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
1.认识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掌握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方法,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以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2.通过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目标
3.通过对氧化还原理论和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难点
氧化剂、还原剂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及其相互联系。
导入新课
课前回顾
[情境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一些银器本来是银白色的,时间长了却黯然失色,你知道在这个过程中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该如何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银器失色
导入新课
课前回顾
这个过程中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氧化反应。
[情境引入]
导入新课
课前回顾
[情境引入]
脱氧剂
展示一包食品,拿出里面的脱氧剂,脱氧剂的作用是防止食品被氧气氧化变质。脱氧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导入新课
课前回顾
脱氧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情境引入]
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有能够吸收氧气的物质,即还原剂。月饼中的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它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消耗包装内的氧气,保护月饼不被氧化。
课堂探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
课堂探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为 + 1价,铜元素的化合价由 + 2价降为0价。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课堂探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电子的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电子对偏移。如钠和氯气反应,钠失电子,氯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课堂探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即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氧化剂与还原剂]
课堂探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失去,即升高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氧化剂与还原剂]
课堂探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的产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的产物。
[氧化剂与还原剂]
课堂探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等。
②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KMnO4、FeCl3、HNO3等。
③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④其他:如HClO 、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MnO2等。
[氧化剂与还原剂]
课堂探究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常见的还原剂。
①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单质:如Al、Fe、Zn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S、C等。
③含有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CO、SO2等。
④其他:如浓盐酸、NH3等。
[氧化剂与还原剂]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关系。
(1)氧化性:物质越易得电子,氧化性越强。
(2)还原性:物质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方法。
(1)根据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比较
如:Fe+CuSO4===FeSO4+Cu,金属还原性:Fe>Cu。在反应中Fe是还原剂,Cu是还原产物。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方法。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方法。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方法。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即比什么性,找什么剂,产物之性弱于剂。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方法。
H2O2中O为-1价,是中间价态,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从化合价角度,预测H2O2的化学性质。
[情境设问]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从化合价角度,预测H2O2的化学性质。
[情境设问]
H2O2的性质 加入试剂类型 生成物 预测反应发生的现象
还原性 氧化剂 O2 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化性 还原剂 H2O 滴加KI-淀粉溶液变蓝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从化合价角度,预测H2O2的化学性质。
[情境设问]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2 mL H2O2溶液于试管中,滴入5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迅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产生气泡,木条复燃 2Mn+5H2O2+6H+===2Mn2++5O2↑+8H2O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2)取2 mL KI-淀粉溶液,滴加5滴H2O2溶液,再加入2~3滴硫酸 溶液变蓝 2I-+H2O2+2H+ === I2+2H2O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从化合价角度,预测H2O2的化学性质。
[情境设问]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验证氧化性、还原性的一般方法。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的方法——假设法。
已知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关系,判断某一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时可采用假设法。
(1)先假设反应成立。
(2)然后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列出假设反应中的上述关系。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的方法——假设法。
(3)结合题干信息判断该结论是否符合事实,若符合事实,则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价态的关系,以及氧化还原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价态的关系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物质一般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物质一般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课堂探究
二、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价态的关系,以及氧化还原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对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相反,一个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另一个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统一: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氧化还原反应,且得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课堂探究
三、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琥珀酸亚铁片为什么要裹糖衣?为什么维生素C与本品同服,有利于本品吸收?
裹糖衣隔绝氧气;维生素C有还原性,可以防止Fe2+被氧化。
课堂探究
三、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月饼存放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月饼中微生物指标超标。食品包装容器内的大量氧气,会引起好氧性细菌和霉菌的快速生长,导致食品霉变和腐败。
(2)油脂酸败。月饼中的植物油脂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从而导致月饼的酸败,产生异味,影响月饼的品质。
课堂探究
三、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是正面影响;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是负面影响。氧化还原理论的合理使用正在不断地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化学就陪伴在我们身边。
课堂练习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练习1】
A
课堂练习
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为净水剂
B.甘油作为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为消毒剂
D.铁粉作为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练习2】
D
课堂练习
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O2和H2SO4,即可得到I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
【练习3】
MnSO4(或Mn2+)
课堂练习
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硫酸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练习4】
2∶1
课堂练习
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 (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练习5】
Fe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核心素养专练】。
请在课后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搜集银器变黑后的复原方法,尝试用今天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