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考物理【抢分秘籍】压轴题解密与题型强化(通用版)
综合训练2:填空题专项训练(9大类90题)(教师版)
目 录
填空题专项分类
1. 机械运动类·················2
2. 光现象类···················6
3. 凸透镜成像类···············9
4. 内能及其利用类············13
5. 力学基础··················16
6. 浮力压强类················20
7. 简单机械及效率计算类······24
8. 电学基础知识类············29
9. 电学综合计算类············32
01机械运动类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线运动。
(1)请根据图a在图b画出甲、乙两车运动的v-t图象,并在图中坐标轴标注数值并注明甲、乙;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选填“南”或“北”)运动;当时间t= s时,两车相距20m。
【答案】(1)如下图所示:
(2)南;10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1)由图a可知,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故甲、乙运动的v-t图象如下:
(2)以地面为参照物,两车都向北运动,因为v甲>v乙,那么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南运动。
时间t内甲车行驶的路程为s甲=v甲t,乙车行驶的路程为s乙=v乙t,根据题意,有s甲-s乙=20m
即v甲t- v乙t=20m
代入数据可得6m/s×t-4m/s×t=20m
解之得t=10s。
【分析】(1)根据路程和时间图像,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在速度和时间图像中,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线;
(2)相对于较快的物体,速度慢的物体向后运动,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计算路程。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上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内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 v乙(选填“大于”或“小于”或 “等于”)。
【答案】小于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3.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全部覆盖,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如图所示是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火箭内的卫星相对于上升的火箭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静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4.一场穿越千年,感受古韵今风的马拉松赛事于2023年3月26日在成都都江堰开跑。某选手在一段路程1000m的直赛道上用时200s,则该选手在这段赛道的平均速度为 m/s;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树木是 的。
【答案】5;运动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对接,它们一起绕地球转动。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四号是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舟四号是 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答案】静止;运动;相对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游玩,在路上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最快需要 min才能到达标志牌上的目的地;驾车前往标志牌上的地点过程中,小明发现开车的爸爸是静止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路边的树”或“自己”)。
【答案】30;自己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由交通标志牌可知,离目的地距离30km,此路段的允许最大行驶速度是60km/h。当以最大速度行驶时,用时最短,所以到达目的地最快需要的时间为
小明发现开车的爸爸是静止的,则爸爸与所选择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爸爸与坐在车里的小明相对位置不变,所以选择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
【分析】此题是一道关于参考系概念,难度不大,从图片中读懂里程表、限速标志的含义,再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应用的计算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7.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比较甲球通过AB段路程与乙球通过CD段路程的过程中,运动较快的小球为 。
【答案】甲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频闪照片可以看出,0.3s的时间,甲运动的路程比乙远,因此甲的速度快。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8.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填物理量名称);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s末,两车相距 m。
【答案】路程;0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9.如图甲,小晖用力推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由图可知物体在0~1s处于 直线运动状态(选填“匀速”或“变速”),4s~6s速度为 m/s,物体在1s~6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变速;1;0.7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乙图可知,物体在0~1s速度逐渐变大,故处于变速直线运动状态。
由乙图可知,4s~6s速度大小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物体在1s~4s内速度为,行驶的路程为
物体在4s~6s内速度为,行驶的路程为
物体在1s~6s内的平均速度是:
【分析】1、图像中可直接找出速度,若速度变化则是变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先计算两段时间内通过总路程。
10.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同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 即 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 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由加速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加速度公式 (用 t表示)。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 如图乙所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 到 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 、 a、 t写出s的表达式
【答案】(1)
(2)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加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表示为;
(2)根据图乙,阴影部分分为三角形和长方形,长方形面积s1=v0t,三角形的面积,阴影面积。
【分析】(1)根据加速运动的定义,计算表达式;
(2)根据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阴影面积,计算路程大小。
02光现象类
1.如图所示,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测二十四节气,日影是光的 形成的。真空中的光传播的速度约为 m/s。
【答案】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2.如图给出的三幅图,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
答:A ;
B ;
C 。
【答案】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3.如图所示,小明下晚自习后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盏路灯,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影子的成因是由于 。从经过到离开路灯,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特点是: 。
【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先变短再变长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4.如图所示,每年冬至,正午的阳光照射到北京故宫乾清宫地面铺设的“金砖”上,再经光洁如镜面般的“金砖”发生 反射,就可以将宝座上方的牌匾“正大光明”照亮,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如果在殿内正中“金砖”上铺设地毯,阳光照射到地毯上时, (选填“还能”或“不能”)看到这种现象。
【答案】镜面;不能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遥遥领先世界。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中图所示为《墨经》中记载的小孔成像现象。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小孔成像中得到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如图所示为阳燧,其作用相当于凹面镜,可以用来点火。由此可知其对光有 (选填“平移”“发散”“会聚”)作用。
【答案】直线传播;实;会聚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6.如图所示,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示意图,发生月食时,是月球运动到 (选填“甲”、“乙”、“丙”或“丁”,下同)位置时,发生日食时,是月球运动到 位置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答案】乙;丁;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7.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角是 度。界面的 (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答案】60;左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8.小月站在距离穿衣镜前1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月之间距离是m,当小月靠近穿衣镜时,她在镜中的像与她之间距离将变小,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2,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9.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 (选填:“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平面镜1的正上方”、“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或“平面镜2的正下方”).
