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五)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06 18:05:37

文档简介

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五)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西城模拟)下图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政治领域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的一个场景。这一重大建设成就(  )
A.标志着我国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D.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2024八下·茅箭期中)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壮志昂扬,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1949—1952年, 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343亿元, 同比增长1.45 倍,年均增长34.8%。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3.(2024九下·西城模拟)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前期政治开明,民族关系和睦
B.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C.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4.(2024九下·西城模拟)有学者认为: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该观点说明了商鞅变法(  )
A.实施的背景 B.失败的原因 C.内容的全面 D.深远的影响
5.(2024九下·琼海模拟)“吾人生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取二十世纪之学说思想文化,对于数千年前之孔教,施以比较的批评,以求真理之发现,学术之扩张,不可谓非今世当务之急”。据此可知陈独秀提出(  )
A.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B.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C.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D.“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
6.(2024九下·丹阳模拟)公元前27年,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他”是(  )
A.亚历山大 B.克洛维 C.屋大维 D.查理曼
7.(2024九下·连云港模拟)为便于国家政令发布和贯彻执行,使不同地域人民顺利沟通,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 B.修筑长城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8.(2024九下·咸宁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结束了百年屈辱外交局面,我国外交事业翻开了新篇章,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下图是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推动中国20世纪70年代建交高潮局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积极推进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9.(2024九下·商水模拟)毛泽东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由于(  )
A.思想家个人的努力结果 B.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
C.思想家拥有天才的条件 D.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0.(2024九下·咸宁模拟)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全书分为九章,每章聚焦于特定的数学问题,从土地测量到货物交换,从工程问题到税收管理,再到天文预测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关
C.数学的普及促进农业 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11.(2024九下·华阴模拟)下图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封建庄园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现代工厂
12.(2024九下·庐阳模拟)如图是二战后的苏联漫画。漫画意在说明(  )
A.各国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B.马歇尔对西欧经济的影响
C.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 D.二战对西欧各国经济的打击
13.(2024九下·庐阳模拟)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热月政变,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这说明(  )
A.法国大革命过程艰难曲折 B.杰出人物能推动历史发展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法国大革命影响广泛深远
14.(2024九下·常州模拟)下图是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据此可知(  )
爱奥尼亚圆柱
A.基督教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 B.古代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
C.古代希腊成为世界文明中心 D.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
15.(2024九下·丛台模拟)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16.(2024九下·陕西模拟)如表是一些国际知名记者、作家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
斯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巡回宣传”
索尔兹伯里 “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 无畏事迹”
史沫特莱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其历史意义”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奋斗方向
D.使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17.(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如图是1931年刊发于《互助周刊》的漫画《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反映的相关史事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略中国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8.(2024九下·湖南模拟)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以便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并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保障。据此,中共中央采取的行动是(  )
A.实施减租减息政策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2024九下·东营模拟)1929一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和应对手段。下列史实与解决和应对经济大危机没有关联的是:
A.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D.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0.(2024九下·海安模拟)据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记载,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当地县令、县丞与令史集体判处弃市之刑(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这说明秦朝(  )
A.亡于暴政 B.货币体系混乱
C.刑法严苛 D.百姓赋役繁重
21.(2024九下·汕尾模拟)下表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韩非子对“义”的各自看法。由此可见,孟子和韩非子所说的“义”是(  )
人物 看法
孟子 “无礼义,则上下乱”
韩非子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22.(2024九下·汕尾模拟)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济南邮政推出了纪念邮戳(下图)。下列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史料实证)(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3.(2024九下·咸阳模拟)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德国历代皇帝都宣布罗马法的效力遍及全国,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西班牙王室聘请罗马法学家在王室参事府和王室法院任职,派学者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罗马法。据此可知,罗马法(  )
A.对欧洲法治建设影响深远 B.使欧洲各国开始修订法律
C.使法治意识开始全面普及 D.推动欧洲各国的法制建设
24.(2024八下·滑县期末)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苏建交
C.中美建交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5.(2024·河源模拟)宋人朱彧在《萍洲可谈》记载,宋代广州、泉州等港出海南航商船,“舶船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据此可知宋代(  )
