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4.14《动物的繁殖》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4.14《动物的繁殖》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6 22:35:5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动物的繁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按照动物繁殖行为的先后顺序,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展开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动物繁殖行为的基本过程后,组织学生开展第一个活动,即:利用配图,引导学生交流动物求偶的方式,并说明动物在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为下面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排序活动,结合教材的介绍,认识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这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卵生。教材首先结合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打开的鸡蛋,找蛋黄上的小白点,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说明受精鸡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然后用图片呈现受精鸡蛋发育成小鸡的过程,这样就以鸡为例展现了卵生的繁殖方式活动二,认识胎生。教材展现人的胚胎发育的阶段性图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按照发育的先后顺序排列,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胎生的繁殖方式。最后,教材集中介绍了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对动物卵生与胎生的总体认识。 第三部分,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动物哺育后代行为的资料。以帝企鹅站立着用体温孵化卵为例,介绍动物的护卵、孵化行为;以亲鸟喂食和北极熊、沙丘鹤传授孩子生存技能为例,介绍动物的哺育行为。
2.学习者分析 四午级的学生对繁殖”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些动物的繁殖现象,但有一定局限性,很多学生知道某种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但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能力,但让学生自己收集图片、视频和文字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从中获取动物繁殖的信息,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科学思维:能比较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的异同。 探究实践:针对观察和排序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态度责任:认识到动物繁殖的复杂性。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难点: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动物的求偶方式能交流动物求偶方式能基本能不能认识卵生能举例说明卵生特点能基本能不能认识胎生能举例说明胎生特点能基本能不能动物哺育行为能通过阅读了解更多动物哺育行为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为了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除了植物,动物也需要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求偶是动物繁殖行为的首要环节。 教师讲解具体事例。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为什么鸣叫? (2)你见过弹涂鱼跳舞吗?在什么情况下,雄性弹涂鱼要跳舞?(播放视频) (3)春季是孔雀繁殖的季节。雄性孔雀会展示其绚丽多彩、光泽耀眼的尾屏,并进行各种优雅的舞蹈动作,以展现自己的美丽,吸引雌性孔雀的注意。 (4)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生活着无数的角马。雄性角马为了争夺配偶权会进行殊死搏斗,甚至丧失生命。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求偶的方式?学生交流后播放视频。 动物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如蚕蛾交配后会产下受精卵、猫交配后会直接产下胎儿。学生活动1 求偶 观看视频后回答:求偶 回答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求偶是动物繁殖行为的首要环节,除了教材图片介绍的几种,还有很多求偶方式。让学生交流此方面的见闻,有利于他们了解动物求偶方式的多样性,并丰富自己的知识。环节二:认识卵生教师活动2 鸡卵都能孵化出小鸡吗? 1.用手电筒的强光照射两枚鸡蛋,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有小黑点的鸡卵是受精卵。 2.这是两枚打开的鸡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展台展示) 教师:卵黄上有明显的小白点的鸡卵是受精卵。 3.小鸡就是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长起来的。(图示小鸡发育过程图片) 像小鸡那样产卵繁殖的方式叫卵生。还有哪些动物是卵生的?学生活动2 不能,只有受精的鸡卵才能孵化出小鸡 小组合作,观察鸡蛋,交流:有的鸡蛋里有小黑点 有一枚卵黄上有明显的小白点 鳄鱼、青蛙、鸟、鲑鱼等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往往从鸡是从蛋孵出的现象,反推出只要是鸡蛋就能孵出小鸡的错误结论。让学生找蛋黄上的明显小白点,了解受精鸡蛋的特点,除了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还能揭示卵生的必要条件——受精卵,为认识卵生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础环节三:认识胎生教师活动3 1.雄猫和雌猫交配后,雌猫会怀孕,然后直接生出胎儿。 直接产出胎儿的繁殖方式叫胎生。哪些动物是胎生的? 2. 刚出生的胎生动物吃什么长大? 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的。 3. 人是胎生的吗? 4. 下面是人类的胎儿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请按照发育的先后顺序排列。 学生活动3 大熊猫、马、刺猬 吃奶 是胎生的。我们也是从妈妈肚子里直接生出来的,靠吃奶长大的。 按照胎儿的形态、大小排序:②⑤④③①活动意图说明:以人类胎儿的发育过程为例,借助排序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胎生的特点,为认识胎生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础。