【答案】反射;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知识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10.生活中有很多的光现象:
(1)秦淮河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入境,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发生日食时,太阳光在射向 的途中被 挡住(选填“太阳”、“地球”或“月亮”);
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3)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4)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选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5)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6)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答案】直线传播;地球;月亮;直线;镜面后;反射;折射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03凸透镜成像类
1.如图所示,在光屏上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当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镜片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该镜片是用于矫正 眼。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下”)。
【答案】照相机;远视;下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安装好器材,调节蜡烛、凸透镜与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固定凸透镜位置,他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生活中应用这一规律的光学器材是 。
【答案】10.0;将光屏向右移,直至呈现清晰的像;投影仪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成实像的是 图;相当于望远镜的目镜成像效果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
【答案】乙;甲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望远镜
4.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小华将一近视眼睛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撤去近视眼镜,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则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答案】远离;不能;放大镜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5.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作用,容易引发火灾。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答案】凸透,会聚,小于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 ,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凸透镜;放大;虚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日历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放大;虚像
【分析】(1)根据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7.图(A)甲、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拍摄的照片。使用照相机拍照时,底片上成的是缩小的 像(选填“虚”或“实”)。小浩为了模拟上述现象,他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如图(B)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A、B、C三点中的 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如果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照相机拍出图(A)甲中的照片后,再去拍出图(A)乙中的照片,他应将图(B)中的凸透镜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蜡烛的位置移动。
【答案】实;A;左;靠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8. 如图所示是一台 镜,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再次放大,成一个 像(选填“实”或“虚”),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答案】显微;实;虚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是一台显微镜,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再次放大,成一个虚像,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9.凸透镜可用于 (选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小华的手机镜头焦距为5cm,如图所示是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二维码的距离应大于 cm,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答案】远视;10;缩小
【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远视眼观察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在2倍焦距以外,即手机到二维码的距离大于10cm,此时二维码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析】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手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10.小明为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利用如图器材制成液体透镜。当蜡烛和光屏相距时,成 等大清晰的像;当烛焰距透镜处,移动光屏至距透镜处,光屏成清晰的实像,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原理制成的,若将物体由距凸透镜处匀速移动到处,所用的时间为,则像移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将烛焰移至距透镜处,光屏上得清晰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此现象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答案】倒立;幻灯机;5;近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04内能及其利用类
1.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既是当前的一种时尚,更是生态环保的需要。为了处理垃圾,有些城市建成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过程中, 能转化为内能;装置温度升高,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答案】化学;热传递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2.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放少量水,用瓶塞盖紧瓶口,然后往瓶中打气,当瓶塞被推开后,可以看到瓶内有大量“白气”产生。瓶塞被推开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瓶内气体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
【答案】减小;做功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中装了相同质量的液体,用两只相同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所示的水温-时间图线,则加热2min,两只烧杯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两杯中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答案】等于;小于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4.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加热、锻打和淬火都可以改变铁器的内能,其中加热、淬火过程是利用 的方式改变铁器内能的,锻打过程是利用 的方式改变铁器内能的,淬火过程中铁器的内能会变 。
【答案】热传递;做功;小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加热过程是利用 火焰的高温通过热传递增加铁器的内能,淬火过程是利用温度降低的水通过热传递降低铁器温度, 锻打过程是利用 做功增加铁器内能。
综上第1空、热传递;第2空、做功;第3空、小。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如钻木取火、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酒精灯热水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5.汽车的散热器通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 大;燃气汽车主要以天然气为燃料,相比汽油而言,天然气的 (以上两空均选填“比热容”“密度”或“热值”)更大,完全燃烧0.6m3的天然气可以放出 J的热量。(q天然气=3.9×107J/m3)
【答案】比热容;热值;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解答】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可作为冷却剂; 燃气汽车主要以天然气为燃料,相比汽油而言,天然气的热值更大;根据公式求出完全燃烧0.6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 。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和天然气热值的特点,以及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难度不大。
6.如图所示是柴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若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该柴油机每秒对外做功 次。
【答案】丁、甲、丙、乙;15
【知识点】热机的四个冲程
7.热值是表征建筑材料潜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如图甲所示的“量热仪”可以测定建筑材料的热值。取2g碾碎的材料样品放入坩埚中,点火电极点燃后,样品在助燃剂的作用下燃烧,使内筒里1kg的水升温,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水温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样品碾碎并加入助燃剂的目的是 ,内外筒结构的作用可能是 ;由图像得,A材料热值不超过 J/kg;A、B两种材料中, 作为建筑材料,可以降低火灾风险。[]
【答案】帮助燃料充分燃烧;内筒的作用是容纳吸热物质,便于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外筒的作用是保温,防止热量散失到空气中;;A
【知识点】比热容;燃料的热值
8.太阳能集热器给水箱中的水加热,如果水箱中有水,经过一段时间照射后,温度由升高到,水吸收的热量是 ;如果改用燃烧天然气提供热量,且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被水吸收,则需燃烧天然气 。[,]
【答案】;0.42
【知识点】比热容;燃料的热值
9.小亮家的汽车尾部上标,“1.8T”的字样,其中“T”就是“涡轮增压”,通过给发动机足量的空气使汽油更充分地燃烧。其它条件相同时,涡轮增压汽本的热机效率比普通的轿车 (选填“更高”、“更低”或者“一样大”),同样的汽油加在涡轮增压轿车内与加在普通轿车内相比,热值 (选填“更高”、“更低”或者“一样大”)。
【答案】更高;一样大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
10.小华用加热器将质量为500g的冰加热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物质在第2分钟的内能 第8分钟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质在OB段所吸收的热量为 J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答案】小于;52500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2~8分钟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不断吸热,内能变大,故物质在第2分钟的内能小于第8分钟的内能 ;
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等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0B段加热时间为2分钟,则冰在2分钟内吸收的热量与水2分钟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知,m水=m冰=500g=0.5kg;
CD段的水温度从0℃上升到100℃,加热时间为8分钟,水吸收的热量为:,
水在2分钟内吸收的热量为:,
故物质在OB段所吸收的热量为 52500J。
【分析】晶体熔化特点: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等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则冰在2分钟内吸收的热量与水2分钟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05 力学基础
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当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时,松手后小车静止,小车受到向右的拉力F2,为 N,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 N。
【答案】1;0
【知识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某消防队举行高楼灭火演习。如图甲所示,电动灭火无人机悬停在空中。如图乙所示,当无人机水平向右猛烈喷射干粉的同时,原本悬停的无人机水平向左飘移,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使原本悬停的无人机发生飘移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答案】相互;喷射出的干粉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力作用的相互性
3.如图所示,小车B上的木块A和小车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B撞到障碍物C立刻停止运动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现象表明木块A具有惯性。
【答案】木块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当小车B撞到障碍物C立刻停止运动时,由于木块A和小车B之前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A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因此,当小车B突然停止时,木块A会继续向前运动,由于惯性木块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综上第1空为木块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惯性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运动的性质。当小车B撞到障碍物C立刻停止运动时,木块A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
4.如图所示,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1.5N的水杯静止不动,水杯受到的重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选填“手对杯子的握力”或“手对杯子的摩擦力”)。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N,手握住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变为 N。
【答案】手对杯子的摩擦力;不变;2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5.做拉面的师傅将面团拉成一根根细长的面条,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如图所示,小江利用重垂线检测冰箱的摆放是否水平,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
【答案】形状;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
6.小莉要自制两个弹簧测力计,她选择了下图1A、B两根弹簧进行测试,绘出了弹簧的伸长量Δx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在弹性限度内,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最大测量值是 N,若A 弹簧受到3N的拉力, 弹簧伸长 cm。
【答案】B;15;6
【知识点】弹力;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
【解析】【解答】 在弹性限度内,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则弹簧的弹力较大,故选B;最大弹力为15N,A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属于正比例函数,据题可知当弹力为5N,伸长量为10cm,所以 受到3N的拉力,伸长量为6cm。
综上 第1空、B; 第2空、15; 第3空、6.
