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刚过中秋,jiǎo jié( )的月亮高挂在鲁迅故里的上空,【A】我踏着一地的月光,在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景点前驻足停留。【B】我多次曾参观过这些与鲁迅有关的人文古迹,如此夜访却是第一次。一路走来,月影中的粉墙灰瓦、古木垂萝、小桥流水给我以感官上的wèi jiè( ),一切都显得十分jìng mì( )安详。
夜晚与白天的鲁迅故里,是 的情景。白天,初秋的阳光依然猛烈,天气热如酷夏,每一个景点都人头攒______动。【C】那么多游客来聆听鲁迅的故事,这反映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说明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是伟大的生命。这个生命孕育在绍兴的水土里,而且,绍兴给______予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D】他的文学之根,无疑不在绍兴;故乡绍兴,也一直藏匿______在他厚实的灵魂里。
1.根据拼音,在语段中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2.请给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并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3.结合以上两个语段的语境,下列成语中填在语段中方框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如既往 B.如出一辙
C.迥然不同 D.云泥之别
4.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三个人:你、我、他,都必须去。
B.今天的早餐品种丰富,你是吃稀饭馒头,还是吃豆浆油条?
C.“体考和实验考试结束后,我就可以一心一意地搞文化复习了。”小明激动地说。
D.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 。 。 。 。 。
①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②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③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④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⑤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
⑥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A. ②④③①⑥⑤ B.②⑤③①④⑥
C.②④⑥⑤③① D.②⑤④③⑥①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故事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中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小说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8.名著阅读
“重要他人”本是心理学和社会学关注的概念,但在一些文学名著中也会发现这一概念的应用。请你根据知识卡片,完成下列小题。
知识卡片 重要他人: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1)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发现鲁迅在青年留学时期的“重要他人”是____________,这一人物因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使鲁迅久久怀念。
(2)《儒林外史》中,周进是范进的“重要他人”,周进对范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一设计,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讽刺意味?
9.戏剧节即将来临,九(1)班正在积极准备,请你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本班将排演《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出大戏,下面这副对联是同学们拟写的宣传标语,其中依次填入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残废走向死亡路
下联:疯癫举人,逆来顺受,梦想成真叩开__________
A.童生落魄 自命清高 功名门
B.落魄童生 好大喜功 田舍门
C.落魄童生 自命清高 功名门
D.童生落魄 好大喜功 田舍门
(2)《孔乙己》剧组的同学,准备拍摄彩蛋——“假如孔乙己中了举人,会发生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要求,为剧组写一个生动具体的场面。100字左右。
要求:①描写孔乙己又来到咸亨酒店的场景,切合原著主题;②着重描写孔乙己和众人的反应,生动具体。
阅读理解
请你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A】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B】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C】(1)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众人也都哄笑起来…… (3)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D】“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0、“偷”和“窃”明明意思相同,孔乙己为何还要争辩自己是“窃书”而不是“偷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
11、从“排出九文大钱”到“摸出四文大钱”,孔乙己的境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12、《孔乙己》明明是悲剧小说,作者为何反复写及众人的“笑”?请品读【C】段的语句,简要分析。
13.孔乙己最后的结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大约”“的确”矛盾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证
郁 青
①在春运的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乘务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道:“查票!”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
②列车员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一样吗?”列车员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
③“我是残疾人!”
④“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⑤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有办法才买的儿童票。”列车员冷笑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⑥中年人没有作声,只是轻轻地将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⑦列车员【A】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
⑧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有钱到医院做鉴定……”
⑨列车长闻讯赶来,询问情况。
⑩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说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列车长【B】连看都没有看,他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你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使用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子就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马上过年了,连老家也回不去,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满脸堆笑地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车厢里越来越多的人围观着这一幕,但没有一个人说话。
这时,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男人?”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
“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是假的不成?”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才是男人,没有证就不是。”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挤过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不是人!”
女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放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有笑,他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知何时,双眼里噙满了泪水……
在学校戏剧节中,同学们想将下面这篇小说搬上舞台,请你参与创作。
请你根据下面每幕演出出现的主要演员,梳理剧情大纲。
主要出场人物 剧情
第一幕 中年人、 列车员 列车员查票,中年人因没有残疾证而只能买儿童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幕 中年人、列车员、列车长 列车长向中年人要残疾证未果,要求残疾人补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幕 中年人、列车员、列车长、老同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演员们正在讨论角色表情、动作的设计,请你参与其中。
列车员饰演者:我准备将列车员的三次“笑”(文中画横线句子)处理成一样的态度。
同学A:(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这样处理是不恰当的。
列车长饰演者:看到中年人亮出残脚,列车员是“斜眼看了看”(文中【A】处),列车长却是“连看都没有看”(文中【B】处)。我能不能也按照“斜眼看了看”来演?
