?
4.课外阅读。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逮捕(dǎi dài) 处决(chù chǔ) 挨枪(āi ái)
(2)“死也不倒下”的正确含义是
A.坐在椅子上死都倒不下。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的英雄形象。
(3)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句话的意思是 ,第二个“休息”指 ,这句话的意思是 。
5.活动:结识宝藏伙伴
_____
①我喜欢摄影。一次我在集市上捕捉镜头,突然,一个小男孩说道:“叔叔,上好的黑节草,买一点吧。”这是个十来岁的男孩子,瘦瘦的,黑黑的。这么小的孩子已经为生活奔波,想到这里,心里有一种酸楚。
②我忙问:“这黑节草是哪儿采的?”男孩说:“山上采的,山可高呢。”
③我来了兴趣,再问:“你家里人呢?为什么你一个人来集市?”
④“爷爷犯病了,爸妈去外地打工了。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我不来,谁来?”
⑤“好,这些黑节草我全要了。”我掏了500元钱给小男孩。
⑥“能去你家看看吗?”我有点好奇。男孩点点头。走了很长一段路,来到一座破旧的屋子前。爷爷连忙从屋里出来招待我。男孩告诉我,他叫铁皮,爸爸妈妈已几年不回家了,他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听了男孩的身世,我心里不禁涌起怜惜之情。
⑦饭后,铁皮领我到山上看看。来到半山腰,只见铁皮熟练地将麻绳的一端系在悬崖边的一颗粗树上,另一端捆在自己的腰间。他攀着峭壁边的树杈一点一点降落,最后稳稳地站在一块石头上。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草药剪下来。此时,我的内心产生一股难以言表的敬佩之情。
⑧离别时,我说:“我还要去采风拍照,这样吧,草药先放你这儿,有机会再寄给我。”铁皮迟疑了一下,很慎重地对我说:“叔叔,你留个地址。”我摸出一张名片递给他。
⑨采风回去后,我忙于处理照片,也就忘记了这事。大约三个月后,我收到一个包裹,没想到是一大包黑节草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叔叔,爷爷说新鲜的黑节草邮寄会长霉,容易坏,叮嘱我晒干了寄给您。”
⑩我的眼眶湿润了,眼前又浮现出那个黑黑瘦瘦,眼睛却亮亮的小男孩……
(1)下列小标题,不适合做为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A.黑节草
B.我爱摄影
C.男子汉铁皮
D.小男孩与黑节草
(2)本文围绕小男孩写了哪几件事?“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完成导图。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我”决定买下小男孩的黑节草,就是因为草药的效果好,包治百病。
B.男孩向“我”诉说自己的身世,主要是为了诉苦,从而获得别人的同情。
C.第⑦自然段中的“小心翼翼”一词,写出了铁皮采草药时害怕的样子。
D.爷爷叮嘱铁皮晒干黑节草,说明爷爷的为人处事对铁皮的成长影响很大。
(4)男子汉是第六单元中一个有分量的称呼。根据提示,对本文和本单元做一次学习整理。
①任务一:男子汉人物卡。根据提示,补充卡片。
A.有责任心、勤劳守信 B.卖芦花鞋 C.机智勇敢 D.买橘子水
小英雄雨来
事件:同敌人斗争
男子汉特点:
我们家的男子汉
事件:
男子汉特点:独立沉着
青铜
事件:
男子汉特点:勤劳朴素
铁皮
事件:卖黑节草
男子汉特点:
②任务二:男子汉分享会。在生活和阅读中你一定还认识了很多男子汉,请选择一位。结合事件跟同学们分享。
我认为 是男子汉,因为他
6.阅读。
自己开门
那年我5岁,那晚寒风凛凛。
那次惹父亲发脾气,他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插上了门闩(shuān)。
门外漆黑一片,寒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有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奶奶常讲的专吃小孩的黑狸猫,爷爷见到过的拐卖小孩的疯子,还有村里我最害怕的屠夫……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遭到父亲的训斥,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奶奶用她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但是,我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已经无济于事,如果奶奶已经被父亲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
想到这里,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的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
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也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
(1)父亲一怒之下把“我”“拎到了门外”的“拎”能换成“拖”吗?为什么?
(2)用“ ”画出描写“我”开门时动作的词语,说说使用这些动词的好处。
(3)父亲为什么阻止全家人帮助“我”?你认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课内阅读。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恭勤:
通:
(2)根据下列意思,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写在横线上。
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3)《囊萤夜读》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 ,他是一个 的人。
(4)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感悟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4)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