【分析】弹簧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在图像上的特点为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7.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物块乙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
【答案】水平向右;6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物体乙在水平方向上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乙受到拉力F2 方向水平向左,所以乙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4N。
(2)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水平向左的乙施加的摩擦力f,那么二者的合力为:10N-4N=6N,且方向水平向右。木板甲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与合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地面对甲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6N。
【分析】(1)对乙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确定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2)对甲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确定木板甲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
8.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和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t=2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t=8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答案】30;6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摩擦力的大小;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9.学习“力与运动”这一章后,小华画出部分的知识结构图,请你帮他补全空格处内容:
(1) ;
(2) ;
(3) 。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力;运动方向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一定律
10.航天员在空间站先后进行了四次“太空授课”,激发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热情。
(1)如图1,航天员往一个水球中轻轻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最后观察到整个水球都变蓝了,这属于 现象,说明 。
(2)如图2, 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整体,说明分子间存在 。
(3)如图3,“太空抛物”实验,由于在空间站舱内,物体几乎不受重力作用,且物体受到微弱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无论往哪个方向抛,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被抛出后的冰墩墩近似 (选填“静止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由于冰墩墩具有 所致。
(4)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使返回舱内能增加,舱体外壁的温度达200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 。
【答案】(1)扩散;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引力
(3)匀速直线运动;惯性
(4)做功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惯性及其现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06浮力压强类
1.叠罗汉是一种两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如图所示为6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假设每个人的质量均为60kg,每只脚鞋底的面积均为250cm2,则最底层右边的罗汉一只脚对地面的压力是 N,最底层中间的罗汉脚对地面的压强是 Pa。
【答案】600;2.4×104
【知识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2.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皆已实现。“奋斗者”号成功实现载人深潜10909m,当它下潜到10000m时,受到海水(ρ海水=ρ水)的压强是 Pa;如图所示,对吸管A吹气,管B中的水会 。
【答案】1×108;上升
【知识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船闸的工作原理利用了 原理,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连通器;不变
【知识点】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船闸的工作原理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分析】船闸是下端连通,上端开口的,是连通器;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都是漂浮,浮力都等于重力。
4.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 .最早测出大气压大小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 mm水银柱.
【答案】大气压强(大气压);托里拆利;760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解答】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最早测出大气压大小的著名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760mm水银柱。
【分析】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测出大气压大小的著名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在该实验中,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与760mm高的汞柱的压强相等,后来规定1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760mm汞柱,其具体的数值是1.01 ×105Pa。
5.如图,带吸管的玻璃杯可以看作是一个 ,当杯中饮料静止时,图中A点的液体压强 B点的液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有饮料的玻璃杯总质量为0.3千克,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3×10-4米2,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
【答案】连通器;等于;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
6.如图所示,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洗手池的下水管常常做成如图所示的弯管,这个“弯”是利用 的原理来设计的。
【答案】增大;连通器
【知识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
7.排水量为10000t的轮船在大海中航行,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N,若该船驶入长江,那么它受到的浮力 (变大、变小、不变),它将 (上浮、下沉)一些.(取g=10N/kg)
【答案】108,不变,下沉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8.珠海国际赛车场是中国第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赛车场。如图所示,比赛中赛车在高速行驶,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 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从而使得赛车对地面的压力 赛车的重力(前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增加稳定性,部分赛车会在尾部安装“上平下凸”的尾翼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从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答案】大于;小于;增大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解答】赛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赛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赛车上凸下平,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赛车上下方受到的压强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赛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赛车的重力。赛车尾部安装“上平下凸”的尾翼,赛车高速行驶时,尾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下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差,可以增加轿车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分析】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9.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A、B的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构成A、B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叠放在B上面(如图甲所示),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把B叠放在A上面(如图乙),B对A的压强为p2。若p1:p2=1:2,则ρA:ρB= .
【答案】9:4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10.如图(a)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密度为ρ甲和ρ乙。已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均不溢出),如图(b)所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则ρ甲 ρ乙, (选填:>/=)。
【答案】>;>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图(a)中,甲液体的深度小于乙液体的深度,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p=ρgh,判断ρ甲>ρ乙;
由于,根据,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比乙液体大,柱形容器中压力等于液体重力,则甲液体的重力大,即,
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化,甲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根据,则,即>
【分析】根据p=ρgh,判断液体密度关系;根据,分析压力;判断液体的重力;利用,计算压强的变化量;判断压强变化量的关系。
07简单机械及效率计算类
1.图甲(如图)中均匀木板AB重为8N、长为20cm,恰好有一半伸出水平桌面静止。在B端施加一个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AB木板可以看作一根围绕固定点A转动的杠杆。木板所受重力方向为 ,抬起过程中F的力臂将 。如图乙,若在A端放一重为10N、边长为2cm的均匀正方体物块M,M左端与木板A端对齐,则最多推动 cm,木板B端会下沉,木板AB恰好翻倒。
【答案】竖直向下;变小;5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解答】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将B端缓缓抬起的过程中F和G的力臂都变小。
根据图乙,在A端放一重为10N,长为2cm的物体M,M的左端与木板的A端对齐,
向右缓慢推动木板移动的距离为L时,装置恰好翻倒,此时桌子边缘的C点为支点,木板的重心O向右移动的距离也为L,根据图丙,GAB=8N,动力臂为L,阻力F2=GM=10N,根据GAB·L=F2·L2,阻力臂
