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有趣的寓言》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 突破点 解答示例
技法一:抓
住关键词句
体会道理。 1.抓住关键词句,结合寓言
故事的内容提问,答案往往
就是寓言要讲的道理。 《守株待兔》一文中,可以抓住最后一句中的“笑”招问: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呢?因为他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我们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也就明白了寓意。
2.抓住寓言故事中评论性的
语句,领会寓言的比喻含义。 《南辕北辙》一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对那个楚国人行为的评论,比喻有些人的行为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行动越卖力反而离目标越远。
技法二:先
读懂故事,
再从故事的
结局中或情
节反转处体
会道理。 1.从寓言故事的结局中,领
会寓意。 《陶罐和铁罐》一文中,陶罐成为文物,很有价值;而铁罐连影子也没有了。从结局中我们明白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全面地看待。
2.抓住情节反转处,理解寓
意。 《鹿角和鹿腿》一文中,从“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一情节反转处我们就明白了: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技法三:联
系生活实际
理解故事中
的道理。 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加深对
课文寓意的理解。 学习《池子与河流》一文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人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想说的话往往就是寓言要讲的道理。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道理。 凭借“……”这个/这些关键语句我知道
了……,从中我明白了……的道理。
分析文中对……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等描写,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文中对……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
理等描写中,我体会到了……,从中我明白
了……的道理。
联系生活实际,从……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
么道理?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谁/故事)的结局,
我明白了……的道理。
【精选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课外阅读。
孤单的小斑(bān)鸠(jiū)
小斑鸠很孤单,几乎没有朋友。有一天,他问白头翁(wēng):“白头翁爷爷,谁能和我交朋友呢?”
白头翁说:“你可以去和喜鹊交朋友,他热情、善良!”
小斑鸠惭(cán)愧(kuì)地说:“我强占过他的巢,他不会和我好的。”
白头翁说:“你可以去和啄木鸟交朋友,他勤(qín)劳、正直。”
小斑鸠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我骂他是笨蛋,他不会原谅我的。”
白头翁想了想,又说:“那么,你去找小麻雀试试,他天真、活泼!”
小斑鸠为难地说:“不行啊,前几天我和他打了一架,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白头翁叹了一口气说:“你总是欺负别人,谁还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
(1)小斑鸠很孤单,没有 ,他去请教 爷爷。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小鸟 优点 小斑鸠的做法
喜鹊
啄木鸟
小麻雀
(3)文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A.你总是欺负别人,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B.你总是欺负别人,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C.你总是欺负别人,有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
(4)如果让你给小斑鸠提建议,你想对他说什么?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蝴蝶花
蝴蝶花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断地散发出一丝丝淡淡的清香,逗引着蜜蜂、蝴蝶从远处飞来。
它看看自己周围,不过是些 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即使开出一朵半朵小花,也很不显眼,还没有什么香味。蝴蝶花骄傲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的冠军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和这些平凡的小草小花在一起,我几时才有出头之日啊!”不久,蝴蝶花被花匠发现了,花匠把它移植到一个 的花园里。它初到这里,看到那白 玉栏杆里的牡丹,开得那么富丽堂皇;那正在怒放的芍药,比朝霞还要鲜艳……在这数不尽的 的名花中,蝴蝶花一下子又自卑起来。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难看的花了,什么人也不会理睬我了!”
蝴蝶花正在 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大声嚷道:“快来看啊,这是什么花啊?”
“它叫蝴蝶花。”另一个孩子回答。
“多好看的蝴蝶花啊!”孩子们都蹲在蝴蝶花跟前……
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它这才明白,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芍药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
(1)括号里填的词,全对的一组是
A.平平常常 万紫千红 奇花异草 暗自伤心 B.平平凡凡 万紫千红 争芳斗艳 暗自伤心
C.平平凡凡 繁花绽放 争芳斗艳 冥思苦想 D.闻所未闻 花儿朵朵 各种各样 暗自伤心
(2)文中“名花”是指
A.牡丹和芍药 B.牡丹和蝴蝶花 C.芍药和蝴蝶花 D.牡丹、芍药和蝴蝶花
(3)蝴蝶花的心情变化在文中很明显,请找出文中的三个词,填在下面横线上。
﹣ ﹣
(4)蝴蝶花懂得了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5)你从蝴蝶花明白的道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课外阅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小骆驼觉得挺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疼爱地对他说:“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他们走哇,走哇,走了很远很远。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儿沙子。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1)小红马认为小骆驼很 ,小骆驼感到十分 。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身体部位 样子 作用
脚掌
眼皮
驼峰
(3)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认识到了什么?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
A.骆驼长得很难看
B.骆驼能够在沙漠里生活
C.评价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的实际作用
4.快乐阅读。
松树和杨树
从前,大路的旁边有两棵小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杨树。
人们从它们身旁走过时,总要议论一番:“嗬!这棵小松树长得挺直又漂亮,真不错!这棵小杨树弯弯曲曲的,可不怎么样!”
听了这话,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神气得直摇晃。而小杨树 很难过, 它不灰心,想方设法克服自己的不足,下定决心往上长。一天,林业工人来了,要给它们修枝打杈,小松树立刻皱起了眉,生气地说:“我长得多好,还用得着修理?”林业工人知趣地走开了。而不远处的小杨树央求道:“快给我修修吧!”于是,林业工人细心地将它修理了一番。小杨树顿时觉得轻松了,身子往上挺了挺。
一天,啄木鸟大夫飞来了,说要给它们捉虫。小松树瞪着眼睛说:“我这么强壮,怎么会有虫子?赶紧走开!”啄木鸟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飞到了小杨树身上。小杨树挺直身子说:“快来给我检查检查吧!”于是啄木鸟大夫把它身上的虫子吃得一干二净。小杨树身子不断往上蹿,长得更加茂盛了。
数年后,小杨树又高又壮,成了栋梁;而小松树,又矮又瘦,渐渐枯死了。
(1)阅读第三自然段,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小松树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骄傲自大
B.又矮又瘦
C.林业工人没修理
D.啄木鸟没捉虫
(3)读完全文,你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4)阅读短文,填空。
小松树 小杨树
一开始的样子
对林业工人的态度
对啄木鸟的态度
最后的样子
5.
