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 压强 单元素养评估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本题3分)图甲,用手握住一个核桃很难将其捏破;图乙,将A、B两个核桃放在一起捏,A破了,B没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压力
B.B给A的力大于A给B的力
C.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大于B受到的压强
D.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
2.(本题3分)用矿泉水瓶做的下列小实验中,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是( )
A.水量越多形变越大 B.纸片托住满瓶泉水
C.孔位越低流速越大 D.用力吹气喷出水雾
3.(本题3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如图甲所示,纸片不掉落,水不流出 B.如图乙所示,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
C.如图丙所示,用吸管喝饮料 D.如图丁所示,橡皮膜向下凸出
4.(本题3分)(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乐山某初中学校开展以“苍穹”为主题的飞机模型制作大赛,要让飞机获得升力,机翼横截面的形状应设计成( )
A. B.
C. D.
5.(本题3分)(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每块砖的质量相等,长、宽、高分别是40cm、20cm、10cm,以三种方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比较地面受到压强p甲、p乙、p丙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B. C. D.
6.(本题3分)(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某居民楼水塔液面与各楼层水龙头的竖直距离如图所示,若ρ水=1.0×103kg/m3,g=10N/kg,水龙头关闭时,c处所受水的压强为( )
A. B. C. D.
7.(本题3分)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之后,小明又做如下实验,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中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如图所示.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下图中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8.(本题3分)如图所示,自来水龙头与玻璃管相连,玻璃管1、2处粗细不同的位置上分别有竖直玻璃细管C、D与其连通。打开水龙头,待水流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管内1、2两点处的流速v1>v2
B.C管中的水面低于D管中的水面
C.此实验说明流体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大
D.飞机机翼获得升力,就是利用机翼上下流体流速不同,由压强差产生的
9.(本题3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m-V的关系图像,若用体积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将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密度之比为4∶1
B.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C.a、b的密度之比为2∶1
D.甲、乙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8∶1
10.(本题3分)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1.(本题3分)如图所示,把用=1.0×103kg/m3的复合材料制成边长分别为2m和3m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把G1=2×104N的物体放在甲上,G2=3×104N的体放在乙上,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12.(本题3分)【多选】如图,质量、底面积相同的薄壁容器甲、乙、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为圆柱形,乙、丙为圆台形,分别装有A、B、C三种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3.(本题4分)(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如图甲是装有自动供水装置的盆景,在 的作用下可使盆景盘中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图乙是创意气压计,A为玻璃管且上端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厚空心玻璃球,A与B下部相通,该气压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14.(本题4分)(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小雅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橡胶吸盘对接后用力挤压,排出里边的空气,用力很难将它们拉开,说明吸盘外部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或“小于”)吸盘内部气压,小雅想要将两吸盘分开,请你为小雅提供一条可行的建议: 。
15.(本题4分)如图所示,甲、乙两质地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 密度之比, 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
16.(本题6分)屋顶风帽是利用自然风使风帽旋转实现室内换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它不用电,无噪声,节能环保。只要速度为0.2m/s的微风即可让其轻盈运转。风帽转动时其内部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 ,室内的污浊气体在 的作用下被排出。水平方向的风,从不同方位吹来,风帽的转动方向 (选填“相同”或“不同”)。
17.(本题4分)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 pB;(两空选填“>”、“=”或“<”).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21分)
18.(本题2分)如图所示,请画出水坝上O点受到水的压力F的示意图;
19.(本题9分)(2024·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学习“液体压强”时,老师展示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辉辉同学观察实验后,得出结论:深度越大,水的压强越大,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就越大。下课后,辉辉将自己的结论告诉老师,老师表扬了辉辉爱思考的好习惯,然后和辉辉一起到了思考乐实验室,另找一个矿泉水瓶,在侧边扎了两个小圆孔C和D(圆孔A、B、C、D的直径相同),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观察得sc小于sd。
(1)现已知hc
(2)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向右移,最远的水流依然落在木板上,请用虚线在图中画出木板上表面平移后的位置 ;
(3)sc'和sd'分别为现在的最远距离,现在求sc' sd';
(4)辉辉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判断和理由 。
20.(本题10分)如图所示,小宇用轻质吸盘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他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B.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测出吸盘的直径 D。
E.计算出大气压强值 p大气压。
(1)利用此方法测大气压的原理是 , 小宇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前三项正确的顺序应为 。
(2)实验中计算大气压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3)如果吸盘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 (选填“偏小”或“偏大”)。
(4)小宇又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他 (选填“能”或“不能”)估测出大气压的值。
四、计算题(共21分)
21.(本题10分)(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茶壶几乎是每家必备的常用器具。学习压强知识后,小淇想对家中的茶壶进行相关研究。她测得茶壶的质量为600g,底面积为,装入适量水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水的深度如图所示,请你接着她的探究完成如下任务。(,g取)
(1)求水对茶壶底的压强。
(2)若水对茶壶底的压力是茶壶对桌面压力的0.6倍,则茶壶内水的质量为多少?(茶壶壁厚度不计)
22.(本题11分)(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一箱某品牌酱油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其包装箱上标识的相关名词含义如下:“规格”是每瓶内酱油的体积×包装箱内酱油的瓶数;“净重”是包装箱内所装酱油的总质量;“毛重”是包装箱及其内部所有物品的总质量;“体积”是包装箱的长度×宽度×高度。请根据包装箱上标识的内容,取g=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该箱内所装酱油的密度是多少?
