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地理
导入新课
为什么要实行“河长制” 河长能协调解决哪些问题
四川从2017年全面建立“河长制”,2018年全面建立“湖长制”以来,所有的7 415条河流、7 817座水库全部建立了“河长制”,泸沽湖等29个重要天然湖泊被纳入了“湖长制”。不仅如此,四川还把2 458条长年流水的水渠和一些重要的渠道、12个湿地都创新性地纳入了河长制管理范畴。
学习目标
①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结合实例,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③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理解流域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了解流域上中下游协作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说明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意义。
2、了解流域内协同解决水质等水环境问题的措施,说明流域内部保护环境的意义。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水系: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的系统。
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新课讲授
水资源的功能:
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新课讲授
水资源协作开发
水资源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流域内水资源的协作开发和综合利用,会影响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新课讲授
读图思考,水资源利用中的冲突,为什么要进行协调开发
不同的利益主体对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不同,导致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考虑到流域的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需要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筹管理。
同一流域的上下游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可能出现争建水库或港口码头的现象;上游大量排污,下游污染严重;上游山区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
新课讲授
如何进行协调开发呢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新课讲授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上游
新课讲授
下游
制定相关法律,
实施水源地保护、
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
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新课讲授
全流域: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如河长制。
合作探究一:
读图,思考:
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1.由于黄河含沙量大,当黄河流到地势低平的下游时,
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
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几乎没有支流汇入。
新课讲授
读图,思考:
1.为什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2.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2.黄河径流量相对较小且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常会出现断流,冬季有结冰期封冻,初春初冬有凌汛,泥沙含量高,水位较浅,不利于航运发展。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一:
延展: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和流速等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新课讲授
黄河的水文特征中,最突出的是哪些方面
含沙量大和径流量少。
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之一,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哪里 为什么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新课讲授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什么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挟带泥沙数量较多,当流经华北平原时,坡度变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
新课讲授
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新课讲授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新课讲授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黄河沙患该如何解决呢 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
结合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思考作为侵蚀区(产沙区),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减少入河泥沙量。
侵蚀区主要是中游的黄土高原,应该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新课讲授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水土保持措施,包含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新课讲授
封山育林
留茬少耕、免耕
打坝淤地
挖鱼鳞坑
退耕还林还草
沿等高线耕作
谷坊
修建梯田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案例分析:阅读教材第63页案例:南小河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1.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行什么样的方针
2.如今,有哪些新的技术手段用于小流域治理
思考
新课讲授
1.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行什么样的方针
2.如今,有哪些新的技术手段用于小流域治理
1.保塬、护坡、固沟。
新课讲授
2.如今,有哪些新的技术手段用于小流域治理
数字小流域系统。
应用GIS技术收集相关信息
→建立相关信息连接平台
→输入数据、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与共享
→构建服务系统
→为构建“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以及流域的管理与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新课讲授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黄河下游的堆积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减少河道淤积。
小浪底工程利用“人造洪峰”向下游放水,提高下游行洪输沙能力,实现对黄河下游河床的全线冲刷,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新课讲授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入海口地区获得稳定的泥沙来源,三角洲面积逐步扩大,河道稳定,不会出现频繁改道现象,入海口地区的生态保护良性发展。
新课讲授
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 为什么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二: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新课讲授
荷兰,位于莱茵河下游。
上中游沿岸国家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多。
1.莱茵河流域内哪个国家最急于改善水质、治理污染 为什么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二: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2.莱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二: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德国、法国位于莱茵河沿岸,且工业发达,城市众多,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物多,需要对污染物治理后才能排放,或者关闭一些小型的工厂;荷兰位于下游,受危害最大,上游国家进行治理后,它受益最大,应该为此支付一定的生态赔偿费用。
2.莱茵河氯化物污染调查的结果显示,法国、德国是污染排放的主要国家。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付费”的基本原则,荷兰、德国、法国分别应承担什么责任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二: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3.指出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莱茵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莱茵河不仅是沿岸上千万人的饮用水源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来源,还承担重要的航运任务,也接纳沿岸排放的生活和工农业污水,历史上曾一度变成“欧洲下水道”。但是流域内各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协调治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莱茵河的污染防治。
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二: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行政手段:成立莱茵河国际保护委员会、签署《莱茵河氯化物污染治理公约》、制定《莱茵河行动计划》。
经济手段:生态补偿协议、产业结构调整等。
技术手段:实时动态监测、开发“莱茵河预警模型”、各监测站点互联等技术。
3.指出莱茵河水污染防控中应用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二:分析莱茵河流域水污染防控的措施
新课讲授
思考: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如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呢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黄河下游断流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大部分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量小;
下游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流经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黄河断流的影响|对主河道
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
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黄河断流景观图
主河道变为沙带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黄河断流的影响|对河流沿岸
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供水;
水环境容量减小,加剧水污染;
造成沿岸地下水开采增加。
黄河断流 农业干旱
黄河沿岸水污染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黄河断流的影响|对河口、海域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为了实现流域的协调发展,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阅读教材,找出采取了哪些措施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建立水资源统一调配机制
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和分配。
200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制定了《黄河取水许可管理实施细则》。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调音定调,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2.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包括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节水。
节水农业
生产和生活节水
新课讲授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3.开源措施
海水淡化
人工增雨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1.图4.13所示两河段的用水结构与全流域的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兰州到头道拐:农业用水比重大,工业用水比重较小。
三门峡到花园口:工业用水比重大,农业用水比重小。
合作探究三: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
新课讲授
2.从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提出改善水资源利用的建议。
农业方面:喷灌、滴灌;推广耐旱型农作物。
工业方面:提升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后再排放等。
生活方面:提高水价;洗菜水进行浇花、冲厕所等;全流域协调用水,分配用水份额等。
新课讲授
合作探究三:对比分析黄河不同河段水资源的利用
课堂小结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级行政区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完成1~3题。
当堂训练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B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级行政区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完成1~3题。
当堂训练
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耕作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级行政区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示意图,完成1~3题。
当堂训练
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C
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4~5题。
当堂训练
4.决定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 )
A.流域的人文背景 B.流域的植被状况
C.流域的自然背景 D.流域的人口密度
5.下列关于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水资源的开发
B.中游地区要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C.下游地区需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D.全流域要搞好生态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
C
A
右图为黄河花园口至利津河段年均排沙比(河段出口年均排沙量与河段入口年均来沙量之比)与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河流含沙量与河流流量之比)关系图。据图完成6~7题。
当堂训练
6.为使花园口至利津河段不淤积,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应至少在( )
A.0.007以下 B.0.012以下
C.0.022以上
D.0.032以上
B
右图为黄河花园口至利津河段年均排沙比(河段出口年均排沙量与河段入口年均来沙量之比)与花园口站年均来沙系数(河流含沙量与河流流量之比)关系图。据图完成6~7题。
当堂训练
7.该河段来水量增加,必定导致( )
A.河段含沙量减少
B.河段排沙比减小
C.花园口站来沙系数增大
D.利津站排沙量增大
D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