同学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最好按照原文设计演出。
16、小说结尾,中年人眼里“噙满了泪水”,此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帮助饰演中年人的演员写出人物内心独白。
关于小说中周围人的反应(画波浪线句子)是否要在剧情中呈现,同学们争论不休。请写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小说内容,说明理由。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①
法·莫泊桑
①我听人说过我叔叔奥利维埃临死时的情形。
②我知道,那是在七月,骄阳似火,百叶窗紧闭的大卧室里一片昏暗。当他慢慢地、静静地咽气时,在那炎热的夏日午后令人窒息的宁静中,忽然街上传来清脆的铃声,一个响亮的声音划破闷人的褥暑,喊道:“清凉的甘草露!太太们,快来解热消暑呀!甘草露,甘草露,谁要甘草露?”叔叔身子动弹了一下,某种类似微笑的东西让他的嘴唇嚅动了一下,一缕最后的喜悦在他眼里闪亮了一下,紧接着就闭目长辞了。
③我参加了遗嘱启封的仪式。堂兄雅克理所当然地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作为纪念,赠给我父亲几件家具。最后一个条文是关于我的,内容如下:“我给侄子皮埃尔留下几页手稿,该手稿可在我写字桌左边的抽屉里找到;另有五百法郎给他买一支猎枪,还有一百法郎请他替我交给他遇见的第一个卖甘草露的小贩!……”
④这最后一条让满座的人大惑不解。不过交给我的那份手稿对这项令人惊讶的遗赠做出了解释。
⑤我就原原本本把它抄录如下:
⑥“人类总是生活在迷信的桎梏之下。他们过去认为世间出生一个孩子,天上就会有一颗星星点亮;这颗星将追随他一生的祸福荣辱,它明亮表示他幸福,它暗淡表示他受苦。他们现在则相信彗星、闰年、星期五以及‘十三’这个数字的影响。他们认为某些人会施魔法,抛毒眼②。有人说:‘每次遇到他总给我带来不幸。’这一切千真万确。我对此深信不疑。——我要说明的是:我不相信有什么生物或无生物的神秘影响力,但我相信有鬼使神差般的巧合。可以肯定,正是巧合让一些重大事件在彗星造访我们天空时,或者在闰年里发生;某些天灾人祸要么落在星期五,要么和‘十三’这个数字碰在一起;同某些人相遇往往同某些现象的反复出现不谋而合。诸多迷信就是由此产生。迷信所以形成,就因为人们看事情片面而又肤浅,把巧合本身当成了原因,而不作深入的探究。
⑦“至于我,我的星宿,我的彗星,我的星期五,我的‘十三’,我的巫师,却千真万确是一个卖甘草露的小贩。
⑧“听说我出生的那一天,有个卖甘草露的,在我家窗前叫卖了一整天。
⑨“八岁时,有一天我跟保姆去香榭丽舍林阴大道散步,当我们横穿大街时,有个干这一行的人突然在我背后摇响铃铛。保姆正在看远处走过的一队士兵;我回过头去看那卖甘草露的小贩。就在这时,一辆闪电般耀眼和迅疾的两驾马车,向我们冲过来。沈姐的语文课堂。车夫叫喊了一声,保姆没有听见,我也没有。我觉得自己被撞倒,翻了几个滚儿,伤得不轻……但是,我至今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竟然到了那卖甘草露小贩的怀里;而他为了安抚我,还把我的嘴对准龙头,灌了我几口甘草露……这样一来我就完全好了。
⑩“我的保姆却撞断了鼻梁骨。即使她继续看那些士兵,那些士兵也不会再看她了。
“十六岁那年,我刚刚买了我的第一支猎枪;开猎的前夕,我挽着老母亲去公共马车站。她患风湿病,走得很慢。忽然,我听见我们身后有人叫喊:‘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喊声越来越近,像在跟着我们,追赶我们!我感到它似乎是冲我来的,是对我的一种人身攻击,一种侮辱。我相信人们正在看着我,笑话我呢。而那小贩仍然连声叫喊着:‘清凉的甘草露!’分明在嘲笑我的锃亮的猎枪、新的猎物袋和崭新的栗色丝绒猎装③。
“坐进马车,我还听见他在吆喝。
“第二天,我一只猎物也没打到,倒把一条奔跑的猎狗错当成野兔击毙,把一只小母鸡误以为山鹑打死。有一只小鸟落在树篱上,我立马开了一枪,它飞了;不过一声凄厉的哞叫吓得我呆若木鸡,这叫声一直持续到深夜……唉!我父亲不得不赔一个穷苦农夫一头母牛。
“二十五岁那年,一天早上,我看见一个卖甘草露的老人,满脸皱纹,腰弯背曲,步履维艰,拉着一根木杖,仿佛快被水罐压垮了似的。在我看来,他就像一个神灵,世上所有甘草露小贩的族长、始祖、大首领。我喝了一杯甘草露,付给他二十苏④。一个深沉的声音,就好像从老人背着的马口铁水罐里发出来似的,呻吟着说:‘这会给您带来好运,亲爱的先生。’
“就在那一天,我认识了我妻子,她让我生活得总是那么幸福。