环节四:动物的哺育行为教师活动4 动物有哪些哺育行为?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交流。 教师小结: 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学生活动4 (1)有些动物产卵以后,卵会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孵化。而有些动物产卵以后,要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卵、孵化卵。在严寒的南极,帝企鹅爸爸把卵放在脚背上,用厚实的羽毛盖住,不吃不喝,一直站立着,用自己的体温孵化卵。 (2)春天来了,小鸟们张大嘴巴,等着觅食归来的妈妈喂养。很多父母要承担繁重的哺育任务。 (3)父母要教会小动物生存的本领。小北极熊跟随妈妈,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学习如何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生存。小沙丘鹤跟着妈妈学习捕食的本领。活动意图说明: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行为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动物繁殖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进行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动物繁殖的过程和行为。
7.板书设计 动物的繁殖 繁殖方式:卵生 胎生 繁殖行为:求偶 交配 生产 哺育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1.下图分别是胎儿1个月、3个月、5个月、9个月的生长发育图,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序号是( ) A. ③②①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④②③ 2.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下列哪种是动物的求偶行为 ( ) A.小鸟喂食 B.蚕蛾交配 C.孔雀开屏 3.动物繁殖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行为,下列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雄蛙鸣叫 B.蚕蛾下卵 C.小鸟吃野果 4. 下列动物属于卵生动物的是( ) 5. 猫妈妈给小猫喂奶、保护小猫,这是动物的( )行为。 A.求偶 B.哺育 C.交配 【参考答案】 CCCAB 作业布置: 下面动物中, 是胎生的在“ ○” 里涂红色, 是卵生的涂绿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繁殖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八)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二、学习内容 8.1植物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繁殖 ②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繁殖后代。 ③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的实例。 8.2不同种类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⑤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三、学业要求 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繁殖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繁殖的意义在于使子代继承亲代的特征,使生物得以繁衍生息。作为传宗接代行为的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更是生物种群存在、延续的必要手段,它与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共同构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同时,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也是生物多样性和我们给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中年段,指导学生认识有关繁殖的重要现象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繁殖建立完整的认识。 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出一种原因、想出一种方法、了解一种形式,这属于线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仅有线性思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发散思维。因此,本单元试图通过植物用种子繁殖和用营养器官繁殖、动物的卵生和胎生等,引导学生在了解事物的多样性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增长知识和智慧。 本单元将知识建构与满足求知欲相结合,关注思维发展,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借助图表记录实验现象,为后续顺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水平做铺垫。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 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 科学思维: 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能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初步具有根据具体现象与事物提出探究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能力。 责任态度: 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用种子繁殖》《用根、茎、叶繁殖》《动物的繁殖》三课组成,采用并列式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本单元前两课,介绍植物的繁殖。第一课介绍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指导学生认识种子的结构、功能、传播方式,了解种子的发芽情况;第二课介绍种子植物的无性繁殖,即用营养器官来繁殖,指导学生在了解一些植物能用根、茎、叶繁殖的基础上,通过亲历实践活动,了解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二部分即本单元第三课,介绍动物的繁殖。从动物的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几个方面,指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行为,为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添上繁殖的一环。