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待在那里。
这时,恰巧一只口渴极了的公山羊来到井边,公山羊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公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口渴难耐的公山羊信以为真,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商量出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办法。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腿,跳到他的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离开。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跳下去了。”
(1)“狐狸觉得机会来了”一句中的“机会”是指 。
(2)狐狸为什么极力赞美井水好喝?由此可知狐狸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3)用“ ”画出狐狸想出的离开井底的方法。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狐狸因为想要喝井下的水,所以才跳到了井里。
②在狐狸看来,公山羊的头脑就像他的胡须一样完美。
(5)本文选自名著《伊索寓言》,下面的故事不属于《伊索寓言》的是
A.《狼来了》
B.《农夫和蛇》
C.《狐狸建筑师》
D.《狐狸和葡萄》
(6)如果后来公山羊得以脱险,回到家后的公山羊,面对自己的一群羊娃娃,他想以自身经历告诉羊娃娃,他会怎么说呢?根据提示写一写。
大难不死的公山羊,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6.课外阅读:
懒惰的乌鸦
从前,乌鸦的羽毛是五彩缤纷的。
冬天快要来临了,动物们都在准备冬天的食物,唯独乌鸦还在树上懒洋洋地睡大觉。百灵鸟看见了,好心地劝告她:“乌鸦姐姐,冬天快到了,你快点去找冬天的食物吧!”乌鸦张开朦胧的睡眼,望了百灵鸟一眼:“太阳还当空照哩!晚一点找食物也不迟!”说完,又呼呼大睡了。百灵鸟无奈地看着她,只好飞走,又忙着去找食物了。
冬天很快就到了,乌鸦因为还没有找到食物,她忍着饥寒,挨家挨户向别人借点食物,大家都说:“谁让你这么懒惰,不听劝告的,我们是不会同情一个懒惰的家伙的。”
乌鸦只好忍着,飞啊飞啊,终于找到一个荒废的树洞。她用木柴钻火取暖,在旁边睡着了。火越烧越旺,把乌鸦的羽毛烧着了,而乌鸦却浑然不知,她的羽毛被烧成黑色了。
从此以后,乌鸦子子孙孙的羽毛都是黑色的了。
(1)冬天快要来临了,乌鸦在 ,动物们在 。
A.睡觉 找食物
B.找食物 睡觉
C.借食物 找食物
(2)冬天到了,乌鸦为什么没有食物?
A.因为乌鸦想冬眠,不需要食物。
B.因为乌鸦没有朋友,借不到食物。
C.因为乌鸦太懒了,冬天还没到时,不去找食物,反而懒洋洋地睡大觉。
(3)“太阳还当空照哩!晚一点找食物也不迟!”从中你看出了一只怎样的乌鸦?
A.无忧无虑
B.得过且过
C.不因以后的生活而焦虑
(4)你能用相关的名言警句说说体会的道理吗?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A.《战国策》。B.《韩非子》。C.《山海经》。
(2)成语 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B.冰释前嫌。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 ”。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8.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揠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②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④矣!予⑤助苗长矣⑥!”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矣。
(节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注释】①揠(yà):拔。②闵(mǐn):忧虑,担心。③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④病:精疲力尽。⑤予(yú):我。⑥矣(yǐ):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⑦趋(qū):跑,快走。⑧槁(gǎo):草木枯干。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
(2)借助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4)“守株待兔”“揠苗助长”都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像这样的成语,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试着写出两个。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第2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精选阅读)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1.课外阅读。
孤单的小斑(bān)鸠(jiū)
小斑鸠很孤单,几乎没有朋友。有一天,他问白头翁(wēng):“白头翁爷爷,谁能和我交朋友呢?”
白头翁说:“你可以去和喜鹊交朋友,他热情、善良!”
小斑鸠惭(cán)愧(kuì)地说:“我强占过他的巢,他不会和我好的。”
白头翁说:“你可以去和啄木鸟交朋友,他勤(qín)劳、正直。”
小斑鸠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我骂他是笨蛋,他不会原谅我的。”
白头翁想了想,又说:“那么,你去找小麻雀试试,他天真、活泼!”
小斑鸠为难地说:“不行啊,前几天我和他打了一架,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白头翁叹了一口气说:“你总是欺负别人,谁还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
(1)小斑鸠很孤单,没有 _____ ,他去请教 ________ 爷爷。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小鸟 优点 小斑鸠的做法
喜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啄木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小麻雀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
白头翁
热情、善良
强占他的巢
勤劳、正直
骂他是笨蛋
天真、活泼
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3)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是 ____
A.你总是欺负别人,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B.你总是欺负别人,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C.你总是欺负别人,有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
(4)如果让你给小斑鸠提建议,你想对他说什么?