代入数据可得:8N×L=10N×(9cm-L),解得:L=5cm。
【分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杠杆上的力和力臂,计算力的大小。
2.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种农业生产汲水装置——辘,图乙是它提水时的示意图,为方便提水,应按照 (省力/费力)杠杆来设计,支点是 (A/B/C)点;图丙中水龙头开关的设计也应用了同样原理,开关选用 (①/②)效果更好。
【答案】省力;B;①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为方便提水,即需要省力,按照省力杠杆来设计的;轮围绕B点进行旋转,B点为支点。为了更省力,开关应选用动力臂较大的,此时动力会更小,故开关应选用①。
综上 第1空、 省力;第2空、B; 第3空、 ①。
【分析】1、省力杠杆:动力臂较长,所以动力较小,常见的例子有羊角锤、核桃夹;费力杠杆:动力臂较短,动力较大,常见的例子有镊子、筷子等,等壁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常见的例子有:天平;
2、杠杆原理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小明在做平板支撑,他将身体撑起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他的重心在M点,所受重力为600N,则手掌处总的支撑力为 N。
【答案】400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他以脚尖为支点,重力充当阻力作用在重心M点,重力为600N,结合题图,根据可知,手掌处总的支撑力(动力)为
故答案为:400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已知的力臂,计算力的大小。
4.我国古代《墨经》最早记述了这样的杠杆原理,如图所示,如果“权”、“重”对应物理学中的动力和阻力,那么“标”、“本”对应物理学中的 ;当“重”增大时,应把“权”向 (选填“A”或“O”)移动,才能平衡。
【答案】力臂;A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本”是从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也就是力臂。而“重”相当于动力,而“权”相当于阻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当“重”增大时,应该将“权”向A移动,从而增大这边的力臂。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解答。
5.体积相同的实心物块甲和乙,它们分别挂在一根轻质不等臂杠杆AOB的左右两端,保持水平位置平衡,已知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2,则AO:OB= ,若将甲、乙如图所示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 端将下降。(选填“A”或“B”)
【答案】2:1;B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已知甲乙的体积相等, 若密度之比为1:2,根据m=ρV可知,质量比为1:2,若使杠杆平衡,根据F1L1=F2L2,力臂比为2:1;当同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相同,左侧的力臂更大,杠杆上力和力臂的乘积减小更大,所以杠杆的B端下沉。
【分析】根据物体的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杠杆是否平衡。
6. 如图所示,在200N拉力F的作用下,用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货物匀速提升,在20s内货物竖直上升了2m。在这个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额外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答案】4;200;75%
【知识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有用功为:W有=Gh=300N×2m=600J,
总功为:W总=Fs=Fnh=200N×2×2m=800J,
额外功为:W额=W总-W有=800J-600J=2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故答案为:0.2;200;75%。
【分析】(1)根据滑轮组装置确定绳子股数,利用求出绳子自由端的速度。
(2)根据W有=Gh和W总=Fs=Fnh分别求出有用功和总功,利用W总=W有+W额求出额外功。
(3)根据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如图所示,用40N的力F拉着重2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1min,物体前进了1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90N,则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答案】1080;75%
【知识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 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只质量不计的三角支架,均匀细木棒可绕点自由转动,调整点高度,使水平静止,此时台秤示数如图,::,则木棒自重为 ;仅将台秤和支架一起向左平移一段距离,台秤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取
【答案】2;变大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杠杆OAB的支点在O点,重心在OB中点,OA:AB=2:3,则OA=2a,AB=3a,OB=5a,重力的力臂是OB的一半,L2=2.5a,A点对台秤的压和A点受到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台秤示数为250g=0.25kg,A点的支持力为:FA=G'=mg=0.25kg×10N/kg=2.5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木棒OAB的重力:;当台秤和支架一起向左移动一段距离,A点靠近支点O,力臂变小,由于杠杆的重力和对应的力臂不变,乘积也不变,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A点的力臂减小,A点的力将变大,所以台秤示数变大。
【分析】根据G=mg,计算台秤受到的压力大小;根据杠杆上力臂关系,结合F1L1=F2L2,计算杠杆上力的大小;当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减小,动力变大。
9.如图所示,O为杠杆OA支点。当物体甲挂在动滑轮挂钩上、物体乙挂在B点时,杠杆OA保持水平静止,A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1,就提升乙物体而言,此时杠杆OA是 杠杆(选填“费力”或“省力”)。已知动滑轮重G0=100N、物体乙重G乙=600N,OB︰AB=1︰2,杠杆、细绳的质量及轮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Nkg,则物体甲所受的重力G甲=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
【答案】省力;300;75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析】【解答】 就提升乙物体而言,乙对杠杆的向下的,阻力大小等于乙的重力,拉力是阻力F1是动力,当OA保持水平静止时,F1的力臂是OA,阻力F2的力臂是OC,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OB︰AB=1︰2;所以OB︰OA=1︰3,杠杆OA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1×OA=G乙×OB,解得F1=200N;动滑轮缠绕绳子数为2,即n=2,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解得G甲=300N;若去掉杠杆,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有用功W有=G甲h,根据功的计算计算总功W总=F1s=2F1h,结合效率公式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综上 第1空、省力; 第2空、300; 第3空、75;
【分析】1、省力杠杆:动力臂较长,所以动力较小,常见的例子有羊角锤、核桃夹;费力杠杆:动力臂较短,动力较大,常见的例子有镊子、筷子等,等壁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常见的例子有:天平;
2、功的计算:总功为W=Fs,总功包括两部分,有用功和额外功,其中有用功就本题目来说是克服重力做功即W有=Gh,额外功的计算包括总功和有用功的差,也可以根据功的定义W=Fs计算,机械效率:η= 。
10.如图甲是浩浩在外婆家看到了的一个杆秤,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已知,秤砣的质量为0.2kg,秤杆、秤钩和秤纽的质量忽略不计。使用时,将待测物体挂在称钩处,用手提起B或C(相当于支点)处的提纽,移动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使秤杆达到水平平衡时,可读出待测物体的质量。用提纽C测量物体M的质量时,秤砣调到CE的中点D刚好平衡,则M的质量为 kg,当用提纽B测M的质量时,平衡时秤砣的位置在D点的 侧;该称最大能称质量为 kg的物体。
【答案】0.4;左;1.8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08电学基础知识类
1.教室中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压为 V;一节新干电池电压是 V;“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也要等一等,交通安全要注意”。路口的交通指示灯是 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答案】220;1.5;并联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压和电压的单位换算
2.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视力,很多学校教室里的日光灯全部更换成如图所示的LED护眼灯,每间教室里的9盏LED护眼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的。如果打开护眼灯之后,老师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则教室电路中的总电流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滦州城区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联。
【答案】增大;并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3.如图甲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电流表A1和A2的指针均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则A2测量的是通过 (填“L1”、“L2”或“干路”)的电流,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 A,通过灯泡L2的电流是 A。
【答案】L2;0.3;1.2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是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1.6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9A,则L1中的电流是 A,L2中的电流是 A。L2上的电压是 V,导线的橡胶外层属于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答案】0.7;0.9;3;绝缘体
【知识点】导体与绝缘体;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解答】两节干电池串联,电压为3V;根据电路图,当开关S闭合后,电路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示数为1.6A,电流表A2测量L2的电流,示数为0.9A,则L1中的电流是1.6A-0.9A=0.7A,L2中的电流是0.9A。L2上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是3V,导线的橡胶外层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分析】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橡胶属于绝缘体。
5.如甲图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其中a、b是电流表测量电路各处的电流,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 A,L2灯电流为 A。
【答案】0.3;0.9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6.一灯泡额定电压为,正常发光时电阻为,如果只有电压为的电源,要使灯泡正常发光,需要 联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
