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单元复习课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
学习目标
①通过案例或图像等资料,归纳、分析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②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③通过典型案例,说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分析该城市发展的方向。
④突破教材难点,通过例题剖析,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技巧。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
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学习重难点
难点:
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3.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条件、衰退原因及其转型之路。
知识复习
知识梳理
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典型例题
地中海东岸的小国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以色列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是以色列鲜花的销售旺季。该季节,以色列种植鲜花的优势自然条件
是( )
A.气温较高
B.地势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光照充足
A
典型例题
地中海东岸的小国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以色列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据此完成1~3题。
2.以色列实现“让沙漠开满鲜花”,对自然条件改造合理的是( )
A.山区地形改造成梯田
B.建大棚温室改造热量
C.利用水利工程和技术措施改造水源
D.沙漠变肥沃的土壤
C
典型例题
地中海东岸的小国以色列,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以色列实现了“让沙漠开满鲜花”的梦想,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国,其鲜花主要销往西欧。据此完成1~3题。
3.目前,以色列鲜花总产量一半以上来自新培育的品种。主要是因为以色列拥有( )
A.发达的经济实力
B.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
C.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D.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
B
归纳总结
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区域发展有利的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具体表现
气候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光照条件好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水源 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下水丰富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共同作用决定区域发展
①有些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人口稠密、科技水平低下、对外开放程度差、产业基础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②有些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但由于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好、教育水平高等,区域发展水平高。
归纳总结
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改造自然条件,促进区域发展
自然条件 具体改造表现 原则
气候 热量 建造温室大棚,改善热量不足状况 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水分 地面铺设砂石,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下渗;喷灌、滴灌 地形 修梯田,发展立体农业 土壤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 水源 兴修水利工程 归纳总结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归纳总结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巩固练习
资源诅咒系数是一个衡量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资源诅咒系数越大,说明资源遭受诅咒的程度越高,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并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读图,完成1~2题。
1.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居高不下,可能的原因有
( )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人均资源占有量高 ⑤吸引外资能力弱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2.推测下列省级行政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
( )
A.天津 B.湖北 C.贵州 D.青海
A
D
知识复习
知识梳理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典型例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60年代起,该地区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轻。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典型例题
答案
(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于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巩固练习
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西南地区易形成石质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风化作用显著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冲刷 D.风蚀作用显著
2.我国西南地区易形成石质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开山取石
C.陡坡开荒 D.交通建设
C
C
巩固练习
石质荒漠化简称石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等。读图,完成1~3题。
3.石质荒漠化发展的后果是( )
A.土地资源的丧失
B.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转变
C.地下水更加丰富
D.耕作方式由水田耕作业向旱地耕作业转变
A
知识复习
知识梳理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思维路径 一般思路
1.资源型城市兴起的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经济、交通、政治位置2.资源条件:储量、种类、品位、开采条件3.消费市场:市场需求量,距市场的距离4.交通条件:资源运输到市场的交通方式,运输成本,运量,运距
2.资源型城市繁荣期的工业构成、工业结构特征 产业构成:分别有哪些工业构成,各占比重产业特征:工业结构单一、以××为主;依赖××资源开采和加工业
3.资源型城市衰退的原因,衰退期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 衰退的原因分析:1.××资源枯竭,开采成本高2.资源价值下降3.市场萎缩4.替代资源、新兴产业的冲击经济:规模缩减、增值降低、效益下降、工厂亏损社会:工人收入下降、失业人口增加、人口和人才外流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知识复习
知识梳理
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4.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区位条件 有利:1.产业工人丰富2.重点评价发展旅游业的资源(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条件3.重点评价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的优势条件不利:环境问题;人口外流;经济下滑
5.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的方向 1.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引入资金、技术、人才2.改造传统产业,关、停、并、转、调,发展工业遗产旅游3.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第三产业,例如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产业4.治理环境问题5.发展科技和教育、失业人员培训再就业6.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7.发展旅游业
典型例题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说明废置矿场和矿坑湖为建设该休闲城提供的有利条件。
典型例题
答案
废置矿场土地价格低,拆迁方便、投入低;矿坑湖水面较开阔,可作为休闲城环境景观营造的核心。
巩固练习
内蒙古阿尔山市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并且是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下图示意阿尔山市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阿尔山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原因是( )
A.草场退化 B.森林资源枯竭
C.土地污染 D.煤炭资源枯竭
2.最适宜阿尔山市转型发展的产业是( )
A.航空航天及相关旅游业
B.化石能源产业
C.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
D.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业
B
D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