【解析】(1)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仔细阅读短文我们了解了小斑鸠没朋友的原因,也知道了它去请教白头翁爷爷,白头翁爷爷告诉它找谁去玩。可填空为:小斑鸠很孤单,没有朋友,他去请教白头翁爷爷。
(2)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通过阅读短文从小斑鸠和白头翁爷爷的对话中了解了其它小鸟的优点和小斑鸠的做法,可填表如下:
B
小鸟 优点 小斑鸠的做法
喜鹊 热情、善良 强占他的巢
啄木鸟 勤劳、正直 骂他是笨蛋
小麻雀 天真、活泼 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3)考查从选项中找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划线句子是:“你总是欺负别人,谁还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文中讲到小斑鸠没有朋友和它玩,它去请教白头翁爷爷,白头翁爷爷告诉它,让它去和喜鹊、啄木鸟、小麻雀这些鸟玩,它担心这些鸟都不和它玩,原来这些鸟都被他欺负了,因此,白头翁叶叶菜这样说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总是欺负别人,
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故选B.这就是小斑鸠没有朋友的原因。
(4)考查学习本文后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小斑鸠没有朋友的原因,是它不合群,光欺负别的小鸟造成的。因此我想给小斑鸠提一下建议,往后如何交朋友。我想对小班鸠说:“你要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能欺负别人,这样才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故答案为:
(1)朋友 白头翁
(2)
小鸟 优点 小斑鸠的做法
喜鹊 热情、善良 强占他的巢
啄木鸟 勤劳、正直 骂他是笨蛋
小麻雀 天真、活泼 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3)B
(4)“你要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能欺负别人,这样才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蝴蝶花
蝴蝶花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断地散发出一丝丝淡淡的清香,逗引着蜜蜂、蝴蝶从远处飞来。
它看看自己周围,不过是些 ____ 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即使开出一朵半朵小花,也很不显眼,还没有什么香味。蝴蝶花骄傲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的冠军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和这些平凡的小草小花在一起,我几时才有出头之日啊!”不久,蝴蝶花被花匠发现了,花匠把它移植到一个 ____ 的花园里。它初到这里,看到那白 玉栏杆里的牡丹,开得那么富丽堂皇;那正在怒放的芍药,比朝霞还要鲜艳……在这数不尽的 ____ 的名花中,
B
B
B
蝴蝶花一下子又自卑起来。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难看的花了,什么人也不会理睬我了!”
蝴蝶花正在 ____ 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大声嚷道:“快来看啊,这是什么花啊?”
“它叫蝴蝶花。”另一个孩子回答。
“多好看的蝴蝶花啊!”孩子们都蹲在蝴蝶花跟前……
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它这才明白,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芍药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
(1)括号里填的词,全对的一组是 ____
A.平平常常 万紫千红 奇花异草 暗自伤心 B.平平凡凡 万紫千红 争芳斗艳 暗自伤心
B
B
C.平平凡凡 繁花绽放 争芳斗艳 冥思苦想 D.闻所未闻 花儿朵朵 各种各样 暗自伤心
(2)文中“名花”是指 ____
A.牡丹和芍药 B.牡丹和蝴蝶花 C.芍药和蝴蝶花 D.牡丹、芍药和蝴蝶花
(3)蝴蝶花的心情变化在文中很明显,请找出文中的三个词,填在下面横线上。
_____ - _____ - _____
(4)蝴蝶花懂得了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A
骄傲
自卑
平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蝴蝶花明白的道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
(2)A
(3)骄傲;自卑;平静
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芍药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
应该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4)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芍药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
(5)应该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3.课外阅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小骆驼觉得挺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疼爱地对他说:“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第二天,
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他们走哇,走哇,走了很远很远。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儿沙子。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1)小红马认为小骆驼很 _____ ,小骆驼感到十分 _____ 。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身体部位 样子 作用
脚掌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皮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难看
委屈
又大又厚
不容易陷进沙子里
长着两层睫毛
抵挡风沙
驼峰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认识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 的道理。
A.骆驼长得很难看
B.骆驼能够在沙漠里生活
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应该引以为自豪。
C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C.评价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的实际作用
【解析】(1)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通过阅读短文,小红马看到小骆驼的样子“脚掌又大又厚”,“眼皮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认为小骆驼很难看;小骆驼受到小红马的羞辱感到十分委屈。
(2)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通过阅读短文,对骆驼的身体部位、样子、作用可填写如下:
身体部位 样子 作用
脚掌 又大又厚 不容易陷进沙子里
眼皮 长着两层睫毛 抵挡风沙
驼峰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3)考查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认识到了什么?通过阅读短文可理解回答这个问题,小骆驼通过跟妈妈去大沙漠旅游,感受到要不是自己长有又大又厚的脚掌,就会陷到沙漠里去;要不是自己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就会睁不开眼睛;要不是自己背上的两个驼峰就会饿死。因此小骆驼认识到了: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应该引以为自豪。
(4)考查从选项中找出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通过阅读本文,对短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评价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的实际作用。故选C。
故答案为:
(1)难看 委屈
(2)身体部位 样子 作用
脚掌 又大又厚 不容易陷进沙子里
眼皮 长着两层睫毛 抵挡风沙
驼峰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3)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应该引以为自豪。
(4)C。
4.快乐阅读。
松树和杨树
从前,大路的旁边有两棵小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杨树。
人们从它们身旁走过时,总要议论一番:“嗬!这棵小松树长得挺直又漂亮,真不错!这棵小杨树弯弯曲曲的,可不怎么样!”
