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6 18:05:33

文档简介

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二)
一、选择题
1.(2025·凉州模拟)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比前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现象(  )
A.西欧庄园的兴起 B.近代科学的奠基
C.古代文明的交流 D.人文主义的盛行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和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欧洲开展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倡导尊重人的价值和作用,促进了材料写自传现象的兴起,D项正确;
庄园经济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瓦解,且其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A项;
近代科学实在16、17世纪兴起的,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
材料只涉及欧洲人流行写自传,不涉及其他文明,与文明交流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2025·凉州模拟)阿拉伯人珍爱典籍,他们翻译了大量的希腊典籍。这些典籍流传回欧洲后,在欧洲理性的土壤上开出了绚烂的花朵。该材料说明(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帝国时期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阿拉伯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泉
D.阿拉伯为近代思想产生提供了条件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假如你是历史情景剧《安史之乱》的导演,剧中你不会安排的历史场景是(  )
A.安史叛军攻洛阳 B.太子李亨灵武称帝
C.北方少数民族协助平叛 D.黄巢起义
【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4.(2025九下·惠阳月考)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典籍《史记》。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史记》可了解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汉武帝反击匈奴 ③黄巾大起义 ④陈胜吴广起义 ⑤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5.(2025九下·涟源月考)电影《乱世佳人》以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及其家人、朋友在战争中的生活变故。这时美国出现的“乱世”是指(  )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工业革命 D.三角贸易
【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6.(2025九下·岳阳月考)下面是两幅不同时期的非洲地图。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地图 1990年的非洲地图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7.(2025九下·岳阳月考)下面为某同学搜集的一组学习资料。其探究主题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与科学 D.救亡图存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8.(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全册素养提升卷历史试题)当大西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材料中的“此事件”指(  )
A.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D.第二战场的开辟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9.(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考古学家在野外考古中出土“耒耜、破碎陶器、碳化稻谷、动物头骨”等。由此可以推测,这遗址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0.(2025七下·武威开学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青瓷制造迅速发展的阶段,其产地主要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常见器物有碗、盘、盆、壶、灯、香炉等日用品。其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产生进步 B.国家实力不断提高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自然条件很优越
【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由材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青瓷制造迅速发展的阶段,产地主要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常见器物有碗、盘、盆、壶、灯、香炉等日用品”可知,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苏、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区的青瓷制造迅速发展。南方青瓷制造迅速发展是当时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一个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农业技术产生进步 ,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方面青瓷制造业的进步,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无关,不符合题意;
B. 国家实力不断提高 ,国家实力不断提高并不能直接推动青瓷制造业迅速发展,不符合题意;
D. 自然条件很优越 ,自然条件很优越不是青瓷制造业的进步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这就是要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1.(2025八下·青秀开学考)阅读关于京师大学堂的介绍,分析京师大学堂的设立(  )
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并附设有中小学,学生总数200余人。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停办。 1902年复校,设预备科及速成科等。 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 1905年又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 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头衔。
A.有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 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促进我国义务教育普及 D.完全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02年复校,设预备科及速成科等。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1905年又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从1898年设立后不断发展,增设多种学科和馆所,有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众多人才,这对新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属于文化教育领域,无法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是近代新式教育的起步,未体现对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的促进,排除C项;
到1910年,京师大学堂毕业生仍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头衔,说明还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教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12.(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黄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下面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可以佐证新航路的开辟(  )
16-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荷兰占据台湾; 玉米、甘薯传入中国;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 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沿袭“海禁”,乾隆中期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教;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A.改变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B.促进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
D.推动了中国明清社会的巨大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13.(2025·封开模拟)九年级(1)班同学以“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知识图谱。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对历史上水陆交通发展带来的共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项目 发展演变
路线范围 陆、海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欧、亚、非三大洲→欧、亚、非、美全球航路
交通工具 动力:自然力→机械力 工具:骆驼、帆船→蒸汽轮船、火车
重要人物 中国:张骞、郑和等 世界:哥伦布、麦哲伦等
贸易往来
A.密切了各地经济文化联系 B.促进了人口向非洲的迁移
C.实现了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D.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落后
【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
14.(2025七下·珠海期中)题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答案】C
【知识点】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改革税制和兵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军事力量。故表格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制度的创新发展,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双减”学情调查历史试题)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对其原因分析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村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村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村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16.(2025九下·凉州开学考)“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  )
