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评价
一、 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
1 (2024南通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B. 2-甲基-1-丙醇的结构简式为
C. 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为C
D. 乙烯的电子式为
2 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不能生成醛类的物质是( )
A. (CH3)2CHCH(CH3)OH
B. (CH3)3CCH2CH2OH
C.
D.
3 (2024南通期中)下列有关乙烯的制备、净化、收集、性质验证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制备乙烯 B.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等气体
C. 收集乙烯 D. 验证乙烯与Br2发生反应
4 (2024南通期中)化合物Z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可由X、Y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与邻甲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B. 常温下,1 mol 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2 mol NaOH
C. Z与足量H2反应后的产物中存在4个手性碳原子
D. 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机物共9种
5 (盐城阜宁中学阶段检测)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个碳原子被称为“手性碳原子”。凡是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图中对应的物质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无光学活性的是( )
A. 与NaOH水溶液共热
B.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加成
C. 与新制的Cu(OH)2作用
D. 与银氨溶液作用
6 (盐城中学月考)真菌聚酮(X)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一定条件下可分别转化为Y和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分子式为C18H26O5
B. X、Y和Z均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且均有气体生成
C. X、Y和Z中均不含手性碳原子
D. 等物质的量的X、Y和Z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消耗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7 (2024连云港期中)卤代烃广泛用于药物合成、化工生产中。溴乙烷是向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乙基的重要试剂,以邻二氯苯为原料经硝化、氟代、还原、缩合、水解等一系列反应,可合成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各类感染的“诺氟沙星”。下列关于“诺氟沙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6H18FN3O3
B. 该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为羰基和羧基
C. 1 mol该化合物中含有4 mol碳碳双键
D. 该化合物能与酸性KMnO4溶液、溴水、NaHCO3溶液反应
8 (2024扬州中学阶段考试)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澄清 比较苯酚与H2CO3的酸性
B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苯甲醛,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苯甲醛是否有漂白性
C 向某样品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显紫色 该样品是否含有酚羟基
D 将氯乙烷加入NaOH溶液中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氯乙烷是否发生水解
9 为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我国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纤维素水解糖化、糖类发酵和蒸馏脱水等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纤维素水解糖化的化学方程式为+nH2O
B. 糖类发酵后的产物为乙醇,乙醇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所示
C. 蒸馏脱水时加入生石灰可提高乙醇的纯度
D. 可用碘化钾溶液检验纤维素是否水解
10 (2024连云港期中)化合物C是有机化学合成的原料和中间体。生产化合物C的合成路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的无机试剂是液溴,铁作催化剂
B. 若B为,则反应②为氧化反应
C. 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C中是否含有A
D. 一定条件下,A、C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11 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不论两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生成的水的质量和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的是( )
A. CH4O、C3H4O5 B. C3H8、C4H6
C. C2H6、C4H6O2 D. C3H6、C4H6O
12 由于取代基的影响,苯环上硝基邻位上的卤素原子的反应活性增强,现有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a(不考虑醇羟基和硝基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下同),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产物再与足量的干燥碱石灰共热,又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b,则a、b分别是( )
已知:RCH2COONa+NaOHRCH3+Na2CO3。
A. 5 mol,10 mol B. 6 mol,2 mol
C. 8 mol,4 mol D. 8 mol,2 mol
13 (2024南通海安实验中学等四校联考)Z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利用X和Y反应获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B. Y能和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
C. Y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D. 1 mol Z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能消耗2 mol Br2
二、 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 (14分)(南通启东中学阶段测试)完成下列各题。
Ⅰ. 按要求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 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溴发生1,4-加成反应:
。
(2) 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H3CHClCOOCH2CH3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乙二醇和乙二酸脱水成环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一种有机物X的键线式如图所示。
(1) X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 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则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 Y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 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Z,Z的一氯代物有 种。
15 (14分)(苏州木渎高级中学月考)某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图中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已略去)。
(1) 该实验中,液体是分批加入的。将乙醇、乙酸和浓硫酸加入三颈烧瓶中,最先加入的液体不能是 。
(2) 水从冷凝管的 (填“a”或“b”)处进入。
(3) 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98%浓硫酸
熔点/℃ -117.3 16.6 -83.6 -
沸点/℃ 78.5 117.9 77.5 338.0
温度略高于140 ℃时发生副反应: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①该副反应属于 (填字母,下同)反应。
a. 加成 b. 取代 c. 酯化
