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地球的转动 同步练习(3课时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地球的转动 同步练习(3课时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6 13:11:27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二节第1课时 地球绕地轴自转
夯实基础巩固
1.北京与伦敦有8h的时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两地的纬度位置不同 C.地球的公转 D.地球的自转
2.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间晚一些 D.后看到日落
3.结合“演示地球自转”的图片(如图所示),同学们在演示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
B.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
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4.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00时,下列各图中,能代表此时悉尼(东十区)时间的是( )
5.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球的自转息息相关。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相关的有(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加拿大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人们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新疆的学生早上上学的时间要比北京的学生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如图所示)。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的,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_________。
(3)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_____________现象。
(4)A地正处于_________(填“清晨”“中午”“黄昏”或“深夜”)。
能力提升培优
7.假如地球自东向西旋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不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B.日月星辰仍然是东升西落
C.地球上还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D.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还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8.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晚上8时59分,“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时,远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五区)的华侨张先生在当地收看卫星转播的时间应为( )
A.4月25日20时59分 B.4月24日19时59分
C.4月25日7时59分 D.4月26日9时59分
9.如图所示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点为南极点
B.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
C.c点比d点更早迎来黎明
D.c点、d点所在的两地相差2h
10.(1)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地球上________(填“有”或“没有”,下同)昼夜现象,_______昼
夜交替现象;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它在不停地自转,那么地球上________昼夜现象,_________昼夜交替现象。
(2)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黑夜短 ⑤四季变化⑥北京是白昼时,华盛顿是黑夜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上各点中,正值白天的是______________,正值黑夜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背向太阳的半球上,最先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__;朝向太阳的半球上,最先进入黑夜的是_______。(填字母)
(3)C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________h。
(4)A、E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时间相同,但这天______(填字母)先迎来白昼。
中考实战演练
12.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13.读“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_。
(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的特点,判断北极上空的运动方向,图上标注正确的是______(填“①”或“②”)。
(3)小山和小明同处在赤道地区,此时小山在___________(填“昼半球”或“夜半球”,下同),小
明在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填“地球公转”或“地球自转”)。
开放应用探究
14.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在A地的___________方向,A、B两地相差_________h。
(3)昼与夜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变为昼的,称为晨线;由昼变为夜的,称为昏线。A、B、C、D四地中,处于晨线上的是_______地,处于昏线上的是_______地。此时B地的时间是___________,D地的时间是___________
(4)6h后,D地的学生可能在____________(填字母)。
A.吃早饭 B.上课 C.午休 D.吃晚饭
答案:
2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夯实基础巩固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由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旭日东升 B.昼夜交替 C.寒来暑往 D.高处不胜寒
2.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B.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C.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一致,即自东向西
D.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如图所示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2024年浙江省第一次全省统一中考定于6月22日开始,当天地球大致处于图中的( )
A.①位置 B.②位置 C.③位置 D.④位置
4.如图所示为小明观察正午太阳光照射角度变化引起杆影长度变化时所画的图像记录,但他忘记作出详细的标记。下列关于此记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b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
B.b表示的是夏季杆影长度,a表示的是冬季杆影长度
C.形成b表示的杆影时,太阳的高度较小
D.形成a表示的杆影时,太阳的高度较大
5.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称为_____________,此时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杆影的长度最________(填“长”或“短”)。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_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_______。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地球围绕着________公转,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__。请在a处用箭头标明
地球公转的方向。
(2)如图乙所示,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_(填重要纬线的名称)。该日地球位于如图甲所示的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填序号)位置,此时杭州市大树的影子为一年中最______(填“长”或“短”)。图乙中A地将迎来_________(填“黎明”或“黄昏”)。
能力提升培优
7.如图所示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最有可能是( )
A.国庆节、元旦、劳动节
B.劳动节、国庆节、元旦
C.元旦、国庆节、劳动节
D.元旦、劳动节、国庆节
8.在地球上,正午时物体的影子只朝北不朝南的地区是( )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赤道以南地区 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9.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时,集热板应尽量与太阳光垂直。温州地区夏季时集热板的放置情况如图所示,由7月到冬季,倾斜角度a的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0.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图甲表示测
量的方法,同学们竖起一根长杆OP使其垂直于水平地面,正午时测得杆影长度为OP';图乙为同学们绘制的正午杆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纵坐标表示杆影的朝向及杆影的长度,①②③④为测量过程中的某四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OPP′为所测太阳高度角 B.该兴趣小组进行实验的地点不可能在杭州
C.根据图乙可知,④所对应的那天为春分日
D.要完成图乙的绘制,兴趣小组至少需要连续测量一个月