A.造船技术非常发达 B.出海贸易考虑气候因素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26.(2024九下·郸城模拟)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梁启超意识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各国的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只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中广大国民普遍参与
27.(2024九下·舞阳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近代海军的出场和角逐。”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洋务运动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C.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8.(2024九下·朔州模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张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部分目录如下,据此判断本书主要是研究(  )
第一章 清朝的军事力量 第二章 骤然而至的战争 第三章 “剿”“抚”“剿”的回旋 第四章 广州的“战局” 第五章 东南壁垒的倾塌 第六章 “抚”议再起 第七章 平等与不平等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9.(2024九下·西安模拟)下列中美关系内容说明了(  )
1954年没握成的手→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2012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握手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A.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
C.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
D.中国特别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30.(2024九下·盂县模拟)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证据。据此判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交通运输等 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提到希望购买外洋船炮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 邹容在1903年出版《革命军》,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专制政体,建立中华共和国
A.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近代化探索逐步发展
C.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走向崩溃 D.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31.(2024九下·英德模拟)史料分类繁多,其中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以下可以研究明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
A.袁灿兴创作的长篇小说《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B.中国邮政发行的《郑和下西洋》系列邮票
C.波斯湾南岸拉斯海马祖尔法遗址出土了明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
D.电视剧《永乐皇帝》中郑和下西洋片段
32.(2024九下·英德模拟)如图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B.
C. D.
33.(2024九下·邯山模拟)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明确规定不是主权国家的成员(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不主办APEC年会。材料旨在说明,亚太经合组织(  )
A.遵循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B.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C.推动了中国统一进程 D.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发展
34.(2024九下·邯山模拟)“各个村子早已组成了没收队伍,在农协委员的率领下,在农民的簇拥下,兴高采烈的涌向地主家去,将耕牛、农具、家私、衣物通通没收……镰刀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在田野中洋溢。欢笑声不仅是因为有一个好收成,而且主要是土地还了家,庄稼汉真的成了土地的主人。”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35.(2024九下·建湖模拟)这个合作社办了三年,变成了一个包括二百八十三户的大社。这个合作社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能够大量增产,为什么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不能够更加大产量呢 毛泽东这么评价是因为(  )
A.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解放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力
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提高了粮食产量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6.(2024·柳北模拟) 苏联“一五计划”要求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646亿卢布,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二五计划”规定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1330亿卢布,其中工业投资为695亿卢布,重工业投资为534亿卢布。据此可知,苏联工业化的重要特点是(  )
A.工农业协调发展 B.尊重商品货币关系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意在提高军事实力
37.(2024·高要二模)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与明清之“内向”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下面符合第三帝国“收敛性”特征的是(  )
A.万国来朝的盛况 B.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C.君主专制的衰弱 D.自然经济继续繁荣发展
38.(2024·高要二模)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外交使团来华。英使究竟行的何种礼节,中英双方有不同记载。英方的记载是,马戛尔尼觐见英王的礼仪,一足跪地,但免除拉皇帝的手亲吻的动作。而主管外务的和珅在奏折中说,“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记载的差异说明(  )
A.英方的记载缺乏史料价值
B.和珅奏折属于本土资料更接近真相
C.英方的记载只是一家之言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经难以考究
39.(2024九下·岚山模拟)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倍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新四军战士)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40.(2024九上·广东模拟)题图,其中1958—1963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1947—1967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增长柱状图
A.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 B.中美关系逐步改善
C.美苏冷战对抗的加剧 D.大量非洲国家独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壮志昂扬,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1949—1952年, 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343亿元, 同比增长1.45 倍,年均增长34.8%”和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努力生产支援战争,保卫新生的政权,C项正确;
“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信息,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张骞的历史贡献;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4.【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5.【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6.【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7.【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8.【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10.【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11.【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12.【答案】C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13.【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14.【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15.【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16.【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17.【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18.【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19.【答案】D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20.【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21.【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22.【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23.【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24.【答案】D