【答案】串;5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解析】【解答】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即串联的电阻越多,每个电阻分担的电压越少,因此应该串联一个电阻。
这个电阻分担的电压U=U总-UL=4.5V-3V=1.5V;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
;
解得:R=5Ω。
【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确定电阻的串并联方式。根据U=U总-UL计算电阻分担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计算它的阻值。
7.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点2转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 V,电阻R2的I—U图像是丙图中的 。(填“a”或“b”)
【答案】6;a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中的两只电流表所示,则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 A、 A,此时小灯泡L1、L2的阻值之比是 。
【答案】0.82;0.58;29∶41
【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电路,电流表A1选择大量程,示数为1.4A,电流表A2选择小量程,示数为0.58A,通过L1的电流为I1=I-I2=1.4A-0.58A=0.82A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小灯泡L1、L2的阻值之比与电流之比成反比
综上第1空、0.82;第2空、0.58;第3空、29∶41
【分析】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支路电流之和为干路电流,欧姆定律公式为U=IR,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所以电阻之比等于电流值比的反比
9.如图所示,为某可调高度台灯及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b与金属滑片P相连,则电位器应该与灯泡 (填“串联”或“并联”),欲使滑片P顺时针转动是灯泡变亮,应将接线柱b与 (填“a”或“c”)接入电路。
【答案】串联;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变阻器
10.如图所示电路,使灯、串联,应闭合开关 ;要使、并联,应闭合开关 。
【答案】S1;S2、S3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09电学综合计算类
1.某款拉力器的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R0是一个定值电阻,闭合S,对拉环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的过程中,两个电表的示数都会发生变化,若要求拉力越大仪器的示数越大,应该将 表改装成拉力器的显示仪,当拉力变小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将 。
【答案】电流;变小
【知识点】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的计算
2.如图,是一种电学仪表的表盘,该仪表除了可以测量电流、电压之外,还可以测量的电学物理量的名称是 ,该仪表自上而下共有5个不同量程,假设正在使用的是最上方的量程,则此时该仪表的测量结果应该记录为 。
【答案】电阻;
【知识点】电阻
3.小华观察到家中电能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现只接1000W的空调和200W的电视各一台,半小时后电能表铝盘转过 转,电能表的示数将变为 kW h,她家的电能表允许用电器在10min内最多消耗 J的电能。
【答案】1800;545.9;
【知识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率的计算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灯泡L标有“3V 1.5W”的字样(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30Ω,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S,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Ω;灯泡L的功率变化范围是W。
【答案】3~12,0.375~1.5
【知识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5.某电饭煲内部电路简图如图甲,S为总开关,为自动控制开关,某同学用仪表测量出了该电饭煲煮饭和保温全过程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电饭煲的工作电压恒为,当开关S、均闭合时,电饭煲处于 (选填“加热”或“保温”)挡,该挡位的电功率为 W,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
【答案】加热;1232;40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6.傍晚用电高峰时期,小何观察到家中一只标有“220V 48.4W”的白炽灯比正常时暗。他发现灯泡内壁发黑,根据所学知识他知道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灯泡长时间使用后,灯丝升华变细,电阻变 ,导致功率变小;另外,用电高峰期家中实际电压低于220V,实际功率低于额定功率。他想知道此时家中的实际电压,于是更换了一只同规格的新灯泡,关闭家中其它用电器,让该灯单独工作100s,电能表(如图)转盘转了4转,则家中实际电压为 V。
【答案】大;200
【知识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能表参数的理解;电功率的计算
7.如图甲所示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图乙是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与电流关系的图像。则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是 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W,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W。
【答案】50;3.6;14.4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由电路图知道,R0与R1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像知道,当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I′=0.2A时,R1的电功率P′=2W,由知道,R1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为,由图像知道,当电路中的电流I″=0.4A时,R1的电功率P″=3.2W,此时R1接入电路的电阻,当电路中的电流I=0.2A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和知道,电源的电压U=I′(R0+R′)=0.2A×(R0+50Ω),当电路中的电流I″=0.4A时,电源的电压U=I″(R0+R1″)=0.4A×(R0+20Ω),解得R0=10Ω,则电源的电压U=I(R2+R1)=0.2A×(10Ω+50Ω)=12V,滑动变阻器R1消耗消耗的功率,当R1=R0=10Ω时,R1消耗功率最大,则最大功率,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
【分析】根据电功率和电流大小,可以计算用电器的电阻;根据电流和电阻的乘积计算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是其阻值等于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时,电功率最大。
8.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 U 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 S1,当滑动变阻器 R3 的滑片 P 滑至最右端,滑动变阻器 R2的滑片 P'滑至最右端时,电阻 R2 消耗的电功率 P0=8W;再将滑动变阻器 R3 的滑片 P 滑至最左端,滑动变阻器 R2 的滑片 P'滑至最左 端时,电压表 V1 的示数为 U1,V2 的示数为 U2,U1:U2=1:4;只闭合开关 S1 和 S3,R2置于最大阻值处,电路消耗 的总功率为 P1;只闭合开关 S1 和 S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2 ,P1 : P2 = 1 : 2 ,则电阻 R1和R2的最大阻值之比为 ,若因操作不当使 R2断路,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闭合所有开关,电路的总功率最小值是 W。
【答案】1:2;45
【知识点】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1)只闭合开关S1和S3,R2置于最大阻值处时,电路为R2最大阻值的简单电路,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所以P1:P2=;
(2)闭合S1,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滑至最左端,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滑至最左端时,R1和R3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3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U1:U2=1:4,
所以,由可得:,即R3=4R1=2R2,
闭合S1,滑动变阻R3的滑片P滑至最右端,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滑至最右端时,R1与R2的最大阻值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且电阻R2消耗的电功P0=8W,
所以,电路的总功率:
P=I12(R1+R2)=I12(R2+R2)=I12R2=P0=×8W=12W,
P==,
则U2=18W×R2,
若因操作不当使R2 断路,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闭合所有开关,R1与R3的最大阻值并联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小,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电路的总电阻:;
则电路的总功率最小值:。
【分析】(1)只闭合开关S1和S3,R2置于最大阻值处时,电路为R2最大阻值的简单电路;只闭合开关S1和S2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根据P=UI=表示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然后结合P1:P2=1:2求出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之比;
(2)闭合S1,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滑至最左端,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滑至最左端时,R1和R3的最大阻值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3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结合U1:U2=1:4求出R3、R2的最大阻值关系;
闭合S1,滑动变阻R3的滑片P滑至最右端,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滑至最右端时,R1与R2的最大阻值串联,根据电阻的串联和电阻R2消耗的电功P0=8W求出电路的总功率;
根据P=UI=表示电路的总功率得出电源的电压;若因操作不当使R2 断路,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闭合所有开关,R1与R3的最大阻值并联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小,根据电阻的并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P=UI=求出则电路的总功率最小值。
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5V,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在保证所有元件安全的情况下,只闭合开关S、S1,最大范围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绘制出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只闭合开关S、S2,最大范围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绘制出电压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阻值关系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 Ω,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以上两种情况,电路最大功率为 W。