11.杭州市某校课外实践小组利用一根垂直插入水平地面的直杆OP,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杆测影”活动。2024年6月22日正午,直杆的杆影如图中OA所示,并测得杆影OA长为50cm。
(1)图中杆影从O到A指向_________方。
(2)一天中,杆影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2024年9月20日正午,该直杆的杆影长度将比50cm________(填“长”或“短”)。
12.如图所示为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半球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变化;图中H表示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夹角。
(2)该图反映了人影的长度与__________有关,当太阳位于_____位置时,太阳高度最_______,人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__________方向,影子朝_________方向。
(3)一天之中,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年之中从1月至12月,该地点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实战演练
13.杆影的长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杭州,一年中同一地点的同一旗杆,正午时刻杆影最短的这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4.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居民节能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日照示意图。
(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_________(填“朝南”或“朝北”)的。(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开放应用探究
15.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知识后,老师安排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回答问题:
活动材料:2m长的竹竿1根、量尺1把、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时、12时、15时、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结合活动1,完成(1)~(2)题。
(1)一天中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此现象与地球的_________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的因素,那么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_(填字母)。
A.8:00 B.10:00 C.12:00 D.14:00
活动2: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图。结合活动2,完成(3)~(4)题。
(3)图甲中A、B两图是某组同学的测绘结果,但他们忘记标注观测时间了。根据你的经验,图A测绘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前后。
(4)图乙为滨州市某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丙中的_______处。一年中,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_______引起的。
活动3:冬至日这一天,滨州的小明邀请家住杭州的表弟一起测量相同高度的两栋楼的正午影子长度,并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①②两图。结合活动3,完成(5)~(6)题。
(5)导致①②两图中影子长短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6)由此推理可知,为了使采光更好,与杭州相比,滨州的楼间距应该更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答案:
2第四章第二节第3课时 昼夜长短变化、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夯实基础巩固
1.小明家住一楼,他发现同是正午时分,寒冬时节阳光被前面的楼房挡住,而炎炎夏日时窗外阳光洒满大地。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地球自转造成的 B.时间不同造成的 C.地球公转造成的 D.昼夜交替造成的
2.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下列节日中,广州黑夜最长的一天是( )
A.“六一”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十一”国庆节 D.元旦
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遗产。不同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 )
A.立春 B.立夏 C.立冬 D.雨水
4.昼夜长短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杭州某学 校的教室,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从同一个窗口射进的阳光投在地上的影子,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季。
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当地球运行到A处时,正值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___,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这一天杭州市白昼时间最________(填“长”或“短”)。
(2)“谷雨种大田”,谷雨(4月20日前后)一到,东北地区开始大面积播种,此时,地球运行至图中①~④的_________段。
能力提升培优
6.如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情况图,其中杭州市白昼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如图所示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沈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同学们放学时(16:30),已经日落
B.校园的银杏树叶变黄,纷纷飘落
C.同学们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
D.同学们已经换上夏装,凉快清爽
8.如图所示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示意图,9月1日开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最接近的位置、杭州市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状况分别是( )
A.②;昼长于夜,昼渐长 B.③;昼短于夜,昼渐短
C.②;昼短于夜,昼渐短 D.③;昼长于夜,昼渐短
9.如图所示,夏至日这一天,地球位置最靠近图甲中的_______(填序号)位置,此时全球昼夜分布大致与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相符。夏至日过后,极昼、极夜范围如何变化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甲所示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白昼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时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2)当该地白昼时间如图甲中Q点所示时,地球大致位于图乙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11.如图甲所示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大约为15天。
(1)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__________(填“公转”或“自转”)密切相关。
(2)图乙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图中的昼夜状况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节气名称)一致。
(3)根据图甲推算,1月14日处在_______________两个节气之间。
(4)从立夏到夏至这段时间内,杭州市(地理坐标大致是30.3°N,120.2°E)的地理现象应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白昼越来越短 B.天亮得越来越晚 C.正午物影越来越短 D.气温越来越低
中考实战演练
12.如图所示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纬线a是南回归线
B.当太阳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C.当太阳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造成太阳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目转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课堂上,教师讲完“二分二至"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用肢体(上身表示地轴,手臂表示赤道)比画“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
(1)学生展示的①位置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此时昆明所处的季节是_________。学生展示的③位置,此时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
(2)黑板上树影长短和方向在一天内的变化与地球的________运动有关。
(3)黑板上的公转示意图中所画的经线指示__________方向。
开放应用探究
14.如下表所示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线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
A.甲地、乙地、丙地、丁地 B.甲地、乙地、丁地、丙地
C.丙地、丁地、乙地、甲地 D.丁地、丙地、乙地、甲地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