【知识点】中美建交
25.【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宋人朱彧在《萍洲可谈》记载,宋代广州、泉州等港出海南航商船,‘舶船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船出海贸易考虑气候因素,B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宋代海船出海重视气候因素,未涉及造船业相关知识,排除A项;
宋朝时期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与题干起强调的宋代海船出海贸易考虑气候因素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26.【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27.【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28.【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9.【答案】A
【知识点】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30.【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31.【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32.【答案】D
【知识点】大禹治水
33.【答案】A
【知识点】亚太经合作组织
34.【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35.【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36.【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苏联“一五计划”要求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646亿卢布,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二五计划”规定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1330亿卢布,其中工业投资为695亿卢布,重工业投资为534亿卢布。”可知,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
工业协调发展与“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不符,排除A项;
苏联工业化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尊重商品货币关系不符,排除B项;
苏联工业化在于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与提高军事实力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7.【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内向”“非竞争性”和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期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项正确;
万国来朝盛况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排除C项;
自然经济继续繁荣发展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8.【答案】C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英方的记载是,马嘎尔尼行觐见英王的礼仪,一足跪地,但免除拉皇帝的手亲吻的动作。”,而主管外务的和珅在奏折中说“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通过对比说明中英双方有不同记载,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做出的记载,说明双方的记载都存在出入,都是一家之言,C项正确;
记载的差异不能单独说明英方的记载缺乏史料价值,排除A项;
和珅主管外务的奏折属于文献资料,不一定接近真相,排除B项;
清朝发生的事情并不能说明年代久远难以考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
39.【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0.【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47—1967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增长柱状图”结合所学可知,1958—1963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大量增加。而这一时期正是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兴起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因此导致联合国会员国数目大增,D项正确;
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是西欧、美国、日本,非洲国家战后经济没有高速发展,排除A项;
中美关系逐步改善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排除B项;
美苏冷战对抗加剧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不是联合国会员国数目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1958—1963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大量增加 ”,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 / 1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五)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西城模拟)下图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政治领域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的一个场景。这一重大建设成就(  )
A.标志着我国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D.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2024八下·茅箭期中)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壮志昂扬,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1949—1952年, 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343亿元, 同比增长1.45 倍,年均增长34.8%。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人民群情激奋,壮志昂扬,在国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1949—1952年, 工业总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343亿元, 同比增长1.45 倍,年均增长34.8%”和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努力生产支援战争,保卫新生的政权,C项正确;
“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
题干没有涉及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信息,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3.(2024九下·西城模拟)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唐朝前期政治开明,民族关系和睦
B.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C.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D.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张骞的历史贡献;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4.(2024九下·西城模拟)有学者认为: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该观点说明了商鞅变法(  )
A.实施的背景 B.失败的原因 C.内容的全面 D.深远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5.(2024九下·琼海模拟)“吾人生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取二十世纪之学说思想文化,对于数千年前之孔教,施以比较的批评,以求真理之发现,学术之扩张,不可谓非今世当务之急”。据此可知陈独秀提出(  )
A.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B.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C.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D.“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6.(2024九下·丹阳模拟)公元前27年,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他”是(  )
A.亚历山大 B.克洛维 C.屋大维 D.查理曼