听了这话,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神气得直摇晃。而小杨树 很难过, 它不灰心,想方设法克服自己的不足,下定决心往上长。一天,林业工人来了,要给它们修枝打杈,小松树立刻皱起了眉,生气地说:“我长得多好,还用得着修理?”林业工人知趣地走开了。而不远处的小杨树央求道:“快给我修修吧!”于是,林业工人细心地将它修理了一番。小杨树顿时觉得轻松了,身子往上挺了挺。
一天,啄木鸟大夫飞来了,说要给它们捉虫。小松树瞪着眼睛说:“我这么强壮,怎么会有虫子?赶紧走开!”啄木鸟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飞到了小杨树身上。小杨树挺直身子说:“快来给我检查检查吧!”于是啄木鸟大夫把它身上的虫子吃得一干二净。小杨树身子不断往上蹿,长得更加茂盛了。
数年后,小杨树又高又壮,成了栋梁;而小松树,又矮又瘦,渐渐枯死了。
(1)阅读第三自然段,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小松树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骄傲自大
B.又矮又瘦
C.林业工人没修理
D.啄木鸟没捉虫
(3)读完全文,你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4)阅读短文,填空。
小松树 小杨树
一开始的样子
对林业工人的态度 对啄木鸟的态度 最后的样子 【解析】(1)
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用法。关联词语是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句要组成一个大句子,就要根据它们相互关联的意思,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转折关系是指后一个分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联系上下文,“小杨树很难过”与“它不灰心”之间表示转折关系。故应是:虽然……但是……;。
(2)考查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从“小松树立刻皱起了眉,生气地说:'我长得多好,还用得着修理?'”“小松树瞪着眼睛说:'我这么强壮,怎么会有虫子?赶紧走开!'“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小松树拒绝修剪、治病,是它枯死的直接原因。从“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神气得直摇晃。”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自大。这是它枯死的根本原因。故选:A。
(3)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文段通过小松树和小杨树的对比,启示人们不要因外表的美丽而骄傲自大,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努力去弥补,最终也会有所成就。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这是考查学生对梳理文章内容能力。完成此题,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加以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1)虽然 但是
(2)A
(3)外表的美丽是暂时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有意义,还必须有谦虚的态度,奋进的精神,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完美人生。
(4)挺直又漂亮 弯弯曲曲
拒绝 欢迎
赶紧走开 给我检查
枯死了 成了栋梁
5.
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待在那里。
这时,恰巧一只口渴极了的公山羊来到井边,公山羊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公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口渴难耐的公山羊信以为真,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商量出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办法。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
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腿,跳到他的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离开。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跳下去了。”
(1)“狐狸觉得机会来了”一句中的“机会”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 。
(2)狐狸为什么极力赞美井水好喝?由此可知狐狸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离开井里的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狐狸想出的离开井底的方法。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狐狸因为想要喝井下的水,所以才跳到了井里。 ____
②在狐狸看来,公山羊的头脑就像他的胡须一样完美。 ____
(5)本文选自名著《伊索寓言》,下面的故事不属于《伊索寓言》的是 ____
A.《狼来了》
B.《农夫和蛇》
想引诱山羊下来喝水,从而达到自己离开井底的目的。由此可知狐狸十分狡猾。
×
×
C
C.《狐狸建筑师》
D.《狐狸和葡萄》
(6)如果后来公山羊得以脱险,回到家后的公山羊,面对自己的一群羊娃娃,他想以自身经历告诉羊娃娃,他会怎么说呢?根据提示写一写。
大难不死的公山羊,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仔细读文,结合上下文知道,文中的“狐狸觉得机会来了”一句中的“机会”是指离开井里的机会。
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要先动脑筋,想清楚事情的结果再去做。千万别像我一样上当受骗啊!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狐狸之所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是因为狐狸想引诱山羊下来喝水,从而达到自己离开井底的目的。由此可知狐狸十分狡猾。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短文第三自然段读出,狐狸想出的离开井底的方法是“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4)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从文章第一自然段读出“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而不是因为狐狸因为想要喝井下的水,所以才跳到了井里,所以①说法错。从最后一自然段狐狸说的话“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跳下去了’”可知“②在狐狸看来,
公山羊的头脑就像他的胡须一样完美”说法错。
(5)考查对课外知识的拓展。本文选自名著《伊索寓言》,下面的故事不属于《伊索寓言》的是《狐狸建筑师》,它出自罗斯寓言故事。故答案选C。
(6)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后来公山羊得以脱险,回到家后的公山羊,面对自己的一群羊娃娃,他想以自身经历告诫羊娃娃,他会这样说:“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要先动脑筋,想清楚事情的结果再去做。千万别像我一样上当受骗啊!”
故答案为:
(1)离开井里的机会;
(2)想引诱山羊下来喝水,
从而达到自己离开井底的目的。由此可知狐狸十分狡猾。
(3)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4)①×②×;
(5)C;
(6)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要先动脑筋,想清楚事情的结果再去做。千万别像我一样上当受骗啊!
6.课外阅读:
懒惰的乌鸦
从前,乌鸦的羽毛是五彩缤纷的。
冬天快要来临了,动物们都在准备冬天的食物,唯独乌鸦还在树上懒洋洋地睡大觉。百灵鸟看见了,好心地劝告她:“乌鸦姐姐,冬天快到了,你快点去找冬天的食物吧!”乌鸦张开朦胧的睡眼,望了百灵鸟一眼:“太阳还当空照哩!晚一点找食物也不迟!”说完,又呼呼大睡了。百灵鸟无奈地看着她,只好飞走,又忙着去找食物了。
冬天很快就到了,乌鸦因为还没有找到食物,她忍着饥寒,挨家挨户向别人借点食物,大家都说:“谁让你这么懒惰,不听劝告的,我们是不会同情一个懒惰的家伙的。”
乌鸦只好忍着,飞啊飞啊,终于找到一个荒废的树洞。她用木柴钻火取暖,在旁边睡着了。火越烧越旺,把乌鸦的羽毛烧着了,而乌鸦却浑然不知,她的羽毛被烧成黑色了。
从此以后,乌鸦子子孙孙的羽毛都是黑色的了。
(1)冬天快要来临了,乌鸦在,动物们在。 ____
A.睡觉 找食物
B.找食物 睡觉
C.借食物 找食物
(2)冬天到了,乌鸦为什么没有食物? ____
A.因为乌鸦想冬眠,不需要食物。
B.因为乌鸦没有朋友,借不到食物。
A
C
C.因为乌鸦太懒了,冬天还没到时,不去找食物,反而懒洋洋地睡大觉。
(3)“太阳还当空照哩!晚一点找食物也不迟!”从中你看出了一只怎样的乌鸦? ____
A.无忧无虑
B.得过且过
C.不因以后的生活而焦虑
(4)你能用相关的名言警句说说体会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冬天快要来临了,
B
富贵必从勤苦得。
别的动物们都在准备冬天的食物,唯独乌鸦在树上懒洋洋地睡大觉。故选A。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短文写了乌鸦太懒了,冬天还没到时,不去找食物,反而懒洋洋地睡大觉。所以当冬天来临时,乌鸦没有食物,只能忍着饥寒,挨家挨户向别人借点食物。故选C。
(3)考查了对短文中人物的评价。由短文中“太阳还当空照哩!晚一点找食物也不迟”这句话可以看出了乌鸦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苟且偷安的性格特点。故选B。
