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熔化和凝固 --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3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熔化和凝固 --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同步课件(33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06 16: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2 熔化和凝固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北师大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展示生活中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冰雪消融、钢铁冶炼时铁水凝固成铸件等。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冰雪融化或者水结成冰的现象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生活中的实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熔化和凝固。
(二)新课讲授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5 分钟)
结合导入环节展示的实例,讲解熔化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冰变成水,蜡烛受热变软后变成液态蜡等。
引导学生思考熔化的反过程,从而引出凝固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像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冷却后变成固态的金属块等都是凝固现象。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20 分钟)
实验准备:介绍实验器材,包括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搅拌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说明实验中需要用搅拌器不断搅拌,以保证受热均匀。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组探究海波的熔化过程,另一组探究石蜡的熔化过程。
实验步骤:
组装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或石蜡)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缓慢加热,注意调整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使温度缓慢上升。
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以及海波(或石蜡)的状态变化,同时用搅拌器轻轻搅拌。
直到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继续记录几分钟的数据。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规范操作,如实记录数据。
数据处理与图像绘制: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绘制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晶体和非晶体(15 分钟)
展示学生绘制的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两者的不同。
讲解晶体的概念:像海波这样,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例如,冰、各种金属、海波等都是晶体。
讲解非晶体的概念:像石蜡这样,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非晶体有玻璃、沥青、松香、石蜡等。
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从是否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以表格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物质类型 | 是否有固定熔点 | 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 |
|---|---|---|
| 晶体 | 是 | 保持不变 |
| 非晶体 | 否 | 不断上升 |
凝固过程(10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既然熔化是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那么凝固作为其逆过程,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又有什么特点呢?
讲解晶体的凝固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例如,液态的水凝固成冰时,温度保持在 0℃不变。
讲解非晶体的凝固过程: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持续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比如,液态的石蜡在凝固时,温度会一直降低。
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同样以表格形式呈现:
| 物质类型 | 是否有固定凝固点 | 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 |
|---|---|---|
| 晶体 | 是 | 保持不变 |
| 非晶体 | 否 | 不断下降 |
熔点和凝固点的应用(5 分钟)
举例说明熔点和凝固点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在焊接金属时,需要选择熔点合适的焊锡;在北方的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水箱中的水结冰胀破水箱,会在水中加入防冻液,降低水的凝固点。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熔点和凝固点的知识呢?”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强调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它们的特点是难点,鼓励学生课后多复习,多思考。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展示一些与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生活中常见现象属于熔化还是凝固,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分析问题,读取熔化和凝固图像中的信息等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晶体和非晶体在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组装和数据记录不够熟练,导致实验时间较长。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验效率。同时,在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多举实例,多进行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学习目录
情景导入
一、熔化、凝固
浇铸零件
美丽冰挂
流泪蜡烛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作物态变化。
固态 液态 气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凝固
新课探究
思考
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探究不同物质熔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实验器材与装置:
蜂蜡
海波
记录数据: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 40 ℃ 左右时开始,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蜂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 4~5 次。
时间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 温度/℃
实验现象 蜂蜡 温度/℃
实验现象 分析数据:
时间/min
温度/℃
海波熔化的图像
蜂蜡熔化的图像
时间/min
温度/℃
讨论:海波和蜂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实验结论:
时间/min
温度/℃
海波的熔化特点
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蜂蜡的熔化特点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不断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三、熔点和凝固点
定义 特点 常见物质
晶体 具有确定熔化 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固态的海波、冰、各种金属、萘、天然水晶、食盐等
非晶体 没有确定熔化 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固态的蜂蜡、石蜡、 松香、玻璃、橡胶、 塑料等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常见的晶体

海波
各种金属
天然水晶
食盐

明矾
常见的非晶体
石蜡
蜂蜡
松香
玻璃
沥青
在1.01×105Pa大气压强下一些物质的熔点
物质 熔点/℃
钨 3414
铁 1538
铜 1083
金 1064
物质 熔点/℃
银 962
铝 660
铅 327
锡 232
物质 熔点/℃
萘 80.5
海波 48.5
冰 0
固态水银 ﹣38.8
物质 熔点/℃
固态酒精 ﹣117
固态氮 ﹣210
固态氧 ﹣218.8
固态氢 ﹣259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
古代铸钟图(出自《天工开物》)
交流讨论: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熔化铜或锡?在南极考察站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室外的气温吗?
用铝制的容器不能熔化铜,但能熔化锡。因为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但高于锡的熔点。南极的最低气温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在此环境下会凝固而呈固态,因而在南极考察站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室外的气温。
知识点1 熔化、凝固
1. 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青铜铸造技
术。用铜块浇铸成铜像的过程中,铜首先要发生熔化,在
这个熔化的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
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吸收 
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教材素材题]某工厂在铸造金属零件的时候,先将块
状金属原料进行高温熔炼,该过程属于 ,再
浇注到模具中冷却定型,该过程属于 。(均填
物态变化名称)
熔化 
凝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2 熔点和凝固点
3. [2024·成都期末]雪花都有规则的六角形结构,是一种常见
的晶体。下列物体是晶体的是( A )
A. 一粒粒的食盐颗粒
B. 晶莹剔透的玻璃
C. 烛光晚餐上的蜡烛
D. 熬好凝固的猪油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 ℃的水中,金属
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 ℃的水中,发现金属勺
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B )
A. 10 ℃ B. 30 ℃
C. 50 ℃ D. 6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 ℃的水中,金属勺没有
熔化,说明金属勺的熔点大于或等于15 ℃;将该金属勺
放入45 ℃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说明金属勺的
熔点小于45 ℃。所以,金属勺的熔点15 ℃≤T<45 ℃,
故选B。
【点拨】
【答案】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3·阜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大致体现液态海波
凝固特点的是( D )
A
B
D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3·怀化]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
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图乙可
知,海波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
热”),温度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
“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点
是 ℃,应选用 (选填“实验室温
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吸热 
保持不变 
48 
实验室温度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2023·自贡]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 )
A. 初春,冰雪消融汇流成溪
B. 盛夏,冰棒周围出现“白气”
C. 金秋,阳光照射迷雾散去
D. 寒冬,双溪水库水面结冰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教材交流讨论]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 ℃,科考队员要
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C )
物质 水银 酒精 水
凝固点/℃ -38.8 -117 0
A. 体温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寒暑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拨】
由于水银的凝固点是-38.8 ℃,所以体温计、寒暑表和水银温度计无法测出南极的温度;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低于南极的最低温度,可以使用。
【答案】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3·恩施州]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图像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 该物质在第4 min时是固态
C. 在第12 min时,该物质不吸
热也不放热
D.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点拨】
由图像可知,物质降温,是物质的凝固过程,A错
误;该物质在第4 min时是在凝固过程前,为液态,B错
误;第12 min时,该物质处于凝固过程,不断放热,温度
保持不变,C错误;由图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
D正确。
【答案】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如图为“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水杯中摇
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
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
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
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晶体 
熔化吸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堂小结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