(2)这箱酱油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九章 压强》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D D A D D B
题号 11 12
答案 A BD
1.D
【解答】A.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是因为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A错误;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给A力的同时A也给B的相同大小的力,故B错误;
CD.A、B接触处,A、B受到的压力大小相同,受力面积也相同,根据,故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C
【解答】A.图中实验探究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实验探究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
D.图中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答】A.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是因为水排出了杯子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纸片紧压在杯口,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塑料吸盘挂钩在大气压作用下紧压在光滑的墙面上,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喝饮料时,口腔内气压小于瓶中的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饮料压入口中,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管底端橡皮膜向外凸,表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解答】AC.图中模型上下表面对称,即空气流速相同,压强相同,无压强的差值,不会获得向上的升力,故AC不符合题意;
B.图中模型上凸下平,上方空气流速快,向下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向上压强大,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能够获得向上的升力,因此该图为机翼横截面的形状。故B符合题意;
D.图中模型上平下凸,上方空气流速慢,向下压强大,上方空气流速快,向上压强小,会产生向下的压强差,压力差,不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解答】每块砖的质量相等,由G=mg得到每块砖的重力相等,三种方式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3块砖的总重力,所以压力相等,甲图中,受力面积
S甲=40cm×3×10cm=1200cm2
乙图中,受力面积
S乙=40cm×10cm=400cm2
丙图中,受力面积
S丙=40cm×20cm=800cm2
三种方式受力面积大小关系
S甲>S丙>S乙
由可知地面受到压强大小关系为
p乙>p丙>p甲
故选D。
6.D
【解答】由题图可知,水龙头关闭时,c处水的深度为
所以c处水龙头所受水的压强为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解答】A.橡皮膜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其两侧压强相等。此时左侧盐水密度更大,右侧水深度更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此情况有可能发生,故A符合题意;
B.左右两侧均为水,且水的深度相同,橡皮膜两侧的压强相等,所以橡皮膜不会发生凹凸形变,故B不符合题意;
CD.左侧为水,右侧为盐水,盐水密度更大,但液面深度一样,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可知,橡皮膜右侧盐水压强更大,橡皮膜会被压向左侧,故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解答】A.由题意可知,由于1、2两点处是在同一水管中,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流过的水量相同,又因为2处水管最细,所以2处的水流速度最大,即可得
v1故A错误;
B.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在2处的水流速度大,所以压强小,D管中水柱的竖直高度低,所以C管中的水面高于D管中的水面,故B错误;
C.此实验说明流体流速越快,流体压强越小,故C错误;
D.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机翼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该压力差就是升力,所以飞机机翼获得升力,就是利用机翼上下流体流速不同,由压强差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9.D
【解答】AC. 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所以a、b的密度之比为8∶1,故AC错误;
BD.用体积相等的a、b两种物质分别制成两个实心正方体甲、乙,因为甲、乙是体积相同的正方体,所以他们边长L相同,又根据压强公式推导出
因此甲、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a、b的密度之比8∶1,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0.B
【解答】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完成,因此利用金属块和海绵可以完成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微小压强计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但不能准确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故B不能完成实验探究,符合题意;
C.利用器材可以探究连通器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吸盘和测力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解答】由题意知,将边长分别为2m和3m的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所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甲的重力为
把G1=2×104N的物体放在甲上,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乙的重力为