(4)考查了阅读短文后明白的道理。阅读这篇短文后,我觉得可以用唐代诗人杜甫的《柏学士茅屋》中“富贵必从勤苦得”这句名言总结其中包含的道理。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乌鸦太懒了,
冬天还没到时,不去找食物,反而懒洋洋地睡大觉,所以到了冬天,乌鸦才会没有食物吃。
故答案为:
(1)A;
(2)C;
(3)B;
(4)富贵必从勤苦得。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____
A.《战国策》。B.《韩非子》。C.《山海经》。
(2)成语 __________ 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B.冰释前嫌。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B
守株待兔
C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解析】(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考查对课文内容及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
B
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例句“因释其耒而守株”“释”字意思舍弃,扔掉。A:解疑释惑;释:消除。.B:冰释前嫌;释:放下;重负:重担子。.C:手不释卷;“释”字意思舍弃,扔掉。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句子。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句子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1)B
(2)守株待兔
(3)C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B
8.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揠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②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④矣!予⑤助苗长矣⑥!”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矣。
(节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注释】①揠(yà):拔。②闵(mǐn):忧虑,担心。③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④病:精疲力尽。⑤予(yú):我。⑥矣(yǐ):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⑦趋(qū):跑,快走。⑧槁(gǎo):草木枯干。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_____ 。
(2)借助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返回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守株待兔”“揠苗助长”都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像这样的成语,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叶公好龙、掩耳盗铃。
考查字词解释。芒芒然归: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归:返回。
(2)考查句子翻译。趋:快步走。往:去,到……去。槁:草木干枯,枯萎。故“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译为: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3)考查情感主旨。通过阅读可知,故事中的宋人不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强行将禾苗拔高,结果禾苗全部枯萎了,由此可知: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4)考查拓展延伸。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示例: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自相矛盾等。
故答案为:
(1)返回;
(2)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3)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4)叶公好龙、掩耳盗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有趣的寓言》主题阅读
【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阅读要素方法点拨】
技法 突破点 解答示例
技法一:抓
住关键词句
体会道理。 1.抓住关键词句,结合寓言
故事的内容提问,答案往往
就是寓言要讲的道理。 《守株待兔》一文中,可以抓住最后一句中的“笑”招问: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呢?因为他把偶然发生的事当作经常发生的事,想不劳而获,结果一无所获。我们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也就明白了寓意。
2.抓住寓言故事中评论性的
语句,领会寓言的比喻含义。 《南辕北辙》一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对那个楚国人行为的评论,比喻有些人的行为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行动越卖力反而离目标越远。
技法二:先
读懂故事,
再从故事的
结局中或情
节反转处体
会道理。 1.从寓言故事的结局中,领
会寓意。 《陶罐和铁罐》一文中,陶罐成为文物,很有价值;而铁罐连影子也没有了。从结局中我们明白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全面地看待。
2.抓住情节反转处,理解寓
意。 《鹿角和鹿腿》一文中,从“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一情节反转处我们就明白了:事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技法三:联
系生活实际
理解故事中
的道理。 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加深对
课文寓意的理解。 学习《池子与河流》一文时,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人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想说的话往往就是寓言要讲的道理。
【语文要素解题技巧】
典型问题 答题模板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道理。 凭借“……”这个/这些关键语句我知道
了……,从中我明白了……的道理。
分析文中对……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等描写,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从文中对……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
理等描写中,我体会到了……,从中我明白
了……的道理。
联系生活实际,从……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
么道理?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谁/故事)的结局,
我明白了……的道理。
【精选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
1.课外阅读。
孤单的小斑(bān)鸠(jiū)
小斑鸠很孤单,几乎没有朋友。有一天,他问白头翁(wēng):“白头翁爷爷,谁能和我交朋友呢?”
白头翁说:“你可以去和喜鹊交朋友,他热情、善良!”
小斑鸠惭(cán)愧(kuì)地说:“我强占过他的巢,他不会和我好的。”
白头翁说:“你可以去和啄木鸟交朋友,他勤(qín)劳、正直。”
小斑鸠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我骂他是笨蛋,他不会原谅我的。”
白头翁想了想,又说:“那么,你去找小麻雀试试,他天真、活泼!”
小斑鸠为难地说:“不行啊,前几天我和他打了一架,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白头翁叹了一口气说:“你总是欺负别人,谁还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
(1)小斑鸠很孤单,没有 朋友 ,他去请教 白头翁 爷爷。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小鸟 优点 小斑鸠的做法
喜鹊 热情、善良
强占他的巢
啄木鸟 勤劳、正直
骂他是笨蛋
小麻雀 天真、活泼
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3)文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B
A.你总是欺负别人,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B.你总是欺负别人,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C.你总是欺负别人,有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
(4)如果让你给小斑鸠提建议,你想对他说什么?
【分析】《孤单的小斑鸠》这篇短文,讲述了小斑鸠很孤单,几乎没有朋友,它去请教白头翁爷爷,白头翁爷爷告诉它,让它去跟“喜鹊”玩,它说“强占过喜鹊的巢”喜鹊不会和它好;让它去跟“啄木鸟”玩,它说“骂啄木鸟是笨蛋来,”啄木鸟不会原谅它,让它跟小麻雀玩,它说“根小麻雀打过架,啄得小麻雀头破血流”。
从这些表明了小斑鸠没有朋友的原因是:总是欺负别人,谁还愿意成为它的朋友呢?