A.横跨三洲 交通便利 B.东方大国 经济发达
C.文化昌盛 封闭自守 D.民主共和 法律完备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可以得出这指的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三洲;而“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体现出罗马帝国交通便利,综上材料中的“帝国”横跨三洲 交通便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东方大国 经济发达 ,罗马帝国位于亚欧非三州交界,并不属于东方大国,不符合题意;
C. 文化昌盛 封闭自守 ,罗马帝国文化并没有封闭自守,不符合史实;
D. 民主共和 法律完备 ,罗马帝国没有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罗马帝国,再结合对罗马帝国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17.(2025九下·南宁开学考)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坎坷。下图所示是美国某一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封建统治
C.图中b处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图中c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答案】C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b处是1776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法国大革命是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因果关系错误,不符合史实;
B. 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封建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前,资本主义出现发展,但遇到了图中的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是英国的封建统治,不符合题意;
D. 图中c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美国独立战争中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是战争的转折点,不是结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课本基础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分析识记课本基础知识。
18.(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李立三的俄籍夫人李莎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生活时说到:我平时上学走的那条街上来也有些商铺,都是脏了吧唧的,橱窗上都是灰,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不知怎么,不知不觉,玻璃又擦的比较干净,橱窗里又出现了比较丰富的商品。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19.(四川省达州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应把这两场革命看成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政治革命影响了英国工业革命
B.这两场革命体现了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
C.英法革命的目的都是推翻封建统治
D.暴力革命改造社会,也带来流血和动荡
【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20.(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张之洞为使汉阳铁厂放在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远超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A.军事企业产品面向市场 B.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C.企业深受外国势力操控 D.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21.(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彼得拉克(1304~1374年)的《歌集》有大量热爱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间的幸福,追求爱情和荣誉的诗篇,也有不能彻底和宗教传统及禁欲主义思想决裂的苦闷。这反映了彼得拉克(  )
A.重视标新立异 B.追求人性解放
C.反对君主专制 D.抛弃宗教信仰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2.(2024七下·惠来月考)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分析历史现象的异同、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比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出现原因时,发现其共同点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 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 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3.(2024七下·大连月考)“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独断专行 B.改革税制 C.虚心纳谏 D.裁减冗员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24.(2024·湖北模拟)《贞观政要》载,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①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 ②虚心纳谏,积极整顿吏治
③减省刑罚,减轻农民负担 ④知人善任,完善进士科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
25.(2024七下·市北区期末)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这两大问题分别是通过(  )
A.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B.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C.八股取士和通判制度 D.科举制和行省制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26.(2024八下·连平期末)下表所列历史事件,集中反映了我国(  )
时间 事件
1970年 我国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1973年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2年 中国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体系
A.交通领先世界 B.国防实力增强
C.坚持自主创新 D.重视医疗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衣食住行的变迁;屠呦呦及青蒿素
27.(2024九下·茂名期末)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可知,研制导弹、原子弹有利于提升国防实力,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即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故选项B符合题意;A.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中国发展核武器主要依靠本国力量,自主而为,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依靠力量,而是强调了研制核武器成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 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核武器的研制对外交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表述为“取决于”,不符合题意;
D. 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研制核武器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即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没有强调中国研究核武器是否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8.(2024七下·江南期末)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诗歌创作高峰的时期之一,下列诗句反映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
A.“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答案】A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其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反映的就是安史之乱带来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景象,不符合题意;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反映的是坚贞的爱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9.(2023九下·沙洋月考)“它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平均主义的弊端,又继承了以往合作化的积极成果,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段话描述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是
A.完成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2023七上·龙湖期中)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春秋争霸;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31.(2024九上·荔湾期中)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资本论》的问世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国际歌》的创作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从空想到科学”可以判断应该填科学理论的诞生或者诞生标志。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因此,空白处应填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资本论》的问世,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不符合题意;