G2=3×104N的体放在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2.BD
【解答】A.如图所示,液体体积关系为
由于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故密度关系为
故A错误;
B.由于深度相同,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
故
故B正确;
C.根据可知,液体压强关系为,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
故C错误;
D.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容器的重力相同,液体的质量相同,故液体的所受的重力也相同,故总重相同,那么三个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
故D正确。
故选BD。
13. 大气压 不属于
【解答】[1]由图甲可知,外界大气压作用在水面上,会使得瓶中的水保持一定的高度,不会全部流出。
[2]由图乙可知,B玻璃球上端封闭,故不构成连通器。
14. 大于 在吸盘上扎一个小孔
【解答】[1]将两个吸盘对接,用力挤压出空气后难以将其分开,说明吸盘内部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很难拉开。
[2]若在吸盘上扎一个小孔,气体进入,吸盘内部气体压强会变大,吸盘内外气体压强差变小,压力差变小,可以轻松将两吸盘分开。
15.
【解答】[1]由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知,甲乙的体积比为
根据可知,甲乙的质量比为
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知,甲乙的重力之比等于质量之比
甲乙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他们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他们的重力,则压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
[2]根据正方体面积计算公式可知,甲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比为
由压强计算公式可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16. 小 大气压 相同
【解析】略
17. = <
【解答】第一空.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因此重力相等,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力,由公式可知压力相同,底面积相同,压强相同;
第二空.由图像可知,乙中液体体积大于甲中液体体积,由公式可知,甲液体密度较大,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A、B两点到容器底距离相等,因此A下方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大于B下方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又因为两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相同,因此pA18.
【解答】如图所示,水坝是斜面,水坝上O点受到水的压力F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如下图所示:
19. < > 见解析
【解答】(1)[1]已知
由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关系为
(2)[2]其他条件不变,将木板向右移,最远的水流依然落在木板上,将木板的左侧和矿泉水瓶左侧对齐,木板静止,如图所示:
(3)[3]由(2)图可知,sc'和sd'分别为现在的最远距离,则有
(4)[4]由上述实验可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木板向右移,只改变了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发现对应小孔水喷出的最远距离发生了变化,由此可知:水喷出的最远距离不仅与小孔在水中的深度有关,还与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辉辉同学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是变化的,故不能通过喷出的距离显示压强的大小,不能探究压强与深度关系,因此辉辉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20. B、C、A 偏小 能
【解答】(1)[1]利用此方法测大气压的原理是压强公式。
[2]前三步的目的是为了测量拉力F的大小,所以应先挤压排气、再拉,最后记数,正确顺序应为B、C、A。
(2)[3]根据测量原理,实验中计算大气压的表达式是
(3)[4]如果吸盘漏气,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偏小,根据大气压的表达式,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偏小。
(4)[5]液体有流动性,故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也像液体的压强一样,向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强,因此把玻璃板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在不同方向拉吸盘,他能估测出大气压的值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21.(1)1.2×103Pa;(2)1.4kg
【解答】解:(1)水对茶壶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2m=1.2×103Pa
(2)由 可得,水对茶壶底的压力
F水 =pS=1.2×103Pa×100×10 4m2=12N
由题意可知,茶壶对桌面的压力
茶壶的重力
G壶 =m壶g=0.6kg×10N/kg=6N
因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壶和水的重力之和,所以,水的重力
G水 =F壶 G壶 =20N 6N=14N
则水的质量
答:(1)水对茶壶底的压强为1.2×103Pa;
(2)茶壶内水的质量为1.4kg。
22.(1);(2)
【解答】解:(1)酱油的体积
该箱内所装酱油的密度
(2)酱油的重力
因为放在水平地面上,所以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120N
受力面积
S=60cm×20cm=1200cm2=0.12m2
这箱酱油对地面的压强
答:(1)该箱内所装酱油的密度是;
(2)这箱酱油对地面的压强是1000P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