【解答】(1)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仔细阅读短文我们了解了小斑鸠没朋友的原因,也知道了它去请教白头翁爷爷,白头翁爷爷告诉它找谁去玩。可填空为:小斑鸠很孤单,没有朋友,他去请教白头翁爷爷。
(2)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通过阅读短文从小斑鸠和白头翁爷爷的对话中了解了其它小鸟的优点和小斑鸠的做法,可填表如下:
小鸟 优点 小斑鸠的做法
喜鹊 热情、善良 强占他的巢
啄木鸟 勤劳、正直 骂他是笨蛋
小麻雀 天真、活泼 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3)考查从选项中找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划线句子是:“你总是欺负别人,谁还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文中讲到小斑鸠没有朋友和它玩,它去请教白头翁爷爷,白头翁爷爷告诉它,让它去和喜鹊、啄木鸟、小麻雀这些鸟玩,它担心这些鸟都不和它玩,原来这些鸟都被他欺负了,因此,白头翁叶叶菜这样说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总是欺负别人,没有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故选B.这就是小斑鸠没有朋友的原因。
(4)考查学习本文后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小斑鸠没有朋友的原因,是它不合群,光欺负别的小鸟造成的。因此我想给小斑鸠提一下建议,往后如何交朋友。我想对小班鸠说:“你要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能欺负别人,这样才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故答案为:
(1)朋友 白头翁
(2)
小鸟 优点 小斑鸠的做法
喜鹊 热情、善良 强占他的巢
啄木鸟 勤劳、正直 骂他是笨蛋
小麻雀 天真、活泼 把他啄得头破血流
(3)B
(4)“你要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能欺负别人,这样才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蝴蝶花
蝴蝶花长在草丛里,从紫色的花瓣里不断地散发出一丝丝淡淡的清香,逗引着蜜蜂、蝴蝶从远处飞来。
它看看自己周围,不过是些 B 的小草,有的不开花,有的即使开出一朵半朵小花,也很不显眼,还没有什么香味。蝴蝶花骄傲了。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的冠军了,可惜被埋没在这里,和这些平凡的小草小花在一起,我几时才有出头之日啊!”不久,蝴蝶花被花匠发现了,花匠把它移植到一个 B 的花园里。它初到这里,看到那白 玉栏杆里的牡丹,开得那么富丽堂皇;那正在怒放的芍药,比朝霞还要鲜艳……在这数不尽的 B 的名花中,蝴蝶花一下子又自卑起来。它说:“看来我是百花中最难看的花了,什么人也不会理睬我了!”
蝴蝶花正在 B 的时候,想不到一群孩子大声嚷道:“快来看啊,这是什么花啊?”
“它叫蝴蝶花。”另一个孩子回答。
“多好看的蝴蝶花啊!”孩子们都蹲在蝴蝶花跟前……
蝴蝶花的心情平静了,它这才明白,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芍药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
(1)括号里填的词,全对的一组是 B
A.平平常常 万紫千红 奇花异草 暗自伤心 B.平平凡凡 万紫千红 争芳斗艳 暗自伤心
C.平平凡凡 繁花绽放 争芳斗艳 冥思苦想 D.闻所未闻 花儿朵朵 各种各样 暗自伤心
(2)文中“名花”是指 A
A.牡丹和芍药 B.牡丹和蝴蝶花 C.芍药和蝴蝶花 D.牡丹、芍药和蝴蝶花
(3)蝴蝶花的心情变化在文中很明显,请找出文中的三个词,填在下面横线上。
骄傲 ﹣ 自卑 ﹣ 平静
(4)蝴蝶花懂得了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芍药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
(5)你从蝴蝶花明白的道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应该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分析】略
【解答】(1)B
(2)A
(3)骄傲;自卑;平静
(4)过去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固然不对;现在,在牡丹、芍药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
(5)应该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3.课外阅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小骆驼觉得挺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看出了小骆驼的心事,疼爱地对他说:“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他们走哇,走哇,走了很远很远。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儿沙子。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1)小红马认为小骆驼很 难看 ,小骆驼感到十分 委屈 。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
身体部位 样子 作用
脚掌
又大又厚
不容易陷进沙子里
眼皮
长着两层睫毛
抵挡风沙
驼峰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3)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认识到了什么?
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应该引以为自豪。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C 的道理。
A.骆驼长得很难看
B.骆驼能够在沙漠里生活
C.评价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的实际作用
【分析】《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短文记叙了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遇见了小红马,被小红马羞辱了一番:你看你脚掌又大又厚,眼皮还是双层睫毛,背上还长着两个大疙瘩,多难看啊。小骆驼感到很委屈,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带它一次沙漠旅行,使小骆驼转变了思想,认识到了自己的脚掌、睫毛、驼峰在沙漠中有很大的用途,是别的动物不可比拟的,这又使小骆驼感到无比自豪。
【解答】(1)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通过阅读短文,小红马看到小骆驼的样子“脚掌又大又厚”,“眼皮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认为小骆驼很难看;小骆驼受到小红马的羞辱感到十分委屈。
(2)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通过阅读短文,对骆驼的身体部位、样子、作用可填写如下:
身体部位 样子 作用
脚掌 又大又厚 不容易陷进沙子里
眼皮 长着两层睫毛 抵挡风沙
驼峰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3)考查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认识到了什么?通过阅读短文可理解回答这个问题,小骆驼通过跟妈妈去大沙漠旅游,感受到要不是自己长有又大又厚的脚掌,就会陷到沙漠里去;要不是自己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就会睁不开眼睛;要不是自己背上的两个驼峰就会饿死。因此小骆驼认识到了: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应该引以为自豪。
(4)考查从选项中找出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通过阅读本文,对短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评价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的实际作用。故选C。
故答案为:
(1)难看 委屈
(2)身体部位 样子 作用
脚掌 又大又厚 不容易陷进沙子里
眼皮 长着两层睫毛 抵挡风沙
驼峰 像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3)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很大的用处,应该引以为自豪。
(4)C。
4.快乐阅读。
松树和杨树
从前,大路的旁边有两棵小树,一棵是松树,一棵是杨树。
人们从它们身旁走过时,总要议论一番:“嗬!这棵小松树长得挺直又漂亮,真不错!这棵小杨树弯弯曲曲的,可不怎么样!”