②考虑到反应速率等多种因素,用上述装置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的最佳温度(T)范围是 。
a. T<77.5 ℃
b. 77.5 ℃c. T>140 ℃
(4) 将反应后的混合液缓缓倒入盛有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搅拌、静置。欲将有机物与无机物分离,应使用的分离方法是 (填操作方法名称,下同);进行此步操作后,所得有机层中的主要无机物杂质是水,在不允许使用干燥剂的条件下,除去水可用 的方法。
(5) 若实验所用乙酸质量为6.0 g,乙醇质量为5.0 g,得到纯净的产品质量为4.4 g,则乙酸乙酯的产率是 。
16 (15分)(2024扬州阶段考试)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
(1) A能与新制Cu(OH)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D分子中含有的碳氧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出F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能与溴水反应
b. 能与金属钠反应
c. 1 mol G最多能和3 mol H2反应
d.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7 (18分)(2024扬州期中)化合物G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其人工合成路线如下:
(1) A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 相同条件下,A的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B过程中生成另一种产物为HCl,X结构简式为 。
(4) B→C的反应需经历B→M→C的过程,中间体M的分子式为C11H18N2O3,M→C的反应类型为 。
(5) 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②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所得产物中均含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 设计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模块综合评价
1. D C原子半径应该比H原子大,A错误;2甲基1丙醇的结构简式为,B错误;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为6C,C错误。
2. A 能发生消去反应,说明羟基邻碳上含有氢,C不符合题意;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但不能生成醛类,说明羟基有且只含有1个同碳氢,B、D不符合题意。
3. C 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C错误。
4. D Y属于醇,Y与邻甲基苯酚所属物质类别不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酚羟基和羧基均可与NaOH反应,故常温下,1 mol 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3 mol NaOH,B错误;Z与足量H2反应后的产物为(标“*”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共有3个手性碳原子,C错误;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当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CH2CH3、—OH)时,共有3种结构,当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CH3、—CH3、—OH)时,共有6种结构,合计9种,D正确。
5. A 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不含手性碳原子,A符合题意;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加成生成,含有手性碳原子(“*”标出,下同),B不符合题意;与新制的Cu(OH)2作用生成,含有手性碳原子,C不符合题意;与银氨溶液作用生成,含有手性碳原子,D不符合题意。
6. A X分子中碳、氢、氧原子数分别为18、26、5,故分子式为C18H26O5,A正确;Y分子中含有—COOH,表现出羧酸的性质,能够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而X、Y、Z分子中的酚羟基与Na2CO3反应只能生成NaHCO3,B错误;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Z分子中右侧六元环正上方碳为手性碳,C错误; 苯环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X、Y中酮羰基能和氢气加成,而酯基、羧基、酚羟基不会和氢气反应,故等物质的量的X、Y和Z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消耗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4∶3,D错误。
7. C 苯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1 mol该化合物中含有1 mol碳碳双键,C错误。
8. C 苯酚和Na2CO3反应生成苯酚钠和NaHCO3,不能比较苯酚与H2CO3的酸性强弱,A错误;苯甲醛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甲醛有还原性,B错误;加AgNO3溶液之前,需要先加稀硝酸酸化,防止NaOH与AgNO3反应干扰实验,D错误。
9. D 纤维素水解糖化即纤维素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A正确;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分子中含有三种H,且个数比为1∶2∶3,该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三组峰,即代表含有三种H,峰面积比为1∶2∶3说明三种H的个数比为1∶2∶3,该图正确,B正确;生石灰可以吸收水,使蒸馏得到的乙醇更加纯净,提高了乙醇的纯度,C正确;检验纤维素是否水解,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葡萄糖,可用新制的Cu(OH)2检验,D错误。
10. D 苯环侧链上的碳碳双键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无机试剂用溴水或Br2的四氯化碳溶液均可,不需要使用催化剂,A错误;若B为,则A→B为“加氧”的氧化反应,B→C为含氧杂环开环与水的加成反应,B错误;A中的碳碳双键和C中的醇羟基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C中是否含有A,C错误;苯环和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1. A CH4O和C3H4O5中氢原子个数相同,CH4O的耗氧量为1.5,C3H4O5的耗氧量为1.5,A符合题意;C3H8的耗氧量为5,C4H6的耗氧量为5.5,B不符合题意;C2H6的耗氧量为3.5,C4H6O2的耗氧量为4.5,C不符合题意;C3H6的耗氧量为4.5,C4H6O的耗氧量为5,D不符合题意。
12. D 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共热后完全反应,苯环上的氯原子、溴原子和甲基上的溴原子分别被取代生成酚羟基和醇羟基,同时又有氯化氢和溴化氢生成,酯基断裂生成酚羟基和羧基,所以1 mol 该有机物完全被取代后含有3 mol酚羟基、2 mol羧基、1 mol醇羟基、1 mol HCl和 2 mol HBr,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有酚羟基、羧基、氯化氢和溴化氢,所以最多可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8 mol;产物中含有2 mol—COONa,再与足量的干燥碱石灰共热,又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选D。
13. B X分子中连接氨基的碳原子是饱和碳原子,与该饱和碳原子相连的三个碳原子中,最多两个与其共面,故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上,A错误;顺反异构体中,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均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Y分子存在顺反异构体,C错误;酚羟基的邻位氢原子和碳碳双键均能与溴发生反应,故1 mol Z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能消耗3 mol Br2,D错误。
14. Ⅰ. (1)
(2)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H2O+3NH3
(3) CH3CHClCOOCH2CH3+2NaOHCH3CHOHCOONa+CH3CH2OH+NaCl
(4) HOCH2CH2OH+HOOCCOOH+2H2O
Ⅱ. (1) C8H8 (2) CHCH2
(3) n
(4) 2
15. (1) 浓硫酸 (2) a (3) ① b ② b (4) 分液 蒸馏 (5) 50%
16. (1) 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2) 3
(3) 取代反应 (4) (5)
(6) ab
17. (1) 醛基、(酚)羟基
(2) 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A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更大
(3) (CH3)2NCH2CH2Cl
(4) 消去反应
(5) 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