C.《国际歌》的创作,《国际歌》的创作,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创作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不符合题意;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3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对图1到图2的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
A.基督教的不断兴起 B.伊斯兰教的传播
C.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D.人文主义的盛行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33.(2024九下·南川期中)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4.(2024·增城模拟)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A.清朝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35.(2024九下·乌鲁木齐模拟)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D.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36.(2024·广东模拟)有学者认为,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着大国崛起,第一次是英国鹤立鸡群,第二次是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第三次是美苏两极争霸和美欧中日俄一超多强。由此可见,科技革命(  )
A.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C.决定国际格局演变 D.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37.(2024九下·长春模拟)有同学为参加专题论坛活动,搜集了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1789年《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法典》等历史文献。该论坛的主题应该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大众教育的新发展
C.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38.(2024九下·禹州模拟)在三大战役中,毛泽东同志主张先打锦州,因为从战场的全局来看,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之交的走廊地带,是华北与东北交通联络的咽喉要地,攻克锦州即可切断东北国民党军的后路。战役的部署充分说明(  )
A.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新式武器 B.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
C.国民党缺乏坚实的交通保障 D.正确的战略策略的重要性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39.(2024九下·禹州模拟)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为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材料主要说明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环境与气候条件优越 B.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D.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40.(2024·汕尾模拟)“同(治)光(绪)之际……时大乱(指太平天国起义)初平。……李鸿章、翁同稣,亦联袂而起。时封疆大吏汉人居半,即枢要之地,实力亦渐加增。”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导致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B.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加剧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矛盾 D.推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分裂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1 / 1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二)
一、选择题
1.(2025·凉州模拟)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比前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现象(  )
A.西欧庄园的兴起 B.近代科学的奠基
C.古代文明的交流 D.人文主义的盛行
2.(2025·凉州模拟)阿拉伯人珍爱典籍,他们翻译了大量的希腊典籍。这些典籍流传回欧洲后,在欧洲理性的土壤上开出了绚烂的花朵。该材料说明(  )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B.阿拉伯帝国时期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阿拉伯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泉
D.阿拉伯为近代思想产生提供了条件
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假如你是历史情景剧《安史之乱》的导演,剧中你不会安排的历史场景是(  )
A.安史叛军攻洛阳 B.太子李亨灵武称帝
C.北方少数民族协助平叛 D.黄巢起义
4.(2025九下·惠阳月考)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典籍《史记》。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史记》可了解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文字 ②汉武帝反击匈奴 ③黄巾大起义 ④陈胜吴广起义 ⑤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2025九下·涟源月考)电影《乱世佳人》以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斯嘉丽及其家人、朋友在战争中的生活变故。这时美国出现的“乱世”是指(  )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工业革命 D.三角贸易
6.(2025九下·岳阳月考)下面是两幅不同时期的非洲地图。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地图 1990年的非洲地图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2025九下·岳阳月考)下面为某同学搜集的一组学习资料。其探究主题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与科学 D.救亡图存
8.(广东省肇庆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全册素养提升卷历史试题)当大西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材料中的“此事件”指(  )
A.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D.第二战场的开辟
9.(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考古学家在野外考古中出土“耒耜、破碎陶器、碳化稻谷、动物头骨”等。由此可以推测,这遗址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0.(2025七下·武威开学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青瓷制造迅速发展的阶段,其产地主要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常见器物有碗、盘、盆、壶、灯、香炉等日用品。其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产生进步 B.国家实力不断提高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自然条件很优越
11.(2025八下·青秀开学考)阅读关于京师大学堂的介绍,分析京师大学堂的设立(  )
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并附设有中小学,学生总数200余人。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停办。 1902年复校,设预备科及速成科等。 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 1905年又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 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毕业生分别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头衔。
A.有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 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促进我国义务教育普及 D.完全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12.(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黄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下面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可以佐证新航路的开辟(  )
16-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荷兰占据台湾; 玉米、甘薯传入中国;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 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沿袭“海禁”,乾隆中期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教;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A.改变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B.促进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
D.推动了中国明清社会的巨大变化
13.(2025·封开模拟)九年级(1)班同学以“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为主题,制作了相关知识图谱。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对历史上水陆交通发展带来的共同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项目 发展演变
路线范围 陆、海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 欧、亚、非三大洲→欧、亚、非、美全球航路
交通工具 动力:自然力→机械力 工具:骆驼、帆船→蒸汽轮船、火车
重要人物 中国:张骞、郑和等 世界:哥伦布、麦哲伦等
贸易往来
A.密切了各地经济文化联系 B.促进了人口向非洲的迁移
C.实现了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D.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落后
14.(2025七下·珠海期中)题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时期 政治措施
唐太宗时期 完善三省六部制
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 改革税制和兵制
A.皇权的平稳更替 B.选官方式的调整
C.制度的创新发展 D.开放的社会风气