【答案】20;1.5;2.5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只闭合开关S、S1,滑动变阻器R1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接入电路时,由图乙可知,此时电路电流为0.2A,电压表示数为4V,则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
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Ω。
根据乙图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5A,闭合开关S、S2,滑动变阻器R2与灯泡串联。由丙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R2两端电压最小为2V时,灯泡两端电压最大达到额定电压,则灯泡的额定电压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
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5W。
以上两种情况,电路最大电流为灯泡的额定电流0.5A,则以上两种情况,电路最大功率
电路最大功率为2.5W。
【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特点,结合欧姆定律公式及电功率公式P=UI进行解答。
10.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其U-I图像如图甲。图乙中,当S1、S2闭合,S3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6A,则R1= ;S1闭合,S2、S3断开时,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移到中点,电压表示数为2V;则开关均闭合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W。
【答案】10;8.4
【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功率的计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考物理【抢分秘籍】压轴题解密与题型强化(通用版)
综合训练2:填空题专项训练(9大类90题)(学生版)
目 录
填空题专项分类
1. 机械运动类·················2
2. 光现象类···················4
3. 凸透镜成像类···············6
4. 内能及其利用类·············9
5. 力学基础··················11
6. 浮力压强类················13
7. 简单机械及效率计算类······15
8. 电学基础知识类············17
9. 电学综合计算类············19
01机械运动类
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象,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做直线运动。
(1)请根据图a在图b画出甲、乙两车运动的v-t图象,并在图中坐标轴标注数值并注明甲、乙;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选填“南”或“北”)运动;当时间t= s时,两车相距20m。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上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内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 v乙(选填“大于”或“小于”或 “等于”)。
3.中国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全部覆盖,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如图所示是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火箭内的卫星相对于上升的火箭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一场穿越千年,感受古韵今风的马拉松赛事于2023年3月26日在成都都江堰开跑。某选手在一段路程1000m的直赛道上用时200s,则该选手在这段赛道的平均速度为 m/s;以选手为参照物,跑道旁边的树木是 的。
5.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对接,它们一起绕地球转动。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四号是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舟四号是 的。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6. 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游玩,在路上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最快需要 min才能到达标志牌上的目的地;驾车前往标志牌上的地点过程中,小明发现开车的爸爸是静止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路边的树”或“自己”)。
7.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比较甲球通过AB段路程与乙球通过CD段路程的过程中,运动较快的小球为 。
8.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甲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填物理量名称);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20s末,两车相距 m。
9.如图甲,小晖用力推物体使其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由图可知物体在0~1s处于 直线运动状态(选填“匀速”或“变速”),4s~6s速度为 m/s,物体在1s~6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10.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同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 即 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 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由加速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加速度公式 (用 t表示)。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 如图乙所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 到 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 、 a、 t写出s的表达式
02光现象类
1.如图所示,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测二十四节气,日影是光的 形成的。真空中的光传播的速度约为 m/s。
2.如图给出的三幅图,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光学知识?
答:A ;
B ;
C 。
3.如图所示,小明下晚自习后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盏路灯,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影子的成因是由于 。从经过到离开路灯,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特点是: 。
4.如图所示,每年冬至,正午的阳光照射到北京故宫乾清宫地面铺设的“金砖”上,再经光洁如镜面般的“金砖”发生 反射,就可以将宝座上方的牌匾“正大光明”照亮,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如果在殿内正中“金砖”上铺设地毯,阳光照射到地毯上时, (选填“还能”或“不能”)看到这种现象。
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遥遥领先世界。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影子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中图所示为《墨经》中记载的小孔成像现象。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小孔成像中得到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如图所示为阳燧,其作用相当于凹面镜,可以用来点火。由此可知其对光有 (选填“平移”“发散”“会聚”)作用。
6.如图所示,是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示意图,发生月食时,是月球运动到 (选填“甲”、“乙”、“丙”或“丁”,下同)位置时,发生日食时,是月球运动到 位置时。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7.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角是 度。界面的 (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8.小月站在距离穿衣镜前1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与小月之间距离是m,当小月靠近穿衣镜时,她在镜中的像与她之间距离将变小,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 (选填:“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平面镜1的正上方”、“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或“平面镜2的正下方”).
10.生活中有很多的光现象:
(1)秦淮河畔垂柳成荫,水面倒影入境,从物理学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发生日食时,太阳光在射向 的途中被 挡住(选填“太阳”、“地球”或“月亮”);
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3)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4)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选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5)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6)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03凸透镜成像类
1.如图所示,在光屏上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当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镜片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该镜片是用于矫正 眼。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下”)。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安装好器材,调节蜡烛、凸透镜与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固定凸透镜位置,他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生活中应用这一规律的光学器材是 。
3.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成实像的是 图;相当于望远镜的目镜成像效果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
4.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小华将一近视眼睛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撤去近视眼镜,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则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作用,容易引发火灾。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放大的像,由此推断:甲透镜的焦距乙透镜的焦距(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6.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 ,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7.图(A)甲、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拍摄的照片。使用照相机拍照时,底片上成的是缩小的 像(选填“虚”或“实”)。小浩为了模拟上述现象,他利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具座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先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如图(B)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的A、B、C三点中的 点处,然后再从透镜的 (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蜡烛烛焰的像。如果利用该实验装置模拟照相机拍出图(A)甲中的照片后,再去拍出图(A)乙中的照片,他应将图(B)中的凸透镜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蜡烛的位置移动。
