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审美自律授课者:李丽芬 行书结构关系一:不拘大小,错落有致与楷书相比,行书结体大小不等,排列错落随势。行书结构关系三:揖让穿插,顾盼生情
穿插揖让
举 例行书结构关系二:疏密间呈,开合有度楷书疏密停匀,开合不大;行书疏密、开合变化大。左密右疏、左合右开整体开阔疏朗整体稠密紧凑上紧下松、上密下疏中宫紧密、上下疏阔……行书用笔特点三:以转代折,以曲代直
很多时候,行书化楷书的方折
为圆转,用笔动作减少了,更
利于书写方便,线条也流畅而
优美。许多楷书直笔在行书中发生了弯曲。
弯曲即是快速流变的自然体现,又
使行书增加了妩媚的效果与空间的
变化。但要在不离楷意,过分扭曲则
乖张、做作。行书用笔特点四:以点代画,以简代繁以简代繁以点代画行书中有许多简化笔画和借代的写法,显得便捷而富有流动性。这些方法
通过先贤们的锤炼,已经形成优美、凝练且相对稳定的语言形式,成为我
们学习的规范。行书用笔特点五:以楷为本,牵丝映带
牵丝、映带使点画间的关
系显露和加强,是行书流
美的重要特征,贵在空灵
轻巧;同时,牵丝、映带
有紧有松、有断有连,要
在强化关系、顺势而为,
忌讳强扭妄连、破坏字势。行书用笔特点六:笔顺自然,画无定型在遵循笔画
书写顺序的
前提下,行
书在点画粗
细、长短、
方向等方面
比楷书有着
更大的表现
能力,更自
由、更随意、
变化也更大
请对比他们不同的表现风格。画面各自的特点对比赏析,《鹊华秋色图》在画面构成元素与形式感上有哪些新的变化?诗、书、画、印四结合一 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社会 团体或其他人而 从事创作,而完全从 个人的兴趣出发,这种从个人兴趣出发,强调个由此形成个性化
绘画风格的审美观念,我们称之为“审美自律”。欣赏王羲之《兰亭序》
当时王羲之邀请了42位名士,作诗37首,有人提议将诗汇编成集《兰亭集》,众人又推王羲之为诗集写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整篇疏密大小、墨色轻重会发生变化,不自然。 《兰亭序》书法作品共28行,324字,其中“之”字有20个之多,相同的文字却写出了不同的结构,无一雷同 王羲之 其它作品欣赏:兰亭的“曲水流觞”留下的《兰亭序》给我们启示:
一次无意的率真酒后书写表现,却创作了王羲之自称为一生绝作的书法作品,这是王羲之依照个人兴趣的创作,20个之字的不同写法正是王羲之对汉字书写理解的极富个性化的表现。也使后来的书法家们意识到写毛笔字已不再是简单书写与记录的工具了,从中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并且有意将书法创作赋予个人的独特理解、书写技巧,以形成个人的风格。 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书法家的审美观念无意中从实用向个人兴趣的需要发展,而在绘画领域又是不是有相同的境地呢?
从东晋到北宋的大约6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绘画呈现出发展成熟的局面,出现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分类,中国山水画在北宋逐渐走向高峰。 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在此之前的中国山水画忠实客观地描写自然,追求形似的代表之一。早春图 郭熙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找一找在笔墨运用、构图章法及表达意图的不同 鹊华秋色图 元 对比赏析,《鹊华秋色图》在画面构成元素与形式感上有哪些新的变化?诗、书、画、印四结合 我们认识到在审美自律观念的影响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绘画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画面构成上结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上强调笔墨趣味,审美情趣上注重个性表现与借物抒情,并成为画坛的主流。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给这一风格流派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呢?文人画南京红颜美人梅小绿萼山桃白梅 画家为什么要有意识地去表现这些题材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四君子”指什么?梅、兰、竹、菊中国文人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极高,它不仅仅是形式美,而且在这种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国画家齐白石,就非常推崇文人画这一风格流派,并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
对近现代中国画画家影响极大,使得近现代中国画艺术能够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创新。活动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文人画美术作品,尝试从创作手法、构图布局等方面进行对比,写一段文字进行欣赏评述。浪漫主义-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大约就发生在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它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浪漫主义”一词来源于中世纪的“浪漫传奇”一字,意思是中古欧洲所盛行的英雄...我们这里所指的浪漫主义,一般是指18—19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所产生的思想和艺术的运动...印象·日出 莫奈 法国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