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身边的物体 单元小结 课件(20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身边的物体 单元小结 课件(20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6 22:34:08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
身边的物体单元小结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应掌握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并学会从形状、大小、味道、轻重等方面描述物体特征。例如在“发现物体的特征”这一课程中,通过对乒乓球、木块等物体的观察,了解到乒乓球是圆形、小、无味道、轻的特征,木块是方形、小、有味道、轻的特征等。
科学思维: 知道不同物体轻重不同且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的。学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还能用一定方式记录物体的轻重。在“谁轻谁重”的课程里,学习到对于同一种类物体可通过大小、多少、薄厚等来比较轻重,对于不同种类物体可采用两两比较、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确定轻重关系。
探究实践: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基本特征之一。理解不同物体形状不同,其摆放或堆放方式也不同,并且形状会影响物体的平铺方式。像在“认识物体的形状”课程中,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乒乓球、木块、螺母等)在同样大小的方盒子里进行平铺实验,探究形状对占据空间的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发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特征的情感,使学生意识到身边的物体都具有各自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在比较物体轻重的实验中,会使用简易天平进行操作;在探究物体形状与平铺方式关系时,能动手将不同形状物体进行平铺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这些都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单元相关知识点的PPT,PPT内容可以有课本上的情景图(如“数一数”中的校园情景图)、动画演示(如用动画展示一一对应比较物体多少的过程)等,还可以准备一些与单元知识相关的趣味视频,如关于数的起源的小短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准生备:为学准备足够的学具,如小棒、计数器等。小棒可以用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数数练习,还能在比较多少的活动中作为直观的工具;计数器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数量的概念。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回顾
第一种:食盐
探索一观察并描述下面三种物体。
复习回顾
第二种:红糖
探索一观察并描述下面三种物体。
复习回顾
第三种:小石子
探索一观察并描述下面三种物体。
新知导入
视频:身边的物体单元小结
新知讲解
身边的物体
有的不可以溶解。
新知讲解
身边的物体
有的可以溶解。
新知讲解
共同特征:轻重、颜色、气味、透明或不透明
身边的物体
新知讲解
不同特征:形状、软硬、粗糙或光滑、不流动。
身边的物体
新知讲解
不同特征:没有固定形状、流动........
身边的物体
新知讲解
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多种观察方法,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
身边的物体
新知讲解
我的收获



课堂练习
1. 要观察物体的颜色,应该( )。
A.用眼睛看 B.用鼻子闻 C.用手摸
2.两个球材料相同,大小不同,用( )的方法可以最快判断谁轻谁重;两个球大小相同,材料相似,用( )的方法可以最准确判断谁轻谁重。
3.以下哪个不需要用到空气( )。
A.呼吸 B.燃烧 C.厌氧菌
A
预测
天平称量
C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元身边的物体单元小结,学会从形状、大小、味道、轻重等方面描述物体特征。我们知道了许多物体具有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基本特征之一。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身边的物体科学阅读,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作业布置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身边的物体知识点。
身边的物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