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专题二 第二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专题二 第二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4 12:4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第二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1.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2.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导学】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原因:列强 。
清政府 。
中国人民 。
2、经过:1841年5月诱敌至 ,5月31日再次包围 ,面对英军告示,发出 。
3、结果
4、意义 。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和 都力图向中国新疆扩张势力,竟相勾结和支持 政权,企图利用它来达到期支解中国新疆的目的。
2、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方针是“ , ”, 年,除伊犁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新疆设立行省是在 年,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3、伊梨问题的解决:背景是由于左宗棠在 建立了抗俄军事事基地,由
出使俄国具体交涉伊犁问题。终于在188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双方签订了《 》,中国收回伊犁,但沙俄割去了中国西部约 平方公里的领土。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是 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黄海海战中,清军中涌现出的著名爱国将士有:海军提督 ,致远号管带 经远号管带 靖远号管带 。
3、结果,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
根本原因是 。
★反割台斗争中,
1、背景:
2、经过:1895年,日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登陆,巡抚 逃跑 ,著名的爱国志士 和 领导的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 并肩作战,在台湾由 到 英勇抗击日军。但由于 ,台湾沦陷。此后台湾在日本统治下整50年,直到 年回归祖国。
四、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根本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义和团是 和 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
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和表现:
(1)运动中心转移: 到 ,原因
(2)发展:义和团英勇抵抗,清政府对义和团被迫采取“抚而用之”的政策
(3)高峰: 标志着义和团运动到达了顶峰
注意:清政府态度的变化: 到 到 。
4、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
主观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领导者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5、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①
② 。
★应得出的基本认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末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能力拓展】
★思考题:如何正确看待“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提示:应一分为二来分析)
【要点透析】
1.扶清灭洋:“扶清灭洋”口号具有反帝爱国性质,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扶清灭洋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但应该辩证看待这个口号,“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2 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华方式的段性特征
1840年到甲午中日战争前:这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美继之,所以这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国。他们侵华的目的主要是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俄国因为是落后的农奴制国家,侵华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沙皇扩张领土的野心)。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阜、建立租界、控制航运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期侵华的国家除了英、法、美外,德、日、意等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也加入了侵华行列。由于帝国主义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这期间,列强侵华的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上,资本输出成了主要的侵略形式,与经济侵略相适应,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辛亥革命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时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一战中,英法实力遭到削弱,德奥战败,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成为世界首富,日本的实力也发展起来,因此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日本。侵略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倒台后,美日等国在中国物色新的侵略工具,利用袁世凯、段祺瑞、汪精卫、蒋介石等派系之间的矛盾,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维持其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秩序。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 三元里抗英斗争发生在 
    A.1840年6月  B.1841年5月C.1842年8月   D.1843年1月
 2 三元里抗英斗争时的广州知府是 
  A.林则徐   B.余保纯    C.左宗棠    D.关天培
 3 中亚地区的浩罕国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的喀什噶尔是在(  )
  A.1865年   B.1866年   C.1867年   D.1868年
 4 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了中国的
  A.喀什噶尔  D.乌鲁木齐   C.伊犁地区  D.南疆各城
 5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是在  
A.1875年   B.1876年   C.1877年   D.1878年
 6 黄海海战发生在    
A.1884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7年
 7 曾经率领台湾各族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奋起抗击日军的是 
    A.唐景崧   B.李鸿章   C.丘逢甲   D.刘永福
 8 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B.是在清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
    C.台湾各族人民纷纷参加抗日斗争 D.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长达5个月之久
 9 鲁西北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是在 
    A.1897年  B.1898年 C.1899年  D.1900年
 10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历程是
    A.镇压一招抚一镇压  B ( http: / / www.21cnjy.com ).招抚一—镇压一利用
   C.利用一镇压一招抚  D.招抚一利用一镇压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4)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黻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备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困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主张?(3分)(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4分)
(3)材料二、三有何相同的背景和目的?(4分)
(4)材料二所进行的变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分)
1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4 在边疆危机的严重形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清政府内部发生了一场“塞防”和“海防”的激烈争吵。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主张放弃新疆,集中精力进行“海防”。湖南巡抚王文韶等人则认为:沙俄的威胁最大,主张以“塞防”为主,全力注重新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陕甘总督左宗棠则认为:“海防”与“塞防”不可偏废,主张“两者并重”,而当务之急是出兵新疆,他还批驳了李鸿章的观点。你认为上述三人中谁的主张最合理?为什么?
  
专题二第二节选择题答案;BBACB BCBBA
11. 参考答案:(1) ( http: / / www.21cnjy.com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态度:灭洋,扶清。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
  (4)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13参考答案:(1)清政府坚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如两度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等。(2)左宗棠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如“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等。(3)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如清军在人民支持下向南疆推进等。(4)军事斗争与外交谈判相互配合。如曾纪泽赴俄谈判等。
14参考答案:(1)左宗棠的主张最合理。(2)“海防”应重视。近代列强的侵华,大都从海上开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不显示出“海防”的重要性;“海防”脆弱,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心脏地区——京津地区的安全。“塞防”不可轻,新疆不能丢。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其领土面积广袤,物产丰饶;其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西北的门户,放弃新疆就等于“自撤藩篱”,保新疆方能护蒙古,护蒙古才能卫京师。所以“海防”与“塞防”同等重要。
12.(1)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3分)
(2)相同:都学习西方(4分)
不同:前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后者侧重学习西方社会制度
(3)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目的: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机(4分)
(4)资产阶级软弱妥协,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主张中体西用,所以为洋务派;材料二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发动了戊戌变法,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三所述为义和团运动,所以为农民阶级
(2)结合所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康有为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由此可以得出二者的相同点为都主张学习西方,不同点为学习的内容不同,前者主张学器物,后者主张学制度
(3)二者的共同背景在于甲午中日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爆发,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由此可以得出二者的共同目的都在于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机,打击西方的侵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于资产阶级软弱妥协,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义和团运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