主题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本套教材已经指导学生认识过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一生,学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和认识,但缺少繁殖这关键而重要的一环。学生对动植物的繁殖有兴趣,但存在一些认知偏差,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纠偏并满足其求知欲。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2)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科学思维: 能提取现象和资料中的主要信息,说出动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行为。 探究实践: (1)能通过探究活动,描述种子萌发的情况。 (2)在实作过程中,学会一些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 态度责任: 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种子是什么样子,进而思考种子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从种子外形说起,由表及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激发探究兴趣。
任务2 名称:解剖种子 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并结合教材介绍,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种子萌发成的植株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能萌发成新的植株,与其结构密不可分。揭示种子的结构,是了解植物为什么能用种子繁殖的基础,也是认识用种子繁殖的第一步。
任务3 名称:探究种子萌发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解决一些播种技术问题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 设计意图:此活动探究的两个问题皆是学生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以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还可以揭示一些耕作技术的原理。
任务4 名称:种子传播 活动一,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交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活动二,指导学生观察一些种子,并猜测它们的特点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用种子繁殖的过程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决定了种子能否遇到萌发的合适条件,从而实现繁殖后代的目的。它是种子繁殖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值得学生了解。同时引导学生将种子的特点与种子的传播方式建立联系,初步渗透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
第2课 任务5 名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知识——种子繁殖,提出问题:植物除了种子繁殖还有哪些繁殖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知识衔接紧密,容易形成完整认识。提出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任务6 名称:植物的营养繁殖 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列举用营养器官来繁殖的植物的实例,并组织学生交流其他可利用根、茎、叶繁殖的一些植物的名称,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 设计意图:可以利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植物绝不止教材上介绍的这几种,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前认知并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整理零散的知识,知道更多的能用根、茎、叶繁殖的植物。
任务7 名称:用根、茎、叶来繁殖 活动一,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用红薯的根、菊花的茎、宝石花的叶繁殖植物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二,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交流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原因,它是活动一的自然延伸和拓展。 设计意图:知道植物可用根、茎、叶繁殖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进行操作练习,掌握相应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反思活动过程,从而取得更多的收获。
第3课 任务8 名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动物的求偶方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求偶是动物繁殖行为的首要环节,除了教材图片介绍的几种,还有很多求偶方式。让学生交流此方面的见闻,有利于他们了解动物求偶方式的多样性,并丰富自己的知识。
任务9 名称:认识卵生 教材首先结合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打开的鸡蛋,找蛋黄上的小白点,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说明受精鸡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然后用图片呈现受精鸡蛋发育成小鸡的过程,这样就以鸡为例展现了卵生的繁殖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从鸡是从蛋孵出的现象,反推出只要是鸡蛋就能孵出小鸡的错误结论。让学生找蛋黄上的明显小白点,了解受精鸡蛋的特点,除了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还能揭示卵生的必要条件——受精卵,为认识卵生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础。
任务10 名称:认识胎生 展现人的胚胎发育的阶段性图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按照发育的先后顺序排列,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胎生的繁殖方式 设计意图:以人类胎儿的发育过程为例,借助排序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胎生的特点,为认识胎生的繁殖方式打下基础。