【答案】C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7.(2024九下·连云港模拟)为便于国家政令发布和贯彻执行,使不同地域人民顺利沟通,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 B.修筑长城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8.(2024九下·咸宁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结束了百年屈辱外交局面,我国外交事业翻开了新篇章,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可喜局面。下图是中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推动中国20世纪70年代建交高潮局面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国积极推进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9.(2024九下·商水模拟)毛泽东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由于(  )
A.思想家个人的努力结果 B.积极吸收借鉴优秀文化
C.思想家拥有天才的条件 D.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10.(2024九下·咸宁模拟)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全书分为九章,每章聚焦于特定的数学问题,从土地测量到货物交换,从工程问题到税收管理,再到天文预测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
A.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相关
C.数学的普及促进农业 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
【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11.(2024九下·华阴模拟)下图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封建庄园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现代工厂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12.(2024九下·庐阳模拟)如图是二战后的苏联漫画。漫画意在说明(  )
A.各国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B.马歇尔对西欧经济的影响
C.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 D.二战对西欧各国经济的打击
【答案】C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13.(2024九下·庐阳模拟)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热月政变,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这说明(  )
A.法国大革命过程艰难曲折 B.杰出人物能推动历史发展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法国大革命影响广泛深远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14.(2024九下·常州模拟)下图是被称为古代希腊的建筑象征,最初起源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艺术。据此可知(  )
爱奥尼亚圆柱
A.基督教在古代希腊广泛传播 B.古代两河流域孕育了西方文明
C.古代希腊成为世界文明中心 D.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与交融
【答案】D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15.(2024九下·丛台模拟)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16.(2024九下·陕西模拟)如表是一些国际知名记者、作家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
斯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巡回宣传”
索尔兹伯里 “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 无畏事迹”
史沫特莱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其历史意义”
A.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奋斗方向
D.使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答案】B
【知识点】红军长征
17.(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如图是1931年刊发于《互助周刊》的漫画《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下列选项中,对漫画反映的相关史事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标志着日本开始局部侵略中国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18.(2024九下·湖南模拟)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以便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并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保障。据此,中共中央采取的行动是(  )
A.实施减租减息政策
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19.(2024九下·东营模拟)1929一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和应对手段。下列史实与解决和应对经济大危机没有关联的是:
A.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D.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答案】D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
20.(2024九下·海安模拟)据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记载,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当地县令、县丞与令史集体判处弃市之刑(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这说明秦朝(  )
A.亡于暴政 B.货币体系混乱
C.刑法严苛 D.百姓赋役繁重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21.(2024九下·汕尾模拟)下表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韩非子对“义”的各自看法。由此可见,孟子和韩非子所说的“义”是(  )
人物 看法
孟子 “无礼义,则上下乱”
韩非子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22.(2024九下·汕尾模拟)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济南邮政推出了纪念邮戳(下图)。下列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史料实证)(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23.(2024九下·咸阳模拟)1804年法国《民法典》接受了罗马法关于人和物划分的体系,沿袭了罗马法。德国历代皇帝都宣布罗马法的效力遍及全国,视罗马法为其帝国法。西班牙王室聘请罗马法学家在王室参事府和王室法院任职,派学者赴意大利和法国学习罗马法。据此可知,罗马法(  )
A.对欧洲法治建设影响深远 B.使欧洲各国开始修订法律
C.使法治意识开始全面普及 D.推动欧洲各国的法制建设
【答案】A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24.(2024八下·滑县期末)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苏建交
C.中美建交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D
【知识点】中美建交
25.(2024·河源模拟)宋人朱彧在《萍洲可谈》记载,宋代广州、泉州等港出海南航商船,“舶船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据此可知宋代(  )
A.造船技术非常发达 B.出海贸易考虑气候因素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答案】B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宋人朱彧在《萍洲可谈》记载,宋代广州、泉州等港出海南航商船,‘舶船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海船出海贸易考虑气候因素,B项正确;
题干强调的是宋代海船出海重视气候因素,未涉及造船业相关知识,排除A项;
宋朝时期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与题干起强调的宋代海船出海贸易考虑气候因素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26.(2024九下·郸城模拟)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梁启超意识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各国的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只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中广大国民普遍参与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27.(2024九下·舞阳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近代海军的出场和角逐。”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进行洋务运动
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C.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28.(2024九下·朔州模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张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部分目录如下,据此判断本书主要是研究(  )
第一章 清朝的军事力量 第二章 骤然而至的战争 第三章 “剿”“抚”“剿”的回旋 第四章 广州的“战局” 第五章 东南壁垒的倾塌 第六章 “抚”议再起 第七章 平等与不平等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9.(2024九下·西安模拟)下列中美关系内容说明了(  )
1954年没握成的手→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2012年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握手 (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总理握手)
