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前导学】
一、国门洞开
(一)原因:世界形势:19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上半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急需开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________成为西方列强的理想目标。
中国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过
1、鸦片战争
(1)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列强为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 ;直接原因:
(2)经过: 年6月爆发,1841年强占 ,
1842年8月,入侵下关江面
(3)结果:中国战败并签订《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
①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给英国;赔款 ;开放 五处通商口岸; 。其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 。
②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 》,又获取了 、 、 等特权。
③美法趁火打劫,于1844年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和《 》。
(4)危害:损害了中国的 、 、 、 等 (5)、影响:
a. 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最大变化)
c.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由 与 的矛盾开始转化为 与
、 与 的矛盾
d.革命任务变化:由反 到反 。
e.革命性质的变化:中国从此进入 革命阶段。
2、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根本原因(目的):
(2)英法联军疯狂洗劫焚烧了举世闻名的 。
(3)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先后签
订了《 条约》、《 条约》。
(4)至19世纪80年代, 国共侵占了中国东北
和西北一百五十多平方千米的领土。
(5) 影响:
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侵害;
②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了。
3、中法战争(1883-----1885)
(1)背景: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
开始向 过渡,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
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2)结果:1885签订《中法新约》,打开 。
4、甲午中日战争
(1)根本原因、 。
(2)经过:主要战役:丰岛海战、 战役、 战役、辽东之战、威海卫战役。 战役失败后,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 条约》。
①《马关条约》内容:割占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 ,开放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 。允许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打击最大。
(4)影响:①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先恐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地对中国进行 和 ,疯狂地在中国 、 ,以攫取利润。
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侵略国家: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条约》
①《辛丑条约》的内容:
a向侵华各国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 b划定东郊为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c严禁中国人民参加 活动
d拆除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 沿线要地
②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的条款是:
(3)影响:标志着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三)列强侵华的影响:
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
1、侵犯中国人民生存权
2、掠夺中国资财,毁灭中国文化遗产
3、政治上破坏中国主权
4、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原因: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 ,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2)开端: 。
(3)表现:1895年,俄国获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特权。1897年,德国占领 。12月,俄国强占 、 。法、英、日在中国强占 ,划分 。
(4)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从 沦为 的严重危机之中。
2、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1)原因:① ② ③ 。
(2)目的: 。
(3)主要内容:承认列强在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 ,使美国也能从中 。
(4)实质: 。
(5)结果: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
(6)影响:①
②
【知识卡片】
1、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含义的理解:
(1)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主权;在经济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中表现为“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资本主义。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既保存了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也开始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思想文化上逐渐接受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
(3)对“半”的正确理解是“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
2、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迅猛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法美的工业革命相继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紧对外扩张。英国已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3、领事裁判权: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这是帝国主义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一种特权制度。旧中国从1843年起,英、美、法、俄、日等相继取得过这种特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
【材料解析】
1.阅读以下与《马关条约》签订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只管辩证,但不减少。”李:“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之所为。”伊藤:“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有人说日本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
材料三:张之洞:“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切筹商,伏与利益,亲立条约,恳其实力相助,问其所欲,许以重酬,绝不吝惜。” ──摘自《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请回答: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由朝鲜东学党人起义而引发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
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 D.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
②从材料一看,对话双方态度怎样?
③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
④据材料一、二说李鸿章“是天生卖国贼”,你对此有何看法?试举例说明。
⑤根据材料一、三分析李鸿章和张之洞在对日本态度上是否有原则性差异?为什么?
必修一,专题二第一节,材料题答案:①D
②日方盛气凌人,蛮横强硬;中方狼狈应酬,俯首听命。
③不完全正确,因为《马关条约》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造成的。
④说李鸿章“是天生卖国贼”是不对的,因为李鸿章大兴洋务,兴办军事工业,扩建北洋海军也有抵抗外来侵略的一面。
⑤没有。张之洞为反对日本而向英俄德等出让权益的作法与李鸿章的投降主义没有区别
【要点透析】
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分析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当时世界历史的主流,特别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为其征服世界各地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②资本主义本身极具扩张性,它需要足够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注定了它要征服世界。③英国具备成为侵略急先锋的条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愿望强烈,又有印度作为其在亚洲扩张的基地。
(2)从中国角度分析
①19世纪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潮流,主要表现有:最根本的落后是以腐朽的封建制度为代表的社会制度;最主要的落后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标志的社会经济;最关键的落后是思想意识——“天朝上国”、“盲目排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所有这些都必然造成国家管理、社会发展、民族素质的全面落后。这是近代中国遭受侵略并且屡屡失败的根源。
②中国面积广大,物产丰饶,是主要的原料产地,而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由此可见,西方列强的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的交锋是必然的,而中国的落后造成了中国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2.租界和租借地的区别“租界”是列强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是列强侵略的据点,即“国中之国”。“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区。租借期限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从原因上看: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从进程上看: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英国军队,战火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天津和北京,破坏程度进一步扩大。
(3)从结果上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法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使中国众多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等国强迫清政府《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的主权和领土,中国半殖半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从性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都侵略性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战争。
4.势力范围“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5.半殖民地半封建
(1)含义:“半殖民地”主要是指丧失了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主要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二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中国由封建社会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鸦片地争开始的,结束于新中国成立,这是我国近代社会最基本的“国情”所在。
(2)理解:对此概念,既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的,一半是封建的: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的。更不能理解为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正确理解应为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6.旧民主主义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视野拓展】 全球史观: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全球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认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多层次地发展着,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7.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它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社会的极其重要的步骤:首先在领土方面,日本割占了中国台湾,是继沙俄之后在中国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次在赔款方面,巨额的赔款远远超过了中国财政的承受能力,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以主权作抵押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再次在设厂方面,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满足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在开放口岸方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向帝国主义开放。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甲午战败,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日本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走上侵略中国和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
6)逐渐将朝鲜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7)甲午中日战争对远东政局的影响:甲午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在华的侵略权益,特别是俄国在远东的利益。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虽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日本并不甘心。19世纪末八国联军侵华,俄国实际上控制了中国东北,日俄在远东的矛盾激化,1904年终于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