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4 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4 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06 21:24:25

文档简介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4 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答案
  1.(1) D
  (2) 宵;撼
  (3) 社火不仅是年节当中一种大型的民俗活动,而且通过艺术的方式,增添了民俗文化的内涵,起到了伦理教化的作用。
  (4) D
  2.(1)B
  (2)C
  3.D
  4.B
  5.(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黄发垂髫
  (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B
  7.①露水;②萧瑟、清冷;③喜悦、欢快
  8.C
  9.A
  10.有必要。【甲】文开头结尾交代桃核尺寸,突出核舟体积小但雕刻内容丰富,强调王叔远技艺精湛;【乙】文开头结尾介绍道具简单,衬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仅用简单道具就能模拟出各种声音,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1.示例:我选陶渊明。他的作品受道家思想影响明显。如《归园田居》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不愿被世俗束缚,这与道家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相符。他辞官归隐田园,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也是道家思想在其人生选择上的体现。
  12.B
  13.①人工智能应用广泛,给生活带来便利,在各领域发展前景广阔;②人工智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缺乏自主思考和价值判断,依赖用户描述;③人工智能技术滥用带来隐忧,需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14.请帮我对作文《小美满》进行语言润色,运用更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语言感染力。在叙事部分,优化情节描述,让故事更有画面感,突出 “美满” 的主题情感。
  15.(1) 心慌意乱;(2) 观看众人敲锣鼓;(3) 张伯敲鼓表演;(4) 充满敬意
  16.示例:文中写张伯既瘦弱又猥琐,穿着破旧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直往后退,与后文他敲鼓时的豪迈形成鲜明对比,为他是 “鼓神” 埋下伏笔,突出其表演的出人意料。
  17.“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在这里并非贬义。它生动地描绘出汉子们敲锣鼓时充满激情、自信豪迈的状态,展现出他们在敲锣鼓时的投入和威风,体现了民间艺术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力量,渲染了热闹的氛围。
  18.这句话是 “我” 在看到张伯敲鼓后的感悟。张伯虽然外表平凡甚至有些卑微,但敲鼓时展现出的豪迈和力量,让 “我” 明白一个人是否卑微可怜,不取决于外在条件,而在于自身的精神状态。只要内心强大、充满自信,即使身处卑微,也能展现出豪迈与挺拔。
  19.略(按要求完成记叙文写作即可)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八年级语文试卷
2025年4月22日
斑级
姓名
准考证号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6分)
初二年级语文组开展了创作“家乡民俗志”的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查找的相关资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小文同学分享了她查找的陇县“社火”习俗。阅读文段,完成(1)-(4)题。(共8分)
陇县,是古代丝绸之路从长安出来的第一关,这里民风淳朴,民俗活动形式多样。陇县的
乡村每年春节都要耍社火。关于社火的起源,有人说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传统的社火内容为
“迎神赛社”,其实就是春秋两季在村社进行的民俗祭祀活动。陇县每年元xā0①节时都要
举办全县社火的大游演,浩荡而又壮观,到那天各村的社火队都会装扮起来,敲锣打鼓,一路
壁闹,向县城集合而来。
社火不仅通过艺的方式,增添了民俗文化的内涵,起到了伦理教化的作用,而且它是年
节当中一种大型的民俗活动。社火的意义在年节里最重要。正月里耍社火,辞旧迎新,这是延
续下来的年节传统。人们通过社火来祈福和驱邪:通过社火的人物装粉,展现历史故事,表现
忠孝节义、家国情怀…村民们来观看社火表该,就像读小说、看电影一样,可以受到鼓舞,
感到震hdn②。
每到年节临近的时候,平时很少看到人的村子又热闹起来,乡村里的人们又开始聚集在一
起。【甲】是在外打工的,还是在外面上学念书的,【乙】会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和家人一起
过春节,看社火。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溯s
喧闹xuan
D.上溯shud
喧闹xun
C.上溯shuò
喧闹xuan
D.上溯sù
喧闹xuan
(2)根据拼音,用楷书把①②处应填入的两个汉字依次书写在米字格内。(2分)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作为过渡句表达欠妥,请修改在横线上。(2分)
修改:
(4)根据语境,在文段【甲】【乙】两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只要…就…
B.只要…都…
C.无论…也…
D.无论…都…
2.小语同学介绍了广东佛山舞狮的习俗。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共4分)
人们为何喜欢在春节期间舞狮呢?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
年岁将尽,便在佛山郊区出现,糟璐庄稼【甲】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人们就把竹蓖扎成
若干头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
一齐朝着怪兽进攻。那怪曾惊恐万状,掉头逃窜。据此,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避灾【乙】
开运纳福的功能。于是每年春节,挨家挨户舞狮拜年遂成习俗。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B.,
0
D.,
(2)今年是蛇年,小语同学在介绍舞狮习俗后,想拟一副对联总结年俗的意义,他已写好上
联,请选择恰当的下联。(2分)
上联:雄狮劲舞迎斯岁
下联:
A金蛇献瑞福寿长
B灵蛇纳福多报喜
C金蛇欢腾庆丰年
蛇跻新程展宏图
3.小然同学介绍“贴福字”的习俗时,详细介绍了福字的多种书体形式,其中表达不准确的
一项是(2分)

福福



甲是篆书,因形立意,线条圆转,象征着福气圆满无缺。
乙是隶书,古朴典雅,蚕头雁尾,象征着福气历代绵延。
丙是楷书,字形方正,笔画平直,象征着家庭稳定安康。
丁是行书,狂放洒脱,笔画连绵,象征着家庭充满活力。
4.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写下的感受,其中四字词语或修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民俗如同一用串璀璨的明珠,其闪烁的智慧光艺令入叹为观止。
B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销声匿迹了。
G如果说民俗活动是照亮街巷的灯笼:民俗文化便是那永续燃烧的火把,前者指引我们如
何生活,后者在千年传递中带给我们精神的洗涤。
二.民俗是涓得细流,滋养着代代相传的文化土壤;是璀璨瑰宝,闪耀着历史沉淀的智慧光
芒;是悠扬旋律,传唱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