A.由敌对走向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B.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为寻求与大国结盟
C.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经济活动
D.中国特别注重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A
【知识点】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30.(2024九下·盂县模拟)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证据。据此判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历史地理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交通运输等 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提到希望购买外洋船炮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 邹容在1903年出版《革命军》,主张用革命手段扫除专制政体,建立中华共和国
A.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近代化探索逐步发展
C.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走向崩溃 D.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31.(2024九下·英德模拟)史料分类繁多,其中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以下可以研究明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  )
A.袁灿兴创作的长篇小说《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
B.中国邮政发行的《郑和下西洋》系列邮票
C.波斯湾南岸拉斯海马祖尔法遗址出土了明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
D.电视剧《永乐皇帝》中郑和下西洋片段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32.(2024九下·英德模拟)如图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大禹治水
33.(2024九下·邯山模拟)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明确规定不是主权国家的成员(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不主办APEC年会。材料旨在说明,亚太经合组织(  )
A.遵循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B.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
C.推动了中国统一进程 D.促进了亚太地区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亚太经合作组织
34.(2024九下·邯山模拟)“各个村子早已组成了没收队伍,在农协委员的率领下,在农民的簇拥下,兴高采烈的涌向地主家去,将耕牛、农具、家私、衣物通通没收……镰刀声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在田野中洋溢。欢笑声不仅是因为有一个好收成,而且主要是土地还了家,庄稼汉真的成了土地的主人。”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35.(2024九下·建湖模拟)这个合作社办了三年,变成了一个包括二百八十三户的大社。这个合作社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能够大量增产,为什么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不能够更加大产量呢 毛泽东这么评价是因为(  )
A.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解放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力
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提高了粮食产量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36.(2024·柳北模拟) 苏联“一五计划”要求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646亿卢布,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二五计划”规定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1330亿卢布,其中工业投资为695亿卢布,重工业投资为534亿卢布。据此可知,苏联工业化的重要特点是(  )
A.工农业协调发展 B.尊重商品货币关系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意在提高军事实力
【答案】C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苏联“一五计划”要求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646亿卢布,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二五计划”规定国民经济建设将投资1330亿卢布,其中工业投资为695亿卢布,重工业投资为534亿卢布。”可知,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正确;
工业协调发展与“工业投资为195亿卢布,其中重工业占3/4以上”不符,排除A项;
苏联工业化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尊重商品货币关系不符,排除B项;
苏联工业化在于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与提高军事实力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7.(2024·高要二模)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与明清之“内向”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下面符合第三帝国“收敛性”特征的是(  )
A.万国来朝的盛况 B.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C.君主专制的衰弱 D.自然经济继续繁荣发展
【答案】B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内向”“非竞争性”和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期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项正确;
万国来朝盛况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排除C项;
自然经济继续繁荣发展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8.(2024·高要二模)1793年,英国政府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外交使团来华。英使究竟行的何种礼节,中英双方有不同记载。英方的记载是,马戛尔尼觐见英王的礼仪,一足跪地,但免除拉皇帝的手亲吻的动作。而主管外务的和珅在奏折中说,“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记载的差异说明(  )
A.英方的记载缺乏史料价值
B.和珅奏折属于本土资料更接近真相
C.英方的记载只是一家之言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经难以考究
【答案】C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英方的记载是,马嘎尔尼行觐见英王的礼仪,一足跪地,但免除拉皇帝的手亲吻的动作。”,而主管外务的和珅在奏折中说“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毕”,通过对比说明中英双方有不同记载,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做出的记载,说明双方的记载都存在出入,都是一家之言,C项正确;
记载的差异不能单独说明英方的记载缺乏史料价值,排除A项;
和珅主管外务的奏折属于文献资料,不一定接近真相,排除B项;
清朝发生的事情并不能说明年代久远难以考究,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
39.(2024九下·岚山模拟)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
致战友: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 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倍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新四军战士)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0.(2024九上·广东模拟)题图,其中1958—1963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1947—1967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增长柱状图
A.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 B.中美关系逐步改善
C.美苏冷战对抗的加剧 D.大量非洲国家独立
【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1947—1967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增长柱状图”结合所学可知,1958—1963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大量增加。而这一时期正是非洲民族独立浪潮兴起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因此导致联合国会员国数目大增,D项正确;
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是西欧、美国、日本,非洲国家战后经济没有高速发展,排除A项;
中美关系逐步改善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排除B项;
美苏冷战对抗加剧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不是联合国会员国数目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 1958—1963年联合国会员国数量大量增加 ”,然后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1 / 1
同课章节目录