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丁庄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丁庄中学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4 07:4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九 年 级 语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 名句默写。(10分)
(1)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
(2)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3)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6)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鲁迅《故乡》)
(7)操千曲而知音, 。(《文心雕龙》)
(8)请写出反映气象物候的两句古诗句: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试卷中涉及的除外)
2.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母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烈而chōng pèi。母爱是生命的lián yī,温柔而美好。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芬芳而宜人。她以博大的襟怀哺育生命、呵护万物。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母爱是谆谆教导,语重心长;母爱是默默奉献,含辛茹苦。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wēn xīn的怀抱;当你熬夜备考时,母爱是暖暖的热茶; , ;当你取得成绩时,母爱是激动的泪花。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可苏格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 在农村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束手无策,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C. 盐城因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明开放的城市定位,吸引着八方游客和海内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D. 拓展的金沙湖景区增加了景点,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脉络。每处景点,都使参观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敬如宾。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味,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近来各地市国多发,有关部门通知要求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C.徐盐高铁建成通车后之后,将会使我市到徐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D.目前,江苏省首批“信得过”旅游景区名单揭晓,盐城地区7家榜上有名。
5.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这种最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6. 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1)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鲁提辖气愤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东西,分付卖来。”鲁达道:“洒家要甚么!你也须认得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
“三人”除鲁达外,另两人是谁?鲁达冲冠一怒做了什么事情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3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选段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2分)

7.综合实践活动(8分)
实验初中九年级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住宅区的命名”为题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鸿儒明邸”“水岸华庭” “龙湖新城”“观湖壹号”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澳洋欧洲花园”“罗马假日”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他乡”。
(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4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建议。(2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参照示例,用富有一定文采的语言(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对下面住宅区名称的丰富内涵进行阐释。(任选其一)(2分)
参考示例:筑于山边水畔的“山水人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亲近山水,融自然于呼吸之间;构筑诗意,享优雅于生活之中。
①立于静水浅溪之旁的“在水一方”: ___________
②处于喧嚣繁杂之间的“隐庐”: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9题。(6分)
野 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8.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分)
答:
9.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便要还家 (2)处处志之
(3)遂缘小溪 (4)不类城府
1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
(1)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2)桑 畦 麦 陇 高 下 联 络。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13.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回答问题。
(1)分点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2)语段(甲)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5分)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①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论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许多大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非常忙碌,却又很想读书。这家公司就为这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把三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十页的“精华”。负责摘选和撰写“精华”的人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以保证浓缩的一定是精华。一时间这家公司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读书界的营养胶囊,小小一粒,让人们觉得获得了所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当时我就想,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曾有人将《安娜?卡列尼娜》的摘编成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将《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不伦不类,引人发笑。事实是,如果抽去了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尽管读好作品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但这才是真正能够回馈到生命本身的阅读。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而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它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生命的联系。读者找到了阅读的意义,增强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生命也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为了正确度过生命时光,使生命更加充实。获得信息和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 (选自《读者》2015年第2期,有改动)
14.文章以“玫瑰和胶囊”为题,有什么妙处?(4分)
答:
15.第2段划线内容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第4段划线句有什么含义?(4分)
答:
17.作者提倡怎样的读书方式?联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8分)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 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 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21世纪教育网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8.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2分)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20.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3分)

21.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4分)

22.【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6分)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答:

【乙】
三、作文(60分)
23、只要阳光还在,光明总会驱散弥漫的烟雾;只要春天还在,阳光总能感动酷寒的严冬;只要书籍还在;智慧总能代替无尽的愚昧;只要精神还在,坚强总能战胜可耻的怯懦……
请以“只要你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立意自定,表达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