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再塑生命的人
ZAISUSHENGMINGDEREN
作者:海伦·凯勒
生活在光明世界里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尤其是盲人,他们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的是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新课导入
盲人音乐家——阿炳的《二泉映月》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聋盲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一、预习成果展示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其主要作品有《乐观》、《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出生后19个月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1887年,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在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凭着顽强的毅力掌握五国语言,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字词积累
攫(jué )
绽放(zhàn fànɡ )
衡量(hénɡ liánɡ )
吞噬(tūn shì )
稚气(zhì qì )
搁置(ɡē zhì )
搓捻(cuō niǎn )
沁凉(qìn liánɡ )
阐释(chǎn shì )
悔恨(huǐ hèn )
茫然无措::面对问题或困境毫无办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无休无止:指没完没了,不罢休,不停止。
预习成果展示—字音字形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 不求甚解( )
混为一谈( ) 恍然大悟( ) 油然而生( ) 花团锦簇( )
jié rán bù tóng
xiǎo xīn yì yì
bù qiú shèn jiě
hùn wéi yī tán
yóu rán ér shēng
huǎnɡ
cù
pí juàn bù kān
截然不同:界限分明,完全不同。
疲倦不堪: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
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预习成果展示—生词释义
二、研读共品
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圈点勾画批注,快速默读。
1、“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莎莉文老师的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3.如何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水”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4.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5、请谈谈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作用。
1.“我”的感情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1)安静地等待——模仿——自豪——争执——不耐烦——发脾气——恍然大悟——悔恨莫及。
(2) 海伦·凯勒前后心理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两方面原因:一是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热爱海伦的心;二是海伦自己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二者缺一不可。
1)真诚的爱心:第一次见面紧紧地拥抱“我”,给予我爱的体验;
2)足够的耐心:慢慢地教会我拼写单词;在我发脾气时仍带我去感受自然,从不批评;
3)聪明的慧心: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教我,如用大小洋娃娃对比;区分水和水杯等。
2、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合作探究
莎莉文老师
3.如何理解“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水”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但是莎莉文老师引导“我”理解“水”从而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有“魔力”的是莎莉文老师。 。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表+深+情)
表层: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深层: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情感: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题目含义:表--深----情
课文研读
5.请谈谈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作用。
这个标题揭示了写作对象--沙莉文老师,设置了悬念,引起了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文章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线索、内容.....②从修辞、象征、一语双关等方面分析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表达.........情感。
6、找出课文中叙事中穿插“我”的感受与认识的句子,并谈谈这样描写的好处?
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既具体记叙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学过程,又准确地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关爱、帮助及“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运用了……手法,记叙了……事情,表现了……情感)
夹叙夹议:指的是一面叙事,一面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的作用。既能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又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
三、拓展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下列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莎莉文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
B.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学生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学 生的一生
C.莎莉文老师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 我感受到了温暖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D.由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 习语言的钥匙,成为一名作家。
B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斯蒂芬·威廉·霍金:
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
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
海伦是世界上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贝多芬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谱写《命运交响曲》,26岁时听觉衰退,35岁时完全失聪……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
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
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
赞美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