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4.3土壤与植物生长4 课件(23页ppt)+作业(pdf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2024)科学七下 4.3土壤与植物生长4 课件(23页ppt)+作业(pdf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07 08:44:36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此
繁衍生息和发展。鲜艳的花
朵,丰硕的果实,挺拔的枝
干,都离不开这片土地。那
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怎样
的?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桑
田?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第3节土壤与植物生长
一株玉米从发芽到结果,大约需要吸收200 kg以上的水以及无机盐。这些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植物的什么器官吸收的?又是如何在植物体内运输的?
第4课时 茎的功能
第3节土壤与植物生长
五、物质的运输
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哪里呢?
1. 取粗细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若干根,先按表中的3 种处理方法处理,各组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
2. 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 个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如图 所示,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 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3. 15 min 后从每组取出一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再从每组取出另一枝条,将枝条纵切,观察纵切面的染色情况。
4.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 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无染色部位
木质部染红,由下到上变浅。
木质部染红,越上越浅。
实验结论:
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的导管中自下而上运输。
5. 问题讨论:
(1)若B、C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而C 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且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A.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 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2)若将C组枝条进行纵切,纵切面上从基部到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答: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答:,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的导管。接下来,再进入茎中央的导管。
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一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有机物在茎中又是怎样运输的呢?
在一木本植物上选一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 cm 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所示。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枝条环剥部位的变化。
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枝瘤。
有机物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有机物积存在伤口的上方,伤口上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树皮就膨大形成瘤状物。
树皮的韧皮部有筛管是上下相通的。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
2.任意毁坏树皮会给树木带来什么不良的后果?
答:任意毁坏树皮可能导致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茎和根,导致树木死亡。
1.道路两边的梧桐树干上扎了“针管”,注入的药主要成分是赤霉酸,是为了让树木少结果或不结果,从而减少果球脱毛,减少飞絮对人们的困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针管插入深度至茎的韧皮部
B.药液通过筛管由上往下运输
C.药液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D.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有随
C
2.“胜哥”家中的一棵桃树,在桃子成熟前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桃子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受伤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D.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D
3.“胜哥”通过科学知识让同学们明白了市售“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用染料浇灌,花像吸水一样将着色剂吸入开出蓝花。茎运输着色剂的部位是(  )
A.木质部
B.髓
C.形成层
D.韧皮部
A
4.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黄麻的(  )
A.根的韧皮部
B.茎的韧皮部
C.叶片
D.茎的形成层
B
5. 有人在行道树上捆扎铁丝用来晾被,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树木因缺氧而死
B.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C
“胜哥课程”版权声明
“胜哥课程”工作室的课件资料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购买下载的课件仅限购买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学习、课堂教学,但无传播权,禁止传播,如传播造成的后果将负法律责任。只要购买使用“胜哥课程”则视作同意本声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七下第 4 章第 3 节土壤与植物生长 4
1.小科看到一棵小樟树的树干被人剥去了一圈树皮,马上预测到樟树不久就会死去,那么其
原因是---( )
A. 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B. 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 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D. 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2.取一木质茎的小枝条,把它放在水里剪断,然后将切口一端迅速插入稀释红墨水中,并在
阳光下光照几小时,再将切口往上的一段做横切,其横切面如图所示,在图中出现红色的部
位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 2 题图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第 5 题图
3.如图所示是植物茎中的两种输导组织,其中甲的名称及其作用是---( )
A. 导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 B. 导管 运输有机物
C. 筛管 运输水和无机盐 D. 筛管 运输有机物
4.如图,果树上的一段枝条,枝条上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现分别在枝条的 a、b
处把茎环剥一圈,过一段时间,请分析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 )
A. 甲、乙果实都不能继续生长 B. 甲果实能继续生长,乙果实不能继续生长
C. 甲、乙果实都能继续生长 D. 甲果实不能继续生长,乙果实能继续生长
5.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
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
A. 树木因缺氧而死 B. 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 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 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7.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 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 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1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D. 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8.“胜哥”将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
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
的是---( )
A. 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现象将更明显
B. 区域②变红说明了②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C. 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
D. 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9.小科家里后院种了一棵枣树,多年来结果率低,枣也不甜。“胜哥”得知后对小科进行了
指导,让小科在开花较多的枝条上进行环切树皮。小科实验后发现环切树皮后该枝条上结的
枣确实更甜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枝条环切树皮后会破坏形成层,导致枣树死亡
B. 枝条环切树皮后水分无法向上运输给枣,枣水分少所以更甜
C. 枝条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给根,会导致枣树死亡
D. 枝条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枣获得更多有机物所以更甜
10.“胜哥”母校附近有一颗老樟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颗古树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
空心洞。可是,它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 全部韧皮部 B. 部分韧皮部 C. 全部木质部 D. 部分木质部
11.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进行运输的,其运输方向是 。
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筛管进行运输的,其运输方向是 。割裂橡胶树
的树皮,能得到胶乳,主要是局部割断了植物的 部位。
12.将一枝带叶的杨树枝条,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照射。请回答问题:
(1)过一段时间后,在枝条基部上方横切,横切面变成了 色,纵切枝条,用放大镜观
察切面,变红色的部位位于茎的 (填“中央”、“周围”或“除了周围与中央” ),
属于植物茎的 。
(2)若在离基部较远的部位切开枝条,则可发现与基部相比,茎内红色部位颜色较
(填“深”或“浅”)。
(3)在这个实验中,红墨水起到的作用是 。
(4)选择的材料是带叶的枝条,并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 。
(5)该实验证明了茎的 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茎的 。
13.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
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 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切断了
运输有机物的________。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________是通
过茎里的________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的 1~4 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2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答案
1.A 2.C 3.A 4.B 5. B 6.C 7.C 8.B 9.D 10.D
11. 由下而上 自上而下 韧皮部
12. (1)红 除了周围与中央 木质部 (2)浅
(3)标记水分、无机盐的运输部位与途径,使实验现象明显
(4)加快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速度 (5)运输 木质部
13. (1)B;筛管 (2)水分;导管
(3)1 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
管,因为 1 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