8. 如图所示是一台 镜,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 像(选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再次放大,成一个 像(选填“实”或“虚”),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9.凸透镜可用于 (选填“远视”或“近视”)眼的矫正,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小华的手机镜头焦距为5cm,如图所示是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情形,这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为保证扫描清晰,手机到二维码的距离应大于 cm,二维码经摄像头扫描成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10.小明为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利用如图器材制成液体透镜。当蜡烛和光屏相距时,成 等大清晰的像;当烛焰距透镜处,移动光屏至距透镜处,光屏成清晰的实像, (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原理制成的,若将物体由距凸透镜处匀速移动到处,所用的时间为,则像移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将烛焰移至距透镜处,光屏上得清晰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此现象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04内能及其利用类
1.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既是当前的一种时尚,更是生态环保的需要。为了处理垃圾,有些城市建成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过程中, 能转化为内能;装置温度升高,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
2.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放少量水,用瓶塞盖紧瓶口,然后往瓶中打气,当瓶塞被推开后,可以看到瓶内有大量“白气”产生。瓶塞被推开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瓶内气体的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规格相同的烧杯中装了相同质量的液体,用两只相同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所示的水温-时间图线,则加热2min,两只烧杯中的液体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两杯中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4.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加热、锻打和淬火都可以改变铁器的内能,其中加热、淬火过程是利用 的方式改变铁器内能的,锻打过程是利用 的方式改变铁器内能的,淬火过程中铁器的内能会变 。
5.汽车的散热器通常用水作冷却剂,是因为水的 大;燃气汽车主要以天然气为燃料,相比汽油而言,天然气的 (以上两空均选填“比热容”“密度”或“热值”)更大,完全燃烧0.6m3的天然气可以放出 J的热量。(q天然气=3.9×107J/m3)
6.如图所示是柴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一个工作循环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若飞轮的转速为1800r/min,该柴油机每秒对外做功 次。
7.热值是表征建筑材料潜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如图甲所示的“量热仪”可以测定建筑材料的热值。取2g碾碎的材料样品放入坩埚中,点火电极点燃后,样品在助燃剂的作用下燃烧,使内筒里1kg的水升温,温度传感器获取的水温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实验中,样品碾碎并加入助燃剂的目的是 ,内外筒结构的作用可能是 ;由图像得,A材料热值不超过 J/kg;A、B两种材料中, 作为建筑材料,可以降低火灾风险。[]
8.太阳能集热器给水箱中的水加热,如果水箱中有水,经过一段时间照射后,温度由升高到,水吸收的热量是 ;如果改用燃烧天然气提供热量,且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被水吸收,则需燃烧天然气 。[,]
10.小华用加热器将质量为500g的冰加热熔化直至沸腾,记录并绘制出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物质在第2分钟的内能 第8分钟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质在OB段所吸收的热量为 J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05 力学基础
1.如图所示是实验小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当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时,松手后小车静止,小车受到向右的拉力F2,为 N,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 N。
2.某消防队举行高楼灭火演习。如图甲所示,电动灭火无人机悬停在空中。如图乙所示,当无人机水平向右猛烈喷射干粉的同时,原本悬停的无人机水平向左飘移,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使原本悬停的无人机发生飘移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3.如图所示,小车B上的木块A和小车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B撞到障碍物C立刻停止运动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现象表明木块A具有惯性。
4.如图所示,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1.5N的水杯静止不动,水杯受到的重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选填“手对杯子的握力”或“手对杯子的摩擦力”)。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8N,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2N,手握住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变为 N。
5.做拉面的师傅将面团拉成一根根细长的面条,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如图所示,小江利用重垂线检测冰箱的摆放是否水平,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
6.小莉要自制两个弹簧测力计,她选择了下图1A、B两根弹簧进行测试,绘出了弹簧的伸长量Δx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在弹性限度内,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最大测量值是 N,若A 弹簧受到3N的拉力, 弹簧伸长 cm。
7.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物块乙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为 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
8.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和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t=2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t=8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9.学习“力与运动”这一章后,小华画出部分的知识结构图,请你帮他补全空格处内容:
(1) ;
(2) ;
(3) 。
10.航天员在空间站先后进行了四次“太空授课”,激发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热情。
(1)如图1,航天员往一个水球中轻轻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最后观察到整个水球都变蓝了,这属于 现象,说明 。
(2)如图2, 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整体,说明分子间存在 。
(3)如图3,“太空抛物”实验,由于在空间站舱内,物体几乎不受重力作用,且物体受到微弱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无论往哪个方向抛,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被抛出后的冰墩墩近似 (选填“静止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由于冰墩墩具有 所致。
(4)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使返回舱内能增加,舱体外壁的温度达200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 。
06浮力压强类
1.叠罗汉是一种两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如图所示为6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假设每个人的质量均为60kg,每只脚鞋底的面积均为250cm2,则最底层右边的罗汉一只脚对地面的压力是 N,最底层中间的罗汉脚对地面的压强是 Pa。
2.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皆已实现。“奋斗者”号成功实现载人深潜10909m,当它下潜到10000m时,受到海水(ρ海水=ρ水)的压强是 Pa;如图所示,对吸管A吹气,管B中的水会 。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船闸的工作原理利用了 原理,轮船从长江驶向大海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 .最早测出大气压大小的著名实验是 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强值为 mm水银柱.
5.如图,带吸管的玻璃杯可以看作是一个 ,当杯中饮料静止时,图中A点的液体压强 B点的液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有饮料的玻璃杯总质量为0.3千克,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3×10-4米2,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帕。
6.如图所示,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洗手池的下水管常常做成如图所示的弯管,这个“弯”是利用 的原理来设计的。
7.排水量为10000t的轮船在大海中航行,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 N,若该船驶入长江,那么它受到的浮力 (变大、变小、不变),它将 (上浮、下沉)一些.(取g=10N/kg)
8.珠海国际赛车场是中国第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赛车场。如图所示,比赛中赛车在高速行驶,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 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从而使得赛车对地面的压力 赛车的重力(前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为了增加稳定性,部分赛车会在尾部安装“上平下凸”的尾翼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从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9.已知两个实心圆柱体A、B的底面积之比为1:3,高度之比为2:3,构成A、B两个圆柱体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将B放在水平地面上,A叠放在B上面(如图甲所示),B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把B叠放在A上面(如图乙),B对A的压强为p2。若p1:p2=1:2,则ρA:ρB= .
