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高中 2025 年春期高一半期考试
生物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CCBDD 6-10:DBADD 11-15:CCDCC
二.非选择题
16. (1)专门化;否。
(2)增强;一定;不一定。
(3)减弱。
17.(1)2;0;28。
(2)甲、乙;A、D、E
(3)RrHh;6
18.(1)2;0
(2)灰体:黑檀体 = 2:1;灰体:黑檀体 = 3:1
19.(1)反向平行;T2 噬菌体 (2)20%;840 (3)B;3 (4)不能;无论是半保留
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将子代 DNA 处理成单链后,含 32P 的单链和不含 32P 的
单链在离心后都会出现相同的结果(含标记和不含标记的单链均各占一半 )。
20. (1)和性别相关联 (2)a 基因 (3)29;0 或 2 (4)DZEZE (5)预期结果和结论:若正
反交结果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且控制有鳞毛和无鳞
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
是位于 Z 染色体上,且 F1 中雄性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泸州高中2025年春期高2024级半期考试 生物试题
一 、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
1.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 分子数目加倍分别发生在
A.间期和前期 B.间期和后期
C.后期和间期 D.后期和后期
2.科学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在出生时就拥有所有的卵母细胞(未来会成熟为卵细胞),一些卵母细胞甚 至在40多年后仍然存活且很健康。卵母细胞长寿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蛋白质ZP3。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卵母细胞成熟为卵细胞的过程中会出现四分体 C.ZP3 可能会增加卵母细胞内的自由基而延缓衰老
D. 卵母细胞的长寿有利于动物成年后保持生育能力
3.生命科学的发现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和态度,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
②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生殖细胞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模型构建法发现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
⑤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应用X 射线晶体衍射技术获得了高质量的DNA 衍射图谱
⑥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 半保留复制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①⑤⑥ D.①②⑥
4.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借助显微镜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观察到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
B.实验中发现染色体不易着色,可能是漂洗时间过短
C.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D.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应提前一天用解离液充分浸泡洋葱根尖
5. 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该种海蜇DNA 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170个碱基对 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 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蜇一样发光。该资料不能表明
A.基因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
第 1 页 共 7 页
B.基因不是由单一的碱基对所组成
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D.转基因实验都能成功的使某一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控制性状
6.兔的毛色具有黑色、棕色和白色等性状。将不同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再让所得F 雌雄个体随机交 配得到F , 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组别 亲本 F F2
一 黑色×白色 黑色 黑色:白色=3:1
二 棕色×白色 棕色 棕色:白色=3:1
三 黑色×棕色 黑色 黑色:棕色=3:1
A. 黑色对棕色为显性
B.杂合子表型为黑色或棕色
C.控制毛色的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D.F 棕色或白色个体均为纯合子
7.色素失调症是一种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研究者对色素失调症患者(II-1) 及部分家属进行了基因 检测,发现I-1 不含致病基因,其系谱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常鹑挫
患病女性
病
男
性
) (
□
豫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II-3 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2,将来一定会传给女儿
C.II-1和 I-2 生育一个不患该病的男孩,概率为1/2
D.若Ⅲ-1含有两个致病基因,可能由I-2 减数分裂Ⅱ异常引起
8.玉米籽粒的黄色和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Y 和 y) 控制。为模拟一批基因型及比例为 YY:Yy=1:1 的 玉米种子种植后随机交配产生 F 的过程,某同学准备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进行上述玉米植株随机交配产生 Fi的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黄球 ○白球
第2页共7页
A. 生产上对玉米进行杂交时需完成去雄、套袋操作
B. 甲、乙容器中黄球和白球总数可以不相同
C.甲、乙各取一球,两球颜色相同的概率为3/8
D.从甲乙两容器中随机抓取1个小球的过程模拟等位基因分离过程
9 .下列关于孟德尔假说-演绎法及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B. 孟德尔用 F 高茎豌豆测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C.孟德尔选取 F 矮茎自交后出现3:1 性状分离比直接验证了分离定律的假说成立
D. 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预测了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并通过实际种植来验证
10.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B.它们的形态、大小都是相同的
C.它们中的一条都是以另一条为模板复制而来的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包含的 DNA 分子数不一定相同
11.多对等位基因可以分布在同一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在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下表是某种动物甲和 乙两个个体的体细胞中有关基因的组成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染色体编号 甲个体(aaBbDd)基因的位置情况 乙个体(AaBbdd)基因的位置惰况
6号染色体 aa Bb Aa Bb
8号染色体 Dd dd
A.乙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互换可产生4种配子
B. 要验证D 、d 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可以让甲和乙进行杂交
C. 甲和乙个体杂交,子代中出现隐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8 D.A 、a 与 B 、b 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维生素D 佝偻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部分女患者病症较轻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一定是患者,母亲一定正常
C.性染色体为XYY 的男性一定是其父亲减数分裂Ⅱ后期异常引起 D.13 三体综合征一定是母亲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引起
13.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 型。该昆虫幼虫的正常体壁 (D) 对油质体壁 (d) 为显性。一对正常体 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 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己知d 基因使卵细胞致死。 不考虑Z 、W 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d基因位于Z 染色体上,W 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B. 雄性亲本为杂合子,F 中有部分个体只能产生雌性后代
第 3 页 共 7 页
C.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D.F 雕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比例为3:1
14.细胞在含有3H-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3H-脱氧核苷酸掺入到新 合成的DNA 链中,经特殊方法显色,可观察到双链都掺入3H-脱氧核 苷酸的DNA 区段显深色,仅单链掺入的显浅色,未掺入的不显色。