15.(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双减”学情调查历史试题)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对其原因分析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村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村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村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16.(2025九下·凉州开学考)“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  )
A.横跨三洲 交通便利 B.东方大国 经济发达
C.文化昌盛 封闭自守 D.民主共和 法律完备
17.(2025九下·南宁开学考)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坎坷。下图所示是美国某一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封建统治
C.图中b处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图中c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8.(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李立三的俄籍夫人李莎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生活时说到:我平时上学走的那条街上来也有些商铺,都是脏了吧唧的,橱窗上都是灰,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不知怎么,不知不觉,玻璃又擦的比较干净,橱窗里又出现了比较丰富的商品。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模式的形成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四川省达州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应把这两场革命看成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政治革命影响了英国工业革命
B.这两场革命体现了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
C.英法革命的目的都是推翻封建统治
D.暴力革命改造社会,也带来流血和动荡
20.(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张之洞为使汉阳铁厂放在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远超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A.军事企业产品面向市场 B.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C.企业深受外国势力操控 D.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21.(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彼得拉克(1304~1374年)的《歌集》有大量热爱生活和自然,渴望人间的幸福,追求爱情和荣誉的诗篇,也有不能彻底和宗教传统及禁欲主义思想决裂的苦闷。这反映了彼得拉克(  )
A.重视标新立异 B.追求人性解放
C.反对君主专制 D.抛弃宗教信仰
22.(2024七下·惠来月考)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分析历史现象的异同、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比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出现原因时,发现其共同点有(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治世出现的前提 ②统治者善于用人,注重科举选才
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减轻百姓负担 ④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①③
23.(2024七下·大连月考)“贞观初年,太宗同意征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独断专行 B.改革税制 C.虚心纳谏 D.裁减冗员
24.(2024·湖北模拟)《贞观政要》载,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①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 ②虚心纳谏,积极整顿吏治
③减省刑罚,减轻农民负担 ④知人善任,完善进士科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24七下·市北区期末)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这两大问题分别是通过(  )
A.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B.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C.八股取士和通判制度 D.科举制和行省制
26.(2024八下·连平期末)下表所列历史事件,集中反映了我国(  )
时间 事件
1970年 我国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1973年 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 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2年 中国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体系
A.交通领先世界 B.国防实力增强
C.坚持自主创新 D.重视医疗发展
27.(2024九下·茂名期末)陈毅曾对主持“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此话反映出(  )
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B.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C.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D.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28.(2024七下·江南期末)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诗歌创作高峰的时期之一,下列诗句反映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
A.“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9.(2023九下·沙洋月考)“它以农户或小组为承包单位,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发挥了小规模经营的长处,克服了管理过分集中、平均主义的弊端,又继承了以往合作化的积极成果,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段话描述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是
A.完成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2023七上·龙湖期中)下图是小哲同学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A.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31.(2024九上·荔湾期中)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资本论》的问世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国际歌》的创作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32.(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对图1到图2的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
A.基督教的不断兴起 B.伊斯兰教的传播
C.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D.人文主义的盛行
33.(2024九下·南川期中)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34.(2024·增城模拟)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
A.清朝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中国彻底沦为殖民地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35.(2024九下·乌鲁木齐模拟)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都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做出贡献
C.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D.都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36.(2024·广东模拟)有学者认为,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着大国崛起,第一次是英国鹤立鸡群,第二次是美德法日英“群雄并立”,第三次是美苏两极争霸和美欧中日俄一超多强。由此可见,科技革命(  )
A.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C.决定国际格局演变 D.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37.(2024九下·长春模拟)有同学为参加专题论坛活动,搜集了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1789年《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法典》等历史文献。该论坛的主题应该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大众教育的新发展
C.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38.(2024九下·禹州模拟)在三大战役中,毛泽东同志主张先打锦州,因为从战场的全局来看,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之交的走廊地带,是华北与东北交通联络的咽喉要地,攻克锦州即可切断东北国民党军的后路。战役的部署充分说明(  )
A.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新式武器 B.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
C.国民党缺乏坚实的交通保障 D.正确的战略策略的重要性
39.(2024九下·禹州模拟)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为江南农业的迅速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材料主要说明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环境与气候条件优越 B.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D.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
40.(2024·汕尾模拟)“同(治)光(绪)之际……时大乱(指太平天国起义)初平。……李鸿章、翁同稣,亦联袂而起。时封疆大吏汉人居半,即枢要之地,实力亦渐加增。”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导致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B.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C.加剧中央与地方势力集团矛盾 D.推动了清王朝统治集团的分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和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欧洲开展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倡导尊重人的价值和作用,促进了材料写自传现象的兴起,D项正确;