听了这话,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神气得直摇晃。而小杨树 虽然 很难过, 但是 它不灰心,想方设法克服自己的不足,下定决心往上长。一天,林业工人来了,要给它们修枝打杈,小松树立刻皱起了眉,生气地说:“我长得多好,还用得着修理?”林业工人知趣地走开了。而不远处的小杨树央求道:“快给我修修吧!”于是,林业工人细心地将它修理了一番。小杨树顿时觉得轻松了,身子往上挺了挺。
一天,啄木鸟大夫飞来了,说要给它们捉虫。小松树瞪着眼睛说:“我这么强壮,怎么会有虫子?赶紧走开!”啄木鸟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飞到了小杨树身上。小杨树挺直身子说:“快来给我检查检查吧!”于是啄木鸟大夫把它身上的虫子吃得一干二净。小杨树身子不断往上蹿,长得更加茂盛了。
数年后,小杨树又高又壮,成了栋梁;而小松树,又矮又瘦,渐渐枯死了。
(1)阅读第三自然段,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小松树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
A.骄傲自大
B.又矮又瘦
C.林业工人没修理
D.啄木鸟没捉虫
(3)读完全文,你想对小松树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4)阅读短文,填空。
小松树 小杨树
一开始的样子
挺直又漂亮 拒绝 赶紧走开 枯死了
弯弯曲曲 欢迎 给我检查 成了栋梁
对林业工人的态度
对啄木鸟的态度
最后的样子
【分析】语段是一则寓言。讲述了松树因长得挺直又漂亮,骄傲自大,拒绝林业工人的修剪,阻止啄木鸟为它捉虫。而杨树不因自己又矮又瘦而灰心,想方设法克服不足,积极配合林业工业和啄木鸟,为自己修剪捉虫,结果杨树越长越茂盛,后来长成了栋梁,松树枯死了。
【解答】(1)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用法。关联词语是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分句要组成一个大句子,就要根据它们相互关联的意思,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它们连接起来。转折关系是指后一个分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联系上下文,“小杨树很难过”与“它不灰心”之间表示转折关系。故应是:虽然……但是……;。
(2)考查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从“小松树立刻皱起了眉,生气地说:'我长得多好,还用得着修理?'”“小松树瞪着眼睛说:'我这么强壮,怎么会有虫子?赶紧走开!'“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小松树拒绝修剪、治病,是它枯死的直接原因。从“小松树心里甜丝丝的,神气得直摇晃。”可以看出小松树骄傲自大。这是它枯死的根本原因。故选:A。
(3)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文段通过小松树和小杨树的对比,启示人们不要因外表的美丽而骄傲自大,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努力去弥补,最终也会有所成就。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这是考查学生对梳理文章内容能力。完成此题,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加以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1)虽然 但是
(2)A
(3)外表的美丽是暂时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有意义,还必须有谦虚的态度,奋进的精神,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完美人生。
(4)挺直又漂亮 弯弯曲曲
拒绝 欢迎
赶紧走开 给我检查
枯死了 成了栋梁
5.
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待在那里。
这时,恰巧一只口渴极了的公山羊来到井边,公山羊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公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口渴难耐的公山羊信以为真,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商量出井的办法。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办法。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腿,跳到他的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离开。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跳下去了。”
(1)“狐狸觉得机会来了”一句中的“机会”是指 离开井里的机会 。
(2)狐狸为什么极力赞美井水好喝?由此可知狐狸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想引诱山羊下来喝水,从而达到自己离开井底的目的。由此可知狐狸十分狡猾。
(3)用“ ”画出狐狸想出的离开井底的方法。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狐狸因为想要喝井下的水,所以才跳到了井里。 ×
②在狐狸看来,公山羊的头脑就像他的胡须一样完美。 ×
(5)本文选自名著《伊索寓言》,下面的故事不属于《伊索寓言》的是 C
A.《狼来了》
B.《农夫和蛇》
C.《狐狸建筑师》
D.《狐狸和葡萄》
(6)如果后来公山羊得以脱险,回到家后的公山羊,面对自己的一群羊娃娃,他想以自身经历告诉羊娃娃,他会怎么说呢?根据提示写一写。
大难不死的公山羊,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 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要先动脑筋,想清楚事情的结果再去做。千万别像我一样上当受骗啊!
【分析】这则寓言故事写了狐狸掉到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骗公山羊跳到井里,然后踩着山羊的后脚,跳到他背上,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后独自逃离。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聪明的人在做事情之前都要考虑清楚后果,不要盲目相信别人。
【解答】(1)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仔细读文,结合上下文知道,文中的“狐狸觉得机会来了”一句中的“机会”是指离开井里的机会。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狐狸之所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是因为狐狸想引诱山羊下来喝水,从而达到自己离开井底的目的。由此可知狐狸十分狡猾。
(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短文第三自然段读出,狐狸想出的离开井底的方法是“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4)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从文章第一自然段读出“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而不是因为狐狸因为想要喝井下的水,所以才跳到了井里,所以①说法错。从最后一自然段狐狸说的话“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跳下去了’”可知“②在狐狸看来,公山羊的头脑就像他的胡须一样完美”说法错。
(5)考查对课外知识的拓展。本文选自名著《伊索寓言》,下面的故事不属于《伊索寓言》的是《狐狸建筑师》,它出自罗斯寓言故事。故答案选C。
(6)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后来公山羊得以脱险,回到家后的公山羊,面对自己的一群羊娃娃,他想以自身经历告诫羊娃娃,他会这样说:“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要先动脑筋,想清楚事情的结果再去做。千万别像我一样上当受骗啊!”