“最后说说一个甘草露小贩如何妨碍我成为省长的。
“一场革命刚刚过去。我忽然萌生出做公众人物的欲望。我家道富足,颇有人望,又认识一位部长;于是我请求他惠予接见,并说明拜访所为何事。部长十分爽快地允诺。
“到了约定的日子(那是夏天,酷热难当),我穿着一条浅色长裤,戴着一副浅色手套,脚上是一双漆皮包头、浅色呢高帮的皮鞋。路面晒得发烫。人行道都融化了,脚踩在上面就往下陷。笨重的洒水车把马路变成了污水坑。清洁夫每隔一段把这人造热泥浆堆成一堆儿,然后推到阴沟里。我心里只想着接见的事,走得很快,遇到一条夹带着垃圾滚动的污流,我使足劲,一……二……突然一声尖叫,吓人的尖叫,刺进我的耳膜:‘甘草露,甘草露,甘草露,谁要甘草露?’像所有受了意外惊吓的人一样,我不由自主地晃动了一下,滑倒了……这真是件可悲而又难堪极了的事……我一屁股坐在稀泥浆里……裤子变成了深色,白衬衫溅满泥浆,帽子在我身边漂浮。那撒疯般的、嘶哑的声音依然在喊叫:‘甘草露,甘草露!’而在我面前有二十来人,笑得前仰后合,还冲我做出各种可怕的鬼脸。
“我连忙跑回家,换了衣裳,但接见的时间已经过了。”
手稿结尾这样写道:
“我的小皮埃尔,交一个卖甘草露的朋友吧。至于我,只要在临死那一刻听到一个甘草露小贩吆喝,就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第二天我在香榭丽舍林阴大道遇到一个苍老的背着罐儿叫卖甘草露的小贩,看去十分可怜。我把叔叔那一百法郎给了他。他惊讶得打了个哆嗦,然后对我说:“非常感谢您,少爷,这会给您带来好运的。”
[注释]①本篇首次发表于一八七八年九月十四日的《马赛克》周刊,作者署名“吉·德·瓦尔蒙”。甘草露是将甘草浸泡在柠檬水中制成的清凉饮料,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盛行一时。②抛毒眼:用目光给别人带来厄运。③此句中的“清凉”,法语为frais,也可作“崭新”解,因此被理解为影射。④苏:旧时法郎硬币,一个苏相当于1/20法郎。
18.第⑥段和 的语言呈现不同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19.本文写作角度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20.评析本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21.有人认为本作品主人公是“叔叔”,有人认为是卖甘草露的小贩,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100字左右。
22.学校报纸有给同学推荐阅读的文学栏目,一个是“生命哲思”,一个是“市井百态”,请给这篇小说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栏目并写一个推荐语。
答案
1、皎洁 慰藉 静谧 2.cuán jǐ nì 3.C 4.C 5.A 6.B 7.A 8.(1)藤野先生 正直热忱、治学严谨、诲人不倦、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2)①周进担任广东学道时,遇范进考秀才,因同情范进与自己一般都出身贫寒,直到暮年也未进学,便以第一名的成绩将范进录取,对范进有知遇之恩。②周进提携范进,并非因范进有真才实学,而是同病相怜,讽刺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全凭个人好恶的荒诞;范进与周进都执着于科举考试,直至暮年才及第,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荼毒之深。
9.(1)C (2)示例:孔乙己刚走入店门,酒店掌柜慌忙笑脸相迎,并引他到桌前坐下。以前嘲讽过他的不管是“长衫客”还是“短衣帮”,都跑来嘘寒问暖,甚至让孔乙己教他们的孩子读书认字。孔乙己脸上现出得意的笑容,一边捋着胡须,一边说道:“可矣,可矣。先从茴香豆的‘茴’字学起吧……”
10、“窃”是文言,“偷”是白话,孔乙己这样争辩是为了面子,为了维持读书人的“清高”。体现了他自命清高、迂腐穷酸、自欺欺人的特点。
11.“排”字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也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摸”字说明孔乙己衣袋里的钱不多,体现了孔乙己生活的贫困窘迫。从“排”到“摸”的变化,暗示了孔乙己悲苦的命运与悲惨的结局。