10.如图(a)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密度为ρ甲和ρ乙。已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均不溢出),如图(b)所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则ρ甲 ρ乙, (选填:>/=)。
07简单机械及效率计算类
1.图甲(如图)中均匀木板AB重为8N、长为20cm,恰好有一半伸出水平桌面静止。在B端施加一个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AB木板可以看作一根围绕固定点A转动的杠杆。木板所受重力方向为 ,抬起过程中F的力臂将 。如图乙,若在A端放一重为10N、边长为2cm的均匀正方体物块M,M左端与木板A端对齐,则最多推动 cm,木板B端会下沉,木板AB恰好翻倒。
2.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种农业生产汲水装置——辘,图乙是它提水时的示意图,为方便提水,应按照 (省力/费力)杠杆来设计,支点是 (A/B/C)点;图丙中水龙头开关的设计也应用了同样原理,开关选用 (①/②)效果更好。
3.小明在做平板支撑,他将身体撑起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他的重心在M点,所受重力为600N,则手掌处总的支撑力为 N。
4.我国古代《墨经》最早记述了这样的杠杆原理,如图所示,如果“权”、“重”对应物理学中的动力和阻力,那么“标”、“本”对应物理学中的 ;当“重”增大时,应把“权”向 (选填“A”或“O”)移动,才能平衡。
5.体积相同的实心物块甲和乙,它们分别挂在一根轻质不等臂杠杆AOB的左右两端,保持水平位置平衡,已知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1:2,则AO:OB= ,若将甲、乙如图所示同时浸没在水中,则杠杆 端将下降。(选填“A”或“B”)
6. 如图所示,在200N拉力F的作用下,用滑轮组将重为300N的货物匀速提升,在20s内货物竖直上升了2m。在这个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额外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7.如图所示,用40N的力F拉着重2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1min,物体前进了12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90N,则有用功为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8. 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只质量不计的三角支架,均匀细木棒可绕点自由转动,调整点高度,使水平静止,此时台秤示数如图,::,则木棒自重为 ;仅将台秤和支架一起向左平移一段距离,台秤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取
9.如图所示,O为杠杆OA支点。当物体甲挂在动滑轮挂钩上、物体乙挂在B点时,杠杆OA保持水平静止,A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1,就提升乙物体而言,此时杠杆OA是 杠杆(选填“费力”或“省力”)。已知动滑轮重G0=100N、物体乙重G乙=600N,OB︰AB=1︰2,杠杆、细绳的质量及轮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Nkg,则物体甲所受的重力G甲=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
10.如图甲是浩浩在外婆家看到了的一个杆秤,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已知,秤砣的质量为0.2kg,秤杆、秤钩和秤纽的质量忽略不计。使用时,将待测物体挂在称钩处,用手提起B或C(相当于支点)处的提纽,移动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使秤杆达到水平平衡时,可读出待测物体的质量。用提纽C测量物体M的质量时,秤砣调到CE的中点D刚好平衡,则M的质量为 kg,当用提纽B测M的质量时,平衡时秤砣的位置在D点的 侧;该称最大能称质量为 kg的物体。
08电学基础知识类
1.教室中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压为 V;一节新干电池电压是 V;“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也要等一等,交通安全要注意”。路口的交通指示灯是 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2.为了保护同学们的视力,很多学校教室里的日光灯全部更换成如图所示的LED护眼灯,每间教室里的9盏LED护眼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的。如果打开护眼灯之后,老师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则教室电路中的总电流会 (选填“增大”或“减小”)。滦州城区的路灯同时亮,同时灭,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联。
3.如图甲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电流表A1和A2的指针均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则A2测量的是通过 (填“L1”、“L2”或“干路”)的电流,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 A,通过灯泡L2的电流是 A。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是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1.6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9A,则L1中的电流是 A,L2中的电流是 A。L2上的电压是 V,导线的橡胶外层属于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5.如甲图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其中a、b是电流表测量电路各处的电流,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 A,L2灯电流为 A。
6.一灯泡额定电压为,正常发光时电阻为,如果只有电压为的电源,要使灯泡正常发光,需要 联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
7.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从点2转到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和图乙中的信息可知,电源电压是 V,电阻R2的I—U图像是丙图中的 。(填“a”或“b”)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中的两只电流表所示,则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 A、 A,此时小灯泡L1、L2的阻值之比是 。
9.如图所示,为某可调高度台灯及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b与金属滑片P相连,则电位器应该与灯泡 (填“串联”或“并联”),欲使滑片P顺时针转动是灯泡变亮,应将接线柱b与 (填“a”或“c”)接入电路。
10.如图所示电路,使灯、串联,应闭合开关 ;要使、并联,应闭合开关 。
09电学综合计算类
1.某款拉力器的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R0是一个定值电阻,闭合S,对拉环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的过程中,两个电表的示数都会发生变化,若要求拉力越大仪器的示数越大,应该将 表改装成拉力器的显示仪,当拉力变小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将 。
2.如图,是一种电学仪表的表盘,该仪表除了可以测量电流、电压之外,还可以测量的电学物理量的名称是 ,该仪表自上而下共有5个不同量程,假设正在使用的是最上方的量程,则此时该仪表的测量结果应该记录为 。
3.小华观察到家中电能表的示数如图所示,现只接1000W的空调和200W的电视各一台,半小时后电能表铝盘转过 转,电能表的示数将变为 kW h,她家的电能表允许用电器在10min内最多消耗 J的电能。
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灯泡L标有“3V 1.5W”的字样(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30Ω,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S,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Ω;灯泡L的功率变化范围是W。
5.某电饭煲内部电路简图如图甲,S为总开关,为自动控制开关,某同学用仪表测量出了该电饭煲煮饭和保温全过程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电饭煲的工作电压恒为,当开关S、均闭合时,电饭煲处于 (选填“加热”或“保温”)挡,该挡位的电功率为 W,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
6.傍晚用电高峰时期,小何观察到家中一只标有“220V 48.4W”的白炽灯比正常时暗。他发现灯泡内壁发黑,根据所学知识他知道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灯泡长时间使用后,灯丝升华变细,电阻变 ,导致功率变小;另外,用电高峰期家中实际电压低于220V,实际功率低于额定功率。他想知道此时家中的实际电压,于是更换了一只同规格的新灯泡,关闭家中其它用电器,让该灯单独工作100s,电能表(如图)转盘转了4转,则家中实际电压为 V。
7.如图甲所示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图乙是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与电流关系的图像。则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是 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W,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W。
8.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 U 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 S1,当滑动变阻器 R3 的滑片 P 滑至最右端,滑动变阻器 R2的滑片 P'滑至最右端时,电阻 R2 消耗的电功率 P0=8W;再将滑动变阻器 R3 的滑片 P 滑至最左端,滑动变阻器 R2 的滑片 P'滑至最左 端时,电压表 V1 的示数为 U1,V2 的示数为 U2,U1:U2=1:4;只闭合开关 S1 和 S3,R2置于最大阻值处,电路消耗 的总功率为 P1;只闭合开关 S1 和 S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2 ,P1 : P2 = 1 : 2 ,则电阻 R1和R2的最大阻值之比为 ,若因操作不当使 R2断路,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闭合所有开关,电路的总功率最小值是 W。
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5V,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在保证所有元件安全的情况下,只闭合开关S、S1,最大范围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绘制出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只闭合开关S、S2,最大范围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绘制出电压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阻值关系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 Ω,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以上两种情况,电路最大功率为 W。
10.小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其U-I图像如图甲。图乙中,当S1、S2闭合,S3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示数为0.6A,则R1= ;S1闭合,S2、S3断开时,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移到中点,电压表示数为2V;则开关均闭合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