庄园经济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瓦解,且其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A项;
近代科学实在16、17世纪兴起的,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
材料只涉及欧洲人流行写自传,不涉及其他文明,与文明交流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3.【答案】D
【知识点】安史之乱
4.【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5.【答案】B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6.【答案】A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7.【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8.【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9.【答案】D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0.【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由材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青瓷制造迅速发展的阶段,产地主要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常见器物有碗、盘、盆、壶、灯、香炉等日用品”可知,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苏、浙江、福建等南方地区的青瓷制造迅速发展。南方青瓷制造迅速发展是当时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一个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农业技术产生进步 ,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方面青瓷制造业的进步,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无关,不符合题意;
B. 国家实力不断提高 ,国家实力不断提高并不能直接推动青瓷制造业迅速发展,不符合题意;
D. 自然条件很优越 ,自然条件很优越不是青瓷制造业的进步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这就是要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1.【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02年复校,设预备科及速成科等。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实业馆。1905年又设政法、文学、格致、工科四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从1898年设立后不断发展,增设多种学科和馆所,有了较为系统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众多人才,这对新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属于文化教育领域,无法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是近代新式教育的起步,未体现对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的促进,排除C项;
到1910年,京师大学堂毕业生仍授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头衔,说明还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教育,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12.【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13.【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一次工业革命
14.【答案】C
【知识点】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分析】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太宗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唐玄宗改革税制和兵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军事力量。故表格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制度的创新发展,选项C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16.【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可以得出这指的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三洲;而“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体现出罗马帝国交通便利,综上材料中的“帝国”横跨三洲 交通便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东方大国 经济发达 ,罗马帝国位于亚欧非三州交界,并不属于东方大国,不符合题意;
C. 文化昌盛 封闭自守 ,罗马帝国文化并没有封闭自守,不符合史实;
D. 民主共和 法律完备 ,罗马帝国没有实行民主共和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罗马帝国,再结合对罗马帝国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17.【答案】C
【知识点】《独立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b处是1776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法国大革命是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因果关系错误,不符合史实;
B. 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封建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前,资本主义出现发展,但遇到了图中的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是英国的封建统治,不符合题意;
D. 图中c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美国独立战争中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是战争的转折点,不是结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特别是其中的时间,把它和课本基础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分析识记课本基础知识。
18.【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19.【答案】B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20.【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21.【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2.【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3.【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24.【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
25.【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26.【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衣食住行的变迁;屠呦呦及青蒿素
27.【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可知,研制导弹、原子弹有利于提升国防实力,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即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故选项B符合题意;A.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自主而为 ,中国发展核武器主要依靠本国力量,自主而为,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依靠力量,而是强调了研制核武器成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 外交发展取决于核武器研制 ,核武器的研制对外交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能表述为“取决于”,不符合题意;
D. 中国研究核武是公开的大事 ,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研制核武器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即国防建设是外交的坚强后盾,没有强调中国研究核武器是否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8.【答案】A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其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反映的就是安史之乱带来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景象,不符合题意;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反映的是坚贞的爱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9.【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春秋争霸;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31.【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从空想到科学”可以判断应该填科学理论的诞生或者诞生标志。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因此,空白处应填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资本论》的问世,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不符合题意;
C.《国际歌》的创作,《国际歌》的创作,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创作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不符合题意;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32.【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
33.【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4.【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35.【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36.【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37.【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38.【答案】D
【知识点】三大战役
39.【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40.【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