故答案为:
(1)离开井里的机会;
(2)想引诱山羊下来喝水,从而达到自己离开井底的目的。由此可知狐狸十分狡猾。
(3)你用前腿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踩你后背跳出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4)①×②×;
(5)C;
(6)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要先动脑筋,想清楚事情的结果再去做。千万别像我一样上当受骗啊!
6.课外阅读:
懒惰的乌鸦
从前,乌鸦的羽毛是五彩缤纷的。
冬天快要来临了,动物们都在准备冬天的食物,唯独乌鸦还在树上懒洋洋地睡大觉。百灵鸟看见了,好心地劝告她:“乌鸦姐姐,冬天快到了,你快点去找冬天的食物吧!”乌鸦张开朦胧的睡眼,望了百灵鸟一眼:“太阳还当空照哩!晚一点找食物也不迟!”说完,又呼呼大睡了。百灵鸟无奈地看着她,只好飞走,又忙着去找食物了。
冬天很快就到了,乌鸦因为还没有找到食物,她忍着饥寒,挨家挨户向别人借点食物,大家都说:“谁让你这么懒惰,不听劝告的,我们是不会同情一个懒惰的家伙的。”
乌鸦只好忍着,飞啊飞啊,终于找到一个荒废的树洞。她用木柴钻火取暖,在旁边睡着了。火越烧越旺,把乌鸦的羽毛烧着了,而乌鸦却浑然不知,她的羽毛被烧成黑色了。
从此以后,乌鸦子子孙孙的羽毛都是黑色的了。
(1)冬天快要来临了,乌鸦在 ,动物们在 。 A
A.睡觉 找食物
B.找食物 睡觉
C.借食物 找食物
(2)冬天到了,乌鸦为什么没有食物? C
A.因为乌鸦想冬眠,不需要食物。
B.因为乌鸦没有朋友,借不到食物。
C.因为乌鸦太懒了,冬天还没到时,不去找食物,反而懒洋洋地睡大觉。
(3)“太阳还当空照哩!晚一点找食物也不迟!”从中你看出了一只怎样的乌鸦? B
A.无忧无虑
B.得过且过
C.不因以后的生活而焦虑
(4)你能用相关的名言警句说说体会的道理吗?
富贵必从勤苦得。
【分析】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乌鸦的羽毛之所以是黑色的原因。乌鸦很懒惰,在冬天来临之前,别的动物们都在准备冬天的食物,唯独它还在树上懒洋洋地睡大觉。到了冬天,因为还没有找到食物,乌鸦只能忍饥挨饿,在一个树洞里用木柴钻火取暖时羽毛被烧成黑色,从此以后,乌鸦子子孙孙的羽毛都是黑色的了。
【解答】(1)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冬天快要来临了,别的动物们都在准备冬天的食物,唯独乌鸦在树上懒洋洋地睡大觉。故选A。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短文写了乌鸦太懒了,冬天还没到时,不去找食物,反而懒洋洋地睡大觉。所以当冬天来临时,乌鸦没有食物,只能忍着饥寒,挨家挨户向别人借点食物。故选C。
(3)考查了对短文中人物的评价。由短文中“太阳还当空照哩!晚一点找食物也不迟”这句话可以看出了乌鸦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苟且偷安的性格特点。故选B。
(4)考查了阅读短文后明白的道理。阅读这篇短文后,我觉得可以用唐代诗人杜甫的《柏学士茅屋》中“富贵必从勤苦得”这句名言总结其中包含的道理。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乌鸦太懒了,冬天还没到时,不去找食物,反而懒洋洋地睡大觉,所以到了冬天,乌鸦才会没有食物吃。
故答案为:
(1)A;
(2)C;
(3)B;
(4)富贵必从勤苦得。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B
A.《战国策》。B.《韩非子》。C.《山海经》。
(2)成语 守株待兔 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B.冰释前嫌。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画上“ ”。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分析】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
参考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解答】(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考查对课文内容及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例句“因释其耒而守株”“释”字意思舍弃,扔掉。A:解疑释惑;释:消除。.B:冰释前嫌;释:放下;重负:重担子。.C:手不释卷;“释”字意思舍弃,扔掉。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句子。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句子及意思。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
故答案为:
(1)B
(2)守株待兔
(3)C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B
8.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揠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②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④矣!予⑤助苗长矣⑥!”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矣。
(节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注释】①揠(yà):拔。②闵(mǐn):忧虑,担心。③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④病:精疲力尽。⑤予(yú):我。⑥矣(yǐ):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⑦趋(qū):跑,快走。⑧槁(gǎo):草木枯干。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返回 。
(2)借助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
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4)“守株待兔”“揠苗助长”都是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像这样的成语,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请试着写出两个。
叶公好龙、掩耳盗铃。
【分析】《揠苗助长》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人忧虑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芒芒然归: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归:返回。
(2)考查句子翻译。趋:快步走。往:去,到……去。槁:草木干枯,枯萎。故“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译为: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3)考查情感主旨。通过阅读可知,故事中的宋人不遵循禾苗的生长规律,强行将禾苗拔高,结果禾苗全部枯萎了,由此可知: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4)考查拓展延伸。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示例: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自相矛盾等。
故答案为:
(1)返回;
(2)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
(3)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4)叶公好龙、掩耳盗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