任务11 名称:动物哺育后代行为 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动物哺育后代行为的资料。以帝企鹅站立着用体温孵化卵为例,介绍动物的护卵、孵化行为;以亲鸟喂食和北极熊、沙丘鹤传授孩子生存技能为例,介绍动物的哺育行为。 设计意图:保护卵、孵化卵、哺育后代的行为是提高繁殖成功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动物繁殖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进行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动物繁殖的过程和行为。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用种子繁殖 1.解剖种子 2.研究种子萌发 3.种子的传播 第2课时:用根、茎、叶繁殖 1.植物的营养繁殖 2.用根、茎、叶繁殖 第3课时:动物的繁殖 1.动物的求偶方式 2.认识卵生 3.认识胎生 4.动物哺育后代行为
评价指标 第1课时:用种子繁殖 1.能够提取实景和图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与萌发成的植株的关系。(科学观念) 2.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科学思维) 3.能够根据种子的外形特点,推测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探究实践) 4.认识到大多数植物靠种子繁殖延续后代。(责任态度) 第2课时:用根、茎、叶繁殖 1.能提取文字或图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来繁殖。(科学观念) 2.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因。(科学思维) 3.能用红薯的根、菊花的茎、宝石花的叶来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探究实践) 4.认识到植物繁殖的多样性。(责任态度) 第3课时:动物的繁殖 1.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科学观念) 2.能比较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的异同。(科学思维) 3.针对观察和排序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探究实践) 4.认识到动物繁殖的复杂性。(责任态度)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豆瓣酱是家里做菜常用的调味品之一,它里面的“豆瓣是大豆种子中的( ) A.胚 B.子叶 C.种皮 2.下列关于动物繁殖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卵生动物的卵在母体内孵化 B.胎生动物的胎儿在母体外发育 C.出芽生殖是从母体上长出一个相同的个体 3.小明在家里种下了一批种子,没有全部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 ①有些种子的胚破损 ②没有足够的水分 ③阳光不足 A.①②③ B. ①② C.②③ 4.下列的诗句或者谚语中,描述了有的植物不用种子也可以进行繁殖的是( ) A.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5.养宠物猫的时候,从猫的生长过程发现( ) A.猫属于胎生动物 B.猫属于卵生动物 C.猫和青蛙的繁殖方式相同 6.在动物园里孔雀开屏深受游客喜爱,下列不是孔雀开屏原因的是() A.欢迎游客 B.受到惊吓,准备战斗 C.求偶 7.当黄豆采摘晚了时,会有很多黄豆种子散落在地上,这是因为黄豆()利于种子的传播。 果皮易爆裂种子小成圆球形,能滚动果实多汁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8.打开鸡蛋壳,发现里边有白色絮状物,说明这个鸡蛋( ) A.是一枚受精卵 B.不是受精卵 C.可能坏了 9.土豆、地瓜进行无性繁殖时,一定要带有( ) A.花 B.叶子 C.芽 10.晚上,小科把黄豆浸泡在水里,第二天一早小科发现黄豆( ) A腐烂了 B.颗粒变大了 C.长出胚芽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小鸟把浆果的种子吞到肚子里,以粪便排出的方式传播到新地方。( ) 2.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就能生根、发芽、开花。( ) 3.用叶繁殖时,叶片正面朝上。( ) 4.雄蛙鸣叫是雄青蛙在求偶。( ) 5.啄木鸟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 ) 6.落地生根的幼芽落到土里就能长出新苗。( ) 7.所有的鸡卵都能孵出小鸡。( ) 8.红薯和马铃薯都是用根进行繁殖的植物。( ) 9.所有动物都会生宝宝。( ) 10.种子萌发时根和芽都向上生长。( ) 三、连线题:植物除了可以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根、茎、叶繁殖,请将下列植物的繁殖方法与其所属的正确繁殖类型连起来。 把红薯浸在水中,用刀切下带芽的红薯块,埋入土中 从菊花的主茎剪下一根纸条,插入土中 从宝石花上摘下一片叶,摆放在土中 根繁殖 蓟的根能钻出地面,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茎繁殖 把水仙的球茎浸入水中,就能生根、发芽、开花 叶繁殖 长寿花的叶子插在土里就能成活 四、简答题 1.古人很早就知道可以利用植物的器官来进行营养繁殖,因此有“插柳成萌的说法,这是利用植物的哪个部位进行繁殖的?这种营养繁殖方式被称为什么? 2.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小科先用蚕豆种子萌发实验来研究种子的结构。他挑选了上图①号的蚕豆种子,浸泡过后,放在潮湿的餐巾纸上,过一段时间变了②号的样子,请你观察并描述这颗蚕豆种子,浸泡前后有什么不同?(写出2点即可) 五、综合题 西红柿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可以做很多美味的菜肴,因此受到大家的喜爱,请你回答下列关于西红柿的科学知识。 (1)常见的圆形西红柿属于( ),其表皮具有( )作用。 A. 种子;繁殖 B.种子;保护 C.果实;保护 (2)妈妈做西红柿炒鸡蛋时,感觉西红柿的果皮影响口感,但是果肉和果皮很难分离。小东想到一个办法:他先把西红柿放进开水中浸泡,再放到凉水中冷却,几分钟后,西红柿的果皮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皱皱巴巴的,很轻松就剥下来。这个过程中西红柿的果皮受热体积( )、受冷体积( ),所以很容易剥离。 (3)妈妈剥掉果皮后,从中间切开,发现西红柿中间有很多黄白色的籽,这是西红柿的( )。种植后的种子能够发芽,说明种子就是( )。 A. 种子;有生命的 B.种子;没有生命的 C.胚;有生命的 (4)小东和妈妈收集一部分西红柿的籽,把它种在空气流通、湿润的泥土里,还需要适宜的( ),西红柿才能生长。 (5)一段时间后,小东发现西红柿的种子萌发之后,根开始向( )生长,芽向( )生长。 A.上;横着 B.下;上 C. 上;没有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CBA AAAA CB 二、判断题 √√√√ √√ 三、连线题 四、简答题 1.“插柳成荫”是利用柳树的枝条(茎)进行繁殖的,这种营养繁殖方式被称为扦插。 2. 种子膨胀、种皮破裂 五、综合题 (1)C (2) 膨胀 缩小 (3)A (4)温度 (5)B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