12、这几次“笑”,描写的都是众人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另一面却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写哀,更令人感到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用众人的笑贯串孔乙己的故事,更加烘托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13、不矛盾。“大约”表推测,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无人关心,所以不确定他的死活,只能说“大约”;但在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人们麻木不仁、落井下石,孔乙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又说“的确”。作者用这对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加含蓄深刻地显示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也更加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批判。
14、①列车员非要残疾证,中年人只能用残脚证明残疾,却不被承认 ②中年人没钱补票,列车员和列车长让残疾人去做义务劳动 ③老同志主动站出,讽刺列车员和列车长,为中年人打抱不平
15、(1)前两处“笑”表现了列车员对中年人的蔑视和奚落,(1分)第三次“笑”表现了列车员对列车长的阿谀奉承,对中年人的无视。前两处“笑”与第三处“笑”传达的人物的情感态度不同。
(2)“连看都没有看”,表明了列车长更加无视事实、墨守教条的办事原则;列车长作为上司,却比下属更加苛刻无情,这一设定更能增强小说的讽刺效果
16、示例:我因事故而残疾,老板跑路,又因自己是外地人,且没钱去医院做鉴定而未办到残疾证,所以没法买残疾人票,便用老乡凑的钱买了和残疾人票价一样的儿童票,并露出残脚力证残疾事实,但还是遭到百般刁难与嘲笑,我实在是委屈啊!这位老同志能够主动站出为我打抱不平,我十分感激啊!
17.示例:需要呈现。面对中年男人被列车员和列车长刁难,周围人聚集围观却不发一言,更加凸显了中年人的无助与无奈,也更加衬托了老同志正直温暖、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周围人先是不发一言,再因列车员、列车长的难堪而发出两次“笑”,充分表现了周围人的看客心态,含蓄且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讽刺与批判。因而要呈现。
18.答:第⑥段语言,议论性语句较多,风格比较凝重,简练,含有一定的道理。表明了看法和观点:有很多的巧合难以解释清楚,也就形成了被人深信不疑的迷信。第 段的语言,以叙述、描写为主,采用多种描写手法,风格比较诙谐、幽默、风趣。写出了“我”在关键时刻被小贩惊吓导致的尴尬场面。
19.答:全文以甘草露为线索进行叙述,且以时间发展为序,选取了四、五次叔叔与甘草露小贩的遭遇故事组材。写作的形式颇为独特,以叔叔的遗嘱、书稿方式讲述故事。有代入感,也增加可信度。
20.答:本文以手稿形式讲述了叔叔和甘草露小贩几次遭遇的故事,表达了生活中、生命中的一些感悟,比如,面对意外或不确定性带来的好运、幸福也好,灾难或不幸也好,人们应学会释然,坦然接受,甚至学会感恩。这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生活中遇到幸运时,学会珍惜和享受。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时,学会看淡、放下,与之和解。
21.答:主人公是叔叔,因为全文都是以他的手稿内容为主,描写了他与小商贩的交集,形成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叔叔从小到大不同的形象,而且最后也是以他的释然与生命感悟结束,来表达作品的思想主旨。所以说叔叔是主人公。主人公是小商贩。在和叔叔的遭遇中,基本都是因为小商贩引发了叔叔的变化,无论幸运还是糟糕的情况。本文也鲜明生动地塑造了几位不同的小商贩群像。最后叔叔的人生感悟也是小商贩带给他的启示。所以说小商贩是主人公。
22.答:一杯杯清凉的甘草露,一声声走街串巷的叫卖声。这是奥利维埃叔叔最难忘的回忆。生活平凡,自有造化的眷顾。在一封平实质朴的遗书中,包含着人生的感喟,对生活的依恋。在莫泊桑的作品《甘草露,甘草露,清凉的甘草露》中,我们可以品味到别样的生命滋味,敬请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