现将某男子的精原细胞进行掺入培养, DNA 复制时局部示意图如图。 不考虑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复制时,图示①②③一定分别为无色、浅色、浅色
B. 第二次复制时,图示①②③一定分别为浅色、深色、深色
C. 第三次复制时,每个细胞内有一半的DNA 分子与第二次复制时显色情况相同
D.可观察到在一个正在复制的细胞内含有23个核DNA, 且它们的显色情况相同
15.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 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DNA 条形码技术就是一种利用一个或 者多个特定的小段DNA 进行物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下图中展示的中药材DNA 条形码就是中药材的 基因身份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
G
羊
C
G
手三
C
A
=
T
修
迦
辙
学再罗
0000000000Q0°
提取
DNA
7
3
城
多
→
转化
事
一
4
)
A.DNA中 G—C 碱基对的比例会影响DNA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
B.中药材遗传信息的“条形码”源于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不同种类中药材细胞的 DNA 分子不同,不同DNA 分子水解产物种类不同
D. 利用DNA 条形码可以鉴定物种及物种间亲缘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6分,每空1分)下图分别表示人体骨髓中部分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和细胞自噬的局部过程,请看 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4 页共7页
(
溶酶体
O
0
残余体
自噬体
细胞膜
自
噬
溶酶体
细胞核
)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由此可说明
③过程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 _,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同一细胞内往往含有 不同的蛋白质,这是否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填“是”或“否”)。
(2)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 会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细胞凋亡 (填“一定”或“不一定”引起细胞死亡;细胞自噬 (填 “一定”或“不一定”引起细胞死亡。
(3)研究显示,细胞自噬能力的减弱导致了细胞内有毒物质的积累,从而使细胞进入衰老状态。随着年龄增 长,肌肉细胞的自噬作用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肌肉功能下降。
17 . (14分,每空2分)粗糙型链孢霉(染色体数2N=14) 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其部分生活史过程如图1所 示,子囊是粗糙型链孢霉的生殖器官。合子先进行减数分裂,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子囊孢 子。图2为粗糙型链孢霉细胞不同分裂时期图像(仅示部分染色体),请回答:
图 1 图2
(1)在1个合子形成8个子囊孢子的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 次,子囊孢子形成菌丝体的过程 A 中出现了 个四分体,在图1所示的全部过程中, 一个细胞内最多有 条染色体。
(2)在图1所示C 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图2中的 所示图像。图2中丙图像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_(填 图1中表示过程的大写字母)过程中。
(3)已知子囊孢子大型 (R) 对小型 (r) 显性,黑色(H) 对白色(h) 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大型 黑色、小型白色两种子囊孢子分别培养成菌丝,两种菌丝杂交产生合子,则合子基因型为 ,该合子 继续进行分裂产生子囊孢子,最终形成 个大型子囊孢子。
第 5 页 共 7 页
18. (8分,每空2分)科学家发现了如图的某个特殊的展翅粘胶眼果蝇品系,展翅 和正常翅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粘胶眼和正常眼由等位基因 B/b 控制,两对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见右图)且显性基因纯合时均具有致死效应,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回 答下列问题。
(1)该品系的果蝇均能产生 种配子,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不同于亲 本表型的概率为 o
(2)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是显性,E 和 e 基因无致死效应。为探究上述三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研究者用展翅粘胶眼黑檀体果蝇和纯合正常翅正常眼灰体果蝇个体杂交,选取F 中的正常翅粘胶眼 灰体果蝇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F 中灰体和黑檀体果蝇的比例。写出预期结果:
若子代 ,则三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代 _,则E/e 位于另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
19. (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家蚕(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 某研究所在野生家 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见表。回答下列问 题 。
突变体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体
第二隐性灰卵 a 12号
第二多星纹 b 12号
抗浓核病 d 15号
幼蚕巧克力色 e Z
(1)幼蚕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总是 (1分),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2)表中所列的基因,不能与b 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 。 ( 1 分 )
(3)人类想要测定家蚕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需要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DNA, 雌家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 期的细胞含有 条W 染色体。
(4)幼蚕不抗浓核病 (D) 对抗浓核病 (d) 为显性,黑色 (E) 对巧克力色 (e) 为显性。为鉴定一只不抗浓 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某同学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 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 的F 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 o
(5)家蚕的成虫称为家蚕蛾,已知家蚕蛾有鳞毛和无鳞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有 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若干只,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 是Z 染色体上(不考虑Z、W 同源区段),并判断有鳞毛和无鳞毛的显隐性。请根据实验思路,写出预期
第 6 页 共 7 页
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让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得到F , 观察并统计Fi 个体的 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和结论: 。(6分)
20. (13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以下图为某DNA 分子片段结构模式图和 DNA 复制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 7 页 共 7 页
图 1
图 2
( 1 ) 图 1 中 ,DNA 分子两条链按 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④是组成 ( 填“T2 噬菌体”或“烟 草花叶病毒”)(1分)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2)DNA 分子(总共200碱基对)一条链中的A 占15%,互补链中的A占25%,则整个DNA 分子中A 占 。经过3次复制后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 3 ) 图 2 中 ,A 和 B 均 是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催化脱氧核苷酸添加到DNA 子链上的
酶是 ( 填“A”或“B”)(1 分)。该酶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子链c 的 端,从而形成子链。
(4)某小组为验证DNA 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普通大肠杆菌转移到含3H 的培养 基上繁殖一代,再将子代大肠杆菌的DNA 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离心处理。他们的实验结果 (填“能” 或“不能”)(1分)证明DNA 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制,理由是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