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6 19:2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文化运动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初中历史(统编版)
惊雷
民主
科学
独秀园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三、万象更新—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新旧冲突—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除旧布新—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新旧冲突—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 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黑暗
一、新旧冲突—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历史现场一:统治者的“梦想”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一、新旧冲突—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历史现场二:“沉睡”的国民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新青年》第一卷第五号
一、新旧冲突—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到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进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一、新旧冲突—探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除旧布新—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陈独秀
(一)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915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1)兴起时间:
(2)兴起标志:
《青年杂志》第2期封面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
从苍天那里取得闪电,
从暴君那里取得民权
政治成就:美国独立战争主要领导者,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联邦宪法》
科学成就:静电学最早提出了电流的理论,发明静电发生器、避雷针等
科学
民主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赛先生)
(一)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915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1)兴起时间:
(2)兴起标志:
民主、科学
(3)口号(旗帜):
办学宗旨: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宽容》
蔡元培
鲁 迅
胡 适
陈独秀
蔡元培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一)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915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1.兴起时间:
2.兴起标志:
民主、科学
3.口号(旗帜):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4.代表人物:
5.阵地:
《新青年》、
北京大学
14岁的女子阿毛成了望门寡。阿毛父亲为了贞烈的名声,决定让女儿饿死殉节。
阿毛:“爸爸,我实在饿得忍不住了,你四天多不给我一口饭吃,爸爸呀,你当真忍心看着我饿死吗?”
父亲:“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阿毛未婚夫)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就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食)。……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
阿毛最后饿死了,阿毛父亲如愿地得到了一面‘贞烈可风’四个字的匾额。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作者:夬庵
出自《新青年》第七卷2号
阿毛的父亲为什么要饿死女儿阿毛?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袁世凯复活》陈独秀 第二卷4号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
民国二年,一居民家中的春联写道: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缺乏民主思想
《药》鲁迅 第六卷5号
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缺乏科学思想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一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
——陈独秀、胡适《论〈新青年〉之主张》
1917年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
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不作无病之呻吟。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朋友》
作者:胡适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假不如是,槁丧且不俟夫一世。夫中国在昔,本尚物质而疾天才矣,先王之泽,日以殄绝,逮蒙外力,乃退然不可自存。”
——鲁迅《文化偏至论》
白话文有什么优点?
通俗、易懂,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③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倡导白话文
①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三、万象更新—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这次(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大讨伐,以所向披靡之势,起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使许多原来处在麻木不仁状态的人猛然惊醒过来。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万象更新—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1924年北京大学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儒家传统思想
封建礼教
民主共和思想
民主科学思想
儒家传统思想
封建礼教
2.积极影响: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三、万象更新—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那些日子里,很多人陷于消沉、悲观以至于绝望。有的人对现状充满愤慨,牢骚满腹,使酒骂座,结果仍一筹莫展。有的人退入书斋……有的人竟削发为僧……”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
——1919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2.积极影响: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前后对比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