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节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同步练习(2课时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第3节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同步练习(2课时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6 15:34:09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三节第1课时 光的直线传播
夯实基础巩固
1.下列现象或事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的倒影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用自制的日晷仪测量时间
2.阳光下的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一现象能表明( )
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 ②太阳是个球体 ③树叶间的透光孔都是圆形的
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3.小明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若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烛焰正立的像 B.蜡烛烛焰倒立的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4.如图所示为小科在纸杯上蒙上一层塑料膜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烛焰(用 AB表示)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用箭头A'B′表示)及光路图。
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7s后才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___________km.
能力提升培优
6.晚上,人从马路边一盏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7.小明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位置不变(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半透明膜到小孔的距离),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B.若向右拉动内筒,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C.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若向左推动内筒,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8.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为了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甲、乙两名同学都用画示意图进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井口直径相同时,井越浅,看到的范围越大 B.井口直径相同时,井口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C.图甲能正确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
D.图乙能正确说明井底之蛙观察井外范围的大小与井深的关系
9.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__________,已知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m,则竿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________m;如果将竿向前移动2m,那么竿影的长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小华在进行“探究树荫下光斑的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各图中,符合要求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小华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开有边长为1cm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地面30cm时,光斑呈_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_(填“亮”或“暗”);距离达到1m以上时,光斑逐渐呈________形。
11.观察小孔成像的特点时,小科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 于是他在光照较弱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步骤如下:
①将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在纸板上,如图甲所示。
②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着面对小孔,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科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__(填序号),其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小孔成的像能被光屏承接,所以这个像是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3)保持“F”字样纸板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
(4)于是小科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的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要得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拓展: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的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实战演练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扇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范围大约为( )
A.ac B.bc C.ad D.be
1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则光 屏上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开放应用探究
14.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的位置始终低于点光源A)。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1)影子的形成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 月球的运动、日食、月食
夯实基础巩固
1.当月球挡住了部分的太阳光时,发生的是( )
A.日全食 B.日偏食 C.日环食 D.日偏食或日环食
2.如图所示,月球所处的四个位置中,有可能发生月食和日食的位置分别是( )
A.d点和b点 B.b点和d点 C.a点和c点 D.c点和a点
3.如图所示日全食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4.下列有关日食和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在同一天中发生日食和月食 B.都是从自身东缘开始,西缘结束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都是光的直线传播 D.日食和月食的类型都有全食、偏食和环食
5.下列关于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月球位于地球的半影时,发生月偏食 B.当月球全部位于地球的本影区时,发生月全食
C.月食发生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前后 D.月食发生时,我们观察到的是月球的影子
6.某同学在做“模拟日食”的实验时,绘制了一张实验图(如图所示):实验中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表示该同学在地球上的观察点。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的时间,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__________; 当将小球沿②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 当将小球沿①方向或③方向移动时,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培优
7.下列示意图中,能够正确表示月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的是( )
8.不同类型日食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观察者在月球阴影区的位置 ②时间的不同 ③月、地之间距离的不同 ④太阳大小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2018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着陆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惊奇地发现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 )
A.有昼夜之分 B.始终是白昼 C.始终是黑夜 D.以上说法难以考证
10.如图所示的日食现象,又称为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光线,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这就是日食现象。若在地球上同一地点的同一天时间里观察日食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日全食和日环食都能观测到 B.日偏食和日环食都能观测到
C.日偏食和日全食都能观测到 D.只观测到了日偏食
1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现象。
(2)图中月球处于________(填字母,下 同)时,将发生月偏食现象,处于_______时,又将发生月全食现象。
1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反映日全食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日偏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日食始于日轮______侧,终于_______侧,把日轮按发生日全食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序号重新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食始于月轮______侧,终于______侧,如果图中各图表示的是月食现象,你能按月食时间的先后将序号重新排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实战演练
13.2024年3月24日,我国南部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月掩金星"天象:金星的光芒被月球掩盖,
如同日食一般。下列图中,能表示当时金星、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的是( )
14.如图所示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为月球公转过程中所处的四个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球公转至①③两位置时,月球被照亮的区域不同
B.月球公转至③位置时,一定发生月食
C.月球处于①位置时,可能发生日食
D.月球经历①→②→③→④→①的时间约为1个月
开放应用探究
15.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月全食时为何月亮会披上“红衣”
月食,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古人认为月食是月亮被天狗吃了,视为不祥之兆。现在,人们已经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释月食的成因了。月食中,最美丽的莫过于月全食了。而在月全食中,要数“红月亮”最为美丽壮观。当月亮最后一丝银灰被吞没,古铜色的“红月亮”如约而至,满天的繁星格外明亮耀眼,此情此景何其美哉!
为什么在月全食时,本该被地球的影子完全挡住,而在人们的视线中完全消失的月亮,会呈现出奇妙的古铜色呢 其实,“红月亮”的出现,正是由于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散射,以及月亮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所致。准确地说,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月全食时当月亮完全进入地球本影区后,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月亮”,或者说看不到月亮。地球大气层的存在,使其充当了一个折射体,使部分太阳光在地球大气层中发生方向偏折而射向原本的“黑月亮”。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在太阳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的过程中,由于波长较短的光被地球大气层中的各种微粒散射较多,而波长较长的红光不容易被地球大气层微粒散射,因而红光能够穿出大气层到达月亮表面,再被月亮反射回地球,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暗红色。但月全食的时候月亮具体是呈橙红色、古铜色还是咖啡色,还要视当时的大气条件而定。
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